![图片[1]-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719143247784-LM-logo-1024x278.png)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全球 aerospace 与防务领域的巨头
公司概况:从合并走向行业领军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是美国大型多元化企业,核心业务集中在 aerospace 产品( 包括 飞机、航天器发射器、卫星、防御系统 )及其他先进技术系统与服务。公司年销售额约一半来自美国国防部,同时也是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主要承包商。
1995 年,洛克希德公司( Lockheed Corporation )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 Martin Marietta Corporation )合并成立洛克希德・马丁,当时这两家公司分别是美国第二和第三大防务承包商。1996 年,公司收购劳拉公司( Loral Corporation )的防务电子与系统部门( 该部门整合了 IBM、施乐、福特等美国大公司的 9 个 aerospace 与防务单元 ),进一步扩大规模。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图片[2]-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651815-R-C.b1d49d471ea72ac33d9de75d01392059.jpeg)
![图片[3]-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645761-OIP-C.axwyWOQXBAK73WVAIU4zHQHaD4.jpeg)
![图片[4]-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648477-OIP-C.ayiZBdf4j5DwyUWHEcK3GgHaEK.jpeg)
![图片[5]-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656585-rawImage-1024x683.jpg)
![图片[6]-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702641-mfc-orlando-masthead-1024x600.jpg)
![图片[7]-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711966-Calif1.png.pc-adaptive.full_.medium-1024x600.png)
核心业务与产品:覆盖空天与防务多领域
在航空领域,洛克希德・马丁制造的机型包括 F-16 “ 战隼 ”( Fighting Falcon )多用途战斗机、C-130 “ 大力神 ”( Hercules )军用运输机、P-3 “ 猎户座 ”( Orion )海上巡逻机等;还与波音公司合作研发 F-22 “ 猛禽 ”( Raptor )隐形战斗机,与波音竞争联合攻击战斗机( JSF )项目,并承担老旧机型的升级、改装与翻新工作。
航天领域,公司业务涵盖:
- 发射器:美国最大的一次性运载火箭 “泰坦 IV”( Titan IV )、商用 “ 阿特拉斯 ”( Atlas )系列运载火箭、“ 半人马座 ”( Centaur )上面级火箭;
- 导弹:“三叉戟 II”( Trident II )潜射弹道导弹,以及用于飞机和地面平台的小型战术导弹系统;
- 卫星:军用卫星( 如 “军事星” 通信卫星系统 )、科学卫星、气象卫星、telecommunications 卫星;
- 航天飞机相关:为美国航天飞机提供外部燃料箱,与波音成立联合 venture “联合空间联盟”( United Space Alliance ),为 NASA 负责航天飞机舰队的日常运营与管理;
- 国际合作:1995 年与俄罗斯能源公司( Energia )、赫鲁尼切夫公司( Khrunichev )成立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 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 ),在全球市场推广商用 “ 阿特拉斯 ” 和 “ 质子 ”( Proton )发射服务。
此外,公司还为美国海军 “宙斯盾”( Aegis )作战系统提供火控系统、雷达等核心组件,该系统可自动跟踪敌方目标并引导导弹防御;负责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营。2000 年,洛克希德・马丁在全球拥有约 15 万名员工。
洛克希德公司历史:从航空先驱到防务巨头
早期发展( 1912-1945 )
