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美国🇺🇸 GM-158C LRASM 远程反舰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4123183-lrasm-3.jpe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型号与类型 |
中文名称: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LRASM)
英文名称:AGM-158C 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 (LRASM)
导弹类型:远程反舰巡航导弹
|
体型数据 |
弹长:约4.27米
弹径:约0.55米
翼展:约2.4米(折叠后约0.7米)
发射重量:约1,134公斤
|
射程与速度 |
标定射程:超过370公里(200海里)
实际最大射程:约926公里(500海里,估计值)
飞行速度:亚音速(约0.8马赫)
|
爆炸参数 |
战斗部类型:多用途穿透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约454公斤(1,000磅)
爆炸当量:未公开,推测为高爆装药
杀伤机制:穿甲爆破+碎片杀伤
|
制造与出口 |
制造厂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出口情况:已批准向澳大利亚、日本等盟友出口
研发背景
– 基于JASSM-ER改进而来,自主研发
– 2009年开始研制,2018年正式列装
北约名称
AGM-158C LRASM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类型:威廉姆斯F107-WR-105涡扇发动机
推力:约2.7千牛(600磅力)
燃料:JP-10高密度燃料
巡航高度:低空(海平面以上约10-30米)
|
武器参数 |
制导方式:
– 多模式传感器(被动雷达+红外成像)
– 双向数据链
– 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
突防能力:低可观测性设计,电子对抗措施
目标类型:水面舰艇,包括航母战斗群
|
挂载机体 |
战略轰炸机:
– B-1B枪骑兵(内置弹舱可挂载24枚)
– B-52H同温层堡垒(外挂架可挂载12枚)
战斗机:
– F/A-18E/F超级大黄蜂(外挂2枚)
– F-35C闪电II(内置弹舱可挂载2枚)
其他平台:
– 海军MK 41垂直发射系统(舰载版LRASM-A)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俄罗斯3M-54口径(Kalibr)
– 射程:约2,500公里(对地型)
– 速度:亚音速+末段超音速
– 优势:多平台发射,射程远
中国鹰击-18(YJ-18)
– 射程:约540公里
– 速度:亚音速+末段超音速
– 优势:末段超音速突防
印度/俄罗斯布拉莫斯(BrahMos)
– 射程:约300公里
– 速度:超音速(2.8-3马赫)
– 优势:超音速突防能力强
|
研制背景与技术定位
GM-158C “远程反舰导弹”(LRASM)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新一代亚音速隐身反舰武器,旨在应对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体系下的海上目标打击需求。项目始于 2009 年 “远程反舰导弹” 计划,2018 年列装美军,射程超过 900 公里,采用 “隐身 + 智能化” 设计,可穿透现代化舰队防空网,打击航母、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该导弹是美军 “分布式海上作战”(DMO)战略的核心装备,无需依赖舰载雷达或外部引导,具备 “发射后不管” 的自主作战能力。
物理参数与气动布局
尺寸重量
- 弹长 4.27 米,直径 0.55 米,翼展 2.41 米(展开状态),发射重量 1023 公斤(含 454 公斤高爆战斗部)。相较于 “鱼叉” 导弹(重 628 公斤),重量增加 63%,但射程提升 300%,适配 B-1B、F-35 等平台。
- 弹体采用碳纤维 – 钛合金复合结构,雷达吸波材料覆盖率达 90%,RCS≤0.01㎡,与鸟类目标相当。
气动设计
- 采用 “大展弦比机翼 + 尾翼” 布局,主机翼为后掠角 35° 的梯形翼,展弦比 4.4,升阻比达 12:1,配合折叠式尾翼,高空滑翔时航程较传统布局提升 50%;
- 头部为雷达吸波材料制成的钝圆形整流罩,可降低 0.3 马赫飞行时的气动噪声,减少被舰载声呐发现的概率。
![图片[2]-美国🇺🇸 GM-158C LRASM 远程反舰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4132792-lrasm-2.jpeg)
![图片[3]-美国🇺🇸 GM-158C LRASM 远程反舰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4129477-lrasm-1.jpeg)
动力系统与飞行性能
推进系统
- 涡轮风扇发动机采用 FJ44-4M 小型涡扇,推力 1.6 千牛,耗油率 0.5 千克 / 牛・小时,配合 JP-10 高能燃料,续航时间 3.5 小时,射程:
- 高空巡航(10000 米):926 公里;
- 低空掠海(10 米):644 公里。
- 尾部安装固体火箭助推器,燃烧时间 8 秒,推力 30 千牛,将导弹加速至 0.8 马赫巡航速度。
飞行特性
