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AIM-260 JATM 战术空空导弹

图片[1]-美国🇺🇸 AIM-260 JATM 战术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型号与类型
中文名称: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
英文名称:AIM-260 Joint Advanced Tactical Missile (JATM)
导弹类型:远程空空导弹
体型数据
弹长:约3.7米
弹径:约180毫米
发射重量:约227公斤
射程与速度
标定射程:>260公里
实际最大射程:约300公里(高空发射)
飞行速度:>5马赫
爆炸参数
战斗部类型:定向破片杀伤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约33公斤
有效杀伤半径:约30米
制造与出口
制造厂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出口情况:计划装备美国及其盟友,尚未正式出口
研发背景
– 自主研发,旨在取代AIM-120阿姆拉姆导弹
– 2017年开始研制,预计202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北约名称
AIM-260 JATM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类型: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高能固体推进剂
推力:保密
武器参数
制导方式:
– 中段:惯性制导+数据链修正
– 末段:主动/被动双模雷达导引头
抗干扰能力:具备电子对抗和抗干扰能力
数据链:双向数据链,支持A射B导
引信: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挂载机体
美国战机:
– F-22猛禽战斗机
– F-35闪电II战斗机
– F/A-18E/F超级大黄蜂
– F-15EX鹰II战斗机
计划适配机型:
– 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
– 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
同时代外军对比
中国PL-15
PL-15射程约200公里,采用双脉冲发动机
AIM-260射程更远,具备双模导引头
两者均具备A射B导能力
俄罗斯R-37M
R-37M射程约400公里,速度>6马赫
AIM-260尺寸更小,适合内埋挂载
R-37M更适合远程截击,AIM-260综合性能更均衡

研制背景与技术定位

AIM-260 是美国雷神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空空导弹,旨在取代 AIM-120D “阿姆拉姆”,应对中国 PL-15、俄罗斯 KS-172 等远程空空导弹的威胁。项目始于 2017 年 “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TM)计划,2022 年完成首次试射,2026 年预计列装 F-22/F-35,射程较 AIM-120D 提升 50%,并强化抗干扰与多目标打击能力,是美军 “穿透性制空”(PCA)战略的核心武器之一。

物理参数与气动布局

尺寸重量

  • 弹长 3.9 米,弹径 0.2 米,翼展 0.6 米,全弹重 180 公斤(含 45 公斤高爆战斗部)。相较于 AIM-120D(152 公斤),重量增加 18%,但通过碳纤维 – 钛合金复合壳体,强度提升 2 倍,可承受 50G 过载。
  • 战斗部采用新型 PBX-109 炸药,爆速 9100 米 / 秒,威力较 AIM-120 的黑梯炸药提升 30%。

气动设计

  • 采用 “小展弦比边条翼” 布局,头部 4 片全动式梯形控制舵面(后掠角 60°,展长 0.3 米),尾部 4 片固定式三角翼(展长 0.6 米),空气阻力较 AIM-120 降低 15%,配合推力矢量技术,最大攻角可达 40°。
  • 翼面使用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可承受 3 马赫飞行时 500℃的气动加热,无需冷却系统。

制导系统与传感器

复合制导体制

  • 中段:光纤惯性导航(FOINS)+ 北斗 / GPS 双模卫星修正,漂移率≤0.001°/ 小时,配合新型 IFDL 数据链(传输速率 10Mbps),弹道修正精度达 1 米。
  • 末段:1024 单元 AESA 主动雷达导引头 + 红外焦平面阵列(FPA)双模制导,雷达工作在 X/Ku 双频段,对 RCS=1㎡目标探测距离 35 公里,红外导引头为 256×256 元碲镉汞阵列,工作在 3-5μm 中波波段。

抗干扰技术

  • 雷达采用数字波束形成(DBF)和超宽带跳频(UWB)技术,可在 1GHz 带宽内实时跳频,抗 DRFM 欺骗干扰能力比 AIM-120D 提升 5 倍;
  • 红外导引头内置 AI 图像处理算法,可区分诱饵弹与真实目标的热特征,对紫外干扰弹的对抗成功率达 90%。

协同作战能力

  • 支持 “多弹协同交战”(MCE)模式,多枚导弹可通过数据链共享目标信息,其中一枚导弹开机引导,其余导弹保持静默,形成 “蜂群式” 攻击;
  • 兼容 F-35 的 “马赛克战” 系统,可接收无人机(如 MQ-25)或预警机(E-7)发送的目标数据,实施跨平台制导。

动力系统与飞行性能

发动机

  •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一级助推至 3 马赫,第二级在末段点火,提供持续机动性,射程:
    • 迎头攻击 200 公里,尾追攻击 120 公里,较 AIM-120D 分别提升 25%/50%;
  • 采用 N-15B 高能推进剂,比冲 2600 牛・秒 / 千克,燃烧效率比 HTPB 推进剂提高 20%。