洛克希德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 1912 年,艾伦・洛克希德、马尔科姆・洛克希德兄弟与马克斯・马姆洛克( 当时阿尔科出租车公司负责人 )成立阿尔科水上飞机公司( Alco Hydro-Aeroplane Company ),研制 “Model G” 浮筒飞机。1915 年,洛克希德兄弟收购公司权益,在旧金山巴拿马 – 太平洋博览会上用该飞机搭载付费乘客飞行;1916 年成立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 Loughead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mpany ),其 “ F-1 ” 水上飞机设计出色但销量不佳,1921 年公司清算。
1926 年,艾伦・洛克希德重返航空领域,成立洛克希德飞机公司( Lockheed Aircraft Company ,将 “Loughead” 拼写改为发音一致的 “ Lockheed ” ),弗雷德・基勒 任总裁并持股多数。1927 年,在总工程师约翰・诺斯罗普主导下,公司研制出具有开创性的 “ Vega ” 木质单翼机,可搭载 4 名乘客,创下多项纪录 —— 包括 1933 年威利・波斯特驾驶其完成首次单人环球飞行。1929 年,基勒将公司出售给底特律飞机公司,成为其分部;大萧条期间,母公司亏损拖累洛克希德,1932 年底特律飞机公司清算。不久后,罗伯特・埃尔斯沃思・格罗斯牵头的 4 名投资者以 4 万美元收购洛克希德资产,重启公司;1934 年,公司交付首架 “ Electra ” 双引擎全金属客机,销量使公司实现盈利。
二战期间,洛克希德与美国军方建立紧密联系,生产双引擎双尾撑的 P-38 “闪电”( Lightning )战斗机,这是美国唯一在战争期间持续量产的驱逐机。1943 年,在飞机设计师克拉伦斯・L・( “ 凯利 ” )约翰逊的领导下,洛克希德成立高度机密的 “ 先进发展项目 ”( ADP )部门,基于英国德哈维兰喷气发动机研制战斗机,成果是 P-80 “ 流星 ”( Shooting Star )—— 美国首款进入实战的喷气式飞机( 1945 年 )。
战后扩张与技术突破( 1945 年后 )
![图片[8]-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750912-advanced-manufacturing-f35-homepage.jpg.pc-adaptive.full_.medium-1024x600.jpeg)
![图片[9]-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756461-sucess-story-lockheed-martin-01-1024x683-1.jpg)
![图片[10]-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814332-Lockheed-Large-1024x597.png)
二战后,“先进发展项目”( 俗称 “ 臭鼬工厂 ” ,Skunk Works )成为美国 aerospace 行业领先的军用飞机研发中心:
- 1954 年,F-104 “ 星战士 ”( Starfighter )首飞( 原型机 XF-104 ),是首款可持续以两倍音速飞行的实战飞机;
- 1955 年,U-2 高空侦察机问世;
- 1964 年,SR-71 “ 黑鸟 ”( Blackbird )双引擎侦察机首飞,速度超 3 倍音速;
- 1977 年,代号 “ 海弗蓝 ”( Have Blue )的首款隐形飞机原型机试飞,其隐形技术最终应用于 1981 年首飞的 F-117A “ 夜鹰 ”( Nighthawk )隐形战斗机。
1991 年,“先进发展项目” 成为洛克希德旗下独立公司;1995 年洛克希德与马丁・玛丽埃塔合并后,正式更名为洛克希德・马丁 臭鼬工厂。
在运输机领域,1955 年 C-130 “大力神” 战术运输机量产型首飞,其军用与民用衍生型号成为全球最成功、服役最久的货运机系列,生产持续至 21 世纪初。此外,公司还研制出全球首款喷气式运输机 C-141 “ 星式运输机 ”( StarLifter ,1963 年首飞 ),以及 1968 年首飞的 C-5 “ 银河 ”( Galaxy )军用运输机 ——21 世纪初仍是美国最大、最重的飞机。20 世纪 50 年代末,基于客机设计研制的四涡轮螺旋桨 P-3 “ 猎户座 ” 陆基反潜巡逻机问世。
民用航空领域,二战后洛克希德推出多款螺旋桨客机,包括著名的三尾翼 “ 星座 ”( Constellation ,1946 年投入商业运营 )、“ 超级星座 ”( Super Constellation ,1951 年投入商业运营 ),以及首款公务机四引擎 “ 喷气星 ”( JetStar ,1957 年双引擎原型机首飞 )。20 世纪 60 年代宽体客机兴起,公司借机进军商用喷气客机市场,1966 年启动 L-1011 “ 三星 ”( TriStar )项目,1970 年首飞。为给 “ 三星 ” 提供动力,洛克希德选择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新型 RB211 涡扇发动机。1971 年,罗尔斯・罗伊斯因 RB211 相关的商业决策失误破产,洛克希德因 L-1011 延迟、C-5 项目超支、越战末期军事合同减少,濒临破产。最终,在美国政府( 提供巨额贷款担保 )、英国政府( 将罗尔斯・罗伊斯国有化 )、其他债权人及客户的协同努力下,L-1011 与洛克希德得以存续。
