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俄🇷🇺 R-37M 超远程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1163347614-r37m-2.pn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体型数据 |
弹长:约 4.2 米
弹径:约 380 毫米
翼展:约 1.1 米
发射重量:约 500 公斤
|
制造信息 |
制造厂家: 俄罗斯战术导弹公司(KTRV)
仿制型号
– 基于 R-37 改进,无已知仿制型号
北约名称
AA-13 ‘Axehead’(非正式代号)
|
发动机与速度 |
发动机类型: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高能固体推进剂
推力:未公开,推测大于 100 千牛
飞行速度:超过 6 马赫
|
武器参数 |
制导方式:
– 中段:惯性制导+数据链修正
– 末段:主动雷达制导
战斗部: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约 60 公斤
引信: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抗干扰能力:具备电子对抗和抗干扰措施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欧洲 流星
– 射程:约 150 公里,速度:约 4 马赫
– 优势:冲压发动机,能量保持能力强
|
一、发展历程溯源
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着眼大幅提升米格 – 31 拦截机的空战实力,决意打造一款新型远程弹药 。当时,现役的 R-33 已难以满足作战需求,开发新型导弹的任务刻不容缓,Vympel 国家设计局(现隶属于战术导弹武器公司)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一重担,项目工作编号定为 K-37。1983 年,R-37 导弹研制工作正式启动,1985 年踏入试验阶段,1988 年进一步展开全面测试。
但随着苏联解体,经济困境、技术协作断裂等难题接踵而至,致使项目经费短缺,研发进程被迫按下暂停键。直到 2000 年代,米格 – 31 升级至 BM 型,为 R-37 项目带来了转机。俄罗斯对 R-37 导弹进行了全方位改造与现代化升级,先是解决了零部件供应难题,将诸多乌克兰生产部件替换为俄罗斯国产器件,又换装了性能更优的新导引头,R-37M 导弹由此诞生。2011 年,R-37M 首次公开亮相,彼时部分测试工作已悄然完成。2014 年,这款导弹正式被俄罗斯空军接纳,随即开启单位生产与部署工作,米格 – 31BM 拦截机成为其首个 “座驾”。在此后的十年间,俄罗斯不断拓展 R-37M 的适配机型,使其逐渐融入其他现役战斗机的弹药体系。2020 年 4 月,挂载 R-37M 导弹的苏 – 35S 战斗机开启试飞征程,同年 10 月,俄罗斯官方首次对外公布苏 – 35 发射 R-37M 的照片,这标志着该导弹在多平台适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二、精妙外形构造
R-37M 采用尖锥形弹头搭配圆柱形弹体的经典设计 。这种设计在减少空气阻力、提升飞行速度方面表现出色。导线肋条沿着弹体下部贯穿全程,其作用不容小觑,不仅能有效传输信号,还对弹体结构强度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弹体中部配备小展弦比梯形边条翼,别看它尺寸不大,却能极大提升飞行中的升力,为导弹远距离飞行提供有力支持。尾舵采用大展弦比梯形设计,能提供良好的操控稳定性,确保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姿态。为了契合不同战机的挂载需求,弹体上部两个尾舵还专门设有折叠机构,在挂载时能够缩减舵展,实现半埋式挂载。这样一来,不仅能降低飞行阻力,还能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导弹的隐蔽性 。从具体尺寸数据来看,导弹弹长 4.06 米,直径达 0.38 米,翼展 0.72 米,舵展 1.02 米,全重不超过 510 千克 ,在空空导弹家族中,这样的体量较为突出,也为其卓越性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2]-俄🇷🇺 R-37M 超远程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1163357933-r37m-1.jpeg)
三、制导方式解析
R-37M 运用先进的复合制导模式 。在飞行的中段,主要依靠惯性导航系统来维持飞行方向。惯性导航系统就如同导弹的 “稳定罗盘”,通过精确测量导弹自身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计算出导弹的实时位置和姿态,即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保障导弹稳定飞行。与此同时,载机可根据战场态势,通过数据链向导弹发送指令,对其飞行轨迹进行修正,确保导弹始终朝着目标方向前进 。当导弹接近目标一定范围后,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开始发挥关键作用。其搭载的 9B-1103M-350 主动雷达导引头,直径 0.35 米,别看它个头不大,却拥有极为强大的探测能力。对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为 1.5 平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至少为 40 千米,可在 30 千米处精准截获目标 。在复杂战场环境中,面对敌方战机释放的干扰信号,该导引头能够通过先进算法,快速识别出真实目标信号,引导导弹精准攻击。
此外,该导弹还支持半主动雷达导引方式 。在大部分飞行过程中,可选择保持 “静默”,降低被敌方发现的风险,靠近目标时再开启主动雷达,实施精准打击。目标需在导弹正负 60 度范围内,导弹过载可达 22G,当目标过载在 8G 以内时,能有效命中目标,命中目标的高度范围为 0.015 – 25 千米 ,极大拓展了作战空域,无论是低空突防的敌机,还是高空巡航的战略平台,都难以逃脱它的 “锁定”。
