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

图片[1]-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型号E-2AE-2BE-2CE-2D
首飞时间1960 年1967 年左右(由 E-2A 改装而来)1971 年2007 年
发动机两台 T56-A-8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为涡桨动力,功率水平为早期标准与 E-2A 基本相同,未更换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 T56-A-24 发动机第 4 代 T56 涡轮螺桨发动机,功率更大、燃油消耗更少、可靠性更高
雷达系统AN/APS-96 预警搜索雷达,采用机械扫描,搜索范围较早期预警机提升,抗海面杂波干扰能力优于 E-1,但抗干扰能力仍较弱未更换雷达天线,仍为 AN/APS-96 雷达相关系统,核心问题未根本解决最初装备 AN/APS-120 雷达,1976 年换装 AN/APS-125 雷达,1990 年后又换装探测能力更强的 AN/APS-145 型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和确认距离有显著提升AN/APY-9 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机械 + 电子扫描方式,工作在 UHF 波段,专门强化针对隐形战斗机的探测技术,探测能力大幅提升
机身尺寸机身长度等相对后续型号较小在 E-2A 基础上变化不大机身比 E-2B 加长,机首加长以容纳雷达与 E-2C 外形区别不大,但内部优化强化
最大起飞重量约 24866 公斤与 E-2A 相近,未显著改变约 26 吨约 27 吨(有所增加)
座舱布局传统座舱布局传统座舱布局,变化不大传统座舱布局,相比 A/B 型变化不明显全玻璃战术座舱,可显示飞行画面和战术任务显示画面,并能进行战术操作
主要特点世界上第一种专门全新设计的预警机,可自动计算目标诸元、跟踪目标并引导己方战斗机拦截,相比 E-1 有较大进步,但存在探测距离短等问题在 E-2A 基础上主要改进电子设备,加装新的中央处理器,提升系统可靠性,增大两个垂直尾翼,但未解决雷达相关根本问题具备 360 度全空域探测能力,实现远距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的一体化,是美国海军当时主要的预警机型号,有多种构型在 E-2C 基础上大幅升级,增加空中受油管,强化对隐形战斗机的探测能力,具备战场管理、导弹防御和数据融合等功能,可通过数据链与其他平台共享数据

诺斯罗普・格鲁曼 E-2 是美国一款全天候、可搭载于航母的战术空中早期预警(AEW)飞机。这款双涡轮螺旋桨飞机由 格鲁曼飞机公司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为美国海军研发,旨在取代较早的活塞式发动机 E-1 “ 追踪者 ”—— 后者当时已迅速过时。随着 E-2B 和 E-2C 型号的推出,该机性能不断升级,由于电子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技术的进步,升级主要集中在雷达和无线电通信方面。“鹰眼” 的第四个主要型号是 E-2 D,于 2007 年首飞。E-2 是首款专为预警任务设计的飞机,而非基于现有机身改造(如波音 E-3 “ 哨兵 ”)。自 1960 年以来,“ 鹰眼 ” 的各型号持续生产,使其成为生产周期最长的舰载机。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中英文名称: E-2C 鹰眼预警机 ( E-2C Hawkeye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
飞机类型: 舰载预警机 ( 非战斗机, 无代际划分 )
机长: 17.54米
翼展: 24.56米 ( 折叠后8.94米 )
机高: 5.58米
空重: 18,363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26,083公斤
乘员: 5人 ( 飞行员2人 、 雷达操作员3人 )
制造与衍生
制造厂家: 美国 格鲁曼公司 ( Grumman Corporation ), 后并入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 Northrop Grumman )
研制时间: 1960年代
首飞时间: E-2C原型机 1971年1月20日
服役时间: 1973年
2.1 仿制型号: 无 , 以色列 、 日本 等国引进后进行本土化改装
2.2 北约名称: 无 ( 美国原产装备 )
衍生型号: E-2C Group 0 、 Group I 、 Group II 、 Hawkeye 2000 等
动力与性能
发动机: 2台 普惠 T56-A-427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单台功率: 5,100轴马力
螺旋桨: 4叶 汉密尔顿标准 恒速螺旋桨
最大飞行速度: 626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48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 9,390米
续航时间: 6小时15分钟 ( 不加油 )
航程: 2,708公里
滞空时间: 4小时 ( 距基地320公里巡逻 )
设备与功能
雷达系统: AN/APS-145 脉冲多普勒雷达 , 探测距离 480公里
跟踪目标: 可同时跟踪 2,000个 空中目标 , 引导 40批 战斗机拦截
通信系统: 10部 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电台 , Link 4A 、 Link 11 、 Link 16 数据链
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 + 卫星导航 ( GPS )
电子对抗: AN/ALR-73 被动探测系统
武器系统: 无内置武器 ( 纯预警用途 )
同时代对比
苏联 图-126 苔藓 预警机 ( Tu-126 Moss )
– 雷达探测距离: 370公里 vs E-2C的480公里
– 跟踪目标: 300个 vs E-2C的2,000个
– 速度: 790公里/小时 vs E-2C的626公里/小时
– 优势: 图-126 航程更远 ; E-2C 自动化程度更高 , 舰载适配性强
英国 猎迷 AEW.3 预警机 ( Nimrod AEW.3 )
– 雷达系统: 马可尼 AI.24 雷达 vs E-2C的AN/APS-145
– 续航时间: 12小时 vs E-2C的6小时
– 部署方式: 陆基 vs E-2C的舰载/陆基通用
– 优势: 猎迷 滞空时间更长 ; E-2C 雷达性能更稳定 , 实战经验更丰富
中国 空警-200 预警机
– 雷达类型: 有源相控阵雷达 vs E-2C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 最大速度: 620公里/小时 vs E-2C的626公里/小时
– 部署方式: 陆基 vs E-2C的舰载优势
– 优势: 空警-200 技术更新 ; E-2C 系统成熟度高 , 兼容性强
图片[4]-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E-2 还获昵称 “ 超级福德 ”( Super Fudd ),因其取代了 WF(后改称 E-1)“ 威利・福德 ”(Willy Fudd)。近几十年来,E-2 常被称为 “蜂鸟”( Hummer ),因其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独特声音与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截然不同。除美国海军外,埃及、法国、以色列、日本、墨西哥、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武装部队也装备了少量 E-2 。

