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247778-su-57-2-1024x576.jp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体型数据 |
机长:约19.8米
翼展:约13.95米
机高:约4.74米
机翼面积:约78.8平方米
空重:约18,0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35,000公斤
|
制造厂家 |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
苏霍伊设计局(主设计单位)
设计基础
基于PAK FA(未来前线航空系统)计划
北约名称
Felon(重罪犯)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
– 第一阶段:两台AL-41F1(117S)加力涡扇发动机
– 第二阶段:两台产品30(Izdeliye 30)发动机
AL-41F1单台推力:
– 军用推力:约86.3千牛
– 加力推力:约142.2千牛
产品30单台推力(预计):
– 军用推力:约107.9千牛
– 加力推力:约176.6千牛
推重比:约1.17(使用产品30,满载状态)
超音速巡航速度:约1.3-1.6马赫
|
武器参数 |
固定武器:
– 1门GSh-30-1型30毫米单管航炮(备弹150发)
内置弹舱:
– 两个主弹舱:可挂载4枚中远程空空导弹
– 两个侧弹舱:各携带1枚近距格斗导弹
外部挂载点:10个(使用时会降低隐身性能)
可挂载武器:
– R-73近距空空导弹
– R-77中距空空导弹
– R-37M远程空空导弹(射程约400公里)
– Kh-35反舰导弹
– Kh-59MK2空地导弹
– KAB-500精确制导炸弹
最大载弹量:约10吨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中国 歼-20威龙
最大起飞重量:37吨(苏-57:35吨)
内置弹舱容量:6+2枚导弹(苏-57:4+2枚)
发动机推力:WS-15预计181.3千牛×2(苏-57:产品30预计176.6千牛×2)
|
在当今全球战斗机发展的版图中,俄罗斯的苏 – 57 战斗机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强大的性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代表,苏 – 57 肩负着捍卫俄罗斯领空安全、重塑空中优势的重任,其诞生与发展历程,深刻反映了俄罗斯航空工业在新时代的技术探索与战略考量。
一、研发背景与历程
21 世纪初,国际军事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美国的 F-22 “猛禽” 战斗机率先进入服役,凭借其卓越的隐身性能、超机动性和先进航电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显著的空中技术优势。这对俄罗斯的防空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促使俄罗斯迫切需要一款能够与之抗衡的先进战斗机。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提出了 “PAK – FA 战斗机计划”(俄语 “Перспективны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фронтовой авиации” 的缩写,意为未来前线航空综合体计划),旨在研发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先进航电系统的第五代战斗机,以确保俄罗斯在空中力量对比中不落下风。
![图片[2]-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254478-su-57-3.jpeg)
![图片[3]-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257170-su-57-4-1024x610.jpg)
苏霍伊设计局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战斗机研发经验,其 T – 50 方案在众多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被选中进行深入研发。2007 年,凝聚着俄罗斯航空工业顶尖技术的第一架 T – 50 原型机诞生,标志着苏 – 57 项目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技术难题接踵而至。发动机故障、隐身技术瓶颈以及航电系统集成问题,都使得项目推进遭遇阻碍。试飞计划因发动机故障被迫搁置,技术问题的攻克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试飞时间也因此延期至 2009 年 8 月。
2010 年 1 月 29 日,T – 50 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这一重要里程碑为项目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后,多架原型机陆续投入试飞,在漫长的试飞过程中,不断对飞机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2015 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第一批 T – 50 将交付俄罗斯空军进行部队测试,随后组建飞行大队。同年 12 月,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表示,T – 50 战斗机的飞行性能试验接近尾声,航空电子设备测试工作稳步推进。从首飞至 2015 年秋,5 架原型机累计完成 700 架次试飞,尽管期间多架原型机经历了长时间维修,但每一次挫折都成为技术改进的契机。
![图片[4]-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01911-su-57-5-1024x644.jpg)