- 巡航速度 0.8 马赫,末端突防速度 0.9 马赫,可在距海面 10-30 米高度掠海飞行,规避舰载雷达探测;
- 具备 “地形跟随 / 地物回避”(TF/TA)能力,可沿海岸线或岛屿轮廓飞行,降低被发现概率。
制导系统与突防技术
复合制导体制
- 中段:INS(惯性导航)+GPS / 北斗双模修正,配合双向数据链(IFDL),可接收 P-8A 反潜机或无人机发送的目标更新指令,弹道修正精度达 5 米;
- 末段:被动雷达 + 红外焦平面阵列(FPA)双模制导,被动雷达覆盖 2-18GHz 频段,可识别舰载雷达信号特征(如 “宙斯盾” 系统的 SPY-1 雷达),红外导引头为 256×256 元碲镉汞阵列,探测距离 15 公里。
智能突防设计
- 内置 “目标特征数据库”,存储全球主要舰艇的雷达信号、红外特征和外形数据,可自主识别航母、驱逐舰等目标;
- 采用 “多弹协同” 算法,多枚 LRASM 通过数据链共享目标信息,其中一枚充当 “领航弹”,其余导弹静默跟随,规避舰载电子战系统;
- 具备 “威胁规避” 能力,当检测到舰载防空导弹(如 “标准 – 6”)发射时,自动实施蛇形机动,过载达 5G。
![图片[4]-美国🇺🇸 GM-158C LRASM 远程反舰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4137599-lrasm-4.jpg.png)
战斗部与引信
战斗部配置
- 454 公斤高爆穿甲战斗部,采用 “延迟 – 空爆” 双模式设计:
- 穿甲模式:头部钨合金侵彻体可穿透 50 毫米厚装甲钢板,进入舰艇内部后爆炸;
- 空爆模式:预制 2000 枚钨合金破片(直径 6 毫米,初速 1500 米 / 秒),有效杀伤半径 30 米,可摧毁舰载雷达、导弹发射装置等上层建筑。
- 战斗部填充 PBX-109 高能炸药,爆速 8900 米 / 秒,威力相当于 1000 公斤 TNT。
引信系统
- 四模式引信:主动毫米波近炸(探测距离 10 米)+ 激光近炸 + 触发引信 + 延期引信,毫米波近炸可在舰艇上方 5 米处引爆,破片覆盖甲板设备;
- 触发引信内置压敏电阻传感器,可区分水面目标与海浪干扰,避免误爆。
作战应用与适配平台
适配机型
- 轰炸机:B-1B “枪骑兵” 可内置弹舱挂载 24 枚(每侧旋转挂架 12 枚),B-2 “幽灵” 内置弹舱挂载 16 枚;
- 战斗机:F-35C 翼下挂载 2 枚,F/A-18E/F “超级大黄蜂” 挂载 4 枚(2 枚 / 翼下挂架);
- 无人机:MQ-9B “海上卫士” 机翼挂载 2 枚,MQ-25 “黄貂鱼” 改装后可挂载 1 枚。
典型战术
饱和反舰突击
- B-1B 机群一次性发射 48 枚 LRASM,导弹分成 6 个攻击波,每波 8 枚,通过数据链协同,从不同方向突防,压制航母战斗群的 “宙斯盾” 防空系统;
- 末段时,导弹自动分配目标,2 枚攻击航母,其余攻击护航驱逐舰,瘫痪整个舰队防空网。
跨域协同打击
- 由 “忠诚僚机” 无人机前出至距敌舰队 300 公里处,用被动雷达探测舰艇位置,将数据通过 IFDL 链传输给后方 F-15EX,F-15EX 发射 LRASM,导弹在飞行中接收无人机实时引导,实现 “有人 – 无人” 协同超视距打击。
电子战压制战术
- LRASM 内置电子对抗模块,可发射与舰载雷达同频的干扰信号,欺骗敌方防空系统;
- 多枚导弹配合 EA-18G “咆哮者” 电子战飞机,实施 “电子战 – 导弹突击” 复合战术,先瘫痪舰载雷达,再发动反舰攻击。
技术评估与国际对比
技术优势
- 隐身突防能力:RCS≤0.01㎡使其难以被舰载雷达发现,突防概率比 “鱼叉” 导弹提升 70%;
- 自主作战水平:无需外部引导的智能化目标识别能力,适应 “分布式作战” 需求,减少对卫星导航的依赖;
- 多平台兼容性:从轰炸机到无人机均可挂载,适配美军 “穿透性制空” 战机与无人装备体系。
潜在短板
- 速度局限:亚音速飞行易被舰载防空导弹(如 “标准 – 6”)拦截,末端突防速度仅 0.9 马赫,拦截窗口比超音速反舰导弹长 3 倍;
- 抗干扰风险:依赖 GPS 导航,面对强电磁干扰或卫星欺骗时,中段制导精度可能下降至 50 米;
- 成本高昂:单枚造价约 400 万美元,是 “鱼叉” 导弹的 8 倍,大规模列装面临预算压力。
![图片[5]-美国🇺🇸 GM-158C LRASM 远程反舰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4143585-lrasm-5-1024x576.webp)
未来发展与战略意义
升级计划
- LRASM Block 2:2025 年计划换装吸气式冲压发动机,速度提升至 3 马赫,射程延长至 1300 公里,采用 “乘波体” 气动布局,突防能力再提升;
- 智能化改进:集成 AI 目标识别模块,导弹可自主区分航母、两栖攻击舰等目标,优化打击优先级,减少误伤概率。
战略影响
LRASM 的列装重塑了美军海上打击模式,其远程隐身能力使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半径从 500 公里扩展至 900 公里,强化了 “分布式海上作战” 体系的威慑力。该导弹与 “标准 – 6” 舰空导弹、“尼米兹” 级航母形成海空协同,推动美军 “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体系建设。此外,其出口计划(如澳大利亚、日本)可能引发印太地区反舰武器竞赛,成为美国强化盟友军事一体化的关键装备。从技术路径看,LRASM 的隐身设计与智能算法,为未来无人作战平台的武器集成提供了技术范本。
© 版权声明
2025 锋向 | gebin.show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