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空警200 预警机

图片[1]-中国🇨🇳 空警200 预警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名称与代次
中文名称: 空警-200 预警机
英文名称: KJ-200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代次:第三代预警机(平衡木式相控阵雷达)
体型数据
机长:约34.02米
机高:约11.16米
翼展:约38.0米
空重:约24,5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61,000公斤
制造信息
制造厂家: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机体改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雷达系统)
仿制型号
– 基于 运-8 运输机平台自主改装,无仿制型号
北约名称
Moth (” moth”,非正式代号)
发动机与速度
发动机型号:4台 涡桨-6C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单台功率:约5,100马力
最大飞行速度:约66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约55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约10,400米
最大航程:约5,000公里
设备与功能参数
预警雷达:”平衡木”式有源相控阵雷达
雷达探测距离:约300公里(对战斗机目标)
同时跟踪目标数:约50-60个
雷达覆盖范围:左右各120°(需机身转向实现360°监控)
乘员:约10人(含机组、雷达操作及指挥人员)
同时代外军对比
瑞典 萨博 2000 AEW&C
– 平台:萨博2000支线客机,平衡木雷达
– 探测距离:约200公里
– 优势:平台经济性好,适合中小国家
美国 E-2D 先进鹰眼
– 平台:舰载预警机,旋转阵列雷达
– 探测距离:约550公里
– 优势:360°全向探测,舰载部署能力
印度 DRDO AEW&CS
– 平台:巴西ERJ-145客机,平衡木雷达
– 探测距离:约375公里
– 优势:基于小型平台,部署灵活

一、研制背景与历程

空警 200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型预警机,也是继 空警 2000 之后,我国预警机体系的重要补充。其研制始于 21 世纪初,旨在解决 空警 2000 数量有限、部署成本较高的问题,满足我国对中近程空域预警、战术指挥的需求,填补 低空、超低空 目标探测的空白。

研制工作由 航空工业 牵头,以 运 – 8 运输机为基础平台,联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攻克了 “平衡木” 雷达布局、机载系统小型化等技术难题。2005 年,空警 200 完成首飞,2009 年正式列装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与 空警 2000 形成 “高低搭配” 的预警体系,共同构建起覆盖远、中、近程的空中预警网络。

研制特点

  • 平台国产化:首次采用 运 – 8 Ⅲ 类平台(后升级为 运 – 9 平台),摆脱对进口载机的依赖,实现 预警机 全系统国产化;
  • 成本控制:采用 “平衡木” 式相控阵雷达,简化结构设计,单机制造成本低于 空警 2000,适合批量装备;
  • 战术适配:侧重 战场前沿 预警,可伴随 陆军 集团军、海军 舰艇编队 行动,提供近距离空中情报支持。

二、整体设计与气动布局

物理参数

  • 机长:34.02 米,机高:11.16 米,翼展:38.0 米,最大起飞重量:61 吨;
  • 动力装置:4 台 涡桨 – 6C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 5100 马力,驱动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
  • 最大飞行速度:660 公里 / 小时,巡航速度:550 公里 / 小时,实用升限:8.5 千米,续航时间:6 小时(不加油),经空中加油后可达 8 小时,作战半径:500 公里。

气动特征

  • 基于 运 – 8 Ⅲ 类平台改进,采用 悬臂式上单翼 布局,机翼后掠角 18°,适合中低空长时间巡航;
  • 机身上方安装 长方体 “平衡木” 式雷达罩(长 8.6 米、宽 1.5 米、高 1.8 米),雷达罩与机身通过支架连接,底部距机身 1.2 米,减少气动干扰;
  • 机身尾部增设 辅助动力装置(APU)和 气象雷达,优化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安全性,同时强化机身结构以承受雷达罩的额外载荷。

三、雷达系统与探测能力

雷达性能

  • 配备 双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工作在 机械扫描雷达 向 有源相控阵 过渡的技术路线,左右两侧雷达阵面各覆盖 120° 空域;
  • 对 战斗机 类目标探测距离≥200 公里,对 直升机、无人机 等低空目标探测距离≥100 公里,对 巡航导弹 探测距离≥150 公里;
  • 可同时跟踪 30-40 个空中目标,并引导 5-8 架己方战机(如 歼 – 10A、歼 – 11B)执行拦截任务,目标处理速率比 空警 1 号 提升 50 倍。

