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122416-mi-24-4-1024x682.jp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体型数据 |
机长:17.50米(不含旋翼)
机高:6.50米
旋翼直径:17.30米
空重:8,2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12,000公斤
内部燃油容量:3,200公斤
最大速度:335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4,500米
航程:450公里(标准燃油)
续航时间:1小时40分钟
载员舱:可搭载8名士兵
|
制造厂家 |
米里设计局(苏联/俄罗斯)
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工厂生产
研制背景
– 1968年开始研制,1972年首飞
– 1973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
– 超过30个国家使用,产量超过2,300架
北约名称
Hind(雌鹿)
仿制型号
– 伊朗:Shabaviz 2091(基于Mi-24改造)
– 塞尔维亚:改进型Mi-24/35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2台伊索托夫TV3-117涡轮轴发动机
单台功率:1,640千瓦(2,200轴马力)
应急功率:1,864千瓦(2,500轴马力)
传动系统可承受3,200千瓦
最大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4,500米
悬停高度:3,100米(有地效)
最大航程:1,000公里(带副油箱)
续航时间:约2小时30分钟(带副油箱)
|
武器参数 |
固定武器(不同型号有所差异):
– Mi-24A/D型:1挺12.7mm Yak-B四管机枪
– Mi-24V/P型:1门30mm GSh-30K机炮,备弹250发
武器挂载点:6个翼下挂架,总载弹量约2,400公斤
典型武器配置:
– 反坦克导弹:最多12枚9M114 Shturm或9M120 Ataka导弹
– 空空导弹:最多4枚Igla-V或R-60导弹
– 火箭弹发射器:最多4具57mm S-5或80mm S-8火箭弹巢
– 炸弹:最多1,500公斤各类炸弹
电子战设备:
– 雷达告警接收机
– 红外干扰弹/箔条发射器
– 部分型号配备电子对抗吊舱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欧洲 SA 342 Gazelle
Gazelle更小巧,隐蔽性更好
Mi-24载弹量和防护远超Gazelle
Gazelle主要用于侦察和轻型攻击
中国 Z-9WA
Z-9WA基于法国设计,更现代化
Mi-24体型更大,载弹量更多
Z-9WA航电系统更先进
|
一、冷战铁幕下的暴力美学:诞生背景与研制历程
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陆军在越南战争中目睹美军直升机的战场价值,意识到传统装甲部队需一款兼具火力压制与兵力投送能力的 “飞行步战车”。1968 年,米里设计局受领任务,要求新机既能搭载步兵突击,又能摧毁坦克集群,项目代号 “90 计划”,1972 年首架原型机首飞,1973 年正式命名为米 – 24 “雌鹿”(北约代号 Hind),1976 年投入量产,成为全球首款将运输与攻击功能融合的重型武装直升机。
![图片[2]-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235891-mi-24-12-1024x682.jpeg)
(一)技术迭代与型号分化
- 初代验证:米 – 24A(1972 年首飞)采用并列双座座舱,装备 12.7 毫米四管机枪,但因火力不足仅生产 50 架。
- 经典定型:米 – 24D(1976 年列装)改用纵列双座,机头下方安装 12.7 毫米机枪塔,短翼可挂 AT-3 反坦克导弹,成为苏军标准配置。
- 终极进化:米 – 24P(1986 年服役)换装 30 毫米机炮,米 – 24VM(2004 年推出)升级航电并兼容 “菊花” 导弹,截至 2024 年,全球仍有 58 个国家装备各型米 – 24,总产量超 2500 架。
(二)量产与全球部署
1978 年,米 – 24 生产线在罗斯托夫直升机厂全速运转,苏联陆军每年接收超 200 架,至 1985 年装备量达 1200 架。冷战期间,米 – 24 随苏军驻德集群、驻蒙部队部署,同时出口华约国家及中东、非洲盟友。1980 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米 – 24 成为苏军空中突击主力,日均出动架次超 300 次,创造武装直升机作战强度纪录。
![图片[3]-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131322-mi-24-3-1024x666.jpg)
二、钢铁巨躯的暴力设计:机体与动力系统
(一)装甲堡垒般的机身结构
- 抗毁设计:驾驶舱周围敷设 5 毫米钛合金装甲,可抵御 12.7 毫米穿甲弹;发动机舱加装 10 毫米钢板,能承受 23 毫米炮弹破片;旋翼桨叶可承受 12.7 毫米枪弹命中,即使被 23 毫米炮弹击中仍能维持 30 分钟飞行。
- 运输舱创新:机身中部设 8 座运输舱,可搭载 8 名步兵或 4 副担架,舱门配备 2 挺 7.62 毫米机枪,实现 “飞行步战车” 概念。舱内地板采用凯夫拉装甲,底部可承受 20 千克 TNT 爆炸冲击。
