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歼轰-7 轰炸机

图片[1]-中国🇨🇳 歼轰-7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体型数据
机长:22.325米
翼展:12.705米
机高:6.575米
机翼面积:42.24平方米
空重:14,5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28,475公斤
制造厂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
西安飞机工业公司(XAC)
研制背景
– 1970年代开始研制,1988年首飞
– 1994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服役
– 主要用于替代过时的轰-5和强-5攻击机
北约名称
Flounder(比目鱼)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型号:2台英国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国产化型号WS-9)
单台推力:54.4千牛(军用推力)
单台加力推力:91.2千牛
推重比:0.65(最大起飞重量)
最大速度:1.7马赫(约1,810公里/小时)
航程:3,650公里
实用升限:15,500米
武器参数
外挂点:9个(翼下6个,机身下3个)
最大载弹量:9,000公斤
可挂载武器:
– YJ-83反舰导弹
– YJ-91反辐射导弹
– KD-88空地导弹
– LS-6精确制导炸弹
– 57mm/90mm火箭弹发射器
– 23mm双管航炮(备弹200发)
电子战设备:
– 984型多功能雷达
– 电子对抗吊舱
同时代外军对比
最大速度:2.5马赫(JH-7:1.7马赫)
航程:4,445公里(JH-7:3,650公里)
载弹量:11,113公斤(JH-7:9,000公斤)
俄罗斯 Su-34 Fullback
最大速度:1.8马赫(JH-7:1.7马赫)
航程:4,000公里(JH-7:3,650公里)
载弹量:8,000公斤(JH-7:9,000公斤)
法国 Mirage 2000D
最大速度:2.2马赫(JH-7:1.7马赫)
航程:3,335公里(JH-7:3,650公里)
载弹量:6,300公斤(JH-7:9,000公斤)

一、研发背景与历程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周边军事压力逐渐增大。当时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作战飞机,在对海、对地攻击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防需求。空军和海军急需一款具备强大攻击能力,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对敌方舰艇、地面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的战斗轰炸机。

1973 年,中国正式启动了 “轰击 – 6”(后改称歼轰 7)飞机的研制项目。该项目由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包括飞机的总体设计、气动布局优化、航电系统集成以及武器系统匹配等。由于当时国内航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水平有限,歼轰 7 的研制进程十分艰难。

1988 年 12 月 14 日,歼轰 7 原型机首飞成功。这次首飞标志着歼轰 7 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后续的研制工作仍在继续。经过多年的试验、改进和优化,1998 年,歼轰 7 正式通过设计定型审查,并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作战需求的变化,歼轰 7 又发展出了多种改进型号,如歼轰 7A 等,进一步提升了其作战性能和综合作战能力。

二、机体设计与气动布局

  1. 总体结构:歼轰 7 采用了常规布局,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飞机长 22.325 米,翼展 12.705 米,高度 6.575 米 。其机身设计较为修长,这种结构有利于在保证飞机强度的同时,降低飞行阻力,提高飞行性能。机翼采用悬臂式中单翼,为了提高飞机的低空性能和载弹量,机翼面积较大,达到 42.2 平方米。飞机空重 14.5 吨,最大起飞重量 34.5 吨,较大的机身空间为搭载大量燃油和武器弹药提供了保障。
  2. 气动布局特点:歼轰 7 的气动布局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其低空高速突防和强大攻击能力的需求。机翼前缘后掠角为 47.5°,后缘前掠角 15°,下反角 1°,外翼前缘有锯齿形前缘边条。这种设计使得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动性,能够有效降低低空紊流对飞机的影响。同时,边条翼的设计增加了机翼的升力系数,提高了飞机的升力性能,有利于飞机在低空携带大量武器弹药飞行。此外,歼轰 7 的尾翼采用大后掠单垂尾、双腹鳍设计,垂尾和平尾后缘均有全翼展的升降副翼和方向舵,这些设计进一步增强了飞机的操纵稳定性和飞行控制能力,确保飞机在各种复杂飞行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飞行性能。
  3. 起落架系统: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结构,向后收起;主起落架为单轮结构,向内收起。起落架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制造,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能够适应飞机在不同机场条件下的起降需求。同时,起落架配备了高性能的减震装置,有效减轻了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冲击载荷,保证了飞机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在飞行过程中,起落架收放至机身和机翼内部,大大减小了飞行阻力,提高了飞机的飞行速度和燃油效率。
  4. 动力系统:歼轰 7 最初装备两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斯贝 MK202 涡扇发动机。斯贝 MK202 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 54.5 千牛,加力推力为 93 千牛 。该发动机具有推力大、油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为歼轰 7 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使其能够达到 1.7 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具备较强的高速性能。后来,随着国内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歼轰 7 的改进型号开始换装国产涡扇发动机,进一步提升了飞机的动力性能和国产化率,降低了对进口发动机的依赖,保障了飞机的持续生产和作战使用。

