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毒刺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92 Stinger

图片[1]-美国🇺🇸 毒刺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92 Sting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一、系统概述

毒刺导弹( Stinger )是一款由美国 通用动力 公司(后生产权转让给 雷神 公司)研发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代号 FIM – 92 。该系统是在 “ 红眼睛 ” 导弹( FIM – 43 )基础上改进而来,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列装美军,主要用于拦截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目标,为地面部队、重要设施等提供近程防空保护,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之一。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导弹名称: ” 毒刺 ”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 – 92 Stinger )
导弹类型: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北约名称: Stinger
作战用途: 低空防空,打击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等
体型参数
长度: 1.52米(导弹),1.83米(含发射管)
直径: 70毫米
翼展: 90毫米
发射重量: 10.1公斤(含发射管)
性能参数
标定射程: 4.8公里
实际射程: 约5.6公里
飞行速度: 约2.2马赫
射高: 约3.8公里
最大过载: 20g
爆炸参数
战斗部类型: 破片杀伤式
爆炸当量: 约1公斤高爆炸药
杀伤半径: 约5米
引信: 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
制造与出口
制造厂家: 美国 雷神公司( Raytheon
是否出口: 是,超过29个国家使用
研发性质: 美国 自主研发
仿制型号: 有多种,如 中国 QW – 1 、 俄罗斯 Igla – S 等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类型: 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助推器: 固体燃料助推器,提供初始加速度
主发动机: 固体燃料主发动机,提供持续飞行
工作时间: 约5秒
武器参数
发射平台: 单兵便携式发射装置
制导方式: 被动红外寻的制导,可抗红外干扰
发射准备时间: 小于5秒
再装填时间: 约10秒
抗干扰能力: 具备抗红外诱饵和电子干扰能力
挂载机体
毒刺 主要为单兵便携式,但也可安装在以下平台:
– 悍马 越野车( 车载型 )
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 空对空型 )
– 多种舰艇( 舰载型 )
– 三脚架或固定阵地
同时代外军对比
俄罗斯 Igla – S ( SA – 24 )
– Igla – S 射程更远( 约6公里 )
– 毒刺 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 Igla – S 战斗部更大( 1.52公斤 )
– 毒刺 系统更轻便( 10.1公斤 vs 18公斤 )
中国 QW – 11
– QW – 11 射程约6公里,略优于 毒刺
– 毒刺 装备时间更长,实战经验更丰富
– QW – 11 采用双波段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强
– 毒刺 可与北约系统更好兼容
英国 星光
– 星光 速度更快( 4马赫 vs 2.2马赫 )
– 星光 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抗干扰能力强
– 毒刺 更轻便,适合单兵携带
– 星光 价格更高,系统更复杂

毒刺 导弹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命中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由单兵携带和发射,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快速部署,对低空来袭目标实施有效打击,极大提升了步兵部队的防空作战能力。

图片[2]-美国🇺🇸 毒刺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92 Sting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二、发展背景与研制历程

(一)发展背景

20 世纪 60 年代,美军装备的 “红眼睛” 导弹在实战中暴露出诸多不足,如射程短、只能尾追攻击、抗干扰能力差等,难以应对当时日益先进的低空飞行目标,尤其是直升机的威胁。随着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其低空突防能力对地面部队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军急需一款性能更优越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来弥补 “ 红眼睛 ” 导弹的缺陷。

在此背景下,美国启动了新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研发项目,旨在打造一款具备全方位攻击能力、抗干扰能力强且操作更便捷的防空武器,毒刺导弹应运而生。

(二)研制历程

毒刺导弹的研发工作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 通用动力 公司作为主承包商承担了研发任务。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针对 “红眼睛” 导弹的短板进行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采用新型导引头、改进推进系统、提升抗干扰能力等。

1978 年,毒刺导弹完成首次试射,1981 年正式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1982 年进入美军服役。此后,根据实战需求和技术发展,毒刺导弹不断进行改进升级,衍生出 FIM – 92A 、FIM – 92B 、FIM – 92C 、FIM – 92D 、FIM – 92E 等多个型号,性能逐步提升,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图片[3]-美国🇺🇸 毒刺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92 Sting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三、系统组成与技术特点

(一)系统组成

  1. 导弹:毒刺导弹弹长约 1.52 米,弹径 70 毫米,弹重约 10.1 千克(含发射筒)。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第一级为起飞发动机,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并加速至一定速度后脱落;第二级为主发动机,推动导弹持续飞行,最大射程约 5 公里,最大射高约 3.8 公里,最大飞行速度约 2.2 马赫。导弹配备破片杀伤战斗部,内装高爆炸药,由近炸引信或触发引信引爆,可在目标附近产生大量破片,摧毁或重创目标。
  2. 发射筒:导弹封装在一次性发射筒内,发射筒同时作为导弹的运输和储存容器。发射筒长约 1.83 米,直径约 90 毫米,重约 3.5 千克,筒身装有瞄准具、击发机构、敌我识别器等部件,为导弹发射提供支撑和操作平台。
  3. 瞄准发射装置:包括光学瞄准镜、红外导引头冷却系统、敌我识别器等。光学瞄准镜用于手动瞄准目标;红外导引头冷却系统可在发射前对导引头进行冷却,确保其灵敏工作;敌我识别器能有效区分友军和敌军飞机,避免误击。
  4. 电池冷却单元:为导弹发射提供电力和冷却剂,是一次性使用的部件,通常与发射筒配套使用,在发射前安装到发射筒上,为导引头、瞄准具等电子设备供电,并为红外导引头提供冷却。
图片[4]-美国🇺🇸 毒刺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92 Sting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二)技术特点

