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

图片[1]-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中文艇名(舷号)英文艇名建造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大鲸号( SS-513 )JS Taigei2018 年2020 年 10 月2022 年 3 月大鲸级首艇,由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建造,艇长 84 米,宽 9.1 米,水下排水量 4200 吨,采用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替代传统铅酸电池),水下续航力大幅提升,最大水下航速 20 节。装备 6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 18 式重型鱼雷和 “潜射鱼叉” 反舰导弹,配备新型舷侧阵声呐和拖曳线列阵声呐,对水下目标的探测能力显著增强,隐身性能和自动化水平较前代苍龙级有明显提升
白鲸号( SS-514 )JS Hakugei2019 年2021 年 10 月2023 年 3 月2 号艇,延续大鲸级设计,优化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管理系统,提升了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多次参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演练
迅鲸号( SS-515 ) JS Jinryu 2020 年2022 年 11 月2024 年 3 月(预计)3 号艇,改进了声呐数据处理算法,对复杂海域环境下的目标识别精度更高,配备新型鱼雷诱饵系统,增强了自身反潜防御能力
雷鲸号( SS-516 )JS Raigyo2021 年2023 年 10 月2025 年 3 月(预计)4 号艇,强化了隐身设计,艇体表面敷设新型消声瓦,水下噪音进一步降低,同时提升了与其他反潜平台的协同作战数据链兼容性
海鲸号( SS-517 )JS Kaiyo2022 年2024 年 9 月(预计)2026 年 3 月(预计)5 号艇,优化了艇内居住环境,提升了艇员长期水下部署的舒适性,同时对武器系统的维护流程进行改进,缩短了检修时间
翔鲸号( SS-518 )JS Shogyo2023 年2025 年 10 月(预计)2027 年 3 月(预计)6 号艇,大鲸级目前计划中的一艘,集成前几艇的技术成果,提升了电子战系统的干扰能力,可有效应对敌方反潜直升机和水面舰艇的探测,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未来水下作战的核心力量之一
图片[2]-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 大鲸” ( Taigei )级潜艇( 29SS )是为日本海上自卫队( JMSDF )研制的新型攻击潜艇,是 “ 苍龙 ”(Sōryū)级潜艇的继任者。其发展源于多项旨在研发新型及改进型潜艇部件的研究,目的是提升将在 2020 年代及以后服役的 “ 下一代潜艇 ” 的性能。​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舰船型号: 大鲸级 柴电潜艇 ( Taigei Class Diesel-Electric Submarine )
舰艇类型: 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人员编制: 约70人
舷号: SS-513 大鲸 ( Taigei )、SS-514 白鲸 ( Hakugei )、SS-515 瑞龙 ( Mizuho )等
部署战区: 日本海上自卫队,主要部署在 横须贺 、吴港 、佐世保 等基地
建造数量: 计划建造12艘,已服役3艘
体型参数
舰长: 84米
舰宽: 9.1米
吃水: 8.4米
水面排水量: 3,000吨
水下排水量: 3,900吨
最大潜深: 约500米
制造与研发
主制造商: 日本 三菱重工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川崎重工 (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研发性质: 自主研发
是否出口: 否
仿制型号: 无
北约名称: 无
动力系统
动力类型: AIP混合动力系统
发动机: – 2台 川崎 12V25/25SB 柴油发动机 – 锂离子电池系统
水面速度: 12节( 约22公里/小时 )
水下速度: 20节( 约37公里/小时 )
续航力: 约14,000海里( 26,000公里 )/ 8节
雷达与声呐系统
搜索雷达: ZPS-6F 对海搜索雷达
声呐系统: – ZQQ-8 主/被动艇首声呐 – ZQR-7 拖曳阵列声呐
电子战系统: ZLR-7 电子支援措施
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数据链系统
武器系统
鱼雷发射管: 6具 533mm 鱼雷发射管
鱼雷: – 89式鱼雷 ( Type 89 ),线导反潜/反舰鱼雷,射程50公里 – 18式鱼雷 ( Type 18 ),新一代重型鱼雷
反舰导弹: 12式反舰导弹 ( Type 12 SSM ),射程约200公里
水雷: 可携带多种水雷,包括智能水雷
导弹发射能力: 未来计划加装 12式反舰导弹 或 新型潜射巡航导弹
作战系统
战斗数据系统: ZYQ-51C 战斗数据系统
火控系统: 鱼雷火控系统、导弹火控系统
对抗措施: 诱饵发射装置、声学对抗系统
其他: 潜望镜系统、导航系统
技术特点
AIP系统: 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替代传统铅酸电池
隐身设计: 采用X型尾舵、流线型艇体设计
自动化程度: 高度自动化,减少人员编制
其他: 装备新型消声瓦、降低噪声水平
同时代外军对比
中国 039B型 潜艇
– 排水量: 039B型( 约3,600吨 )≈ 大鲸级( 3,900吨 ) – AIP系统: 039B型( 斯特林发动机 )vs 大鲸级( 锂离子电池 ) – 武器系统: 相当 – 技术水平: 相当
德国 214型 潜艇
– 排水量: 214型( 1,700吨 )< 大鲸级( 3,900吨 ) - AIP系统: 214型( 燃料电池 )vs 大鲸级( 锂离子电池 ) - 国际市场: 214型出口多国 > 大鲸级( 未出口 ) – 技术水平: 相当
韩国 KSS-III型 潜艇
– 排水量: KSS-III型( 3,700吨 )≈ 大鲸级( 3,900吨 ) – 导弹能力: KSS-III型( 潜射弹道导弹 )> 大鲸级 – 国产化率: KSS-III型更高 – 建造数量: KSS-III型计划建造9艘 > 大鲸级( 计划12艘 )
图片[3]-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6]-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早期研究(2004 年)​