E-2C

尽管升级后的 E-2B 较不可靠的 E-2A 有了显著改进,但它仅是过渡型号。美国海军深知该设计潜力未充分发挥,尚未达到 1957 年原始设计设定的性能和可靠性参数。1968 年 4 月,可靠性改进计划启动。此外,随着该机能力逐渐显现,军方需要更多数量:遂订购 28 架新 E-2C 以补充将升级的 49 架 E-2B,升级重点集中在雷达和计算机性能上。

两架 E-2A 试验机被改装为 E-2C 原型机,首架于 1971 年 1 月 20 日试飞。试验结果令人满意,E-2C 随即投入生产。首架量产机于 1972 年 9 月 23 日首飞。最初的 E-2C 被称为 “ 0 组 ”(Group 0),共 55 架;1973 年首架投入使用,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服役于航母,后被 “ 2 组 ”(Group II)取代一线地位。美国海军预备役曾用部分该机追踪毒品走私者。该型号常与 格鲁曼 F-14 “ 雄猫 ” 战斗机协同作战:通过 Link-4A 数据链 引导 “ 雄猫 ”,使其能用远程 AIM-54C “ 不死鸟 ” 导弹摧毁潜在威胁。


型号批次
生产数量雷达系统发动机主要特点服役时间
E-2C 0 组55 架AN/APS-120 或 AN/APS-125T56-A-425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E-2C 初始生产版本,通过 Link-4A 数据链引导 F-14 战斗机/
E-2C 1 组18 架AN/APS-139T56-A-427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性能较 0 组提升,仅由大西洋舰队中队使用1981 年 8 月首架投入使用
E-2C 2 组50 架(含 12 架 1 组升级版)AN/APS-145/在 1 组基础上改进,后续推出 Group 2 Plus 版本(纳入 GPS,升级航电)1992 年 6 月投入使用
图片[5]-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1]-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1988 年至 1991 年的下一批生产中,18 架飞机按 “ 1 组 ”(Group I)标准制造。“1 组” 用 APS-139 雷达系统和 T56-A-427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取代了 E-2 的旧 APS-125 雷达和 T56-A-425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首架 “1 组” 于 1981 年 8 月服役。军方曾考虑将 “0 组” 升级至 “1 组” 标准,但成本与新机制相当,故未实施。“1 组” 仅由大西洋舰队中队使用。几年后,“2 组”(Group II)推出,配备改进的 APS-145 雷达,共交付 50 架,其中 12 架由 “1 组” 升级而来。1992 年 6 月,“2 组” 投入使用,服役于太平洋和大西洋舰队中队。

到 1997 年,美国海军计划为所有一线中队配备 75 架 “2 组” 飞机。1994 年 格鲁曼 与 诺斯罗普 合并后,“2 组 Plus”(又称 “2 组 / NAV 升级”)计划启动:保留 “2 组” 的计算机和雷达,升级飞行员航电设备,如用更可靠、精确的激光环形陀螺驱动惯性导航系统(INS)取代机械 INS,安装双多功能显示单元(MFCDU,“2 组” 为单单元),并将 GPS 整合至武器系统。“2 组” 中对任务计算机和作战情报中心(CIC)工作站升级的型号被称为 MCU/ACIS,但因 “ 鹰眼 2000 ”( Hawkeye 2000 )很快推出,故产量较少。所有 “2 组” 飞机的 20 世纪 60 年代老式计算机处理器均被现代技术制造的同功能任务计算机取代,该项目称为 “GrIIM RePr”。

