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

中文舰名(舷号)英文舰名建造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出云号( DDH-183 )JS Izumo2012 年2013 年 8 月2015 年 3 月出云级首舰,由日本 JMU 横滨造船厂建造,舰长 248 米,宽 38 米,满载排水量 27000 吨(改装后约 30000 吨),采用燃燃联合动力系统,最大航速 30 节,续航力 6000 海里 / 20 节。原本作为直升机驱逐舰设计,2018 年起进行航母化改装,可搭载 F-35B 舰载战斗机,配备 2 座 “海拉姆” 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和 2 座 “密集阵” 近防炮,具备较强的空中作战和两栖投送能力
加贺号( DDH-184 )JS Kaga2013 年2015 年 8 月2017 年 3 月2 号舰,延续出云级设计,2020 年启动航母化改装,改装幅度更大,包括舰艏形状修改以适应 F-35B 起降,强化飞行甲板承重能力,优化舰载指挥控制系统,提升与舰载机的协同作战效率,改装后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核心战力之一,可参与远洋制空、对地打击等任务
图片[1]-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日 出云号 航空母舰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舰艇名称: 出云级 直升机驱逐舰( Izumo-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 )
舰艇类型: 直升机航母(实际具备轻型航母能力)
研发单位: 日本 三菱重工 海事系统
首舰下水: 2013年8月6日
服役时间: 2015年3月25日
同级数量: 2艘(出云号、加贺号)
人员编制与体型参数
人员编制: 470人(标准),可容纳约970人
舰长: 248米
舰宽: 38米
吃水: 7.5米
标准排水量: 19,500吨
满载排水量: 27,000吨
舷号: 出云号(DDH-183),加贺号(DDH-184)
部署战区
主要部署: 横须贺 海军基地,佐世保 海军基地
战略定位: 反潜作战,两栖作战,区域防空
活动范围: 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
机动性能
动力系统: 4台 通用电气 LM2500IEC 燃气轮机
推进方式: 双轴双桨
最大速度: 30节(约56公里/小时)
续航力: 14,000海里(26,000公里)/20节
燃油储备: 约3,000吨
制造与出口
制造厂家: 日本 横滨 三菱重工 造船厂
生产数量: 2艘
出口情况: 未出口,仅限日本海上自卫队使用
研发情况: 自主研发,部分技术源自 美国
北约名称: 出云级(Izumo class)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型号: 通用电气 LM2500IEC 燃气轮机(日本授权生产)
单机功率: 约33,600马力
总功率: 约134,400马力
燃料类型: 轻质柴油
武器系统
舰炮: 2门 密集阵 近程防御武器系统(20毫米)
导弹: 2座 海拉姆 近程防空导弹系统(21联装)
鱼雷: 2座 三联装 324毫米 鱼雷发射管,配备 97式 反潜鱼雷
电子战: NOLQ-3D 电子战系统,4座 MK-36 SRBOC 诱饵发射装置
舰载机
标准配置: 14架 SH-60K 反潜直升机,4架 MCH-101 扫雷/运输直升机
最大搭载: 约28架各型直升机
改装后可搭载: F-35B 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计划搭载12架)
甲板设施: 5个直升机起降点,滑跃甲板(改装后)
雷达与电子系统
对空搜索雷达: OPS-50 有源相控阵雷达(4面阵列)
对海搜索雷达: OPS-28D 对海搜索雷达
火控雷达: 2部 FCS-3A 火控雷达
声呐系统: OQS-22 舰首声呐,OQR-4 拖曳阵列声呐
指挥系统: OYQ-11 战术数据处理系统,LINK-16 数据链
同时代外军对比
美国 黄蜂级 两栖攻击舰
– 黄蜂级 排水量更大,满载约41,000吨
– 出云级 电子系统更先进,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
– 黄蜂级 可搭载更多固定翼飞机,最多20架 F-35B
– 出云级 防空能力较弱,依赖海拉姆近程导弹
– 伊丽莎白女王级 为大型航母,排水量约65,000吨
– 出云级 为轻型航母,定位更偏向两栖攻击舰
– 伊丽莎白女王级 可搭载40架 F-35B,空中作战能力更强
– 两者均采用滑跃甲板设计
中国 075型 两栖攻击舰
– 075型 排水量约40,000吨,略大于出云级
– 出云级 防空能力更强,配备海拉姆导弹
– 075型 直升机搭载数量更多,约30架
– 出云级 未来可搭载 F-35B,制空能力更强