2004 年,基于潜航速度、隐身性等能力需求,对下一代潜艇系统的研究进行了评估。该研究运用仿真技术优化潜艇的最高效设计,并分析其成本效益。所获得的技术数据将用于助力这一新潜艇级别的设计与建造。该项目表明,这些潜艇将在 2020 年代投入使用,研究工作在 2005 年至 2008 年期间进行,内部测试在 2007 年至 2009 年期间开展,项目总资金为 8 亿日元。​

2005 年,启动了对下一代潜艇声呐和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的评估。第一个项目旨在研发一种新型声呐阵列,在减重、节能以及针对未来舰船和潜艇静音性提升的探测能力方面进行改进。第二个项目旨在研发新型 AIP 系统,以延长未来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新型声呐将应用于 2020 年代及以后服役的下一代潜艇。同样,新型 AIP 系统将使潜艇能够扩大作战区域,包括在浅水区执行任务。这两项部件的研究在 2006 年至 2008 年期间进行,2008 年至 2009 年期间进行测试。声呐和 AIP 系统项目分别获得 15 亿日元和 25 亿日元的资金。​

未来装备评估(2006 年)​

2006 年,对潜艇的抗探测 / 抗冲击结构进行了评估。该项目研究螺旋桨和艇体外形设计,以减少噪音产生,并研究潜艇结构以提高降噪和抗冲击能力。研究要求下一代潜艇采用浮筏式地板结构,地板通过缓冲机构连接到内壳,以防止潜艇内部的振动传出,并抵御来自潜艇外部的冲击。2007 年至 2011 年期间研制出原型机,2010 年至 2014 年期间进行测试,项目总资金为 4 亿日元。​

图片[7]-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动力系统(2009 年)​

2009 年,对通气管发电系统和声呐系统进行了研究评估。新型通气管发电系统旨在更紧凑、更安静且输出功率更高,以增强潜艇的可操作性、生存能力和隐身性。研究中考察的同类替代发电系统包括用于 212 型潜艇的 MTU 16V396SE 柴油发动机和 SEMT 皮尔斯蒂克 PA4V200SM 柴油发动机。然而,这两款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均未达到要求,因此启动了新型发电系统的研发。新型声呐系统旨在提高下一代潜艇的探测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增强其在浅水区的作战能力和可操作性。通气管发电原型机在 2010 年至 2014 年期间研制,2014 年至 2015 年期间测试;声呐系统原型机在 2010 年至 2013 年期间研制,2013 年至 2014 年期间测试。通气管发电系统项目和声呐系统项目分别获得 13 亿日元和 49 亿日元的资金。​

图片[8]-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2]-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结构与艇体(2012 年)​

2012 年,对潜艇的结构模式进行了研究。通常,在现有潜艇设计上添加新设备时,整合方案是延长潜艇的舱室长度,这反过来会增加尺寸、强化材料并提高成本。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潜艇耐压壳的结构模式,减小未来潜艇的尺寸和成本,并获取用于研发未来潜艇设计的技术数据。2013 年至 2015 年期间研制出研究原型机,2014 年至 2015 年期间进行内部测试,项目总资金为 11 亿日元。​

2016 年,对旨在降低流体噪声的新型艇体设计和应对未来外国舰船及潜艇静音性的新型声呐系统进行了评估。降低流体噪声的研究将采用技术减少来自艇体和推进器的干扰噪声,并减少由艇体周围水流与推进器之间的干扰产生的低频噪声成分。对新型声呐系统的评估预计,2030 年代运行的外国水面舰艇和潜艇将提高其静音性,并在复杂多样的海洋环境中作战,因此研究了探测和跟踪能力的改进。第一项研究在 2017 年至 2020 年期间启动,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测试;新型声呐系统的研发在 2017 年至 2020 年期间进行,随后在 2020 年立即测试。新型艇体设计研究投入 12 亿日元,声呐系统研究投入 51 亿日元。​

图片[13]-日本🇯🇵 大鲸级 柴电潜艇 Taige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静音驱动与动力存储(2017 年)​

2017 年,对静音驱动系统进行了研究评估。鉴于其他国家声呐技术的进步,静音驱动系统用于进一步降低潜艇发出的噪声。研究在 2018 年至 2021 年期间进行,2021 年至 2022 年期间测试,项目总资金为 57 亿日元。​

2018 年,对高效动力存储与供应系统进行了评估。该项目旨在通过实现供电系统的高效化和小型化,以及提高储能系统的容量和密度,来提升动力存储与供应系统的效率和能量。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制作原型机,2023 年进行模拟安装在潜艇上的内部测试,项目总资金为 44 亿日元。​

设计特点​

“大鲸” 级的艇体设计据说与 “ 苍龙 ” 级相差不大,但比其前身重 100 吨。然而,“ 大鲸 ” 级潜艇更为先进,配备了新型设备,如声呐系统、通气管发电系统等。“ 大鲸 ” 级将像 “ 凰龙 ” 号(JS Ōryū)和 “ 翔龙 ” 号(JS Tōryū)潜艇一样使用锂离子电池。该潜艇可能会配备 18 式鱼雷(项目名称为 “ G-RX6 ”)。​

作战用途​

该级别的首艘潜艇 “大鲸” 号将被改装为试验潜艇。做出这一改变的原因是需要获得一艘专用试验潜艇,而不是从作战任务中抽调普通潜艇进行测试。通过这种方式,日本海上自卫队可以增加攻击型潜艇的作战天数并加强监视活动,同时试验潜艇将加速研发工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