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052C型 驱逐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共装备了 6 艘 052C 型驱逐舰。该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装备的首型拥有有源相控阵雷达及垂直发射系统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分为两个批次建造,首批 2 艘,第二批 4 艘。6 艘舰艇的舷号和舰名分别为 170 “兰州” 号、171 “海口” 号、150 “长春” 号、151 “郑州” 号、152 “济南” 号、153 “西安” 号。

图片[1]-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舰名(中文)舰名(英文)舷号开工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兰州舰CNS Lanzhou1702003 年 4 月 29 日2003 年 10 月 29 日2005 年 10 月 18 日052C 型首舰,中国海军首款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的驱逐舰,被称为 “中华神盾”
海口舰CNS Haikou1712004 年 4 月 15 日2005 年 12 月 26 日2007 年 3 月 5 日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可发射 “海红旗 – 9” 防空导弹,截至 2025 年在役
长春舰CNS Changchun1502010 年 1 月2011 年 10 月 16 日2013 年 1 月 31 日后续建造的 052C 型驱逐舰,优化了部分舰载设备,提升了作战性能
郑州舰CNS Zhengzhou1512010 年 7 月2012 年 5 月 6 日2013 年 12 月 26 日曾参与亚丁湾护航等任务,展现了良好的远洋作战能力
济南舰CNS Jinan1522011 年 12 月2013 年 1 月 16 日2014 年 12 月 22 日以 “济南” 命名,延续了中国海军舰艇命名传统,截至 2025 年在役
西安舰CNS Xi’an1532012 年 7 月2014 年 2 月 28 日2015 年 2 月 9 日052C 型最后一艘,集成了多项成熟技术,为后续舰艇发展积累了经验
图片[2]-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5]-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052C型驱逐舰
英文名称: Type 052C Destroyer
北约代号: Luyang II-class(旅洋II级)
舰艇类型: 防空驱逐舰
人员编制: 约280人
舰长:约155米
舰宽:约17米
吃水:约6米
标准排水量:约5,900吨
满载排水量:约6,800吨
舷号: 170(兰州舰)、171(海口舰)、150(长春舰)、151(郑州舰)、152(济南舰)、153(西安舰)
部署与制造
主要部署战区: 南海舰队、东海舰队
最大航速:约30节
巡航速度:约18节
研制单位: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建造厂家: 上海江南造船厂
出口情况: 否
自主研发: 部分系统自主研发,部分关键系统进口
进口/仿制: 装备俄罗斯SA-N-6防空导弹系统相关技术
北约名称: Luyang II-class(旅洋II级)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类型: 柴燃联合动力(CODOG)
燃气轮机型号: 2台乌克兰制造的DA80燃气轮机
柴油机型号: 2台MTU 12V1163TB83柴油发动机
燃气轮机单台功率: 约26,000马力
柴油机单台功率: 约8,840马力
推进系统: 双轴双桨
续航力:约4,500海里/15节
自持力:约30天
武器参数
主炮
– 1座H/PJ-87型单管100毫米舰炮
– 射速:约90发/分钟
防空导弹
– 8座六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共48单元)
– 主要装填HHQ-9远程防空导弹
– 射程:约120-150公里
反舰导弹
– 2座四联装YJ-6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 射程:约280公里
近防武器
– 2座730型7管30毫米近防炮
– 射速:约4,200发/分钟
反潜武器
– 2座三联装7424型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 配备鱼-7型反潜鱼雷
– 2座12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舰载装备
雷达系统:
– 346型相控阵雷达(海之星雷达)
– 382型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顶板雷达)
– 364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SR-64)
– 344型火控雷达(用于反舰导弹和主炮)
– 754型导航雷达
声呐系统:
– SJD-9型舰壳主动搜索/攻击声呐
– 可能配备拖曳式变深声呐
电子战系统:
– 922-1型电子支援系统
– 984-1型电子对抗系统
– 4座18联装干扰火箭发射装置
直升机甲板: 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单机库
舰载机搭载能力:
– 可搭载1架直-9C反潜直升机或卡-28反潜直升机
– 主要执行反潜、搜救和超视距引导任务
同时代外军对比
美国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Flight IIA型)
– 满载排水量:约9,200吨
– 航速:约32节
– 优势:装备宙斯盾系统,9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具备全面防空、反导和反潜能力
– 劣势:建造和维护成本高昂
日本 金刚级驱逐舰
– 满载排水量:约9,485吨
– 航速:约30节
– 优势:装备宙斯盾系统,90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防空能力较强
– 劣势:反舰和反潜能力相对较弱,依赖美国提供弹药和升级
俄罗斯 光荣级巡洋舰
– 满载排水量:约11,200吨
– 航速:约32节
– 优势:装备16枚SS-N-12反舰导弹,反舰火力强大
– 劣势:电子系统较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维护成本高
052C型优势总结
– 中国第一种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的驱逐舰
– 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填补了中国海军在这方面的空白
– 为后续052D型和055型驱逐舰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 性价比高,适合中近海作战
– 信息化水平较高,具备较强的体系作战能力