舰艇概述

出云级 航母是日本 海上自卫队 现役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名义上被称为 “ 直升机驱逐舰 ”,实则具备 轻型航空母舰 的作战能力。该级舰由日本 三菱重工 长崎造船厂 建造,首舰 “ 出云 ” 号( DDH – 183 )于 2015 年服役,次舰 “ 加贺 ” 号( DDH – 184 )于 2017 年服役,是日本战后建造的吨位最大、功能最全面的直通甲板舰艇,主要用于承担反潜作战、两栖投送、灾害救援等任务,同时具备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潜力,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远洋作战能力的核心平台。

出云级航母融合了现代航母的设计理念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需求,具备吨位大、甲板空间充裕、信息化程度高、多任务能力强等特点,其改装升级后可搭载 F – 35B 短距 / 垂直起降战斗机,标志着日本海上力量向 “远洋攻防” 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图片[4]-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在改装的 出云号
图片[7]-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发展背景

21 世纪以来,日本加速推进 “ 国防正常化 ” 进程,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范围从 “近海防御” 向 “远洋机动” 拓展。此前装备的 日向级 直升机驱逐舰 在吨位、甲板容量等方面已无法满足远洋作战需求,尤其是在反潜、两栖投送和应对 “灰色地带” 威胁时能力有限。

同时,周边国家海军力量快速发展,航母和先进核潜艇数量不断增加,日本认为需要一款具备更强空中作战和指挥协调能力的大型舰艇,以维护其在西太平洋的海洋利益。在此背景下,出云级航母的研制项目被提上日程。

出云级航母的研发始于 2009 年,日本防卫省在《 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 》中明确提出建造两艘大型 “ 直升机驱逐舰 ”。三菱重工 长崎造船厂 承担了建造任务,在 日向 级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和优化设计,重点强化了甲板强度、机库容量和指挥控制系统。

2012 年,首舰 “ 出云 ” 号正式开工建造,2013 年下水,2015 年完成海试并交付海上自卫队。次舰 “ 加贺 ” 号于 2013 年开工,2015 年下水,2017 年服役。两艘舰的建造总费用约 4500 亿日元,均部署在日本 横须贺 和 吴港 基地 ,隶属于 海上自卫队 第一护卫队群 和 第四护卫队群 。

图片[8]-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1]-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舰艇结构

  1. 舰体与甲板:出云级航母舰长 248 米,舰宽 38 米,吃水 7.5 米,标准排水量 19500 吨,满载排水量 27000 吨,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设计,甲板长度超过 日向 级 40 米,设有 5 个直升机起降点,可同时起降 5 架直升机。舰体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由高强度钢材焊接而成,具备良好的抗风浪能力和结构强度,可在恶劣海况下执行任务。
  2. 机库与搭载能力:舰体中部设有大型机库,长约 125 米、宽约 21 米、高约 7.2 米,可容纳 14 架 SH – 60K 反潜直升机或 8 架 F – 35B 战斗机(经改装后),甲板下还设有车辆甲板和坞舱,可搭载 10 式主战坦克、AAV – 7 两栖突击车等装备,具备较强的两栖投送能力。
  3. 动力系统:采用 4 台 通用电气 公司授权日本 石川岛播磨重工 生产的 LM2500 燃气轮机,组成 “全燃联合动力”(COGAG)系统,总功率 11.2 万马力,最高航速 30 节,续航力约 7000 海里 / 18 节,可伴随航母战斗群进行远洋部署,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在 日向 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4. 电子与指挥系统:配备 OPS – 50 有源相控阵雷达(C 波段),最大探测距离约 400 公里,可同时跟踪 300 个空中和海上目标;装有 OQQ – 23 舰壳声呐、OQR – 4 拖曳线列阵声呐,具备较强的反潜探测能力;指挥控制系统采用 “先进技术战斗系统”( ATECS ),可整合舰上所有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并与其他舰艇、飞机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具备作为舰队旗舰的指挥协调能力。
  1. 直通甲板与改装潜力:全通式飞行甲板采用耐热处理(可承受 F – 35B 发动机尾焰高温),甲板强度和升降机承重能力经过强化,为搭载固定翼舰载机预留了空间。2020 年起,“出云” 号和 “加贺” 号先后进行改装,包括加装滑跃起飞甲板、优化航空燃油储存系统、改进舰载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搭载 F – 35B 战斗机的能力。
  2. 反潜与两栖多任务能力:未改装前,可搭载 14 架 SH – 60K 反潜直升机和 MCH – 101 扫雷 / 运输直升机,形成远中近三层反潜网,反潜作战半径达 500 公里;坞舱可搭载 2 艘 LCAC 气垫登陆艇和数十辆两栖车辆,具备营级规模的两栖投送能力,可执行夺岛、灾害救援等任务。
  3. 远洋续航与部署能力:7000 海里的续航力使其可在西太平洋长时间部署,无需频繁依赖补给舰;舰上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含手术室和病床),在灾害救援时可作为海上医院使用,2016 年 “出云” 号曾参与熊本地震后的救援行动。
  4. 网络化协同作战:通过 “战术数据链 11 号”“16 号” 与美国海军和日本自卫队其他兵种互联互通,可融入美日联合作战体系,在 “美日同盟” 框架下承担前沿预警、反潜护航、对陆打击等任务。
图片[12]-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5]-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作战运用