导弹与航天领域,洛克希德起步较晚,1953 年底才成立导弹系统分部( 后为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 ),主导研制多代美国海军潜射战略弹道导弹:“ 北极星 ”( Polaris ,1960 年部署 )、“ 海神 ”( Poseidon ,1971 年 )、“ 三叉戟 I ”( Trident I ,1979 年 )、“ 三叉戟 II ”( Trident II ,1990 年 )。航天领域,20 世纪 50 年代末研制的 “ 阿金纳 ”( Agena )火箭,作为第二级和航天器参与多项太空任务;20 世纪 70-80 年代,负责 “ 哈勃 ”( Hubble )太空望远镜的建造与系统集成,该望远镜 1990 年由航天飞机送入轨道( 1990 年 )。20 世纪 50 年代末,公司拓展电子业务,成立电子与航电分部,并收购大型建筑、造船与修船企业进军 marine 系统。1977 年,公司更名为洛克希德公司时,飞机及相关服务占销售额的比例已降至 50% 多一点。
1990 年代初,洛克希德收购通用动力公司沃思堡分部( 该分部的核心产品为 F-16 战斗机 ),进一步扩大军用飞机业务。该分部的历史可追溯至 1923 年成立的联合飞机公司( Consolidated Aircraft Corporation ),二战期间是美国主要飞机制造商之一,生产 B-24 “ 解放者 ”( Liberator )轰炸机、PB4Y 水上飞机;1943 年与伏尔提飞机公司( Vultee Aircraft Inc. ,1939 年成立 )合并为联合伏尔提飞机公司( Consolidated Vultee Aircraft Corporation ),战后研制出美国最大的活塞发动机轰炸机 B-36 “ 和平卫士 ”( Peacekeeper ,后期型号加装 4 台辅助涡轮喷气发动机 )、当时最快的喷气轰炸机三角翼 B-58 “ 盗贼 ”( Hustler )。1953 年,通用动力公司收购联合伏尔提多数股权,成立康维尔( Convair )分部;1961 年,康维尔名称停用,飞机制造业务集中于原联合飞机沃思堡工厂,该分部研制出世界首款量产可变翼飞机 F-111 战斗轰炸机( 1967 年部署 )、采用电传飞控的紧凑型轻型 F-16 战斗机( 1979 年部署 )。北约多国的联合生产合同助力 F-16 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1991 年,美国空军选中洛克希德、波音、通用动力组成的 consortium 提交的双引擎先进战术战斗机方案,该飞机被命名为 F-22 “ 猛禽 ”( Raptor ),1997 年首飞。
![图片[11]-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145820516-Large-group-of-diverse-employees-with-a-Lockheed-Martin-background-1.webp)
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历史:从航空到空天与防务
格伦・L・马丁公司时期( 1912-1961 )
马丁・玛丽埃塔的另一溯源是 1912 年,美国航空先驱格伦・L・马丁成立公司,生产其设计的浮筒飞机。1916 年,莱特公司( Wright Company ,1909 年由奥维尔・莱特创立,1915 年奥维尔出售给华尔街投资者后重组 )收购该公司,成立莱特 – 马丁飞机公司( Wright-Martin Aircraft Corporation )。1917 年,在多位美国工业家支持下,马丁成立新的格伦・L・马丁公司( Glenn L. Martin Company ),向美国军方供应 MB-1 轰炸机。
1928 年,格伦・马丁出售公司制造设施,收购汽车设计师路易斯・雪佛兰的小型飞机发动机公司 90% 股权,成立马丁公司( Martin Company )。其四引擎水上飞机 M-130 成为二战前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 “ 快船 ”( Clipper )服务的主力。二战期间,公司生产多款小型轰炸机( 如 双引擎 B-26 “ 掠夺者 ”( Marauder ) ),但商用运输机表现不佳。
20 世纪 50 年代,马丁公司开始研制 “ 潘兴 ”( Pershing )弹道导弹和 “ 泰坦 ”( Titan )洲际弹道导弹,后者后来被发展为航天器发射器。1960 年,马丁公司最后一架飞机下线,全力投入导弹与航天器发射器业务。
合并与扩张( 1961 年后 )
1961 年,马丁公司与美国玛丽埃塔公司( American-Marietta Company ,1930 年注册 )合并,成立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美国玛丽埃塔公司 1913 年以美国沥青涂料公司( American Asphalt Paint Company )之名成立,是建筑与道路建材的领先供应商。合并后的马丁・玛丽埃塔保留了前身公司的主要业务。