052C 型驱逐舰是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史上的 “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突破了舰载相控阵雷达与垂直发射系统的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少数能自主研制 “神盾” 舰的国家之一。作为首款被称为 “中华神盾” 的驱逐舰,052C 型既承接了 052B 型 “试验田” 的探索成果,又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区域防空驱逐舰的先河,为后续 052D 型、055 型的发展奠定了技术根基。

研制背景与历程

21 世纪初,我国海军在 052B 型驱逐舰上验证了俄制武器与国产平台的整合能力,但区域防空仍依赖进口系统。随着国产舰载相控阵雷达(346 型)与远程防空导弹(海红旗 – 9)的技术突破,我国决定研制一款完全自主的区域防空驱逐舰,以摆脱对国外装备的依赖。

该项目由江南造船厂主导,2003 年首舰 “兰州舰”(舷号 170)下水,2005 年服役;2004 年第二艘 “海口舰”(舷号 171)下水,2006 年加入南海舰队。两舰的服役,使我国海军首次具备了远程区域防空与抗饱和攻击能力,与 052B 型、051C 型形成 “自主 + 引进” 的互补体系,彻底改变了我国海军防空作战的被动局面。

技术突破

  • 相控阵雷达小型化:将 346 型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至舰载平台,实现 360° 全域探测;
  • 国产垂直发射系统:研制 “冷发射” 垂直发射装置,适配海红旗 – 9 防空导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综合射频集成:整合雷达、通信、电子战系统,实现多任务协同,信息化水平较 052B 型提升 50%。
图片[6]-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2]-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整体设计与平台性能

舰体布局与物理参数

  • 舰长:155.5 米,型宽:17.2 米,吃水:6.1 米,满载排水量:6800 吨,比 052B 型重 950 吨,吨位增加为相控阵雷达与垂直发射系统提供了空间。
  • 舰体延续 052B 型的长艏楼设计,但隐身性能全面升级:上层建筑采用倾斜多面体结构,倾斜角度达 15°-20°;桅杆改为一体化设计,取消外露设备;舰面设备如锚机、导弹发射装置均采用隐身罩覆盖,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较 052B 型降低 40%,仅相当于一艘护卫舰的水平。
  • 舰尾设直升机起降平台与单机库,可搭载 1 架直 – 9C 或卡 – 28 反潜直升机,虽反潜航空能力略逊于 052B 型的双机库,但通过强化舰载反潜设备弥补了差距。

动力系统与航行性能

  • 装备 2 台国产化 GT-25000 燃气轮机 + 2 台 MTU 柴油机,柴燃交替动力(CODOG),总功率 67000 马力,双轴双桨推进,与 052B 型动力系统同源但功率提升 6%。
  • 最大航速:30 节,巡航速度:18 节,续航力:4500 海里 / 18 节(与 052B 型持平)。通过优化动力舱布局与减震设计,水下噪音较 052B 型降低 10 分贝,更适合隐蔽接敌与反潜作战。
图片[13]-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武器与作战系统

武器配置:自主化 “神盾” 核心

1. 防空作战(核心优势)

  • 舰艏与舰体中部布置 8 座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共 48 单元),搭载 “海红旗 – 9” 远程防空导弹。该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射程 120 公里,射高 50-27000 米,可同时拦截 6 个空中目标,具备抗饱和攻击能力 —— 相比 052B 型的 “施基利” 导弹(射程 38 公里),防空范围扩大 3 倍;相比 051C 型的 S-300F 导弹(半主动制导),多目标处理能力提升 50%。
  • 近防武器为 2 座 H/PJ-12 型 730 近防炮(射速 4200 发 / 分钟,射程 2.5 公里),分别位于舰艏与舰尾,构成最后一道防空屏障,精度与射速均优于 052B 型的 AK-630 近防炮。

