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雷霆-3 激光制导炸弹

发展背景与技术定位

LT-3 是我国在 LT-2 基础上深度改进的 1000 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2010 年完成设计定型,2015 年公开亮相珠海航展。其研发目标针对敌方坚固设防目标,如地下指挥所、航母甲板、核设施等,技术指标对标美国 GBU-24 “宝石路 III”,但在射程、抗干扰能力上实现超越。弹体结构融合俄罗斯 KAB-1500L 侵彻技术与国产碳纤维材料工艺,成为我军战略级精确打击武器。

参数分类 详情
型号与类型
中文名称:雷霆-3精确制导航空炸弹
英文名称:LT-3 Precision Guided Aerial Bomb
炸弹类型:卫星/激光复合制导滑翔炸弹
体型数据
弹长:约4.2米
弹径:约0.533米
翼展:约4.5米(展开后)
全重:
– LT-3 500型:约520公斤
– LT-3 1000型:约1050公斤
射程与飞行参数
滑翔距离:
– 高空投放(15公里):约120公里
– 低空投放(5公里):约45公里
飞行速度:
– 巡航速度:约0.9马赫
– 末段俯冲速度:约1.2马赫
命中精度:
– 卫星制导:CEP≤5米
– 激光制导:CEP≤1米
爆炸参数
爆炸当量:
– LT-3 500型:约400公斤TNT
– LT-3 1000型:约850公斤TNT
杀伤半径:
– 高爆型:60-100米
– 温压型:100-150米
– 穿甲型:可穿透2米厚混凝土或6米厚土层
制造与出口
制造厂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出口情况:已出口至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
研发背景
– 自主研发,基于LT-2炸弹升级改进
– 2015年代后期研制成功,2020年列装
北约名称
暂无官方北约代号
滑翔组件参数
弹翼设计:
– 超临界翼型可折叠弹翼
– 复合材料结构,减轻重量
升阻比:约15:1
控制系统:
– 北斗+GPS+GLONASS多模卫星导航
– 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
– 数字式飞行控制计算机
武器参数
制导方式:
– 卫星制导(北斗+GPS+GLONASS)
– 半主动激光制导(可选)
– 双模复合制导(卫星+激光)
战斗部类型:
– 高爆杀伤型
– 温压型
– 钻地穿甲型
– 云爆型
引信系统:
– 智能电子可编程引信
– 多模式触发(碰炸/延时/空爆)
挂载机体
中国战机:
歼-10C 、歼-11B、歼-16
– 歼轰-7A飞豹、轰-6K/N
歼-20 (内置弹仓挂载)
出口适配机型:
– 巴基斯坦JF-17枭龙Block III
– 沙特F-15SA、台风战斗机
– 阿联酋幻影2000-9、阵风战斗机
同时代外军对比
美国 JDAM-ER
JDAM-ER射程约74公里
LT-3滑翔距离更远(120公里)
JDAM-ER不具备激光制导能力
俄罗斯 KAB-250S-E
KAB-250S-E射程约50公里
LT-3精度更高(CEP 5米 vs 10米)
KAB-250S-E战斗部较小(250公斤)
欧洲 SPEAR 3
SPEAR 3射程约140公里
LT-3战斗部更大(1000公斤级)
SPEAR 3具备双向数据链和人在回路能力

物理参数与结构设计

  • 重量体系:全弹发射重量 1050 公斤,其中战斗部重量 680 公斤(含 500 公斤黑梯铝 – 20 高能炸药),装填系数 48%,较 LT-2 提升 26%。弹体外壳采用 30CrMnSiNi2A 高强度合金钢,抗拉强度达 1800 兆帕,可承受高速侵彻时的冲击载荷。
  • 外形尺寸:弹长 4800 毫米,直径 460 毫米,翼展 1200 毫米(展开状态)。头部为 15° 锥角侵彻体,表面经碳化钨涂层处理,硬度达 HRC60,可穿透 1.8 米厚装甲钢板;中段圆柱体容纳制导舱与战斗部;尾部截锥形舱段集成舵机与燃气发生器。
  • 翼面设计:采用 “十字形全动翼面” 布局,头部 4 片固定式梯形安定翼(后掠角 40°,弦长 350 毫米,展长 280 毫米),提供飞行稳定性;尾部 4 片全动式矩形尾翼(长 600 毫米,宽 200 毫米),由稀土永磁电机驱动,舵面偏转速率 30°/ 秒,最大偏转角 ±25°,可实现 45° 攻角机动,高空滑翔时升阻比达 8:1。

制导系统核心技术

  • 复合制导体制:采用 “半主动激光制导 + 光纤惯性导航 + 北斗卫星修正” 三重制导。激光导引头为第二代风标式设计,风标框架采用钛合金轴承,回转角度 ±30°,适配载机 ±15° 俯冲投放角度。
  • 光学探测模块:头部光学窗口直径 60 毫米,由蓝宝石玻璃与五层干涉滤光膜组成,仅透过 0.53 微米(绿激光)与 1.06 微米(YAG 激光)波长,抗太阳光干扰能力提升 3 倍。内置 InGaAs 四象限光电二极管,响应时间 10 微秒,探测灵敏度达 10^-9 瓦 / 平方厘米,可识别 5 公里外激光光斑。
  • 导航修正系统:光纤惯性导航单元采用三轴光纤陀螺仪(零偏稳定性≤0.05°/ 小时)与石英加速度计(精度 10^-4g),10 分钟航程内累积误差≤10 米;北斗卫星修正模块支持 B1/B2 双频段,定位精度 1 米,每 2 秒更新一次弹道参数。
  • 抗干扰设计:激光信号采用 2^16 种脉冲编码调制,内置多普勒频移识别算法,可过滤敌方连续波干扰;惯性导航与卫星信号交叉验证,当激光信号丢失时,仍能按预设弹道飞行 30 秒,等待信号重获。