航天领域,公司成就包括:1976 年,“ 海盗 ”( Viking )火星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20 世纪 90 年代初,“ 麦哲伦 ”( Magellan )航天器完成金星表面测绘;设计并生产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20 世纪 90 年代初,公司通过两次大型收购扩大航天资产:1993 年收购通用电气的 aerospace 业务,1994 年收购通用动力的空间系统分部( 该分部生产 “ 阿特拉斯 ” 发射器和 “ 半人马座 ” 上面级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通过整合两大航空航天巨头的技术积累与资源,已成为全球防务与 aerospace 领域的标杆企业,其产品与服务覆盖从战术飞机到战略导弹、从卫星到航天器的全产业链,深刻影响着全球防务格局与太空探索进程。
附录:洛马的主要武器列表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简要描述 |
---|---|---|
F-16 战隼 战斗机 | F-16 Fighting Falcon | 多用途第四代战斗机,具有高机动性和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是全球众多国家空军的主力机型 |
F-22 猛禽 战斗机 | F-22 Raptor | 世界上首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超视距作战和高机动性等性能,已停产 |
F-35 闪电 II 联合攻击战斗机 | F-35 Lightning II | 第五代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有常规起降、短垂起降和舰载等型号,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融合和数据共享技术 |
F-117 夜鹰 隐身战斗轰炸机 | F-117 Nighthawk | 世界上第一款隐身战机,曾参与多次实战,已于 2008 年退役 |
SR-72 高超声速无人机 | SR-72 Hypersonic UAV | 正在研发中的高超声速无人机,设计速度可达 6 马赫,可用于侦察和打击任务 |
AGM-114 地狱火 导弹 | AGM-114 Hellfire | 多用途空地导弹,可由直升机、无人机等平台发射,具有多种改进型号,具备较强的杀伤力 |
JASSM 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 | JASSM | 隐身巡航导弹,射程较远,可穿透敌方防空系统,用于对地面目标的精确打击 |
LRASM 远程反舰导弹 | LRASM | 隐身反舰导弹,射程超过 800 公里,采用人工智能目标识别技术,可由多种平台搭载 |
GMLRS 制导多管火箭系统 | GMLRS | 模块化火箭弹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射程,可用于打击集群目标 |
THAAD 萨德 反导系统 | THAAD |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主要用于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具备较强的防空反导能力 |
C-130 大力神 运输机 | C-130 Hercules | 战术运输机,能够在简陋跑道上起降,有多种衍生型号,可执行运输、空中加油等多种任务 |
C-5 银河 运输机 | C-5 Galaxy | 战略运输机,具有较大的载重能力,可用于运输重型装备和大量物资,是美军远程投送的重要装备 |
C-141 运输星 运输机 | C-141 Starlifter | 已退役的战略运输机,曾在多次战争中发挥作用,后被 C-17 等机型取代 |
UH-60 黑鹰 直升机 | UH-60 Black Hawk | 多用途中型直升机,应用广泛,有运输、医疗救援、特种作战等多种改型 |
AH-64 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 | AH-64 Apache | 重型攻击直升机,装备有强大的武器系统,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和反坦克作战 |
CH-53K 种马王 直升机 | CH-53K King Stallion | 重型运输直升机,具有较大的载重能力,主要用于两栖突击和重型装备运输等任务 |
MH-60R/S 海鹰 直升机 | MH-60R/S Seahawk | 舰载多用途直升机,可执行反潜、反舰、运输等多种任务,是海军舰艇的重要舰载装备 |
MQ-1C 灰鹰 无人机 | MQ-1C Gray Eagle | 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可携带多种武器弹药,主要用于侦察和对地攻击任务 |
RQ-170 哨兵 隐身无人机 | RQ-170 Sentinel | 隐身侦察无人机,采用飞翼布局,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任务 |
AN/APY-9 雷达 | AN/APY-9 Radar | 装备于 E-2D 鹰眼预警机上的雷达,可探测低空隐身目标,为航母战斗群提供防空预警支持 |
