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中国🇨🇳 天燕-90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65322137-ty-90-1.jpe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型号与类型 |
中文名称:天燕-90空空导弹
英文名称:Tianyan-90 (TY-90) Air-to-Air Missile
导弹类型:直升机专用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
体型数据 |
弹长:1.86米
弹径:0.09米
翼展:0.35米
发射重量:20公斤
战斗部重量:3公斤
|
射程与爆炸参数 |
标定射程:6公里
实际射程:
– 高空:约6公里
– 低空:约4公里
爆炸参数:
– 连续杆式战斗部,爆炸当量约3公斤TNT
– 杀伤半径:约8米
|
制造与出口 |
制造厂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出口情况:已随直-9、直-10等直升机出口至巴基斯坦、缅甸等国
研发背景
– 完全自主研发,专门为直升机空战设计
– 200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
北约名称
无官方北约名称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类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固体推进剂
最大推力:约15千牛
工作时间:约5秒
最大速度:2马赫
|
武器参数 |
制导方式:
– 红外成像制导
– 采用多元红外探测器
– 具备全向攻击能力
机动性能:
– 最大过载:35G
– 适合直升机空战需求
引信系统:
– 激光近炸引信与触发引信双重引信
|
挂载机体 |
中国直升机:
– 直-9 、直-10、直-19
– 武直-10ME(出口型)
出口适配机型:
– 巴基斯坦直-10、直-19
– 缅甸米-35、直-9
– 其他装备中国制造直升机的国家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俄罗斯 Igla-V
Igla-V射程较短(约5公里)
TY-90制导系统更先进
Igla-V更适合单兵携带
欧洲 Mistral-3
Mistral-3射程较远(约6公里)
TY-90专为直升机设计
Mistral-3可由多种平台发射
|
在现代陆空作战体系中,武装直升机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灵活的机动性,成为低空作战的主力。然而,随着武装直升机之间空战需求的日益凸显,一款专门用于直升机空战的空空导弹至关重要。天燕 – 90AAM(Air – to – Air Missile)导弹应运而生,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种专为直升机空战设计的格斗导弹,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优异的性能和鲜明的作战特点,在低空空战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陆航部队和其他装备直升机的作战力量提供了可靠的空中格斗武器,有效提升了直升机在空战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一、研发背景与历程:填补直升机空战武器空白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世界各国武装直升机的装备数量和作战性能不断提升,直升机之间的空战逐渐成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战形式。当时,我国在直升机空战武器领域存在空白,现役的空空导弹大多是为战斗机设计,并不完全适用于直升机空战的特殊需求。为了满足我国陆航部队和其他直升机作战力量在未来战争中进行空中格斗的需求,提升直升机在空战中的自卫和攻击能力,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正式启动天燕 – 90 导弹的研制项目。
我国科研团队借鉴国内外先进导弹技术,结合直升机空战的特点和需求,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工作。在研制过程中,重点攻克了红外制导技术、高机动气动布局设计、小型化战斗部研制等关键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天燕 – 90 导弹于 1999 年首次亮相,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逐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2003 年左右,天燕 – 90 导弹正式定型并装备部队,填补了我国直升机空战武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直升机空战武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总体设计与结构布局:专为直升机空战优化
天燕 – 90 导弹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直升机空战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了紧凑、高效的总体布局。导弹全长 1.9 米,弹径 0.09 米,翼展 0.35 米,发射重量 20 千克,战斗部重量 3 千克 。其结构主要由制导系统、战斗部、发动机、弹体和控制舵面等部分组成。
制导系统是天燕 – 90 导弹的核心部分,采用先进的红外寻的制导方式。该制导系统配备了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能够敏锐捕捉目标直升机发动机尾喷口、旋翼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红外辐射信号。红外探测器采用了先进的红外成像技术或多元红外探测技术(具体技术细节因型号有所差异),相比传统的点源红外制导,具有更强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性能。它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准确区分目标直升机与背景干扰源,如红外诱饵弹、地面热源等,有效提高了导弹在空战中的命中概率。
战斗部采用高爆预制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内部装填高能炸药,并预制大量破片。战斗部设计充分考虑了直升机结构的脆弱性和要害部位,通过优化破片的形状、大小和分布,使破片在爆炸后能够以高速向四周飞散,形成密集的杀伤弹幕。当导弹命中目标直升机时,破片能够有效穿透直升机的蒙皮,毁伤其发动机、旋翼、座舱等关键部位,导致直升机失去飞行能力或坠毁。战斗部配备了先进的引信系统,包括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近炸引信能够在导弹接近目标直升机时,根据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自动引爆战斗部,即使导弹没有直接命中目标,也能通过破片对目标造成杀伤;触发引信则在导弹直接撞击目标时引爆战斗部,确保对目标的有效摧毁。
发动机采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推力大、工作时间短的特点。该发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导弹提供强大的推力,使导弹迅速达到高速度,并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高,维护简单,适合在直升机上挂载使用。在发动机的推动下,天燕 – 90 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 2 马赫,能够快速接近目标直升机,缩短目标的反应时间。