- 气动布局:短翼下反 15°,兼具武器挂载与增升功能;尾梁后段下弯,降低着陆速度(6 米 / 秒垂直坠地生存率 70%);后三点式起落架支柱行程达 50 厘米,适应野战起降。
(二)澎湃动力与战场适应性
- TV3-117 涡轴发动机:
- 单台额定功率 1640 千瓦,紧急功率 1864 千瓦
- 特色:防尘离心式压缩机可在沙尘暴中持续运转;排气口向上弯曲并加装红外抑制器,配合机身热屏蔽涂层,使 “毒刺” 导弹锁定距离缩短 35%。
- 传动系统:主减速器可在润滑油泄漏情况下持续运转 30 分钟,保障紧急迫降;旋翼转速 225 转 / 分钟,在海拔 4000 米高原仍能保持 80% 动力输出。
![图片[4]-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144878-mi-24-1-1024x678.jpg)
![图片[5]-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147641-mi-24-2-1024x678.jpg)
三、毁灭之翼:武器系统与火力配置
(一)固定武器与反坦克核心
- 30 毫米 2A42 机炮(米 – 24P/VM):
- 射速:200-500 发 / 分
- 初速:980 米 / 秒(穿甲弹)
- 备弹量:500 发
- 效能:可击穿 50 毫米 / 1000 米均质钢,对步兵集群杀伤半径达 20 米。
- AT-6 “螺旋” 反坦克导弹(米 – 24VM):
- 制导方式:激光驾束
- 射程:6 千米
- 破甲能力:800 毫米均质钢
- 实战:1987 年阿富汗,米 – 24 用该导弹摧毁圣战者组织 43 辆 T-55 坦克,命中率 78%。
(二)面杀伤武器库
任务类型 | 武器组合 | 打击效能 |
---|---|---|
装甲突击 | 8 枚 AT-6 导弹 + 2 个 23 毫米机炮吊舱 | 摧毁 8 辆坦克或装甲车 |
地毯式轰炸 | 4 个 B-8V20 火箭巢(80 枚 80 毫米火箭弹)+2 枚空空导弹 | 覆盖 2 平方千米区域 |
兵力压制 | 2 个 B-13L5 火箭巢(20 枚 122 毫米火箭弹)+ 舱门机枪 | 压制营级野战阵地 |
防空自卫 | 8 枚 “针” 式空空导弹 + 电子战吊舱 | 拦截低空目标 |
![图片[6]-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158108-mi-24-5-1024x680.jpg)
(三)武器集成技术
- 头盔瞄准系统:飞行员配备 K-34 头盔显示器,可随头部转动控制机炮指向,从发现到开火仅需 4.8 秒;武器操作员使用光学瞄准具,可同时引导 2 枚导弹攻击不同目标。
- 火控交联:早期型号采用机械液压火控,米 – 24VM 升级为数字火控计算机,配合激光测距仪,使火箭弹命中精度提升 30%。
四、航电与电子战:苏式粗犷与实用主义
(一)初代航电架构
- 导航系统:INS-2000 惯性导航 + 多普勒雷达,定位误差 1.5 千米 / 小时;米 – 24VP 加装 GPS 兼容模块,2000 年后定位精度提升至 100 米。
- 光电设备:SO-69 光学瞄准具(白天)+TP-321 探照灯(夜间),米 – 24PN 升级为红外热像仪,夜间探测距离达 2 千米(坦克)。
(二)电子战系统亮点
- 主动防御:
- 型号:L006 “警笛” 雷达干扰机
- 频段:覆盖 S-X 波段
- 效能:可干扰早期 “陶” 式导弹制导信号,使命中率下降 50%
- 被动告警:
- 雷达告警:SPO-15L 接收机,探测范围 360°,定位精度 ±10°
- 激光告警:ST-3 告警器,响应时间≤0.2 秒
- 对抗措施:
- 热诱饵弹:4×6 发射装置,可发射 24 枚红外干扰弹
- 箔条干扰弹:2×10 发射装置,覆盖 2-18GHz 频段
![图片[7]-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204284-mi-24-6-1024x682.jpg)
五、实战之王:从阿富汗到俄乌的血火洗礼
(一)阿富汗战争(1979-1989)
- 战术创新:苏军首创 “雌鹿编队” 战术:4 架米 – 24 组成菱形队形,前 2 架用火箭弹覆盖,后 2 架发射导弹精确打击,配合米 – 8 运输直升机机降突击,单日可发动 12 次营级规模空中突击。
- 战损与改进:战争期间损失 270 架,主要因 “毒刺” 导弹(占 62%),苏军随后为米 – 24 加装红外干扰弹发射器与发动机红外抑制器,使战损率从 0.8%/1000 架次降至 0.3%。
- 经典战例:1985 年 “Magistral” 行动中,米 – 24 机群摧毁圣战者组织 23 个武器仓库,掩护 1.2 万苏军地面部队推进,创造武装直升机集群作战典范。
(二)两伊战争(1980-1988)
- 双雄对决:伊拉克米 – 24 与伊朗 AH-1J 展开 “空中坦克战”,1982 年巴士拉战役中,米 – 24 用 AT-3 导弹击落 3 架 AH-1J,自身损失 1 架,交换比 3:1。
- 独特战术:伊朗米 – 24(美制 HOT 导弹)常挂载副油箱执行长途奔袭,1986 年袭击伊拉克哈尔克岛油港,用火箭弹摧毁 6 艘油轮,展现反舰潜力。
(三)俄乌冲突(2022-2024)
- 饱和打击:俄军米 – 24 以 4-6 架为单位,在电子战飞机掩护下实施 “火箭弹洗地”,2022 年 3 月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单日发射超 1200 枚火箭弹,摧毁乌军大量工事。