AN/TPY-2 地基 X 波段雷达 | AN/TPY-2 Radar | 萨德反导系统的主要雷达,具有较远的探测距离,可用于跟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目标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简要描述 |
---|---|---|
F-104 星式战斗机 | F-104 Starfighter | 第二代战斗机,具有高速度和高升限,曾出口多个国家 |
F-111 土豚 战斗轰炸机 | F-111 Aardvark | 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可执行远程攻击任务,已退役 |
X-35 联合攻击战斗机验证机 | X-35 Joint Strike Fighter Technology Demonstrator | F-35 的技术验证机,为 F-35 的研制奠定基础 |
S-97 突袭者 高速直升机 | S-97 Raider | 高速直升机,采用共轴双旋翼加推进螺旋桨布局,具备高机动性 |
AH-56 夏延人 武装直升机 | AH-56 Cheyenne | 曾是美国陆军研制的高速武装直升机,因多种原因未大规模服役 |
C-140 喷气星 运输机 | C-140 Jetstar | 小型喷气式运输机,主要用于人员运输等 |
KC-130 加油机 | KC-130 Hercules | 由 C-130 改装而来的空中加油机,为其他飞机提供空中加油支持 |
E-8C 联合星战场监视指挥机 | E-8C Joint STARS | 战场监视与指挥飞机,可探测地面目标并引导己方部队作战 |
EP-3E 白羊座 电子侦察机 | EP-3E Aries | 舰载电子侦察机,用于收集电子情报,常在中国周边活动 |
“ 大力神 ” 系列火箭 | Titan Rocket | 系列运载火箭,曾用于发射卫星、洲际导弹等,部分型号已退役 |
“ 三叉戟 ”Ⅱ D5 潜射弹道导弹 | TridentⅡ D5 | 美国海军潜射弹道导弹,精度高、威力大,是海基核力量核心 |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 ATACMS | 地对地战术导弹,可从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发射,打击战术目标 |
AGM-88 哈姆反辐射导弹 | AGM-88 HARM | 反辐射导弹,用于摧毁敌方雷达等电磁辐射目标 |
AGM-129 隐身巡航导弹 | AGM-129 ACM | 隐身巡航导弹,射程远,曾是美国重要的空射战略武器,已退役 |
GBU-28 钻地炸弹 | GBU-28 Deep – Penetrating Bomb | 钻地炸弹,可穿透深层地下工事,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 |
GBU-39 小直径炸弹 | GBU-39 Small Diameter Bomb | 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重量轻、精度高,可由多种飞机携带 |
“ 宙斯盾 ” 作战系统 | Aegis Combat System | 舰载作战系统,集成雷达、导弹发射等设备,用于防空、反导等 |
自由级 濒海战斗舰 | Freedom – 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 | 濒海战斗舰,具备高航速和模块化任务能力,可执行多种近海任务 |
“ 神射手 ” 瞄准吊舱 | Sharpshooter Targeting Pod | 瞄准吊舱,用于提高战机对地攻击的瞄准精度 |
“探路者 ” 导航吊舱 | Pathfinder Navigation Pod | 导航吊舱,为战机提供导航和目标指示等功能 |
TPS-117 雷达 | TPS-117 Radar | 军用雷达,可用于对空监视等任务 |
AN/APG-81 有源相控阵雷达 | AN/APG-81 AESA Radar | 装备于 F-35 战斗机,具备高分辨率、多功能等特点 |
AN/SPY-1 相控阵雷达 | AN/SPY-1 Phased – Array Radar | “宙斯盾” 系统的关键雷达,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 |
“ 蝮蛇之盾 ” 电子战系统 | Viper Shield EW System | 为 F-16 战斗机研发的电子战系统,用于增强战机电子对抗能力 |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 | JTRS | 新一代战术无线电系统,实现不同兵种间的通信兼容和互操作性 |
“ 臭鼬工厂 ” 高级项目 | Skunk Works Advanced Projects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秘密研发部门,负责研发 F-117、SR-71 等众多高精尖项目 |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