2. 反舰作战

  • 舰体中部配备 2 座四联装 “鹰击 – 62”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射程 300 公里(比 052B 型的鹰击 – 83 远 100 公里),采用惯性 + 主动雷达 + 红外成像复合制导,抗干扰能力更强,可打击移动舰艇与固定目标。
  • 舰艏装备 1 座 H/PJ-87 型单管 100 毫米舰炮(与 052B 型同款),射速 90 发 / 分钟,射程 17 公里,兼顾对海、对岸与低空防空任务。

3. 反潜作战

  • 舰尾设 2 座三联装 324 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鱼 – 7” 反潜鱼雷),2 座十二联装火箭深弹发射装置;配备 H/SJG-206 拖曳线列阵声呐(探测距离 60 公里)与新型舰壳声呐,反潜探测范围较 052B 型扩大 20%。
  • 虽仅配备单机库,但直 – 9C 直升机可搭载反潜鱼雷与声呐浮标,与舰载武器形成 “远 – 中 – 近” 反潜体系,整体反潜能力略逊于 052B 型,但优于 051C 型。

电子系统:国产 “神盾” 中枢

  • 雷达系统
  • 4 面 346 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海之星”),布置于舰桥四周,每面雷达覆盖 90° 空域,最大探测距离 400 公里,可同时跟踪 100 个空中 / 水面目标,并引导 16 枚防空导弹拦截威胁目标;
  • 364 型对海搜索雷达与 517 型远程警戒雷达(反隐身目标),形成多层次预警体系。
  • 指挥控制系统:搭载国产 “北斗” 导航系统与三军数据链,可与预警机、航母、护卫舰实时共享数据,指挥舰载武器与友邻舰艇协同作战,信息化水平较 052B 型(中俄系统混装)提升一个代际。
图片[19]-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2]-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与 052B 型、051C 型的核心差异

对比维度052C 型驱逐舰052B 型驱逐舰051C 型驱逐舰
设计定位自主化区域防空主力反潜为主,俄制系统过渡俄制系统应急防空
核心装备346 型相控阵雷达 + 48 单元垂发(海红旗 – 9)俄制 “顶板” 雷达 + 单臂防空导弹俄制 30N6E1 雷达 + 48 单元垂发(S-300F)
反舰能力鹰击 – 62(300 公里) 鹰击 – 83 (200 公里)鹰击 – 83(200 公里)
国产化率90%(核心系统全自主)60%(武器依赖俄制)50%(防空系统进口)
作战体系融入三军数据链,协同能力强中俄系统混装,协同受限俄制系统封闭,协同单一

实战价值与历史意义

典型任务场景

  • 远海防空核心:在航母编队中,052C 型承担远程防空任务,346 型雷达可提前发现 F-35 等隐身目标,海红旗 – 9 导弹在预警机引导下实施超视距拦截,为编队构建 “200 公里防空圈”;
  • 亚丁湾护航:2009 年,“海口舰” 参与第二批亚丁湾护航,凭借相控阵雷达的全天候探测能力,成功驱离多架可疑无人机与海盗船,创下连续护航 124 天无差错的纪录;
  • 联合作战演练:与空警 – 2000 预警机、歼 – 11B 战机协同,验证 “空 – 海” 数据链交联能力,实现 “发现即摧毁” 的一体化作战流程,为后续 052D 型的发展提供了战术模板。

技术传承与影响

052C 型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掌握了三大核心技术:

  • 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冷却、波束控制与信号处理技术,为 346B 型(052D 装备)奠定基础;
  • 冷发射垂直发射系统的通用化设计,解决了导弹兼容问题;
  • 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推动海军作战体系从 “单舰作战” 向 “编队协同” 转型。
图片[25]-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6]-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33]-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36]-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37]-中国🇨🇳 052C型 驱逐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总结

052C 型驱逐舰的意义远超一款装备本身 —— 它标志着我国海军从 “引进仿制” 转向 “自主创新”,其 346 型雷达、海红旗 – 9 导弹等核心装备的国产化,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为后续 052D 型(垂发通用化)、055 型(综合射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 “技术母版”。

如今,6 艘 052C 型驱逐舰(后续追加建造 4 艘)仍在东海、南海舰队服役,与 052D 型、055 型形成 “高低搭配”,继续在远海训练、岛礁防御等任务中发挥核心作用,见证着我国海军从 “近海防御” 到 “远海护卫” 的战略转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