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中国🇨🇳 ZSD-89式 装甲输送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95006759-89-3.pn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ZSD-89式装甲输送车
英文名称:ZSD-89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北约代号:Type 89
战车类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
人员编制:3+13人(车长、驾驶员、炮长+13名步兵)
战斗全重:约14.5吨
车长:6.125米
车宽:3.06米
车高:2.58米
|
武器系统 |
主要武器:
– 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中文:85式;英文:Type 85 12.7mm Anti-Aircraft Machine Gun)
– 备弹量:1,050发
– 射速:600发/分钟
– 有效射程:1,600米(对地),1,400米(对空)
辅助武器:
– 7.62毫米并列机枪
– 备弹量:2,000发
烟幕弹发射器:2×4具
|
装甲防护 |
车体装甲:钢装甲
正面防护:可抵御12.7毫米穿甲弹
侧面防护:可抵御7.62毫米穿甲弹
底部防护:可抵御地雷破片
三防系统:超压式集体三防系统
|
动力系统 |
发动机:
– 6150L-3型直列6缸水冷柴油发动机
– 最大功率:331千瓦(450马力)
– 单位功率:22.8千瓦/吨(31马力/吨)
传动系统:机械式
悬挂系统:扭杆悬挂
最大速度:
– 公路:65公里/小时
– 水上:6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00公里
|
信息化系统 |
通信设备:
– A-220A型车内通话器
– 961A型电台
导航设备:
– 96式惯性导航系统
– GPS导航系统(后期型号)
火控系统:
– 简易火控计算机
– 激光测距仪
|
部署与衍生型号 |
部署战区:
– 各大军区机械化步兵部队
– 海军陆战队
衍生型号:
– ZSD-89A装甲输送车(改进型)
– WZ751装甲救护车
– WZ701装甲指挥车
– WZ721装甲通信车
– PLL01式120mm自行迫榴炮
|
研发与制造 |
研制单位:
–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
技术来源:
– 自主研发,基于ZSD-63改进
设计时间:1980年代
定型时间:1989年
生产数量:约1,000辆
是否出口:否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苏联BTR-80
– 武器:14.5mm KPVT机枪
– 载员:7人
– 优势:轮式设计,公路机动性好
– 劣势:防护较弱,越野性能差
美国M113A3
– 武器:12.7mm M2HB机枪
– 载员:11人
– 优势:成熟可靠,改进型号多
– 劣势:火力较弱,防护一般
ZSD-89优势
– 防护性能较好
– 信息化水平较高
– 水陆两栖能力强
– 改进潜力大
|
在 ZSD-63 式装甲输送车奠定的基础上,随着陆军机械化作战需求的不断提升,对装甲输送车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ZSD-89 式装甲输送车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在继承前代车型优势的同时,通过全面升级改进,在防护能力、动力性能和承载效能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陆军机械化部队的主力输送装备,为陆军协同作战和全域机动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撑。
一、研发历程
(一)升级需求与研发动因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国际装甲装备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反坦克武器和信息化作战理念对装甲输送车的生存能力、机动性能提出严峻挑战。ZSD-63 式虽在陆军机械化初期发挥重要作用,但在防护水平、动力输出和载员舒适性等方面已难以满足现代化作战需求。为应对复杂战场环境,提升步兵伴随装甲集群的持续作战能力,我国启动第二代装甲输送车研发项目,ZSD-89 式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款综合性能更优的机械化输送平台。
(二)技术迭代与创新突破
研发团队以 ZSD-63 式为基础,结合国内军工技术进步,重点突破动力系统升级、装甲防护强化和车内空间优化等技术瓶颈。通过采用新型柴油机、改进履带传动结构,提升动力输出与越野可靠性;运用加厚均质钢装甲与模块化防护设计,增强战场生存能力;优化载员舱布局与人机工程,提升持续作战舒适性。研发过程中,实现了动力与防护的平衡设计,以及整车可靠性的显著提升,推动我国装甲输送车技术迈向新高度。
(三)定型列装与实战检验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与试验改进,ZSD-89 式装甲输送车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定型,90 年代初开始批量列装陆军部队。列装后,参与 “砺剑”“跨越” 等系列实战化演习,在高原、荒漠、水网等复杂地形接受严格检验,通过实战反馈持续优化细节,逐步成为陆军装甲集群协同作战的核心输送装备,服役周期内为陆军机械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图片[2]-中国🇨🇳 ZSD-89式 装甲输送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95042175-89-4.webp)
