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俄🇷🇺 9K38 针式 防空导弹 Igla-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5522562-zhen.jpg)
在现代战场的低空域,一款能由单兵肩扛、瞬间锁定目标的防空武器,往往是战机和直升机的 “致命噩梦”。俄罗斯 “针” 式( Игла ,Igla )防空导弹,就是这样一款历经实战淬炼的便携式防空系统,它继承了 “萨姆” 系列的优良血统,以高精度、强抗干扰和多目标适应性,成为俄军及多国军队的 “低空盾牌”。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名称: ” 针 ” 式防空导弹 ( SA – 18 松鸡 )
型号: 9K38 Igla ( 针 )
北约代号: SA – 18 ” 松鸡 ” ( Grouse )
研发单位: 俄罗斯 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 ( KBM )
研制时间: 1983年服役,替代 SA – 7 ” 圣杯 ” 导弹
|
技术参数 |
弹长: 1.67米
弹径: 72毫米
翼展: 0.39米
发射重量: 10.8公斤
战斗部重量: 1.17公斤(高爆炸药)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
性能数据 |
最大速度: 570米/秒(约1.7马赫)
有效射程: 500 – 5200米
有效射高: 10 – 3500米
制导方式: 红外制导(双色红外导引头)
单发命中率: 约70%(对固定翼飞机),约50%(对直升机)
抗干扰能力: 具备抗红外诱饵和阳光干扰能力
|
系统组成 |
导弹: 9M39导弹本体,包含导引头、战斗部、发动机和控制组件
发射筒: 9P518发射筒,内置导弹,一次性使用
瞄准具: 1PN51 – 2光学瞄准具,可昼夜使用
敌我识别器: 可选配IFF系统
电池冷却单元: 为导弹导引头提供冷却和电源
|
作战使用 |
发射方式: 单兵肩扛发射,可站立、跪姿或卧姿发射
准备时间: 小于10秒
重新装填时间: 约15秒
作战环境: 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包括高温、低温、沙尘等
目标类型: 主要针对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
衍生型号 |
9K38 Igla ( 基本型 )
北约代号: SA – 18 ” 松鸡 ” ( Grouse )
特点: 基本型,采用双色红外导引头
9K338 Igla – S ( 改进型 )
北约代号: SA – 24 ” 格罗莫夫 ” ( Grinch )
特点: 射程增加至6000米,采用更先进的导引头,抗干扰能力更强
9K333 Verba ( 新一代 )
北约代号: SA – 25 ” 角斗士 ” ( Gladiator )
特点: 三频谱红外导引头,射程7000米,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
|
出口与使用 |
主要用户: 俄罗斯、印度、阿尔及利亚、埃及、叙利亚、越南等50多个国家
实战记录: 在车臣战争、叙利亚内战、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冲突中使用
战果: 据报道击落多架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
仿制型号: 中国 QW – 2、伊朗 Misagh – 2等
|
优势与局限性 |
主要优势
高机动性: 单兵便携,可快速部署
抗干扰能力强: 双色红外导引头有效对抗红外诱饵
操作简便: 训练简单,易于掌握
价格低廉: 相对其他防空系统成本较低
多用途: 可由单兵、车辆、直升机等多种平台发射
主要局限性
射程有限: 最大射程5200米,难以攻击高空目标
只能尾追攻击: 对迎头目标命中率较低
夜战能力有限: 基本型缺乏夜视设备
受天气影响: 雨、雾、沙尘等天气会降低导引头性能
|
国际对比 |
与 美国 FIM – 92毒刺 对比
射程: 毒刺(4800米)略短于 针 式(5200米)
制导: 毒刺采用红外/紫外双色导引头,抗干扰能力较强
战斗部: 毒刺(3公斤)大于 针 式(1.17公斤)
使用国家: 毒刺装备更广泛,超过40个国家
价格: 毒刺成本较高,约10万美元/枚
与 中国 QW – 2 对比
射程: QW – 2(6000米)大于 针 式(5200米)
制导: 两者均采用双色红外导引头
战斗部: QW – 2(1.42公斤)大于 针 式(1.17公斤)
抗干扰: QW – 2声称抗干扰能力更强
出口情况: QW – 2出口至多个国家,包括巴基斯坦、缅甸等
|
一、从 “箭” 到 “针”:为对抗新型空中威胁而生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美军 AH-64 “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F-16 战斗机的电子战能力大幅提升,俄军老式 “箭 – 3”( Стрела-3 )防空导弹的抗干扰性能逐渐不足。为此,俄罗斯机械制造设计局( КБМ )在 “箭 – 3” 基础上启动新型导弹研发,1981 年 “针” 式导弹( 9K38 )完成测试,1983 年列装苏军,逐步取代 “箭” 系列,成为单兵防空的主力。
