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美国🇺🇸 AIM-120 阿姆拉姆 系列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1207669-aim-120-2-1024x566.jpe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型号与类型 |
中文名称: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阿姆拉姆)
英文名称:AIM-120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导弹类型: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
主要型号:
– AIM-120A:基本型号
– AIM-120B:改进制导系统
– AIM-120C:减小弹翼,适合内埋挂载
– AIM-120D:增程型,增加数据链
– AIM-120D-3:最新改进型,增强抗干扰能力
|
体型数据 |
弹长:3.65米
弹径:178毫米
翼展:
– AIM-120A/B:约533毫米
– AIM-120C/D:约447毫米(减小翼展以适应隐身战机内埋弹舱)
发射重量:约152公斤
|
射程与速度 |
标定射程:
– AIM-120C:约75公里
– AIM-120D:约160公里
实际最大射程:
– AIM-120C:约105公里(高空发射)
– AIM-120D:约180公里(高空发射)
飞行速度:>4马赫(约4,900公里/小时)
|
爆炸参数 |
战斗部类型: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约23公斤
爆炸当量:约23公斤TNT
有效杀伤半径:约20米
|
制造与出口 |
制造厂家:美国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
出口情况:已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北约成员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
研发背景
– 自主研发,替代AIM-7“麻雀”导弹
– 1981年开始研制,1991年正式列装
北约名称
AIM-120 AMRAAM(北约内部通用代号)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类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高能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
燃烧时间:约12-15秒
推力:约38,000磅(约17,237公斤)
|
武器参数 |
制导方式:
– 中段:惯性制导+数据链修正
– 末段:主动雷达制导
雷达导引头:X波段主动雷达,探测距离约20公里
数据链:双向数据链,支持A射B导
抗干扰能力:具备电子对抗和抗干扰能力
发射方式:
– 传统发射
– 越肩发射(AIM-120D及后续型号)
|
挂载机体 |
美国战机:
F-15鹰式战斗机
F-16战隼战斗机
F/A-18大黄蜂/超级大黄蜂
F-22猛禽战斗机
F-35闪电II战斗机
国际合作机型:
– 欧洲台风战斗机
– 法国阵风战斗机
– 瑞典JAS 39鹰狮战斗机
其他适配机型:
– 日本F-2、F-15J战斗机
– 韩国KF-16、F-15K战斗机
– 澳大利亚F/A-18F超级大黄蜂、F-35A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俄罗斯R-77(AA-12蝰蛇)
R-77射程约110公里,采用格栅翼设计
AIM-120D射程更远,数据链更先进
R-77-1(RVV-SD)性能接近AIM-120C
欧洲流星导弹
流星射程约150公里,采用冲压发动机
AIM-120D采用传统火箭发动机,射程略短
流星具备更好的末端能量保持能力
|
研制背景与技术定位
AIM-120 “阿姆拉姆” 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发的中距空空导弹,作为全球首款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于 1991 年列装美军。其研制始于 1976 年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计划,旨在取代半主动雷达制导的 AIM-7 “麻雀” 导弹,解决传统导弹需载机持续照射的缺陷。AIM-120 采用 “发射后不管” 设计,配合 F-22、F-35 的火控系统,实现多目标超视距攻击,目前已发展出 A/B/C/D 四个型号,装备 50 余个国家,成为北约空战体系的核心武器。
物理参数与气动布局
尺寸重量
- 弹长 3.65 米,弹径 0.178 米,翼展 0.533 米,全弹重 152 公斤(含 39 公斤高爆战斗部)。相较于 AIM-7M(重 228 公斤),重量减轻 33%,F-22 内置弹舱可挂载 6 枚(AIM-7 仅能挂载 4 枚)。
- 弹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重量较钢制壳体降低 40%,同时提升抗过载能力至 40G。
气动设计
- 采用 “正常式布局”,头部 4 片三角形控制舵面(后掠角 50°,展长 0.25 米),尾部 4 片梯形稳定翼(展长 0.533 米),空气阻力较 AIM-7 降低 25%。
- 翼面采用聚醚醚酮(PEEK)高分子材料,可承受 2 马赫飞行时 300℃的气动加热,无需额外冷却系统。
![图片[2]-美国🇺🇸 AIM-120 阿姆拉姆 系列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1218557-aim-120-3-1024x576.png)
制导系统与传感器
主动雷达导引头
- 采用雷神公司 AN/APG-66 衍生的 X 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天线直径 160 毫米,含 64 个收发模块,对 RCS=5㎡目标探测距离 20 公里,具备 “下视下射” 能力(可攻击低空目标)。
- 具备 “高 PRF” 和 “中 PRF” 两种波形:高 PRF 用于迎头攻击(抗地杂波),中 PRF 用于尾追攻击(抗多普勒频移干扰),对 F-15 类目标的锁定概率达 95%。
