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中国🇨🇳 霹雳-15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64320583-pl-15-11.webp)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型号与类型 |
中文名称: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
英文名称:PL-15 Long-Range Air-to-Air Missile
导弹类型:主动雷达制导远程空空导弹
|
体型数据 |
弹长:约4米
弹径:0.23米
翼展:0.5米
发射重量:约200公斤
战斗部重量:20公斤
|
射程与爆炸参数 |
标定射程:约150-200公里
实际射程:
– 高空:约180公里
– 低空:约50公里
爆炸参数:
– 预制破片战斗部,爆炸当量约20公斤TNT
– 杀伤半径:约20米
|
制造与出口 |
制造厂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出口情况:已随歼-10CE等战机出口至巴基斯坦
研发背景
– 完全自主研发,基于PL-12技术改进
– 201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
北约名称
无官方北约名称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类型: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高能固体推进剂
最大推力:约80千牛
工作时间:约30秒
最大速度:4马赫以上
|
武器参数 |
制导方式:
– 中段惯性制导+数据链修正
– 末段主动雷达制导
– 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
机动性能:
– 最大过载:35G
– 具备高机动目标拦截能力
引信系统:
– 激光近炸引信与触发引信双重引信
|
挂载机体 |
中国战机:
– 歼-10C 、歼-11B、歼-15、歼-16、歼-20
– 未来可能装备歼-35
出口适配机型:
– 巴基斯坦歼-10CE、JF-17 Block III
– 其他潜在用户的兼容机型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欧洲 Meteor
Meteor射程更远(>150公里)
PL-15战斗部更大
Meteor采用冲压发动机
|
在现代空战的演进历程中,超视距空战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霹雳 15 空空导弹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中远程空空导弹,凭借其突破性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以及卓越的综合性能,一举成为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执行超视距空战任务的核心装备,标志着我国在空空导弹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空中力量的战略威慑力和实战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研发背景与战略需求:应对未来空战挑战的必然选择
进入 21 世纪,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空中作战平台的性能不断提升,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支援类飞机在空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敌方战机的隐身技术、电子干扰能力以及远程打击能力也给我国空防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的中距空空导弹在射程、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探测精度等方面已难以满足未来空战的需求。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夺取超视距空战的主动权,我国于 2000 年代中期启动了霹雳 15 空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我国科研团队以满足未来高端空战需求为目标,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攻关。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成功突破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双向数据链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2015 年左右,霹雳 15 导弹完成首次试射,并在随后的试验和改进中不断完善性能。2018 年,霹雳 15 导弹正式列装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机,如歼 – 20、歼 – 16、歼 – 10C 等,使我国战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总体设计与结构布局:创新技术的完美融合
霹雳 15 导弹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先进技术与实战需求的完美结合,采用了一系列创新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导弹全长约 4 米,弹径 0.2 米,翼展约 0.65 米,发射重量约 210 千克,战斗部重量约 20 千克 。其整体结构由制导系统、战斗部、动力系统、弹体和控制机构等部分组成。
制导系统是霹雳 15 导弹的核心 “大脑”,采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AESA)。该导引头由大量的发射 / 接收(T/R)组件组成,具有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多目标跟踪能力突出等优点。与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导引头相比,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对多个目标进行扫描和跟踪,同时具备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敌方的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攻击。此外,霹雳 15 导弹还配备了双向数据链系统,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接收载机或预警机传来的目标更新信息,并将自身的位置和状态信息反馈给指挥系统,实现了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作战协同。
战斗部采用先进的定向破片杀伤战斗部,结合智能引信技术。该战斗部能够根据目标的类型、距离和方位等信息,精确控制破片的飞散方向和密度,形成一个聚焦的杀伤区域,有效提高了对目标的毁伤效果。智能引信则能够根据目标的特性和交战环境,选择最佳的起爆时机和方式,进一步增强战斗部的杀伤效能。
动力系统是霹雳 15 导弹的一大技术亮点,采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将推进剂分为两个独立的药柱,由隔板隔开,并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分别点燃。第一个脉冲提供导弹发射和初始加速所需的推力,使导弹迅速达到预定速度;第二个脉冲则在导弹飞行的中段或末段点燃,为导弹提供额外的推力,延长导弹的射程并保持较高的末速度。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应用,使霹雳 15 导弹的最大射程相比霹雳 12 有了显著提升,据推测可达 150 – 200 千米 ,大大拓展了导弹的攻击范围。
弹体设计采用了低阻力外形和复合材料技术。弹体表面经过精心优化,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导弹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同时,大量使用轻质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在保证弹体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导弹的重量,提高了导弹的推重比和整体性能。控制机构采用了全动式尾翼和推力矢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精确控制尾翼的偏转和发动机喷管的方向,实现对导弹飞行姿态和轨迹的精准控制,使导弹具备出色的机动性能。
三、技术特点与性能优势:引领世界空空导弹发展潮流
(一)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突破射程极限的关键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是霹雳 15 导弹的核心技术优势之一。传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导弹发射后一次性燃烧完所有推进剂,导弹的速度和射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推进剂能量和发动机设计的限制。而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通过将推进剂分为两个独立的药柱,并在不同的飞行阶段分别点燃,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导弹发射初期,第一个脉冲发动机点火工作,使导弹迅速加速到较高速度,缩短了导弹到达目标的时间,提高了攻击的突然性。在飞行中段,导弹依靠惯性飞行,消耗较少的能量。当接近目标时,第二个脉冲发动机点火,为导弹提供额外的推力,使导弹在末段保持较高的速度和机动性,有效突破敌方战机的规避动作和防御系统。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应用,使霹雳 15 导弹的射程相比传统中距空空导弹有了大幅提升,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对敌方目标发起攻击,实现 “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 的作战目标。
