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05A式 两栖突击车

图片[1]-中国🇨🇳 05A式 两栖突击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05A式两栖突击车
英文名称:Type 05A Amphibious Assault Vehicle
北约代号:ZTD-05
战车类型:履带式两栖突击车
人员编制:3+7人(车长、驾驶员、炮长+7名步兵)
战斗全重:约33吨
车长:9.5米
车宽:3.4米
车高:3.1米
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
– 105毫米低后坐力线膛坦克炮
– 型号:中国94式105mm线膛坦克炮
– 备弹量:38发
– 射速:6-8发/分钟
– 有效射程:4,000米
– 穿甲能力:250毫米/2000米
辅助武器:
– 7.62毫米并列机枪
– 备弹量:2,000发
– 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
– 备弹量:500发
烟幕弹发射器:2×4具
装甲防护
车体装甲:复合装甲
正面防护:可抵御30毫米机关炮穿甲弹
侧面防护:可抵御14.5毫米穿甲弹
底部防护:可抵御10公斤TNT当量地雷
附加装甲:模块化反应装甲(可选)
三防系统:超压式集体三防系统
主动防护:激光告警装置
动力系统
发动机:
– 16V-150系列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 最大功率:1,500马力
– 单位功率:45.5马力/吨
传动系统: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
悬挂系统:扭杆悬挂+液压减震器
水上推进:双喷水推进器
最大速度:
– 公路:65公里/小时
– 水上:25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 公路:500公里
– 水上:100公里
信息化系统
火控系统:
– 稳像式火控系统
– 上反式车长周视镜
– 炮长热成像瞄准镜
– 激光测距仪
– 弹道计算机
通信设备:
– VHF/UHF电台
– 车内通话器
– 数据链系统
导航设备:
– GPS/北斗双模导航系统
– 惯性导航系统
其他设备:
– 战场管理系统
– 敌我识别系统
– 激光告警装置
部署与衍生型号
部署战区:
– 海军陆战队
– 沿海防御部队
衍生型号:
– 05式两栖步兵战车(装备30mm机关炮)
– 05式两栖指挥车
– 05式两栖抢救车
– 05式两栖自行火炮(装备122mm榴弹炮)
研发与制造
研制单位:
–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
技术来源:
– 自主研发
设计时间:1990年代
定型时间:2005年
生产数量:约400辆
是否出口:否
同时代外军对比
美国AAV7A1
– 武器:40mm榴弹发射器+12.7mm机枪
– 水上速度:13.2公里/小时
– 优势:成熟可靠,载员多
– 劣势:火力弱,水上速度慢
美国EFV远征战车
– 武器:30mm机关炮
– 水上速度:46.3公里/小时
– 优势:水上速度极快,信息化程度高
– 劣势:成本高,已取消项目
05A优势
– 水上速度快
– 火力强大
– 信息化水平高
– 防护性能好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多样化,两栖作战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应对岛礁争端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05A 式两栖突击车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两栖装甲装备,在吸收前代两栖装备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创新升级,在水上机动性能、火力打击能力、防护水平和信息化作战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我国陆军两栖机械化部队执行抢滩登陆、岛礁攻防等任务的核心装备,为提升我国两栖作战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研发历程

(一)作战需求驱动研发

进入 21 世纪,我国面临着复杂的海洋安全形势,岛礁主权维护、近海防御等任务对两栖作战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前的两栖装甲车辆在水上速度、火力强度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已难以满足现代两栖作战的需求。为构建强大的两栖作战力量,提升抢滩登陆和近海作战能力,我国启动了新一代两栖突击车的研发项目,05A 式两栖突击车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一款具备高速水上机动、强大火力突击和高效信息化协同能力的先进装备。

(二)技术突破与创新发展

研发团队在继承我国两栖装甲车辆研发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两栖作战的特殊需求,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水上推进系统方面,创新采用新型喷水推进技术,大幅提升水上机动速度;在动力系统上,实现大功率发动机与水陆两栖传动系统的高效匹配;在火力系统上,集成大口径火炮和先进火控系统,增强火力打击精度和威力;在信息化系统上,融合数据链通信和战场信息处理技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05A 式两栖突击车的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定型列装与实战检验

