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涡喷 – 6型喷气发动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094644470-wopen-6-2.jpe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体型数据 |
长度:4.6米
最大直径:0.906米
净重:980公斤
|
制造厂家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
仿制型号
苏联图曼斯基RD-9B涡轮喷气发动机
|
发动机参数 |
类型: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
压缩比:7.14:1
最大推力:25.5千牛(2,600公斤)
加力推力:31.9千牛(3,250公斤)
推重比:3.25
空气流量:56公斤/秒
涡轮前温度:940°C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J65-W-16(F-100超级佩刀)
最大推力:26.7千牛(涡喷-6:25.5千牛)
加力推力:38.3千牛(涡喷-6:31.9千牛)
推重比:3.04(涡喷-6:3.25)
苏联 RD-9B(米格-19)
最大推力:25.5千牛(涡喷-6:25.5千牛)
加力推力:31.9千牛(涡喷-6:31.9千牛)
推重比:3.25(涡喷-6:3.25)
涡喷-6在材料和工艺上有改进
英国 埃汶RA.7(猎人战斗机)
最大推力:31.1千牛(涡喷-6:25.5千牛)
加力推力:40.0千牛(涡喷-6:31.9千牛)
推重比:3.71(涡喷-6:3.25)
|
涡喷 – 6 是沈阳发动机厂在苏制 Pд-9Б(RD-9B)喷气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并发展的发动机系列,1959 年 7 月定型,是中国首型超音速航空发动机,属于轴流式单转子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发展历程
1958 年,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410 厂)依据前苏联提供的 Pд-9Б技术资料启动试制。1959 年 3 月国家鉴定委员会验收批准投产,但实际从 1961 年起才开始批量生产。1962 年,成都发动机公司也加入试制,同年 9 月成功制成首台。为满足强 – 5 飞机的动力需求,1964 年至 1983 年间,黎明公司改型研制出涡喷 – 6 甲,历经四个批次改进,性能显著提升。1964 年到 1982 年,涡喷 – 6 进行大量技术改进,首翻期延长至 200 小时,并于 1977 年实现歼 – 6 和强 – 5 飞机的通用。1984 年,沈航将中国独创的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应用于改进型,彻底解决了 Pд-9Б原有的振荡燃烧问题。
![图片[2]-涡喷 – 6型喷气发动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094653221-wopen-6-1.jpg)
构造特点
- 进气系统:采用环形进气口,进气锥通过 4 个整流支板与前机匣连接,这种结构能有效梳理气流,为压气机稳定工作提供均匀气流。
- 压气机:9 级轴流式设计,涡喷 – 6 甲加装可调进口导流叶片,在第 5、6 级间设置放气口,第 1 级转子叶片为跨音速设计,可大幅提升空气压缩效率,为燃烧提供高压空气。
- 燃烧室:环管式结构,包含 10 个全气膜冷却火焰筒,筒壁采用 7 段气膜冷却技术,确保燃烧室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提升燃烧效率与可靠性。
- 涡轮:2 级轴流式涡轮,第 1 级导向器叶片采用气冷设计,其余叶片不冷却,通过燃气推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压气机及附件运转。
- 加力燃烧室:由扩压器、“V” 型火焰稳定器、预燃室、燃油总管和直流喷油杆组成。工作时向高温燃气中喷入燃油二次燃烧,增加燃气能量,从而提升发动机推力。
- 尾喷管:采用简单收敛式设计,使燃气在喷管内充分膨胀加速,以高速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力。
![图片[3]-涡喷 – 6型喷气发动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094658608-wopen-6-3.png)
性能参数
- 涡喷 – 6:最大推力 25.5 千牛,加力推力 31.8 千牛,重量 708 千克,首翻期最初为 100 小时,1972 年提升至 200 小时。
- 涡喷 – 6 甲:最大推力 29.4 千牛,加力推力 36.8 千牛,推重比 5.17,重量 725 千克。
装备机型
主要装备于歼 – 6 系列和强 – 5 系列国产战机,曾为歼 – 12 配套进行改型研制,但因歼 – 12 项目下马而终止。
生产与意义
涡喷 – 6 系列是中国产量最大的国产航空发动机,总产量达 29316 台。它的研制与量产打破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歼 – 6、强 – 5 等主力战机提供了可靠动力,奠定了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基础,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版权声明
2025 锋向 | gebin.show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