2017 年 8 月 11 日,T – 50 被正式命名为苏 – 57 战斗机,这一命名标志着该机型从研发阶段向服役阶段逐步迈进。苏 – 57 被赋予了多重使命,既承担着夺取制空权的重任,确保俄罗斯领空安全,又具备强大的对海面和地面目标攻击能力,成为俄罗斯空天军实施战略打击的重要力量。2018 年 2 月,两架苏 – 57 战机奔赴叙利亚战场,进行实战测试。实战环境是检验武器装备性能的最佳考场,苏 – 57 在叙利亚战场上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为后续的改进和升级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 年 9 月,两架苏 – 57 再次部署到叙利亚赫梅明基地,进一步深化了其在实战环境下的应用测试。在普京总统的大力推动下,同年 7 月,俄罗斯国防部与苏霍伊公司签署了 76 架苏 – 57 的采购合同,为苏 – 57 的规模化生产和装备部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5]-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06386-su-57-6.jpeg)
![图片[6]-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10617-su-57-7.jpeg)
2020 年 12 月,俄罗斯空天军迎来了首架量产版苏 – 57,这是苏 – 57 项目的又一重大成果。随着量产工作的逐步推进,2022 年 12 月,经过深度改进的苏 – 57 完成首次飞行,并开始批量交付。与原型机相比,改进后的苏 – 57 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机载设备引入了人工智能支持,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作战效能;配备了 N – 036 系列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显著增强了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换装了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发的 “产品 – 30” 型第四代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动力性能得到全面提升,使苏 – 57 在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2024 年 11 月 11 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宣布向俄罗斯军方交付新一批苏 – 57 战斗机,并且持续扩充产能,计划在 2024 年年底再次交付一批,不断充实俄罗斯空天军的作战力量。
![图片[7]-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16392-su-57-8-1024x591.jpeg)
二、总体设计与气动布局
- 隐身设计:苏 – 57 在隐身设计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致力于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提高战场生存能力。从机身外形来看,苏 – 57 采用了连续曲率表面的多面体设计,机身线条流畅且简洁,尽可能减少了直角和尖锐边缘,以降低雷达波的直接反射。例如,机头部分采用了类似菱形的设计,精确计算的棱边角度能够使雷达反射波向非关键方向散射,有效减少了正面雷达反射信号。进气道采用 S 形弯曲设计,这种设计巧妙地遮挡了发动机风扇这一强雷达反射源,使敌方雷达波难以直接照射到发动机内部,从而降低了战机正面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在材料应用上,苏 – 57 广泛使用了特殊金属氧化物涂层等雷达吸波材料(RAM)。这些材料被精心铺设在机身表面、进气道内部、机翼前缘等关键部位,能够有效吸收、衰减雷达波能量,减少反射回波强度。同时,对座舱盖进行了特殊处理,采用了单片聚碳酸酯片成型飞机玻璃技术,并在表面镀上金和铟锡合金特殊多功能涂层,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处理,不仅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还能有效屏蔽座舱内设备和飞行员产生的雷达反射信号,进一步提升了战机的隐身性能。尽管与部分西方五代机相比,苏 – 57 的隐身性能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早期发动机喷口未完全优化,导致尾部方向的隐身效果相对较弱,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升级,其隐身性能在逐步提升。
![图片[8]-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21295-su-57-9-1024x684.jpg)
- 气动布局:苏 – 57 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即主翼 + 平尾 + 垂尾的经典布局形式,并结合了分离双发和突出尾椎设计,机身横截面呈椭圆形。这种布局形式在保证飞行稳定性和操控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战机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需求。主翼设计上,苏 – 57 的主翼与 F – 22 有相似之处,采用了主翼与平尾共平面,平尾前缘少部份嵌入主翼后缘的独特设计。平尾外形类似苏 – 27,但后缘稍微前掠,与机体的连接方式类似苏 – 47,这种设计在提高飞行稳定性的同时,优化了飞机的气动效率。主翼构形为后缘前掠的梯形翼,掠角约 53 度,略大于 F – 22,较大的掠角有助于降低高速飞行时的波阻,提高飞行速度,同时主翼还拥有较大的机翼油箱,为战机提供了充足的燃油储备,增加了航程。
![图片[9]-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25670-su-57-10.jpg)
![图片[10]-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29182-su-57-11.jpg)