经过多年的研发、试验和改进,05A 式两栖突击车于 21 世纪初正式定型,并开始批量列装陆军两栖机械化部队。列装后,该装备积极参与 “联合” 系列两栖演习、跨区机动演练等实战化训练任务,在复杂海况、滩涂、岛礁等多种环境下接受严格检验。根据训练和演习中暴露的问题,研发团队持续进行优化改进,不断提升装备的可靠性和作战效能,使其成为我国两栖作战力量的中坚。

二、系统构成

(一)车体与底盘设计

05A 式两栖突击车采用专用两栖履带式底盘,车体为全焊接钢装甲结构,整体造型流线型设计,以减少水上行驶阻力。整车长约 9.5 米,宽 3.3 米,高 3.0 米,战斗全重约 26 吨 。车体前部为驾驶舱和动力舱,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左侧,驾驶员配备多具潜望镜和先进的光电观瞄系统,可在水上和陆地环境下清晰观察路况和海况;动力舱在驾驶舱右侧,采用水陆两用动力装置布局,便于在水陆状态下切换动力输出。中部为战斗舱,安装有大型炮塔和主要武器系统。后部为载员舱(部分型号),可搭载一定数量的步兵,载员通过车体后部的舱门进出。履带式底盘采用 6 对负重轮和 3 对托带轮,配备先进的液压悬挂系统,可根据地形和行驶状态调节车身高度,在陆地行驶时具备良好的越野性能,在水上行驶时可收起履带,减少阻力。

(二)装甲防护

  1. 基础装甲:车体采用高强度合金装甲焊接而成,正面首上装甲厚度达 50 毫米,倾斜角度优化至 68°,等效防护能力可抵御 25 毫米机关炮穿甲弹的攻击;侧面装甲厚度 20 – 30 毫米,能有效防护 12.7 毫米重机枪弹和炮弹破片;车底采用防雷装甲结构,可抵御 10 千克 TNT 当量地雷的爆炸冲击。
  2. 防护系统:配备先进的集体三防系统,可在核生化污染环境下快速完成车内密封和滤毒,保障乘员安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响应时间短至 0.1 秒,能迅速扑灭车内火灾,防止弹药殉爆。部分型号还可加装模块化附加装甲和反应装甲,进一步提升对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武器的防御能力。

(三)武器系统

  1. 主炮:装备一门 105 毫米线膛炮,该炮是在成熟技术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高爆榴弹等多种弹药的能力。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在 2000 米距离上可击穿约 500 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能够有效打击敌方装甲车辆和坚固工事;发射高爆榴弹时,可对敌方集群目标和土木工事进行有效压制,最大射程达 8000 米。主炮配备自动装弹机,射速约 8 发 / 分钟,提升持续作战能力。
  2. 辅助武器:主炮右侧安装一挺 7.62 毫米并列机枪,用于近距离压制敌方步兵和轻型目标;炮塔顶部配备一挺 12.7 毫米高射机枪,可对低空飞行目标(如直升机、无人机)和远距离地面目标进行射击。此外,炮塔两侧各安装一组 6 具烟幕弹发射器,可发射多频谱烟幕弹,形成有效遮蔽,掩护车辆在水上和陆地机动时规避敌方火力。部分型号还可配备红箭 – 73D 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进一步增强反装甲能力。

(四)动力系统

搭载一台功率为 650 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匹配先进的水陆两用传动系统。在陆地行驶时,动力通过履带传动,最大公路速度可达 65 千米 / 小时,越野速度约 40 千米 / 小时;在水上行驶时,采用新型喷水推进系统,通过车体后部的两个喷水口提供动力,最大水上速度可达 25 千米 / 小时 ,远超传统两栖装甲车辆,大幅缩短抢滩登陆时间。发动机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和进气系统,在高温、高湿、高盐雾等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最大行程可达 500 千米(陆地)。