动力与气动性能

  • 滑翔增程技术:无动力滑翔设计,高空(12000 米)投放时,凭借高升阻比翼面,最大滑翔距离达 50 公里;低空(3000 米)投放射程 20 公里,较 LT-2 提升 150%。弹体中部增升副翼可手动 / 自动展开,展开后翼展增加至 1400 毫米,升力系数提高 0.3。
  • 飞行控制参数:最大飞行速度 1.2 马赫(高空),巡航速度 0.8 马赫,末段俯冲速度 1.5 马赫。弹载计算机采用 16 位 DSP 芯片,运算速度 400MIPS,实时解算气动参数,控制舵面以 20Hz 频率修正弹道,最大过载承受能力 8G。

战斗部与毁伤效能

  • 侵彻爆破结构:战斗部采用 “前锥侵彻体 + 后圆柱装药” 设计,头部侵彻体长 800 毫米,由钨合金粉末冶金制造,密度 17.8g/cm³,可穿透 5 米厚 C30 钢筋混凝土或 3.5 米厚花岗岩;主装药为黑梯铝 – 20(黑索金 40%、梯恩梯 40%、铝粉 20%),爆速 8400 米 / 秒,爆热 5800 千焦 / 千克。
  • 爆炸效应数据
    • 冲击波:距爆心 10 米处超压 150 兆帕,可摧毁轻型装甲车;50 米处超压 10 兆帕,能破坏砖混结构建筑。
    • 破片:战斗部壳体预制 3000 枚钨合金破片(直径 5 毫米,初速 1200 米 / 秒),有效杀伤半径 80 米,覆盖面积 20000 平方米。
    • 侵彻深度:垂直命中时可穿透 1.8 米厚均质装甲或 10 米厚素混凝土,具备 “钻地后爆炸” 能力,适用于地下工事摧毁。

投放条件与适配平台

  • 载机适配
    • 歼 – 16 :机翼重载挂架可挂载 2 枚,采用 ET-11 型复合挂架时可单侧挂载 1 枚,最大速度 1.8 马赫时投放无颤振。
    • 轰 – 6K:机翼下 6 个挂架均可挂载,单机最大挂载 4 枚,需加装专用电气接口适配制导系统。
    • 苏 – 30MKK:经改装后可挂载 2 枚,需升级火控系统至国产化版本。
  • 投放参数
    • 速度范围:500-1200 公里 / 小时(高空),400-800 公里 / 小时(低空)。
    • 高度限制:最低投放高度 800 米(避免激光照射盲区),最高投放高度 15000 米(受空气密度影响升力)。
    • 过载限制:投放时载机过载≤4G,避免弹体结构受损。
  • 激光照射要求:机载激光瞄准吊舱(如 K/JDC-2A)需持续照射目标≥3 秒,激光束发散角≤1.5 毫弧度,地面指示器作用距离 10 公里,空中指示器作用距离 25 公里。

作战系统与战术应用

  • 火控配合:与 K/JDC-2A 光电瞄准吊舱(探测距离 50 公里,红外热成像分辨率 640×512)联动,可在昼夜及小雨、轻雾等条件下工作。吊舱激光指示器支持 “定点击照” 与 “扫描照射” 模式,前者用于固定目标,后者用于移动目标跟踪。
  • 数据链功能:弹载双向数据链工作在 480MHz 频段,传输速率 2Mbps,可接收载机发送的目标坐标更新指令,或回传飞行状态参数。临空时操作员可通过数据链重新指定目标,实现 “人在回路中” 控制。
  • 典型战术场景
    1. 反航母作战:由歼 – 16 在距航母 400 公里外投放 LT-3,配合无人机前出激光照射,攻击航母飞行甲板,瘫痪起降能力。
    2. 钻地打击:轰 – 6K 携带 4 枚 LT-3,在敌方防空圈外投放,穿透地下工事顶部后爆炸,摧毁指挥中心。
    3. 集群目标压制:针对机场跑道、港口设施,采用多弹齐射方式,单枚可炸出直径 15 米、深 3 米的弹坑,多枚可形成连片毁伤区。

技术对比与战略意义

  • 国际对标:与美国 GBU-24 相比,LT-3 射程提升 25%(GBU-24 高空射程 40 公里),命中精度提高 50%(GBU-24CEP 3 米),抗干扰能力更强;较俄罗斯 KAB-1500L,重量减轻 12%,侵彻深度增加 30%。
  • 体系价值:LT-3 的列装使我军具备 “非核战略打击” 能力,与东风 – 21D、长剑 – 100 形成互补 —— 东风系列负责远程威慑,长剑系列覆盖中程巡航,LT-3 则承担近程精确攻坚,完善了空基精确打击体系。其射程与精度可覆盖第一岛链内所有固定目标,配合隐形战机突防,可实现 “点穴式” 摧毁敌方关键节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