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轰-6 轰炸机

图片[1]-中国🇨🇳 轰-6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体型数据
机长:约34.8米
翼展:约34.1米
机高:约10.36米
机翼面积:约167.55平方米
空重:约37,2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75,800公斤(轰-6K型)
制造厂家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XA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
仿制型号
– 基于苏联图-16轰炸机设计
– 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进,已形成系列化型号
北约名称
Badger(獾)
发动机参数
轰-6早期型号:
– 两台WP-8涡轮喷气发动机
– 单台推力:约93.1千牛
轰-6K/G型:
– 两台D-30KP-2涡轮风扇发动机
– 单台推力:约107.9千牛
轰-6N型:
– 两台涡扇-18(WS-18)涡轮风扇发动机
– 单台推力:约107.9千牛
最大航程:约9,000公里(轰-6K型,携带副油箱)
武器参数
内置弹舱:
– 可携带常规炸弹或核弹
– 最大载弹量:约9,000公斤
外挂点:
– 轰-6K/G型:6个翼下挂点
– 轰-6N型:增加机腹半埋式挂点,可携带空射弹道导弹
可挂载武器:
– YJ-12超音速反舰导弹
– YJ-18亚超结合反舰导弹
– CJ-10/CJ-20巡航导弹
– KD-63空地导弹
– 常规炸弹、制导炸弹
– 核弹(战略型号)
轰-6N型可携带空射型DF-21D反舰弹道导弹
同时代外军对比
最大航程:约16,232公里(轰-6K:约9,000公里)
载弹量:约31,500公斤(轰-6K:约12,000公斤)
航电系统:B-52H经过多次升级,轰-6K采用现代化航电
最大速度:约925公里/小时(轰-6K:约1,050公里/小时)
载弹量:约25,000公斤(轰-6K:约12,000公斤)
发动机类型:Tu-95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轰-6K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
最大速度:约1,320公里/小时(轰-6K:约1,050公里/小时)
载弹量:约34,000公斤(轰-6K:约12,000公斤)
隐身能力:B-1B具备一定隐身设计,轰-6K为常规设计

一、发展起源与总体定位

轰 – 6 系列轰炸机是中国基于苏联图 – 16 中型喷气式轰炸机仿制并深度改进的战略 / 战役级空中打击平台。1957 年,中苏签订技术转让协议,中国获得图 – 16 轰炸机的全套图纸与技术资料,1964 年首架国产轰 – 6 原型机首飞,1968 年正式定型投产。作为中国空基战略核威慑与常规打击的核心力量之一,轰 – 6 系列历经 60 余年发展,衍生出十余种改型,覆盖轰炸、侦察、电子战、空中加油、远程巡航导弹载机等多任务场景,至今仍是解放军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各改型详细技术参数与性能解析