(五)火控与信息系统

  1. 火控系统:配备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包括炮长瞄准镜、车长周视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气象传感器等设备。炮长瞄准镜集成白光、热成像和激光测距功能,夜间可识别 3000 米外目标;车长周视瞄准镜具备 360° 环扫能力,可独立搜索、识别目标,实现 “猎 – 歼” 作战模式,大幅提升目标反应速度和射击精度。火控系统具备运动目标跟踪能力,可在水上和陆地进行动对动射击,命中率较高。
  2. 信息系统:05A 式两栖突击车搭载先进的信息化作战系统,通过数据链实现与其他两栖车辆、指挥车、登陆舰、武装直升机等作战单元的实时信息共享。车内配备多功能显示屏和信息处理终端,乘员可实时获取战场态势、目标信息、友军位置等数据,实现协同作战指挥。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北斗导航定位功能,定位精度高,可确保车辆在复杂环境下准确导航和机动。

三、性能参数

参数数据
战斗全重约 26 吨
车长约 9.5 米
车宽3.3 米
车高3.0 米
主炮口径105 毫米
主炮射速约 8 发 / 分钟
2000 米穿深约 500 毫米均质钢装甲
最大公路速度65 千米 / 小时
水上最大速度25 千米 / 小时
越野速度约 40 千米 / 小时
最大行程(陆地)500 千米
观瞄距离(热成像)≥3000 米
载员数量(部分型号)3 + 8 人

四、性能优势

  1. 高速水上机动能力:采用先进的喷水推进系统和流线型车体设计,使其水上速度达到 25 千米 / 小时,远超传统两栖装甲车辆,能够快速穿越近海和滩涂水域,减少在敌方火力下的暴露时间,提高抢滩登陆的成功率。
  2. 强大火力打击能力:105 毫米线膛炮配合先进火控系统,具备精准的远程打击能力,可有效摧毁敌方装甲目标、火力点和坚固工事,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多种弹药的配备使其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目标,作战适应性强。
  3. 优良的防护性能:高强度合金装甲、模块化附加装甲和先进的防护系统,为车辆提供了全方位的防护,能够抵御战场上多种武器的攻击,保障车内乘员和装备的安全,提升车辆在高威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4. 高度信息化协同作战: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 05A 式两栖突击车能够融入两栖作战体系,实现与其他作战单元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升整体作战效能。车长周视瞄准镜和 “猎 – 歼” 作战模式的具备,使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能够快速发现和打击目标。

五、作战应用

  1. 抢滩登陆作战:在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中,05A 式两栖突击车作为先锋力量,从登陆舰下水后,凭借高速水上机动能力,快速向滩头冲击。在接近滩头时,利用强大的火力压制敌方滩头阵地的火力点和装甲目标,为后续登陆部队开辟安全通道,掩护步兵和其他装备抢滩登陆。
  2. 岛礁攻防作战:在岛礁攻防作战中,05A 式两栖突击车可依托岛礁地形,发挥其水陆两栖机动能力和强大火力,执行岛屿进攻、阵地防御等任务。在进攻时,可从海上或岛礁间水道快速机动,突袭敌方岛礁阵地;在防御时,可利用岛礁的复杂地形隐蔽部署,对来犯之敌进行有效打击。
  3. 近海巡逻与防御:在近海海域执行巡逻和防御任务时,05A 式两栖突击车可在沿海滩涂、河口等地区机动,对海上目标和近岸目标进行监视和打击,防止敌方渗透和袭扰,维护近海安全。

六、战略意义

05A 式两栖突击车的列装,标志着我国陆军两栖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幅提升了我国的两栖作战实力和近海防御能力。它的出现,不仅为我国维护岛礁主权、保障海洋权益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撑,也推动了我国两栖装甲装备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研发经验。

作为我国两栖作战力量的核心装备,05A 式两栖突击车在提升我国应对海洋安全威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列装和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国防装备体系,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