![图片[3]-中国🇨🇳 ZSD-89式 装甲输送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95020120-89-5.webp)
二、系统构成
(一)车体与底盘设计
ZSD-89 式采用强化型履带式底盘,车体为全焊接钢装甲结构,整体布局延续前代经典设计并优化细节。整车长约 6.7 米,宽 3.2 米,高 2.4 米,战斗全重提升至 14.5 吨 。车体前部驾驶舱配备更完善的观察系统,驾驶员拥有 4 具潜望镜(含 1 具微光夜视仪),视野盲区大幅减少;动力舱采用隔舱化设计,降低发动机噪音与热量对乘员的影响。中部战斗舱预留更灵活的武器安装接口,可适配多种自卫武器;后部载员舱采用阶梯式布局,可搭载 13 名全副武装步兵,通过液压驱动跳板式尾门进出,舱门射击孔增至 7 个,提升乘车作战火力密度。底盘采用 6 对负重轮与 3 对托带轮,匹配扭杆弹簧悬挂系统,履带接地比压降至 0.68 千克 / 平方厘米,越野通过性显著优于前代。
(二)装甲防护
- 基础装甲强化:车体正面首上装甲厚度增至 20 毫米,倾斜角度优化至 65°,等效防护能力提升至抵御 14.5 毫米重机枪弹直射;侧面装甲厚度 8 – 12 毫米,可防护 7.62 毫米穿甲弹与炮弹破片;车底采用双层防雷结构,能抵御 8 千克 TNT 当量地雷爆炸冲击。
- 防护系统升级:配备新型集体三防系统,可在核生化污染环境下 30 秒内完成车内密封与滤毒,持续供氧时间达 4 小时;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响应时间缩短至 0.2 秒,覆盖发动机舱与战斗舱关键区域,大幅提升生存概率。部分改进型可外挂 FY – 1 型反应装甲,对破甲弹防御效能提升 50% 以上。
(三)武器系统
标准配置为车顶 12.7 毫米高平两用机枪,采用遥控操作模块,有效射程增至 2000 米,射速 80 – 100 发 / 分钟,可发射穿甲燃烧弹与曳光弹,对低空目标与轻型装甲车辆打击效能显著提升。可选装 89 式 12.7 毫米重机枪或 35 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部分型号预留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接口,可临时加装红箭 – 73C 导弹,拓展反装甲能力。炮塔两侧各配备 2 具 76 毫米烟幕弹发射器,烟幕遮蔽范围达 50 米 ×30 米,持续时间 80 秒,为机动规避提供有效掩护。
(四)动力系统
搭载一台 320 马力 BF8L413F 型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匹配改进型机械传动装置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发动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在海拔 4000 米地区功率衰减控制在 15% 以内;最大公路速度提升至 65 千米 / 小时,越野平均速度达 40 千米 / 小时,最大行程增至 500 千米 。采用新型冷却系统,可在 – 40℃至 50℃环境下稳定工作,适应全域作战需求。
(五)通信与电子系统
配备 CWT – 176 型超短波电台,通信距离达 20 千米,支持 8 个信道同时工作,具备抗干扰跳频功能;车内安装数字式内部通话器,实现 5 个乘员岗位全双工通信。部分改进型加装北斗一号定位系统,定位精度 10 米,可实时上报车辆位置与状态信息,提升集群协同效率。驾驶舱配备微光夜视仪,夜间视距达 800 米,满足夜间机动需求。
三、性能参数
参数 | 数据 |
战斗全重 | 14.5 吨 |
车长 | 6.7 米 |
车宽 | 3.2 米 |
车高 | 2.4 米 |
武器配置 | 12.7 毫米重机枪(可选装榴弹发射器) |
最大公路速度 | 65 千米 / 小时 |
越野速度 | 40 千米 / 小时 |
最大行程 | 500 千米 |
载员数量 | 13 人 |
防护能力 | 抵御 14.5 毫米重机枪弹(正面) |
夜视距离 | 800 米(微光) |
![图片[4]-中国🇨🇳 ZSD-89式 装甲输送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95108840-89-2.jpeg)
四、性能优势
- 综合防护跃升:通过装甲加厚与防护系统升级,生存能力较 ZSD-63 式提升 60% 以上,可在高强度火力威胁环境下有效保护乘员安全,适应现代化战场高风险作战需求。
- 动力效能优化:功率提升 78% 的同时,通过隔舱化设计与悬挂改进,实现机动性与乘坐舒适性的平衡,保障步兵长距离机动后的作战体能。
- 任务适应性增强:灵活的武器接口与载员布局,使其既能执行前沿输送任务,又可改装为指挥车、救护车等特种车型,形成多用途车族,提升装备使用效率。
五、作战应用
- 装甲集群协同突击:在大规模装甲作战中,ZSD-89 式伴随 96 式主战坦克实施纵深突击,利用其越野性能快速输送步兵至敌方防线侧后,配合坦克摧毁火力点与反坦克阵地,巩固突击成果。
- 高原边境防御:在海拔 4000 米以上高原地区,凭借动力系统高原适应性,承担边境巡逻与应急增援任务,可在复杂地形快速部署兵力,应对边境冲突与渗透威胁。
- 城市巷战支援:在城市作战环境中,利用车体防护与灵活机动特性,抵近建筑物实施步兵投送,车载机枪压制窗口与街道火力点,配合步兵逐屋清剿,降低步兵暴露风险。
六、战略意义
ZSD-89 式装甲输送车的列装,标志着我国陆军机械化装备体系从 “有无” 向 “优缺” 转变,为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陆军全域作战能力提升提供关键支撑。其技术积累直接推动后续 04 式步兵战车研发,在动力传动、防护设计等领域形成的成熟经验,加速了我国装甲装备模块化、系列化发展进程。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装备,ZSD-89 式在保障陆军机械化转型、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边境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装甲装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