作战定位

出云级航母在改装前主要承担三大任务:一是作为 “反潜核心”,率领护卫队群在西太平洋执行反潜巡逻,应对核潜艇威胁;二是作为 “两栖平台”,支持海上自卫队的 “离岛防卫” 作战,投送两栖部队夺占或防御偏远岛屿;三是作为 “灾害救援枢纽”,在地震、海啸等灾害发生时提供运输和医疗支持。

改装后,具备了固定翼舰载机作战能力,作战定位扩展为:承担舰队防空任务,利用 F – 35B 的隐身性能夺取战区制空权;对陆打击,使用 “ 联合防区外武器 ”( JSOW )攻击敌方沿岸目标;支持两栖作战,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改装升级与性能提升

  1. “ 出云 ” 号改装(2020 – 2021 年):移除前甲板部分武器系统,加装 12 度滑跃起飞甲板;强化甲板耐热涂层;调整机库布局,增加航空燃油储存量(可搭载约 2000 吨 JP – 5 航空燃油);升级指挥系统以适配 F – 35B 的作战需求。2021 年,美国海军陆战队 F – 35B 首次在 “ 出云 ” 号上完成起降测试。
  2. “ 加贺 ” 号改装(2022 – 2024 年):改装幅度更大,包括延长甲板长度、优化甲板调度路线、增设弹药升降机等,预计 2024 年完成后可搭载 12 架 F – 35B 战斗机,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图片[16]-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9]-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舰艇现状

现役状态

“ 出云 ” 号( DDH – 183 )隶属第一护卫队群,母港为横须贺,已完成 F – 35B 起降认证,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加贺” 号( DDH – 184 )隶属第四护卫队群,母港为吴港,正在进行第二阶段改装,预计 2024 年完成后形成全面作战能力。日本计划为两舰采购 42 架 F – 35B 战斗机,目前已接收约 10 架。

发展趋势

  1. 增强舰载机联队规模:未来每艘出云级将搭载 12 – 16 架 F – 35B 战斗机、4 架 E – 2D 预警机(需进一步改装以适应)、8 架反潜直升机,形成 “制空 + 反潜 + 预警” 的完整舰载机体系。
  2. 提升防空反导能力:计划换装 “ 海拉姆 ” 近程防空导弹和 “ 改进型海麻雀 ” 导弹( ESSM Block 2 ),应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威胁;可能引入 “协同作战能力”( CEC ),与美国海军 “宙斯盾” 舰共享目标信息,实现 “超视距拦截”。
  3. 探索无人装备运用:测试在舰上部署无人机( 如 MQ-25 加油机 、MQ-9B 海上卫士无人机),延伸侦察和打击范围,减少有人机风险。
图片[20]-日本🇯🇵 出云级 航空母舰 Izum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出云级 航母 的建造与改装,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突破 “ 专守防卫 ” 原则、向 “ 远洋攻防 ” 转型的标志性装备。其从 “直升机驱逐舰” 到 “轻型航母” 的蜕变,不仅大幅提升了日本的远洋作战能力,也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日本将其定义为 “防御性装备”,但 F – 35B 的搭载使其具备了进攻性制空制海能力,违背了日本宪法 “放弃战争权” 的原则。未来,随着出云级航母与美日联合作战体系的深度融合,其在西太平洋的活动范围和作战强度可能进一步提升,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重要变量。

从技术角度看,出云级的改装模式为中小国家发展轻型航母提供了参考 —— 通过在直通甲板舰艇基础上进行低成本改装,快速获得固定翼舰载机作战能力,这种 “渐进式发展” 路径值得关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