- 战损统计:截至 2024 年 5 月,俄媒承认损失 112 架,乌方宣称击落 187 架(含米 – 35),主要因北约提供的 “毒刺”“星光” 导弹,以及无人机蜂群威胁。
- 技术升级:俄军为幸存米 – 24 加装 “维捷布斯克” 主动防御系统,可硬杀伤来袭导弹,2023 年 11 月在红利曼方向,1 架米 – 24 成功拦截 2 枚 “毒刺”,创造主动防御实战纪录。
![图片[8]-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211608-mi-24-7-1024x681.jpg)
![图片[9]-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218276-mi-24-9-1024x681.jpeg)
![图片[10]-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214767-mi-24-8-1024x682.jpg)
六、全球扩散与技术对比
(一)与 AH-64 “阿帕奇” 核心参数对比
指标 | 米 – 24VM “雌鹿” | AH-64E “阿帕奇” |
---|---|---|
最大起飞重量 | 12 吨 | 10.4 吨 |
最大速度 | 335 千米 / 小时 | 293 千米 / 小时 |
武器挂载量 | 2.8 吨 | 7.7 吨 |
装甲防护 | 抵御 12.7 毫米穿甲弹 | 抵御 23 毫米炮弹破片 |
价格 | 600 万美元 / 架 | 1.05 亿美元 / 架 |
实战经验 | 参与 30 场战争 | 参与 5 场战争 |
(二)独特优势与定位
- 多用途之王:全球唯一具备步兵运输能力的武装直升机,可快速机降突击,在非洲、中东低强度冲突中性价比远超纯攻击直升机。
- 皮实耐用:维护简单(每飞行小时仅需 5 工时),适合后勤薄弱国家;可在 – 50℃至 + 50℃环境下作战,适应极端气候。
- 外销神话:出口 58 国(含 30 个非苏联盟国),1980 年代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国用米 – 24 扭转战局,成为苏式武器外交的标志性装备。
![图片[11]-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223169-mi-24-10-1024x680.jpeg)
七、未来升级与战场转型
(一)米 – 24NM “超级雌鹿” 计划
- 动力升级:换装 VK-2500P 发动机(单台 2500 马力),航程从 450 千米增至 650 千米,实用升限提升至 5500 米,可在喜马拉雅山区部署。
- 武器拓展:集成 “产品 – 305” 远程空地导弹(射程 100 千米)和 “柳叶刀 – 3” 无人机控制模块,实现 “察打一体”。
- 航电革新:加装数字化座舱,配备 5 块多功能显示器与 AI 目标识别系统,态势感知能力提升 80%,预计 2026 年首飞。
(二)无人机母舰化探索
2023 年,俄军在米 – 24 短翼下加装无人机发射装置,可携带 4 架 “柳叶刀 – 1” 无人机,直升机在安全空域指挥无人机侦察,自身负责火力打击,这种 “有人 – 无人” 协同模式已在乌克兰战场试验,未来可能成为米 – 24 在高威胁环境下的主要作战形态。
![图片[12]-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23243273-mi-24-13.jpg)
八、暴力美学的象征:设计争议与历史地位
(一)战场屠夫的双重性
米 – 24 因在阿富汗使用火箭弹地毯式轰炸,被圣战者称为 “死亡天降”;但在车臣战争中,其运输舱多次救出被围困的俄军步兵,展现 “空中救护车” 功能。这种矛盾性使其成为冷战后最具争议的武器之一,2022 年俄乌冲突中,乌军将击落米 – 24 的视频制作成 “反俄宣传片”,凸显其政治象征意义。
(二)直升机发展的里程碑
米 – 24 开创 “飞行步战车” 概念,直接影响后续卡 – 52、AH-64E 的多任务设计;其粗暴可靠的风格成为苏式武器的代名词,尽管航电落后西方一代,但其在 50 年实战中证明:在非对称战争与低强度冲突中,简单耐用的设计往往比精密科技更具生命力。从越南丛林到乌克兰平原,“雌鹿” 的旋翼声始终是战场暴力的具象化符号,见证着冷战至今的每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成为军事史上无法绕过的低空钢铁巨兽。
第一滴血 兰博 3 里的 Mi-24
![图片[13]-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717113918272-1280-1024x576.jpeg)
![图片[14]-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717113923791-20130529174855-819452747.jpg)
![图片[15]-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717113934948-t01e1c98cf75b470996.jpg)
![图片[16]-俄🇷🇺 米-24 雌鹿 武装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717113928959-R-C.056060dcff4fa70f9444e26eb42d1ed4-1024x576.jpeg)
虽然导演想让你认为这是 Mi-24 但其实不是,它是 SA-330 美洲豹 的道具~~~ :)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