苏 – 57 配备了一对前缘襟翼,后缘则设有一对襟副翼与一对副翼。根据其专利说明书,副翼(外侧)主要用于起降时的滚转控制,确保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襟副翼(内侧)则兼具起降增升与飞行时滚转控制的双重功能,在起飞和降落阶段,襟副翼展开可增加机翼升力,缩短起降滑跑距离,在飞行过程中,通过与副翼的协同工作,实现飞机的精确滚转操控。尾翼布置在发动机舱两侧的尾撑上,力矩点位于发动机尾喷口以后,这种设计有效利用了发动机喷流对尾翼的气动作用,增强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能力。同时,苏 – 57 采用了两个外倾双垂尾,位置布置比较靠前,翼根弦长有接近一半与机翼根部重合,垂尾根部位于发动机舱外侧,外倾角度大约在 27 度到 29 度左右。垂尾采用全动式设计,这是继美国 YF – 23 后又一采用全动垂尾的有人战机,全动垂尾能够以较小的垂尾面积达到较好的偏航控制力,有效减少了飞机的阻力与重量,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
- 材料应用:在材料选用上,苏 – 57 充分考虑了战机对强度、重量和隐身性能的严格要求,广泛采用了多种先进材料。机体结构中,约 35% 采用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这些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雷达吸波特性。在机身蒙皮、舱门、机翼前缘等部位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不仅有效减轻了飞机重量,提高了结构强度,还进一步提升了隐身性能,同时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减少了维护成本。约 20% 为钛合金,钛合金具备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发动机舱、起落架等承受高应力和高温环境的关键部位,确保在恶劣条件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约 45% 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强度较高、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机身框架、机翼蒙皮等部位,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为减轻飞机重量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多种材料的合理搭配和优化应用,苏 – 57 打造出了性能卓越、坚固耐用且具备良好隐身性能的机体结构,为其出色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片[11]-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33657-su-57-12-1024x576.png)
三、动力系统与推进性能
- 发动机:苏 – 57 的动力装置研发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重大突破。第一阶段,苏 – 57 采用了 AL – 41F1 加力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具备强大的性能。其起飞推力为 86 千牛,加力推力高达 147 千牛,能够为苏 – 57 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使其可在不加力状态下实现超声速巡航,这一能力在现代空战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使战机能够快速抵达战场、抢占先机,或在敌方防空系统反应前完成攻击并迅速脱离。AL – 41F1 发动机还具备推力矢量技术,俄罗斯在矢量推力技术的探索中采用了喷口转向技术,该技术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使其矢量推力的效能比喷流舵面高出很多。通过喷口的精确转向,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为飞机提供额外的控制力矩,极大地增强了飞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使苏 – 57 能够完成诸如 “眼镜蛇机动”“落叶飘” 等一系列高难度机动动作,在近距离空战中占据明显优势。此外,该阶段的动力装置还采用了等离子点火技术和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这些先进技术被成功应用在 T – 50 原型机和首批次样机上,为苏 – 57 项目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12]-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40421-su-57-13.png)
第二阶段,苏 – 57 迎来了更为强大的动力核心 —— 由留里卡设计局与俄罗斯其他大型发动机制造公司合作开发的代号为 “产品 30” 的发动机。“产品 30” 发动机是一款带有加力燃烧室的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其内部结构设计极为精妙,由多级高压和低压压气机、高效燃烧室和多级涡轮机组成。与之前的发动机系列相比,“产品 30” 发动机采用了众多新的开发部件和先进技术,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该发动机于 2017 年 12 月开始试飞,其推力表现令人瞩目,已超过 AL – 41F1,推力从 9 吨(不开加力模式下)大幅增至 17.5 – 19.5 吨,显著提升了苏 – 57 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同时,“产品 30” 发动机在燃油效率方面也有了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这对于长期使用和维护战机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据俄罗斯方面宣称,苏 – 57 战斗机在装备 “产品 30” 发动机后,可在不开启加力的情况下以高达马赫数 2 的速度巡航,这一高速巡航能力使苏 – 57 在执行任务时具备更强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更广阔的空域内迅速部署和作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空中优势地位。