1. 轰 – 6 原型机(仿制图 – 16)
  • 研发背景:1959 年启动仿制,1968 年定型,填补中国中程轰炸机空白。
  • 动力系统:2 台 WP-8 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 76.48 千牛),最大飞行速度 983 公里 / 小时,巡航速度 692 公里 / 小时。
  • 机体参数:机长 34.8 米,翼展 32.98 米,机高 10.36 米,最大起飞重量 75.8 吨,最大载弹量 9 吨,实用升限 13100 米,最大航程 6000 公里(空载)。
  • 武器系统:机腹弹舱可挂载常规航弹、鱼雷,尾舱配备 2 门 23 毫米航炮用于自卫。
  • 航电设备:早期配备机械导航仪、光学轰炸瞄准具,自动化程度较低。
图片[5]-中国🇨🇳 轰-6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2. 轰 – 6 甲(首改型 / 核打击平台)
  • 改进重点:1968 年定型,专为搭载核武器优化,取消部分常规轰炸设备,强化核武挂载与投放系统。
  • 技术参数:最大载弹量提升至 9 吨,可携带 1 枚当量 300 万吨级氢弹或原子弹,加装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含多普勒雷达),轰炸精度提高 15%。
  • 服役情况:1970 年代至 2000 年代担任核威慑任务,主要部署于甘肃、陕西等地的战略轰炸机部队。
图片[6]-中国🇨🇳 轰-6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3. 轰 – 6 乙(战术侦察机)
  • 任务定位:1970 年代基于轰 – 6 甲改装,专注战略 / 战役侦察。
  • 机体改造:拆除弹舱炸弹架,安装 3 台 KS-60/KS-14 型高空侦察相机(分辨率 0.5 米 @10000 米),加装红外侦察设备与数据传输系统。
  • 性能参数:侦察半径 2000 公里,续航时间 6.5 小时,配备新型气象雷达与电子对抗天线,取消尾炮以减重。
  • 实战应用:1980 年代参与对越边境侦察、南海岛礁监测任务,2000 年后逐步被专用侦察机取代。
4. 轰 – 6 丙(电子干扰机)
  • 电子战系统:1980 年代中期改装,翼下增设 4 个电子战吊舱挂架,机腹加装雷达告警接收机(RWR)与主动干扰发射机。
  • 干扰能力:可对 300 公里内的雷达实施全频段压制(覆盖 S、C、X 波段),配备箔条 / 红外干扰弹发射器,具备伴随舰队或机群电子掩护能力。
  • 动力升级:换装 WP-8A 发动机,推力提升 5%,航程增加至 6200 公里。
5. 轰 – 6 丁(反舰导弹载机 /“鹰击 – 6” 平台)
  • 核心改进:1985 年定型,中国首型空舰导弹载机,机翼增设 2 个大型挂架(可挂载 2 枚 C-601 超音速反舰导弹)。
  • 武器系统
    • C-601 导弹:射程 150 公里,速度 0.9 马赫,战斗部 300 公斤高爆弹头,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CEP)50 米。
    • 配套 245 型火控雷达(对舰探测距离 250 公里),具备 “发射后不管” 能力。
  • 性能数据:最大载弹量 6 吨,作战半径 1800 公里,可执行对航母编队的饱和打击任务。
图片[7]-中国🇨🇳 轰-6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轰-6H
6. 轰 – 6H(空地导弹平台)
  • 航电升级:1990 年代研制,机头加装 JL-10A 脉冲多普勒雷达(对地探测距离 300 公里),配备数据链系统。
  • 武器配置:翼下 4 挂架可携带 4 枚 KD-63 空地导弹(射程 240 公里,电视制导,CEP 10 米),弹舱可挂载常规航弹。
  • 作战能力:具备防区外打击地面固定目标(如机场、指挥中心)的能力,2000 年后成为空军常规打击主力。
图片[8]-中国🇨🇳 轰-6 轰炸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7. 轰 – 6G(海军型反舰强化版)
  • 海军适配:2004 年列装,针对海上目标优化,加装 YJ-12 超音速反舰导弹挂架(翼下 6 挂架,可挂载 6 枚 YJ-12 或 YJ-83K)。
  • YJ-12 导弹:射程 400 公里,速度 4 马赫,战斗部 200 公斤,可突破舰载防空系统;YJ-83K 射程 280 公里,亚音速掠海飞行。
  • 电子系统:配备 HN-500 型数据链,可接收舰载预警机或无人机目标指引,实现 “超视距打击”。
8. 轰油 – 6(空中加油机)
  • 改装细节:1991 年首飞,拆除弹舱与尾炮,加装 2 个 RDC-1 型软式加油吊舱(翼下各 1 个),机内载油量增至 37 吨(可输油 18.5 吨)。
  • 加油能力:可为歼 – 8II、歼 – 10 等战机加油,加油速度 1.5 吨 / 分钟,自身航程 5600 公里(空载)。
  • 服役意义:中国首款国产加油机,使歼 – 8II 作战半径从 800 公里扩展至 1500 公里,2010 年后逐步被运 – 20U 取代。
9. 轰 – 6K “战神”(战略打击核心)
  • 革命性改进:2015 年公开,基于轰 – 6M 深度升级,被称为 “脱胎换骨” 的改型。
  • 动力系统:换装 2 台俄制 D-30KP2 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 103 千牛),油耗降低 20%,最大航程提升至 9000 公里以上,作战半径 3500 公里(比原型机增加 94%)。
  • 机体优化
    • 机头改为全封闭流线形雷达罩,内置新型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 400 公里),取消透明领航舱。
    • 机身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减重 3 吨,机翼增挂 4 个外挂点(总挂架数 8 个)。
  • 武器系统
    • 翼下可挂载 6 枚 AKD-20 空射巡航导弹(射程 2500 公里,核弹 / 常规弹头可选,CEP 10 米)。
    • 弹舱可挂载 12 吨精确制导炸弹(如 GBU-39 小直径炸弹),具备 “核常兼备” 打击能力。
  • 航电与信息化
    • 座舱 “玻璃化” 改造,配备 5 块多功能显示器(MFD),集成北斗导航与数据链系统。
    • 加装电子对抗系统(ECM),包括雷达告警、箔条 / 红外干扰弹发射器,自卫能力提升。
  • 战略意义:使中国首次具备 “空基核威慑 + 远程常规打击” 双重能力,可对关岛、日本等目标实施防区外打击,常与运 – 20、歼 – 20 协同演练。
10. 轰 – 6J(海军反舰强化版 /“航母杀手”)
  • 针对海军需求改进:2018 年列装,基于轰 – 6K 优化海上作战能力。
  • 武器升级
    • 翼下挂架增至 8 个,可挂载 6 枚 YJ-12E 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 550 公里,速度 4 马赫)+2 枚电子战吊舱。
    • 机腹加装数据链吊舱,可接收舰载预警机(如空警 – 500)或卫星目标指引,实现 “多弹协同攻击”。
  • 电子战强化:翼尖新增 2 个 KZ900 电子侦察吊舱,可干扰敌方舰载雷达,配合 YJ-12 的突防能力,成为航母编队的主要威胁之一。
  • 部署情况:主要配属南海、东海舰队航空兵,常前出西太平洋执行威慑任务。
11. 轰 – 6N(空中加油型 / 战略核威慑核心)
  • 关键改进:2019 年国庆阅兵公开,中国首款具备空中受油能力的轰炸机。
  • 受油系统:机头右侧加装可伸缩式受油管,配合运 – 20U 加油机,经 2 次加油后最大航程可达 12000 公里,作战半径突破 5000 公里(覆盖澳大利亚、阿拉斯加)。
  • 武器与载荷
    • 可携带 6 枚 AKD-20N 核巡航导弹(射程 3000 公里,当量 20 万吨 TNT),或 12 枚常规巡航导弹。
    • 取消弹舱,改为燃油舱,载油量增加 15 吨,配合 D-30KP2 发动机,续航能力显著提升。
  • 信息化与自卫:机翼挂载 2 具大型电子战吊舱(具备雷达干扰、通信压制双重功能),配备新型红外对抗系统,生存能力较轰 – 6K 提升 40%。
  • 战略地位:与东风 – 41、094A 型核潜艇构成中国 “三位一体” 核威慑体系,可执行跨洲际战略打击任务。