图片[12]-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项目鹰眼 2000 参数
机长17.596 米
翼展24.56 米
机高5.582 米
机翼面积65 平方米
空重18,234 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9,535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26,082 千克
动力装置2× 艾里逊 / 劳斯莱斯 T56-A-427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各 5,100 轴马力
最大速度650 公里 / 小时
巡航速度474 公里 / 小时
转场航程2,708 公里
续航时间6 小时(陆地 8 小时)
实用升限10,600 米
雷达系统AN/APS-145 雷达
IFF 询问器系统OL-483/AP
IFF 应答器APX-100
战术计算机组OL-698/ASQ
UHF/VHF 无线电AN/ARC-182
超高频无线电AN/ARC-158
高频无线电AN/ARQ-34
卫星通信系统AN/USC-42 迷你 DAMA
机组成员5 名(飞行员、副驾驶、雷达官、作战信息中心官、飞机控制官)
探测距离对飞机目标 556 千米以上;高空轰炸机 741 千米,低空轰炸机 463 千米,舰船 360 千米,低空战斗机 408 千米,低空巡航导弹 269 千米
跟踪目标数量同时自动跟踪 2000 个,控制 40 多个空中截击行动

2 组 ” 的另一项升级是 “ 鹰眼 2000 ”:保留 APS-145 雷达,整合升级后的任务计算机和 CIC 工作站(先进控制指示系统,ACIS),并搭载美国海军新型协同作战能力(CEC)数据链系统,还配备更大容量的蒸汽循环航电冷却系统。2007 年起,现有 “ 鹰眼 2000 ” 开始加装硬件和软件升级包,提升处理速度、将跟踪文件容量翻倍,并能接入卫星信息网络。“鹰眼 2000” 驾驶舱升级包括固态玻璃显示器和 GPS 进近能力;其余 “2 组 NAV 升级” 飞机仅获 GPS 进近能力,未装固态玻璃显示器。

2004 年,E-2C 的螺旋桨系统更换:汉密尔顿 – 森德斯特兰公司研发的八叶螺旋桨系统 NP2000 取代了旧四叶设计。改进包括减少振动、提升可维护性(可单独拆卸桨叶,无需拆卸整个螺旋桨和轮毂组件);桨叶采用碳纤维制造,前缘嵌钢,根部有除冰套。

图片[13]-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7]-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0]-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4]-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设计特点

E-2 为上单翼布局,机翼两侧各装一台艾里逊 T56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额定功率 5250 轴马力),采用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与所有舰载机一样,E-2 配备尾钩用于着舰,前起落架可连接航母弹射器的滑块用于起飞。“ 鹰眼 ” 的显著特征是机身上方安装的直径 24 英尺(7.3 米)旋转雷达罩(rotodome),内置远程雷达和敌我识别(IFF)系统的主天线 —— 这是其他舰载机所没有的。陆基旋转雷达罩飞机包括波音 E-3 “ 哨兵 ”(美国空军和北约空军大量装备的大型预警机)。由于前代活塞式 E-1 “ 追踪者 ” 的固定式雷达罩位置类似,E-2 沿用了格鲁曼长期专利的 “ Sto-Wing ” 折叠翼系统,避免折叠的机翼面板与旋转雷达罩接触。

该机机组为 5 人:飞行员和副驾驶位于驾驶舱,作战情报中心军官、空中控制军官和雷达操作员位于机身后部(旋转雷达罩正下方)。

在美国海军中,E-2 “ 鹰眼 ” 为所有航母战斗群提供全天候空中早期预警和指挥控制能力。此外,其用途还包括海空监视、指挥航母战斗机防空、引导攻击机执行进攻任务、协调海军飞行员和落水水兵的搜救任务、中继无线电通信(空对空、舰对空),以及在紧急情况下(陆基空管不可用时)承担空中交通管制职责。

E-2C 和 E-2D “鹰眼” 结合先进电子传感器与数字计算机信号处理(尤其是雷达),可早期预警敌方飞机和反舰导弹攻击、指挥航母战斗巡逻(CAP)战斗机,次要任务包括监视周边海空以发现敌方战舰、导弹发射器,以及执行其他指定电子监视任务。

法国的 “鹰眼” 应用

法国海军航空兵(Aeronavale)装备 3 架 E-2C “鹰眼 2000”,是除美国海军外唯一从航母操作 “鹰眼” 的部队。法国核动力航母 “ 夏尔・戴高乐 ” 号在远洋巡逻时通常搭载 2 架 E-2C ,第三架则升级了八叶螺旋桨(属 NP2000 计划)。2007 年 4 月,法国请求再采购 1 架。

法国海军航空兵第 4F 中队于 2000 年 7 月 2 日成立,其 E-2C “鹰眼” 从朗布依埃海军航空站起飞,部署至 “夏尔・戴高乐” 号,参与过阿富汗和利比亚行动。

2019 年 9 月,法国武装部队部长弗洛朗斯・帕利宣布,2020 年将采购 3 架新型 E-2D “先进鹰眼” 以取代现役 E-2C。

图片[27]-美国🇺🇸 E-2 鹰眼 预警机 Hawkeye-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E-2A 到 E-2D,“鹰眼” 系列凭借持续的技术迭代,始终保持着舰载预警机的标杆地位。其独特的旋转雷达罩设计、与航母战斗群的深度协同能力,以及在多国海军中的实战检验,使其成为现代海战中不可或缺的 “空中指挥中枢”。法国等国的采购与升级,更印证了其在国际军事装备体系中的重要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