飞行性能

  • 最大速度 4.5 马赫,巡航速度 3 马赫,高空(15000 米)射程比低空(5000 米)提升 60%;
  • 末端机动性达 45G,可追踪做 12G 机动的目标(如六代机),配合推力矢量喷嘴(偏转 ±10°),能实施 “蛇形规避” 反拦截。
图片[4]-美国🇺🇸 AIM-260 JATM 战术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战斗部与引信

战斗部

  • 45 公斤高爆定向破片战斗部,预制 3000 枚钨合金破片(直径 6 毫米,初速 1800 米 / 秒),采用 “破片聚焦” 技术,可在目标前方形成密度 150 枚 /㎡的破片墙,有效杀伤半径 20 米,穿透能力达 60 毫米铝合金。
  • 战斗部壳体刻有预制槽,爆炸时破片呈 60° 扇面扩散,配合激光引信实现 “定向杀伤”,减少附带损伤。

引信系统

  • 三模式引信:主动激光近炸(探测距离 10 米)+ 毫米波雷达近炸 + 触发引信,激光引信采用 1.54μm 人眼安全波长,抗烟雾干扰能力强;
  • 触发引信内置压敏电阻传感器,响应时间 < 1 毫秒,可区分鸟撞与实弹命中。

型号迭代与技术升级

AIM-260A(2026 年列装)

  • 基础型号,标配 AESA + 红外双模制导,射程 200 公里,适配 F-22/F-35 的内置弹舱(F-22 可挂载 4 枚,F-35 挂载 2 枚);
  • 具备 “发射后锁定”(LOAL)能力,可攻击载机后方 180° 范围内目标。

AIM-260B(规划中)

  • 增程型,换装吸气式火箭发动机,射程延长至 250 公里,采用 “乘波体” 气动布局,升阻比提升至 10:1;
  • 导引头增加紫外波段探测通道,实现红外 / 雷达 / 紫外三模制导,抗干扰能力再提升。

作战应用与适配平台

适配机型

  • 美军:F-22(内置弹舱 4 枚)、F-35(内置 2 枚 + 外挂 4 枚)、F-15EX(翼下挂载 8 枚)、F/A-18E/F(挂载 6 枚);
  • 未来适配:NGAD 六代机(内置 6 枚)、MQ-25 无人机(机翼挂载 2 枚)。

典型战术

远程猎杀预警机

  • F-22 在距敌方预警机 180 公里处发射 AIM-260,导弹采用 “高抛 – 俯冲” 弹道(顶点 25 公里),利用预警机雷达盲区接近,末段双模式导引头开机锁定,实现 “预警机杀手” 功能。

多弹协同反隐身

  • 多架 F-35 组成编队,其中一架开启雷达吸引敌方隐身战机(如歼 – 20),其余 F-35 静默发射 AIM-260,导弹通过数据链共享目标信息,实施 “交叉瞄准”,破解隐身战机的雷达静默优势。

跨域协同作战

  • 由 “忠诚僚机” 无人机前出侦察,将目标数据通过 IFDL 链传输给后方 F-15EX,F-15EX 发射 AIM-260,导弹在飞行中接收无人机实时引导,实现 “有人 – 无人” 协同超视距打击。
图片[5]-美国🇺🇸 AIM-260 JATM 战术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实战评估与国际对比

技术优势

  • 射程超越中俄:200 公里迎头射程优于中国 PL-15(150 公里)和俄罗斯 R-77-1(110 公里),与 KS-172(200 公里)相当,但机动性更强;
  • 抗干扰能力领先:AESA + 红外双模制导使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命中率比 AIM-120D 提升 40%,可对抗新一代电子战系统;
  • 多目标处理能力:单枚导弹可同时跟踪 3 个目标,通过 AI 算法自动选择最具威胁目标攻击。

潜在短板

  • 重量限制:180 公斤重量导致 F-35 内置弹舱挂载量减少(AIM-120C 可挂 4 枚),影响持续作战能力;
  • 成本高昂:单枚造价约 400 万美元(AIM-120D 为 100 万美元),大规模列装可能挤压其他武器预算;
  • 低空性能待验证:双脉冲发动机在低空稠密大气中的燃烧效率下降,实际低空射程可能缩水至 120 公里。

未来发展与战略意义

技术演进

  • 2028 年计划集成 “数字孪生” 技术,导弹内置微型传感器,实时回传飞行数据,地面系统通过 AI 预测故障,维护效率提升 50%;
  • 2030 年拟采用 “可重构导引头”,通过软件升级兼容毫米波、激光等制导模式,适应未来战场需求。

战略影响

AIM-260 的列装将重塑超视距空战规则,其射程与抗干扰能力使美军战机在西太平洋对峙中获得 “先敌开火” 优势。该导弹与 “标准 – 6” 舰空导弹共享导引头技术,推动海空一体化防空反导体系建设。此外,AIM-260 的出口计划(如日本、澳大利亚)可能引发亚太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成为美国巩固盟友体系的军事筹码。从技术路径看,其双模式制导与多弹协同理念,为六代机武器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