弹体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合金材料制造,经过精密的加工工艺处理,表面光滑且气动外形良好。弹体设计充分考虑了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前部安装有一对小鸭翼,后部安装有四片稳定尾翼。鸭翼负责导弹的操纵和控制,通过改变鸭翼的偏转角度,实现对导弹飞行姿态和轨迹的调整;稳定尾翼则用于保持导弹飞行的稳定性,确保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飞向目标。这种气动布局使天燕 – 90 导弹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能够在空战中灵活地跟踪和攻击目标直升机。
![图片[2]-中国🇨🇳 天燕-90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65328590-ty-90-2.jpeg)
三、技术特点与性能优势:低空空战的高效利器
(一)红外制导与抗干扰能力:精准锁定目标
天燕 – 90 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使其具备了在复杂环境下精准锁定目标的能力。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目标直升机的红外辐射信号,其探测距离可达数千米(具体距离因目标类型和环境条件有所不同) 。在目标识别方面,红外成像技术或多元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使导弹能够获取目标的红外图像特征或多个波长的红外辐射信息,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和信号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区分目标直升机与其他红外辐射源,有效避免了被敌方红外诱饵弹等干扰手段欺骗。即使敌方直升机释放大量红外诱饵弹,天燕 – 90 导弹也能够凭借其先进的制导技术,迅速识别出真实目标,并持续跟踪锁定,直至命中目标,大大提高了导弹在空战中的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
(二)高机动性能:灵活追踪与攻击
鸭式气动布局和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赋予天燕 – 90 导弹出色的高机动性能。导弹的最大过载可达 20G ,这意味着它能够在空战中进行快速、大幅度的机动转弯,灵活地改变飞行轨迹,紧紧咬住目标直升机。在面对敌方直升机的机动规避时,天燕 – 90 导弹能够迅速做出响应,通过调整鸭翼和尾翼的角度,以及发动机推力的方向(部分型号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实现对目标的持续追踪和攻击。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上,它都能够以极高的机动性能完成各种复杂的飞行动作,有效克服了直升机空战中目标机动灵活的难题,提高了导弹的命中概率。
(三)轻量化设计与多平台适配:便捷挂载与广泛应用
天燕 – 90 导弹的轻量化设计是其一大显著优势。仅 20 千克的发射重量,使其能够轻松挂载在各种型号的直升机上,不会对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和载荷能力造成过大影响。我国多种现役武装直升机和通用直升机,如直 – 9、直 – 10、直 – 19 等,均能够适配天燕 – 90 导弹。每架直升机通常可挂载 4 – 8 枚天燕 – 90 导弹,形成强大的空战火力。此外,其小型化设计还便于在直升机上进行安装和维护,提高了武器系统的作战效率和可靠性。这种轻量化和多平台适配的特点,使得天燕 – 90 导弹能够广泛应用于我国陆航部队和其他装备直升机的作战力量,成为直升机空战的标配武器。
(四)专用化设计:针对直升机弱点打击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专为直升机空战设计的导弹,天燕 – 90 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直升机的结构特点和空战环境。其战斗部的破片设计和引信系统专门针对直升机的薄弱部位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毁伤直升机的旋翼系统、发动机、燃油系统和座舱等关键部件。例如,破片能够切断直升机的旋翼桨叶,导致直升机失去升力;破坏发动机则会使直升机动力系统失效;攻击座舱可直接威胁飞行员安全。这种专用化设计使天燕 – 90 导弹在与敌方直升机空战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对敌方直升机形成致命威胁。
四、作战应用与实战价值:低空制空权的争夺利器
自装备部队以来,天燕 – 90 导弹在多次军事演习和训练中表现出色,充分展示了其在直升机空战中的强大作战能力。在模拟空战对抗演练中,搭载天燕 – 90 导弹的直升机与敌方模拟直升机进行空战对抗,凭借导弹的先进制导技术和高机动性能,能够在远距离上率先发现并锁定目标,迅速发射导弹发起攻击。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即使敌方直升机采取机动规避和释放干扰弹等措施,天燕 – 90 导弹依然能够准确跟踪目标,并最终命中,有效击落敌方模拟直升机,掌握低空制空权。
虽然天燕 – 90 导弹尚未经历大规模实战检验,但在与国外同类型直升机空战导弹的性能对比和模拟对抗中,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与美国的 “毒刺” 改型直升机空战导弹、俄罗斯的 R – 73 直升机专用改型导弹等相比,天燕 – 90 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具有优势。例如,在射程方面,天燕 – 90 导弹的有效射程可达 6 千米 ,略优于部分同类型导弹;在抗干扰能力和针对直升机目标的毁伤效果上,天燕 – 90 凭借其专用化设计和先进的制导技术,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天燕 – 90 导弹将成为我国直升机部队争夺低空制空权的关键武器,有效遏制敌方直升机的空中威胁,为地面部队提供可靠的空中掩护,在陆空协同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衍生型号与未来发展:持续改进与拓展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作战需求的变化,我国科研人员对天燕 – 90 导弹进行了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并在此基础上研发衍生型号。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改进型号,如天燕 – 90A、天燕 – 90B 等。这些改进型号在制导系统、发动机性能、战斗部威力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提升。
在制导系统方面,部分改进型号采用了更先进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和图像处理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性能,使其能够在更复杂的环境下准确锁定目标。在发动机性能方面,通过采用新型高能推进剂和优化发动机结构设计,改进型号的导弹射程和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射程可能增加至 8 千米左右 ,最大飞行速度也有所提高,能够更快地接近目标,提高攻击的突然性。在战斗部方面,对高爆预制破片杀伤式战斗部进行了优化设计,调整了破片的材质、形状和分布,提高了破片的飞散速度和杀伤效率,增强了对目标直升机的毁伤效果。
未来,天燕 – 90 导弹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发展和应用。一方面,可能会进一步融合多模制导技术,如将红外制导与激光制导、毫米波雷达制导相结合,形成多模复合制导系统,提高导弹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其技术成果可能会向其他小型飞行器武器领域延伸,开发出适用于无人机空战或小型飞行器自卫的新型导弹武器。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天燕 – 90 导弹也可能被改进后应用于无人机平台,实现无人机之间的空战或无人机对直升机等目标的攻击,拓展其作战应用范围,为我国空中作战力量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