四、动力系统揭秘
R-37M 配备双模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是其强大飞行能力的 “心脏” 。发射瞬间,固体火箭发动机迅速点火,强大的推力在短时间内将导弹加速到较高速度,使其能够快速脱离载机,顺利进入巡航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发动机燃烧效率极高,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导弹高速前行。燃料耗尽后,导弹并不会 “停下脚步”,而是依靠惯性继续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凭借此动力系统,导弹理想状态下最大射程可达 300 千米,载机发射前自身可加速到最大速度 2.8 马赫,而导弹最大飞行速度能飙升至 6 马赫,命中目标时速度维持在 2 马赫左右 。如此高的速度特性,让敌方战机即便发现导弹来袭,也往往因反应时间过短,难以做出有效规避动作,大大提升了导弹的命中率和作战效能。
五、性能参数一览
(一)射程表现
R-37M 最大射程达 300 千米 ,这一数据在现役空空导弹中名列前茅。在实战场景中,它能让载机在敌方防空火力圈外发起攻击,极大提升了载机的安全性。例如在超视距空战中,敌方战机可能还未察觉威胁,R-37M 就已呼啸而至,令对手防不胜防。
(二)射高范围
目标杀伤高度处于 30 米至 25 公里区间 ,这意味着无论是贴地飞行实施突袭的低空目标,还是在高空执行战略任务的巡航平台,都被纳入了它的打击范畴。从低空的武装直升机,到高空的预警机、战略轰炸机等,都难以逃脱 R-37M 的 “猎杀”,展现出强大的空域覆盖能力,为俄罗斯空军构建起了一道多层次的防空火力网 。
(三)速度优势
6 马赫的最大速度,让 R-37M 跻身高超音速导弹行列 。在空战中,高速度就是战斗力。它能在极短时间内抵达目标区域,大大压缩敌方战机的反应时间。当敌方战机发现 R-37M 来袭时,可能仅有数秒时间做出应对,而如此短的时间内,飞行员往往难以完成有效的规避动作,使得导弹命中率大幅提升 。
(四)战斗部威力
导弹配备 60 千克高爆破片战斗部 ,装药性能优良,采用先进配方,爆炸时能释放出巨大能量。爆炸瞬间,产生大量高速破片,这些破片如同 “钢雨” 一般,对目标形成密集杀伤。战斗部还配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目标传感器 ,可根据不同目标特性,精准选择起爆时机。对于战斗机等小型目标,接触式传感器能在导弹直接命中目标时,立即引爆炸药,最大化杀伤效果;而对于大型飞机,非接触式传感器可在导弹靠近目标一定距离时,提前引爆炸弹,利用破片和冲击波对目标造成致命打击 。无论是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还是巡航导弹等各类空中目标,一旦被 R-37M 锁定,都将面临被摧毁的命运 。
![图片[3]-俄🇷🇺 R-37M 超远程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1163403545-r37m-3.png)
六、发射平台拓展
(一)米格 – 31BM 截击机
作为 R-37M 的初始搭载平台,米格 – 31BM 自身高空高速性能卓越 。它能够快速攀升至高空,以超过 2.8 马赫的速度巡航,迅速抵达作战空域。当挂载 R-37M 导弹后,两者优势互补,米格 – 31BM 能凭借高速机动,抢占最佳发射阵位,发射 R-37M 对敌方高价值目标,如预警机、加油机等,实施远距离狙杀。在冷战后的多次军事行动中,米格 – 31BM 搭配 R-37M,构建起俄罗斯防空体系的外层打击防线,有效威慑敌方空中力量,为己方空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
(二)苏 – 35S 战斗机
苏 – 35S 是俄罗斯先进的四代半战斗机,航电系统先进、机动性堪称卓越 。其装备的相控阵雷达能够对目标进行高精度探测和跟踪,为 R-37M 提供精准目标信息。在机动性方面,苏 – 35S 的超机动能力让其在空战中可灵活占位,发射 R-37M。在 2022 年俄乌冲突中,苏 – 35S 携带 R-37M 多次执行任务,曾在 213 公里距离上成功击落乌军米格 – 29 战斗机,刷新空战击落距离记录 ,实战有力地验证了两者结合所爆发出的强大战斗力,也让 R-37M 声名远扬。
(三)苏 – 57 战斗机
苏 – 57 作为俄罗斯五代隐身战机,隐身性能、态势感知能力出众 。其独特的隐身外形设计和先进的隐身材料,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小,能悄无声息地靠近敌方空域。同时,先进的航电系统使其能够对战场态势进行全方位感知。R-37M 集成至苏 – 57 武器系统后,成为其克敌制胜的 “长臂”。苏 – 57 可凭借隐身优势,在敌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靠近,借助先进航电系统引导 R-37M,对敌方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高价值目标发动突袭 。在未来空战中,这种组合有望重塑战场态势,掌握制空权主动权。
七、实战应用实例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为 R-37M 提供了实战检验的舞台 。俄罗斯的苏 – 35S 多功能战斗机、米格 – 31BM 截击战斗机和苏 – 57 五代战机纷纷挂载 R-37M 投入战斗。在激烈的空战中,R-37M 战果累累。它成功击落了乌克兰的苏 – 27、米格 – 29 战斗机、苏 – 25 攻击机、苏 – 24M 前线轰炸机、低空直升机以及包括 “拜拉克塔尔” 在内的各种无人机 。在一次战斗中,乌克兰一架米格 – 29 战机试图低空突防,躲避防空系统监测,却被高空来袭的 R-37M 精准命中,凌空爆炸。其超远射程让乌克兰战机在远距离就面临致命威胁,飞行员往往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反应时间大幅缩短;高爆破片战斗部在命中目标后,展现出强大杀伤力,瞬间摧毁各类空中目标,凸显了 R-37M 在现代空战中的实战价值与威慑力 。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