复合制导体制
- 中段:INS(惯性导航)+ 数据链修正,采用环形激光陀螺仪(漂移率≤0.01°/ 小时),配合 Link 16 数据链,可接收载机发送的目标更新指令,修正弹道误差至 5 米以内。
- 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具备 “发射后不管” 和 “中途更新” 双模式,载机发射后可立即机动规避,无需持续照射。
抗干扰能力
- 内置频率捷变技术,可在 200MHz 带宽内跳频,抗阻塞干扰能力比 AIM-7 提升 3 倍;
- 采用脉冲压缩和多普勒滤波算法,能从强地杂波中识别目标,对箔条干扰的对抗成功率达 85%。
动力系统与飞行性能
发动机
- 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 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燃烧时间 4.5 秒,最大速度 4 马赫,射程:
- AIM-120C:迎头攻击 75 公里,尾追攻击 45 公里;
- AIM-120D:迎头攻击 160 公里,尾追攻击 80 公里(增程型)。
机动性
- 尾部安装 4 个气动舵面,由电动作动器控制,偏转速率 45°/ 秒,最大过载 38G,可追踪做 9G 机动的战机。
- 高空(12000 米)射程比低空(3000 米)提升 40%,得益于空气密度低、阻力小的优势。
战斗部与引信
战斗部
- 39 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预制 2000 枚钨合金破片(直径 5 毫米,初速 1500 米 / 秒),有效杀伤半径 15 米,破片密度比 AIM-7 提高 60%,可穿透 40 毫米厚铝合金蒙皮。
- 战斗部采用 “近炸 + 触发” 双模式,近炸模式下激光引信探测距离 8 米,触发引信采用压电晶体传感器,灵敏度比前代提升 2 倍。
引信系统
- 主动激光近炸引信:工作波长 1.06 微米,扫描频率 100Hz,可在目标上方 2 米处引爆,破片命中概率提升至 90%;
- 触发引信:内置冗余电路,防止静电或电磁干扰误引爆。
型号迭代与技术升级
AIM-120A(1991 年列装)
- 基础型号,最大射程 55 公里,采用 128×128 元硅基雷达接收机,无数据链修正功能,主要装备 F-15C/D。
AIM-120B(1994 年列装)
- 升级数据链系统,兼容 Link 16,中段制导误差从 10 米降至 5 米;
- 引信增加抗干扰逻辑,对红外 / 雷达复合干扰的对抗能力提升 30%。
AIM-120C(2003 年列装)
- 弹翼缩小 40%(翼展从 0.91 米减至 0.53 米),适配 F-22 内置弹舱,射程缩短至 75 公里;
- 换装 64 位 DSP 处理器,目标识别速度提升 5 倍,可区分战斗机与无人机。
AIM-120D(2015 年列装)
- 增程型,加装双向数据链(传输速率 2Mbps)和 GPS/INS 复合制导,射程提升至 160 公里;
- 采用 “高抛弹道” 技术,高空发射时抛物线顶点达 20 公里,利用重力势能增加射程;
- 具备 “协同作战” 能力,可接收无人机或预警机发送的目标数据,实施超视距拦截。
作战应用与适配平台
适配机型
- 美军:F-22(内置 6 枚)、F-35(内置 4 枚 + 外挂 4 枚)、F-16(翼下挂载 6 枚)、F/A-18E/F(翼下挂载 8 枚);
- 外销:英国 “台风”(挂载 6 枚)、日本 F-2(挂载 4 枚)、澳大利亚 F/A-18F 等 30 余国战机,总订单量超 10000 枚。
典型战术
超视距多目标攻击
- F-22 利用 AN/APG-77 雷达同时跟踪 24 个目标,通过数据链引导 6 枚 AIM-120C 齐射,每枚导弹自主锁定不同目标,实现 “一对多” 打击;
- F-35 与 E-3 预警机协同,由预警机提供目标数据,F-35 在雷达静默状态下发射 AIM-120D,实施 “隐蔽突袭”。
反预警机战术
- F-15EX 携带 AIM-120D,在距敌方预警机 120 公里处发射,导弹采用 “高抛弹道” 爬升至 20 公里高空,俯冲时雷达开机锁定,利用预警机雷达盲区实施攻击。
![图片[3]-美国🇺🇸 AIM-120 阿姆拉姆 系列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30211225900-aim-120-1-1024x683.jpg)
实战记录与性能评估
实战应用
- 1999 年科索沃战争:美军 F-16 发射 AIM-120B 击落 4 架南联盟米格 – 29,首次实战验证 “发射后不管” 能力;
- 2019 年印巴空战:巴基斯坦 F-16 用 AIM-120C 击落印度米格 – 21,展示中距弹对近距战机的压制优势;
- 2023 年俄乌冲突:乌克兰 F-16 使用 AIM-120D 击落多架俄罗斯苏 – 35,验证其对抗四代半战机的效能。
国际对比
- 与俄罗斯 R-77 对比:AIM-120D 射程(160 公里)优于 R-77(110 公里),主动雷达导引头探测距离更远(20 公里 vs15 公里),但 R-77 采用格栅翼,机动性略优;
- 与中国 PL-15 对比:PL-15 射程(200 公里)更远,采用双脉冲发动机,末端机动性更强,AIM-120D 则在数据链兼容性和实战经验上占优。
技术短板
- 抗干扰能力不足:面对新一代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干扰,AIM-120D 的雷达导引头可能被欺骗;
- 多目标分辨力有限:同一方向多个目标间距小于 1 公里时,导弹可能出现目标识别错误;
- 低空性能受限:3000 米以下射程缩短至 80 公里,且地杂波影响导引头工作。
未来发展与战略意义
升级计划
- AIM-120E(研发中):换装 1024 单元 AESA 导引头,探测距离提升至 30 公里,可识别巡航导弹等小型目标;
- 吸气式发动机方案:采用固体火箭 – 冲压组合动力,射程延长至 250 公里,预计 2028 年列装。
战略影响
AIM-120 是美军 “分布式空战” 战略的关键节点,其数据链能力支持 F-22/F-35 与无人机协同作战。该导弹的技术扩散(如出口台湾地区)直接影响亚太安全格局,而其主动雷达制导技术也被应用于舰载防空导弹(如 ESSM),成为美海军区域防空的技术基础。未来与 “游隼” 导弹配合,将构建 “中近程结合” 的空战武器体系,巩固美军超视距作战优势。
© 版权声明
2025 锋向 | gebin.show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