(二)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精确打击的 “千里眼”
霹雳 15 导弹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其实现精确打击的关键设备。该导引头具有多个显著优势:首先,探测距离远。由于采用了大量的 T/R 组件,每个组件都能够独立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使得导引头的发射功率大幅提高,探测距离相比传统雷达导引头有了显著增加,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和锁定目标。其次,多目标跟踪能力强。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能够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和识别,最多可同时跟踪数十个目标,并对其中威胁最大的几个目标优先发起攻击,大大提高了导弹的作战效能。再次,抗干扰能力突出。导引头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电子对抗措施,能够有效抑制敌方的电子干扰,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稳定工作,确保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三)双向数据链系统:实现战场信息实时共享
双向数据链系统是霹雳 15 导弹的又一重要技术创新。该系统能够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与载机、预警机或其他作战平台保持实时通信,实现战场信息的双向传输。一方面,载机或预警机可以将最新的目标信息,如目标的位置、速度、航向等,实时传输给导弹,引导导弹修正飞行轨迹,提高攻击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导弹也可以将自身的位置、状态和探测到的目标信息反馈给指挥系统,使指挥员能够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作战决策。
双向数据链系统的应用,使霹雳 15 导弹具备了更强的作战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复杂的空战环境中,即使目标采取机动规避或电子干扰等措施,导弹也能够通过数据链及时获取更新后的目标信息,调整攻击策略,确保对目标的有效打击。同时,数据链系统还支持多枚导弹协同作战,实现对多个目标的同时攻击,进一步提高了作战效率。
(四)高机动性与先进抗干扰能力: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尽管霹雳 15 导弹主要用于超视距空战,但为了应对敌方战机的机动规避和可能的近距空战情况,导弹依然具备出色的机动性能。通过采用全动式尾翼和推力矢量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霹雳 15 导弹能够产生较大的过载,最大过载可达 40G 以上 ,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迅速改变飞行姿态和轨迹,有效跟踪和打击高机动目标。
在抗干扰能力方面,霹雳 15 导弹除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本身具备的抗干扰能力外,还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抗干扰技术。例如,在制导系统中集成了红外成像辅助制导模块,当雷达导引头受到强烈干扰时,可以切换到红外成像模式继续跟踪目标,提高了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可靠性。此外,导弹的电子系统还采用了冗余设计和容错技术,能够在部分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正常工作,确保导弹完成攻击任务。
![图片[2]-中国🇨🇳 霹雳-15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64327523-pl-15-2.jpeg)
四、作战应用与实战价值:重塑超视距空战规则
自装备部队以来,霹雳 15 导弹在多次军事演习和训练中表现出了卓越的作战性能。在模拟超视距空战对抗中,搭载霹雳 15 导弹的战机能够在敌方战机探测范围外率先发现目标,并利用霹雳 15 导弹的远射程优势,在敌方导弹有效射程外发起攻击。在导弹飞行过程中,通过双向数据链实时接收目标更新信息,不断调整飞行轨迹,确保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即使敌方战机采取大过载机动规避和强电子干扰等措施,霹雳 15 导弹依然能够凭借其先进的制导系统和抗干扰能力,准确命中目标,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效能。
与国外同类型先进空空导弹相比,如美国的 AIM-120D、欧洲的 “流星” 等,霹雳 15 导弹在射程、制导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例如,AIM-120D 的最大射程约为 160 千米,而霹雳 15 导弹的射程据推测可达 150 – 200 千米;在制导系统方面,霹雳 15 导弹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在探测距离、多目标跟踪能力和抗干扰性能上均不逊色于 AIM-120D。特别是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和双向数据链系统的应用上,霹雳 15 导弹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在超视距空战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在未来可能的空战中,霹雳 15 导弹将成为我国战机夺取制空权的核心武器。其远射程和高精度的特点,使我国战机能够在敌方防空体系外围对敌方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关键支援平台发起攻击,削弱敌方空中作战体系的整体效能。同时,霹雳 15 导弹也能够有效压制敌方战斗机,为我方战机创造有利的空战态势。可以说,霹雳 15 导弹的装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远程打击能力和战略威慑力,重塑了超视距空战的规则。
五、衍生型号与未来发展:持续创新的无限可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空战需求的持续演变,霹雳 15 导弹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在霹雳 15 导弹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改进和衍生型号的研发工作。
在制导技术方面,未来的霹雳 15 改进型号可能会采用多模复合制导技术,将有源相控阵雷达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雷达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导弹在复杂环境下的目标探测、识别和跟踪能力。例如,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或面对隐身目标时,红外成像制导和毫米波雷达制导可以作为雷达制导的有效补充,确保导弹能够准确锁定目标。
在动力系统方面,科研人员可能会探索应用更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如整体式固液火箭发动机或冲压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射程和速度。整体式固液火箭发动机结合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具有更高的比冲和更长的工作时间;冲压发动机则能够使导弹在高马赫数下飞行,大幅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攻击速度。
在智能化方面,未来的霹雳 15 导弹可能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主目标识别、威胁评估和攻击决策。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导弹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敌方的战术和技术特点,提高作战效能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在面对多个目标时,导弹可以自主分析各目标的威胁程度,选择最优的攻击顺序和路径,实现智能化作战。
此外,霹雳 15 导弹还可能会发展出多种衍生型号,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例如,空舰型霹雳 15 导弹可以用于对敌方水面舰艇的攻击,增强我国海空联合作战能力;地空型霹雳 15 导弹可以作为防空导弹系统的组成部分,用于对空中目标的拦截,提高我国防空反导能力。
总之,霹雳 15 空空导弹作为我国空空导弹领域的巅峰之作,不仅代表了我国当前空空导弹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为我国未来空战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霹雳 15 导弹及其衍生型号将在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