- 超音速巡航:凭借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优秀的气动设计,苏 – 57 具备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在装备 “产品 30” 发动机后,苏 – 57 可在不开启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以马赫数 2 左右的速度持续巡航。这种超音速巡航能力在现代空战中具有多重战略优势。首先,能够大幅缩短战机抵达战场的时间,使俄罗斯空天军能够更快地对地区局势变化做出反应,在关键时刻迅速投入作战力量,掌握战场主动权。其次,在执行远程拦截任务时,苏 – 57 可利用超音速巡航快速接近目标,在敌方防空火力射程外发动攻击,然后凭借速度优势迅速脱离,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此外,超音速巡航能力还增强了苏 – 57 的侦察和监视能力,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更大范围的空域,及时获取战场情报,为作战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空战环境中,苏 – 57 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成为其克敌制胜的关键法宝之一。
- 航程与燃油:苏 – 57 在航程方面表现出色,其内部燃油携带量充足,配合高效的发动机燃油效率,为战机提供了较远的航程。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苏 – 57 的最大航程可达 5500 公里,这一航程指标使其能够在广阔的作战区域内执行任务,无论是在本土防空作战中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拦截,还是在海外作战中深入敌方纵深进行打击,苏 – 57 都能够凭借其航程优势有效覆盖作战区域。此外,苏 – 57 具备空中加油能力,通过与加油机进行空中对接,可进一步延长滞空时间和作战半径,实现更远距离的作战行动。在空中加油过程中,苏 – 57 能够在飞行状态下接收加油机输送的燃油,迅速补充燃料储备,继续执行任务,极大地增强了其作战的持续性和灵活性。这种空中加油能力使苏 – 57 能够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俄罗斯的空中力量,为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提供了强大的空中支持。
四、武器系统与载荷能力
- 内置弹舱:苏 – 57 作为一款先进的五代机,在武器搭载方式上充分考虑了隐身性能需求,配备了 4 个内置弹舱。机身设置了两个主武器弹仓,这两个主弹仓空间较大,可用于运输和投掷较大尺寸的航空杀伤性武器,如中、远距空空导弹和大口径航空弹药等。在执行空战任务时,主弹舱可携带多枚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如 R – 77M 远程空空导弹,该导弹采用先进的制导技术,射程可达 100 – 160 公里(具体射程因不同型号和作战条件而异),具备 “发射后不管” 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准确锁定并攻击敌方空中目标,为苏 – 57 在超视距空战中提供了强大的打击能力。在对地攻击任务中,主弹舱可携带 KAB – 500 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KAB – 500 制导炸弹通过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复合制导,圆概率误差在数米以内,能够对地面军事设施、指挥中心、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有效摧毁敌方作战能力。
![图片[13]-俄🇷🇺 苏-57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05347802-su-57-14.webp)
在飞机中翼的边缘,还设有两个较小的武器舱,这两个小型武器舱主要用于容纳一枚有限尺寸的导弹,如 RVV – MD 短程空对空导弹。RVV – MD 短程空对空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具备大离轴发射能力,离轴发射角可达 ±90 度,配合苏 – 57 先进的头盔瞄准具,飞行员只需将头部转向目标,导弹即可发射,在近距格斗空战中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能够有效应对敌方战机的近距离攻击,为苏 – 57 在复杂空战环境下提供了可靠的自卫和攻击手段。通过将武器收纳于内置弹舱,苏 – 57 在执行任务时能够保持良好的隐身外形,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 外挂能力:在必要情况下,苏 – 57 可通过机翼及机身的多个可拆卸外挂点携带额外的武器和设备,显著增强其火力载荷能力。在不考虑隐身需求的作战任务中,苏 – 57 最多可挂载 14 – 16 吨重量的武器,外挂武器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类型和射程的导弹以及航空制导炸弹。例如,可外挂 Kh – 59MK2 巡航导弹,该导弹射程可达 285 公里,采用惯性导航 + 主动雷达末制导方式,具备超低空突防能力,能够对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还可挂载 Kh – 35UE 空射反舰导弹,该导弹是俄罗斯战术导弹公司在 Kh – 35 反舰导弹基础上开发的空射型号,采用主动双波段引导和被动雷达反射波引导相结合的制导方式,可承担对陆、对海军事目标打击任务,其发射重量为 550 千克,弹头重约 145 千克,平均飞行速度为 300 米 / 秒,射程达 260 千米,最远可在距敌 50 千米处锁定目标,为苏 – 57 在反舰作战和对沿海目标攻击中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此外,苏 – 57 还可外挂智能炸弹及其他类型导弹,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