  1. 全方位攻击能力:早期的 “红眼睛” 导弹只能尾追攻击目标,而毒刺导弹采用全向红外导引头,具备 “ 迎头攻击 ” 能力,可从目标的任意方向对其进行拦截,大大提升了作战灵活性和命中概率。
  2.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后期型号(如 FIM – 92C 及以后)引入了红外 / 紫外双色导引头和可编程微处理器,能够有效区分目标发动机红外信号与红外诱饵、太阳光等干扰源,抗干扰性能大幅提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准确锁定目标。
  3. 操作简便快捷:整个系统设计紧凑,单兵即可完成携带、瞄准、发射全过程,操作流程简单,经过短期训练的士兵就能熟练使用。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的反应时间短,通常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能快速应对突发低空威胁。
  4. 轻量化设计:导弹连同发射筒和相关设备总重约 15.65 千克,单兵可轻松携带,不影响其正常机动,适合在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作战,能伴随步兵部队随时提供防空掩护。
  5. 模块化升级潜力:毒刺导弹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进行技术升级。通过更换导引头、战斗部、发动机等模块,可不断提升其射程、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性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
图片[5]-美国🇺🇸 毒刺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92 Sting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四、作战运用与实战表现

(一)作战运用

毒刺导弹主要用于近程防空作战,在作战中通常由单兵或战斗小组携带,部署在前沿阵地、行军纵队、重要设施周边等区域,承担以下作战任务:

  1. 拦截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对敌方低空突防的战斗机、攻击机等固定翼飞机进行拦截,阻止其对己方地面部队和设施实施轰炸、扫射等攻击。
  2. 打击直升机:针对敌方直升机的低空侦察、攻击行动,利用其全向攻击能力,在直升机进入攻击阵位前将其摧毁,是对抗直升机的有效武器。
  3. 应对无人机威胁:随着无人机在战场的广泛应用,毒刺导弹也被用于拦截低空飞行的小型无人机,凭借其高精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可有效遏制无人机的袭扰。
  4. 要地防空补充:在重要军事基地、指挥中心、交通枢纽等要地的防空体系中,毒刺导弹可作为近程防空的补充力量,与其他防空系统配合,形成多层次防空网。

(二)实战表现

毒刺导弹在多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表现出色,奠定了其在便携式防空导弹领域的地位。1986 年,在阿富汗战争中,阿富汗抵抗组织使用美国提供的毒刺导弹,成功击落了多架苏联 米 – 24 武装直升机和 苏 – 25 攻击机,据统计,在此期间毒刺导弹的命中率高达 79%,对苏联空军的低空作战造成了严重打击,甚至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毒刺导弹拦截了伊拉克军队的低空飞行目标,有效保护了地面部队的推进。此外,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冲突中,毒刺导弹均有实战运用记录,展现出了可靠的作战性能。

图片[6]-美国🇺🇸 毒刺 便携式防空导弹 FIM-92 Sting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五、衍生型号与发展趋势

(一)衍生型号

  1. FIM – 92A :基本型,采用单波段红外导引头,具备尾追攻击能力,1982 年开始装备美军。
  2. FIM – 92B :在 A 型基础上改进了敌我识别器,提高了识别精度,减少误击风险。
  3. FIM – 92C :引入红外 / 紫外双色导引头和可编程微处理器,具备抗红外干扰能力和迎头攻击能力,是毒刺导弹的重要改进型。
  4. FIM – 92D / E :进一步优化了导引头算法和抗干扰能力,D 型主要用于车载或舰载,集成到 “悍马” 车的 “复仇者” 系统。E 型则增强了对无人机等小型目标的探测和拦截能力。
  5. 毒刺 – RMP Block I / II :RMP(可重编程微处理器)系列的后续改进型,通过升级软件和硬件,提升了对新型威胁的应对能力,如具备对抗无人机集群的潜力。

(二)发展趋势

未来,毒刺导弹的发展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

  1. 提升对新兴目标的拦截能力:针对高超音速无人机、巡飞弹等新型低空目标,进一步优化导引头灵敏度和探测范围,改进战斗部威力,确保能有效拦截此类目标。
  2. 增强抗干扰与电子战能力:随着电子战技术的发展,敌方干扰手段愈发先进,毒刺导弹将采用更先进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激光雷达等复合制导方式,结合自适应电子对抗算法,提高在强干扰环境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
  3. 延长射程与射高:通过改进发动机燃料和弹体气动设计,提升导弹的射程和射高,扩大防空覆盖范围,使士兵能在更远距离对目标实施拦截。
  4. 实现网络化协同作战:将毒刺导弹融入战场信息网络,使其能接收来自无人机、预警雷达、友邻部队等的目标信息,实现 “远程瞄准,近程发射”,提高作战效率和生存能力。
  5. 轻量化与便携性优化: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系统重量,提高单兵携带的舒适度和机动能力,使其更适应未来轻量化作战需求。

六、总结

毒刺导弹作为一款经典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凭借其全方位攻击能力、强大的抗干扰性能、简便的操作和优异的实战表现,成为全球便携式防空武器的标杆。自列装以来,经过多次改进升级,其性能不断提升,始终保持着对低空威胁的有效应对能力。

在现代及未来战争中,低空目标仍是地面部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毒刺导弹及其改进型号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毒刺导弹将不断适应新的战场环境和威胁类型,持续为地面部队提供可靠的近程防空保护,在全球防空武器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