探测模式与局限

  • 重点空域扫描:雷达主要覆盖机身两侧 240° 空域,前后方向存在 60° 盲区,需通过 机动飞行 弥补,或与 空警 2000 协同形成全向覆盖;
  • 低空探测优化:采用 脉冲多普勒 与 动目标显示(MTI)技术,过滤地杂波干扰,对 贴地飞行的巡航导弹 探测概率达 85%;
  • 抗干扰能力:集成 频率捷变 和 副瓣抑制 技术,可对抗 箔条干扰、有源压制干扰,在中等电磁环境下探测效能保持 60% 以上。
图片[6]-中国🇨🇳 空警200 预警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四、任务系统与作战功能

指挥控制

  • 机舱内设有 6-8 个操作席位,包括 雷达操作员、指挥引导员、通信员 等,通过 数字化显控台 实时显示目标轨迹与战场态势;
  • 配备 战术数据链,可与 地面防空雷达、歼击机 建立语音与数据通信,传递目标坐标与作战指令,引导 战机 实施 近距格斗 或 中距拦截;
  • 支持 分布式作战,多架 空警 200 可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在 战区 内形成 重叠预警区,提升对 低空突防目标 的发现概率。

战术应用场景

  • 战场前沿预警:伴随 陆军 集团军行动,在 边境、沿海 地区巡逻,监控 敌方 侦察机、武装直升机 的活动,为 地面部队 提供 空中威胁 预警;
  • 海军协同:在 近海 与 054A 护卫舰、022 导弹艇 配合,形成 海空一体化 警戒网,拦截 敌方 反舰导弹 与 低空突防战机;
  • 应急搜救:在 自然灾害 或 事故救援 中,可利用雷达搜索 失联飞机、船只,引导 直升机 或 搜救队 执行任务。

五、技术特点与性能对比

技术亮点

  • 轻量化设计:雷达与指挥系统总重约 3 吨,仅为空警 2000 的 1/5,适合 中型运输机 平台搭载,实现 预警机 小型化、低成本化;
  • 快速部署:可在 野战机场 起降(跑道长度≤1200 米),比 空警 2000(需 2000 米跑道)更适应 前沿部署 需求;
  • 国产化成熟:雷达、发动机、数据链 等核心设备 100% 国产,维护保障简便,适合 大规模列装 基层部队。

与同类装备对比

型号雷达布局探测距离(战斗机)跟踪目标数部署灵活性
空警 200双面阵 “平衡木”≥200 公里30-40 个可野战部署
空警 2000三面阵 AESA≥400 公里60-100 个需大型机场
瑞典 “爱立眼”双面阵 “平衡木”180 公里30 个适配小型平台

六、实战价值与发展意义

国防作用

  • 填补 中低空预警 空白,与 空警 2000 形成 “远 – 近” 搭配,使我国 防空体系 从 战略预警 延伸至 战术层面,提升 区域防空 响应速度;
  • 强化 联合作战 能力,在 陆海空协同演练 中,可作为 战术指挥节点,协调 歼击机、地空导弹、舰艇 形成 立体防御网。

技术积累

  • 验证了 有源相控阵雷达 在 中型平台 的集成技术,为 空警 500(采用 圆盘式三面阵 AESA)的研制提供 工程经验;
  • 推动 涡桨发动机、战术数据链 等技术的成熟,相关成果应用于 运 – 9 运输机、ZDK-03 出口型预警机 等装备。

后续升级

  • 空警 200A:换装 运 – 9 平台,航程提升 20%,雷达升级为 数字阵列 AESA,探测距离延长至 250 公里,跟踪目标数增至 50 个;
  • 智能化改进:集成 人工智能 目标识别算法,可自动区分 民用飞机 与 军用目标,减少人工判断时间,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空警 200 的列装,使我国 预警机 体系实现 从无到有、从大到全 的发展,其 轻量化、低成本、易部署 的特点,适合 大规模装备 基层部队,成为 国土防空 与 战术协同 的重要力量,为我国 空中预警 体系的 全面化、立体化 奠定了坚实基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