三、轰 – 6 系列技术演进对比表

型号首飞时间动力系统最大航程最大载弹量核心武器系统战略定位
轰 – 6 原型机1964WP-8 涡喷 ×26000 公里9 吨常规航弹 / 鱼雷战术轰炸
轰 – 6K2007D-30KP2 涡扇 ×29000 + 公里12 吨AKD-20 巡航导弹 / 精确制导炸弹战略 / 战役打击
轰 – 6J2015D-30KP2 涡扇 ×28000 公里15 吨YJ-12 反舰导弹 / 电子战吊舱海军远程反舰
轰 – 6N2018D-30KP2 涡扇 ×2 + 受油管12000 公里12 吨AKD-20N 核巡航导弹战略核威慑 / 远程打击

四、轰 – 6 系列的实战与演习应用

  1. 边境侦察与威慑:1970-1980 年代,轰 – 6 乙、丙型参与中苏边境、南海岛礁侦察任务,轰 – 6D 在 1985 年定型后多次赴南海演练反舰打击。
  2. 台海方向部署:1996 年台海危机期间,轰 – 6H、G 型进驻福建、广东机场,携带 KD-63、YJ-83K 导弹实施威慑;2020 年后,轰 – 6K、J 常态化绕台飞行,配合歼 – 16、运 – 8 电子战飞机形成体系化打击。
  3. 远洋训练:2016 年起,轰 – 6K 多次穿越宫古海峡、巴士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2023 年与俄军图 – 95MS 联合巡航,展示战略协同能力。
  4. 模拟核打击演练:轰 – 6N 曾在 2021 年演习中模拟对关岛、夏威夷实施核巡航导弹打击,验证 “跨洲际威慑” 能力。

五、国际对比与未来发展

  • 与美俄轰炸机对比
    • 与美国 B-52H(航程 16232 公里,载弹 31.5 吨)、B-1B(速度 1.25 马赫,载弹 34 吨)相比,轰 – 6 系列在航程、载弹量、速度上仍有差距,但通过巡航导弹 “防区外打击” 弥补短板。
    • 与俄罗斯图 – 160(航程 16000 公里,速度 2.05 马赫)相比,轰 – 6N 在受油后航程接近,但突防能力较弱,更依赖体系化作战。
  • 未来改进方向
    • 动力系统:传闻将换装国产涡扇 – 20 发动机(推力 14 吨,油耗降低 15%),进一步提升航程与载弹量。
    • 隐身化改造:可能在轰 – 6N 基础上测试雷达吸波材料(RAM)与气动修形,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
    • 无人协同:未来或与攻击 – 11 无人机协同作战,由轰 – 6N 担任 “指挥平台”,无人机执行前出侦察或突防任务。

六、轰 – 6 系列的战略意义

作为中国现役唯一量产的轰炸机平台,轰 – 6 系列历经半个多世纪改进,实现了从 “战术轰炸” 到 “战略核威慑” 的跨越。其存在不仅填补了中国空基远程打击的空白,更通过与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的结合,形成了对西太平洋、印度洋关键区域的 “非对称威慑” 能力。尽管轰 – 20 隐身轰炸机已进入研发阶段,轰 – 6 系列仍将在未来 10-15 年内作为中国空中打击力量的 “中流砥柱”,承担核常兼备的战略任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