此后,“针” 式不断升级,衍生出 “针 – 1”( 9K310 )、“针 – S”( 9K38M )等型号,其中 “针 – S” 是当前最先进版本,2004 年列装,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率较早期型号提升 40% 以上。
![图片[2]-俄🇷🇺 9K38 针式 防空导弹 Igla-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5736623-zhen-2.webp)
二、系统构成:简单可靠的 “单兵作战单元”
“针” 式防空导弹系统由导弹、发射筒、瞄准具和电池组组成,整套系统仅重 17.9 公斤,一名士兵即可完成携行、瞄准、发射全过程,体现了俄军 “简单即高效” 的设计理念。
导弹本身:小巧却致命的 “低空杀手”
- 尺寸与重量:导弹长 1.64 米,直径 72 毫米,重 10.8 公斤,战斗部为 1.17 公斤破片杀伤型,内装高能炸药和预制破片,引爆后可产生约 1800 块碎片,杀伤半径达 6 米,足以摧毁直升机、无人机等目标。
- 动力系统: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后脱落,主发动机点火,将导弹加速至 600 米 / 秒( 约 1.7 马赫 ),最大射程 5.2 公里,射高 3.5 公里,可覆盖直升机常用的低空飞行空域。
- 制导方式:“针 – S” 采用 “红外制导 + 光学瞄准” 复合模式,导引头能捕捉目标发动机尾焰的红外信号,同时具备抗红外干扰能力 —— 通过区分目标与干扰弹的光谱特征( 如温度、波长 ),可有效对抗美军 AN/ALE-47 干扰弹系统,命中率达 80% 以上,远超 “箭 – 3” 的 50%。
三、作战流程:30 秒完成 “发现 – 发射 – 摧毁”
“针” 式的操作堪称 “傻瓜式”,即使是训练不足的士兵,也能快速上手 ——
- 准备阶段:士兵扛起发射筒,展开敌我识别器( 避免误击友军 ),打开电池组激活导弹,此时瞄准具内的指示灯亮起,提示系统就绪,全程约 10 秒。
- 瞄准锁定:通过光学瞄准镜捕捉目标,当目标进入射程( 通常 2-4 公里 ),导引头锁定目标红外信号,发出 “嗡嗡” 提示音,士兵扣动扳机即可。
- 发射与拦截:导弹由助推器推出发射筒( 避免尾焰灼伤士兵 ),飞出约 10 米后主发动机点火,按导引头指引追踪目标。接近目标时,近炸引信引爆战斗部,通过破片摧毁目标;若未直接命中,导弹会在飞行约 14 秒后自毁,避免误伤。
四、实战表现:从阿富汗到俄乌战场的 “低空收割机”
“针” 式的威名,是在实战中打出来的 ——
- 阿富汗战争后期:苏军使用早期 “针” 式导弹,多次击落美军支援阿富汗游击队的直升机,迫使美军直升机提升飞行高度,降低了作战效率。
- 车臣战争:俄军士兵用 “针” 式击落多架车臣武装劫持的直升机,证明其在城市巷战中的适应性。
- 俄乌冲突:“针 – S” 成为乌军和俄军双方都大量使用的武器。2022 年,乌军使用 “针 – S” 击落俄军米 – 8 直升机、苏 – 25 攻击机多架;而俄军则用它拦截乌军 “旗手” TB-2 无人机,尤其是在赫尔松、顿巴斯等地区,频繁上演 “单兵击落战机” 的战例。
此外,“针” 式还出口至叙利亚、伊朗、朝鲜等国,在中东战场多次击落以色列 “阿帕奇” 直升机和美军无人机,成为非对称作战的 “利器”。
五、优势与局限:单兵防空的 “平衡之道”
核心优势
- 便携性:整套系统重 17.9 公斤,士兵可徒步携带,适合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作战,部署灵活度远超车载防空系统。
- 抗干扰:“针 – S” 的导引头对红外干扰弹的识别率达 90%,在 2023 年测试中,成功规避 6 枚干扰弹后命中目标。
- 低成本:单枚导弹造价约 10 万美元,仅为 “毒刺” 导弹( 约 12 万美元 )的 83%,适合大规模列装。
固有局限
- 射程有限:5.2 公里的最大射程,难以威胁在高空飞行的预警机、轰炸机,只能针对低空目标。
- 受环境影响大:在暴雨、浓烟等环境下,红外导引头灵敏度下降,命中率可能降至 50% 以下。
- 对高速目标拦截难:面对战斗机的高速突防( 如米格 – 29 的低空冲刺 ),“针” 式的反应时间可能不足,更适合打击直升机、无人机等低速目标。
![图片[3]-俄🇷🇺 9K38 针式 防空导弹 Igla-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5752858-zhen-3.webp)
六、衍生型号与未来发展
“针” 式家族不断壮大,目前主要型号包括:
- 针 – VV:车载型号,安装在 “虎” 式装甲车或 “嘎斯” 越野车顶部,可同时跟踪 4 个目标,射程扩展至 6 公里。
- 针 – 1M:出口简化版,去除部分抗干扰功能,主要销往第三世界国家,价格降至 8 万美元 / 枚。
未来,俄罗斯计划为 “针” 式加装激光近炸引信( 提高引爆精度 )和新型导引头( 可识别无人机的电动马达红外信号 ),使其能更好应对无人机 “蜂群” 威胁。同时,通过轻量化设计( 目标重量降至 15 公斤 ),进一步提升单兵携带能力。
从阿富汗的崇山峻岭到俄乌战场的城市废墟,“针” 式防空导弹用一次次实战证明:在低空域的争夺中,单兵武器依然能发挥关键作用。它或许不是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但凭借 “简单、可靠、致命” 的特点,仍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 “低空守护神”。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