三、武器系统与载弹能力

  1. 对海攻击武器:作为一款强调对海攻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歼轰 7 配备了多种先进的对海攻击武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鹰击 – 83K 空舰导弹。鹰击 – 83K 导弹射程远,可达 200 公里以上,采用了先进的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导弹战斗部威力大,能够对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造成严重毁伤。歼轰 7 机翼下设有多个武器挂点,可挂载多枚鹰击 – 83K 导弹,一次出动就能对敌方舰艇编队构成强大威胁。此外,歼轰 7 还可挂载鹰击 – 91 反辐射导弹,该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方舰艇的雷达系统,使其防空系统失效,为后续的攻击创造有利条件。
  2. 对地攻击武器:在对地攻击方面,歼轰 7 同样具备强大的火力。它可携带多种常规炸弹,如 500 千克级的低阻航空炸弹,用于对大面积地面目标进行轰炸。同时,还能挂载精确制导炸弹,如雷石 – 6 卫星制导炸弹。雷石 – 6 炸弹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制导,命中精度可达数米,能够对敌方高价值地面目标,如指挥中心、军事设施等进行精准打击,大大提高了攻击效果,减少了附带损伤。此外,歼轰 7 还可挂载国产的空地 – 88 空地导弹,该导弹射程远、威力大,可在敌方防空火力范围外对目标发动攻击,进一步增强了歼轰 7 的对地攻击能力。
  3. 自卫武器与电子对抗设备:为了提高自身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歼轰 7 配备了一定的自卫武器和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自卫武器方面,机尾装有一门 23 毫米双管自卫航炮,用于应对近距离来袭的敌机。电子对抗设备包括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干扰机和箔条 / 红外诱饵撒布器等。雷达告警接收机能够实时监测敌方雷达信号,一旦发现被敌方雷达锁定,立即向机组人员发出警报。电子干扰机可发射强大的干扰信号,扰乱敌方雷达和防空系统的正常工作,使敌方难以发现和锁定歼轰 7。箔条 / 红外诱饵撒布器则可在关键时刻释放箔条干扰敌方雷达制导导弹,或发射红外诱饵弹诱骗红外制导导弹,从而有效提高飞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概率。

四、航电系统与现代化升级

  1. 早期航电系统:早期的歼轰 7 装备了较为先进的航电系统,主要包括国产的 JL – 10A 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该雷达具备对空、对地、对海多种工作模式,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和锁定,为武器投放提供精确的目标数据。同时,飞机还配备了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设备,实现了基本的导航和飞行参数测量功能。通信系统采用了国产的超短波电台,保障了飞机与地面指挥中心及其他作战平台之间的通信联络。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对信息化作战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早期的航电系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如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与其他作战平台的信息交互能力较弱等。
  2. 现代化升级内容: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提高歼轰 7 的作战效能,中国对歼轰 7 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升级。在雷达系统方面,换装了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早期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更高的探测精度、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强的多目标跟踪能力,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引导武器对多个目标实施攻击。导航系统引入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导航精度,使飞机能够更准确地抵达目标区域。通信系统升级为具备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数据链系统,实现了与其他作战平台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座舱也进行了全面现代化改造,采用了先进的玻璃化座舱设计,传统仪表被多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屏取代,飞行员可以通过显示屏直观地获取各种飞行和作战信息,操作更加便捷,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作战效率。此外,电子对抗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增加了新型干扰设备和对抗算法,有效提升了对现代先进防空系统的对抗能力。
  3. 升级后的作战效能提升:经过现代化升级后,歼轰 7 的作战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对海、对地攻击能力方面,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使得飞机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发现和锁定目标,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大幅提高,大大增强了对敌方目标的打击效果。在战场生存能力方面,升级后的电子对抗系统有效提高了飞机对敌方防空系统的干扰和规避能力,降低了被敌方防空武器击落的风险。在信息化作战能力方面,高速数据链系统实现了与其他作战平台的高效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使歼轰 7 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作战体系,发挥更大的作战效能。总体而言,升级后的歼轰 7 在现代战争中的威慑力和实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实施对海、对地攻击的重要力量。
图片[8]-中国🇨🇳 歼轰-7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五、作战历史与实战应用

  1. 多次军事演习表现:自装备部队以来,歼轰 7 频繁参加国内各类军事演习,在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在大规模海空联合演习中,歼轰 7 通常承担对海、对地攻击任务。它们从机场起飞,长途奔袭至演习海域或预定作战区域,利用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武器装备,对模拟的敌方舰艇和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在一次实弹演习中,多架歼轰 7 组成编队,低空突防至目标区域,成功发射多枚鹰击 – 83K 空舰导弹,准确命中海上靶标,展示了其强大的对海攻击能力。在对地攻击演习中,歼轰 7 挂载精确制导炸弹,对山区的模拟军事设施进行精确轰炸,炸弹准确命中目标,有效地检验了其对地攻击的精度和作战效能。这些演习不仅检验了歼轰 7 的作战性能,也提高了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
  2. 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中的作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动中,歼轰 7 也发挥着重要的威慑和实战作用。在我国周边海域,歼轰 7 经常执行巡逻警戒任务,对侵犯我国领海、领空权益的外国舰艇和飞机进行监视和驱离。其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地捍卫了我国的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在某些敏感时期,歼轰 7 的常态化巡逻和威慑性巡航,向外界展示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对潜在的敌对势力形成了有力的震慑,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六、服役现状与未来计划

  1. 现役规模:截至目前,歼轰 7 及其改进型号仍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重要作战力量,装备数量较多,具体数量暂未公开披露。这些飞机分布在多个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承担着繁重的日常训练和作战任务,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战备状态,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的空中保障。
  2. 持续改进与升级计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作战需求的变化,中国仍在持续对歼轰 7 进行改进和升级。未来的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进一步提升飞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隐身性能和武器装备水平。在信息化作战能力方面,将继续优化航电系统,引入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战场态势的更快速、准确感知和分析,提高作战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在隐身性能改进上,通过采用新型隐身材料和优化飞机外形设计等手段,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提高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在武器装备方面,将研发和配备更多新型、先进的对海、对地攻击武器,进一步提升歼轰 7 的打击能力和作战效能。
  3. 未来角色与定位:在未来的作战体系中,歼轰 7 将继续发挥其对海、对地攻击的优势,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其他先进作战平台,如歼 20 战斗机、歼 16 战斗机等协同作战。它将主要承担对敌方海上舰艇编队和地面重要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在战争初期对敌方的军事设施、后勤补给基地等进行有效摧毁,为后续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如海上救援、人道主义物资运输等,歼轰 7 也可凭借其大航程和大载荷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未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将装备更多先进的作战飞机,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经过持续改进和升级的歼轰 7 仍将在我国的空中作战力量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贡献力量。
图片[9]-中国🇨🇳 歼轰-7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七、技术特点与设计优势

  1. 强大的对海、对地攻击能力:歼轰 7 最突出的技术特点之一就是其强大的对海、对地攻击能力。飞机设计时就将对海、对地攻击作为主要作战任务,通过配备多种先进的对海、对地攻击武器,如鹰击 – 83K 空舰导弹、雷石 – 6 卫星制导炸弹、空地 – 88 空地导弹等,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和航电系统,能够在不同作战环境下对各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其载弹量大,最大载弹量可达 9 吨左右,一次出动能够携带大量武器弹药,对敌方目标形成强大的火力覆盖,无论是对海上的舰艇编队,还是地面的军事设施、工业目标等,都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和打击能力。
  2. 良好的低空性能:歼轰 7 在低空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其采用的气动布局设计,包括机翼前缘后掠角、边条翼以及尾翼设计等,使得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动性。低空突防是歼轰 7 的重要作战方式之一,它能够利用低空复杂的地形和气象条件,躲避敌方雷达探测,快速接近目标实施攻击。飞机的低空飞行速度较快,能够达到高亚音速,并且在低空飞行时能够保持较好的操控性,这使得歼轰 7 在执行对海、对地攻击任务时,能够更有效地突破敌方防线,提高作战的突然性和成功率。
  3. 较高的性价比:与一些先进的重型战斗机和轰炸机相比,歼轰 7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其研制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在使用和维护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由于采用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飞机的可靠性较高,维护保障相对简单,降低了使用成本。在满足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海、对地攻击作战需求的同时,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大规模的装备和部署,为提升我国整体空中作战能力提供了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我国的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历史地位与战略意义

  1. 填补我国战斗轰炸机空白:歼轰 7 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战斗轰炸机领域的空白。在此之前,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缺乏一款专门用于对海、对地攻击的高性能战斗轰炸机,在面对复杂的海空作战环境时,攻击能力受到较大限制。歼轰 7 的出现,使我国具备了强大的对海、对地精确打击能力,完善了我国空中作战力量的体系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
  2. 提升我国国防实力: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款重要作战飞机,歼轰 7 的装备和使用对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在战时对敌方的舰艇和地面目标实施有效打击,保卫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还能够在平时通过常态化的巡逻和威慑性巡航,对潜在的敌对势力形成有力的震慑,维护我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歼轰 7 的存在,使我国在应对外部安全威胁时拥有了更多的手段和选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3. 推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歼轰 7 的研制过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在研制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如飞机的总体设计、气动布局优化、航电系统集成、武器系统匹配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航空科研人才。同时,歼轰 7 的研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为我国后续新型作战飞机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