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0172417525-image-1024x576.jpeg)
![图片[2]-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802074730874-mrc-2.jpg)
![图片[3]-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802074739123-mrc-5.jpg)
![图片[4]-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802074734599-mrc-4.jp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 系统名称: 堤丰 ( Typhon )中程导弹系统 – 所属军种: 美国陆军 – 作战定位: 中程防空反导与对陆/对海打击系统 – 首次测试时间: 2023年5月(首次试射 标准-6 导弹) – 部署状态: 2024年开始逐步部署,计划配备 美国陆军 多域特遣部队 |
导弹配置 |
– 可发射导弹: – 标准-6 ( SM-6 )导弹: 类型: 地对空 / 地对海 导弹 英文名称: Standard Missile-6 – 战斧 ( Tomahawk )巡航导弹: 类型: 对地攻击 巡航导弹 英文名称: Tomahawk Cruise Missile – 计划整合: 暗鹰 ( Dark Eagle )高超音速导弹( 远程高超音速武器 LRHW ) 类型: 高超音速 弹道导弹 英文名称: Long-Range Hypersonic Weapon |
射程与速度 |
– 标准-6 ( SM-6 )导弹: 标定射程: 约 400 公里 实际射程: 公开数据约 370 公里( 对空 )、 240 公里( 反舰 ) 飞行速度: 最大 3.5 马赫 – 战斧 ( Tomahawk )巡航导弹: 标定射程: 约 1,800 公里( Block V 型 ) 实际射程: 1,600 公里以上 飞行速度: 亚音速( 约 0.7 马赫 ) – 暗鹰 ( Dark Eagle )导弹: 标定射程: 约 2,775 公里 飞行速度: 超过 5 马赫( 高超音速 ) |
发射与雷达系统 |
– 垂发系统: Mk 41 垂直发射系统 ( Mk 41 VLS ) 来源: 基于 美国海军 Mk 41 垂发系统 改进的陆基版本 – 雷达系统: AN/SPY-6 ( V) 2 雷达 ( 企业空中监视雷达 EASR ) 功能: 提供目标探测、跟踪与制导支持 – 发射车: 基于 奥什科什 ( Oshkosh )重型战术车辆 改装的机动发射平台 |
制造厂家与出口 |
– 主承包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 Lockheed Martin )( 系统整合 ) – 导弹制造商: – 标准-6 导弹: 雷神技术公司 ( Raytheon Technologies ) – 战斧 导弹: 雷神技术公司 ( Raytheon Technologies ) – 暗鹰 导弹: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 Lockheed Martin ) – 出口情况: 目前主要装备 美国陆军 ,暂未公开出口计划 |
技术来源 |
– 自主研发: 是( 美国本土企业主导研发与整合 ) – 技术基础: 基于 美国海军 成熟技术改进( 如 Mk 41 垂发、 SM-6 导弹 ) – 仿制型号: 无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 俄罗斯 口径 ( Kalibr )巡航导弹系统: 对比: 射程与 战斧 接近,但 堤丰 系统整合了防空反导能力,更具多任务性 – 中国 东风-26 ( DF-26 )中远程弹道导弹系统: 对比: 东风-26 射程更远( 约 4,000 公里 ),侧重核常兼备打击; 堤丰 侧重常规精确打击与防空反导结合 – 欧洲 紫菀-30 ( Aster-30 )防空系统: 对比: 紫菀-30 以防空为主, 堤丰 系统在对陆/对海打击能力上更突出 |
近日,美国陆军在年度协会会议上披露,将对其新型 ” 堤丰 “( Typhon )中程导弹系统进行重大改进。这款刚完成首次海外部署的尖端装备,因机动性不足等问题,已被提上升级日程。作为美军多域作战的核心利器,”堤丰” 的改造计划不仅关乎一款武器的演进,更折射出美军在全球部署中的现实困境。
首次部署
今年 4 月,” 堤丰 ” 系统首次部署菲律宾吕宋岛,这也是该系统列装后的首次实战部署。从部署表现看,这套由 4 辆发射车、1 辆机动指挥车及配套保障车辆组成的作战系统,暴露出诸多难以适应现代战场的问题。每辆发射车基于 Mk 41 垂直发射系统(VLS)改造,由 HEMTT 重型战术卡车牵引,单套系统需要多架 C – 17 运输机才能完成部署,这与美军倡导的 “分布式作战” 理念形成鲜明反差。
![图片[5]-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0172527765-typhon-launcher.jpg.webp)
第 3 多域特遣部队(MDTF)指挥官迈克尔・罗斯上校在会议上直言:”中程能力系统(MRC)已完成部署,但我们正在总结如何提升其后续型号 —— 如何增强机动性、缩小体积、提升敏捷性,这些经验正反馈给研发部门。” 这番表态直指 “堤丰” 的核心短板:在潜在对手远程火力覆盖下,庞大的系统规模使其生存能力大打折扣。
瘦身改造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美军为 “堤丰” 设计的瘦身方案呈现多元探索态势:
在平台小型化方面,海军陆战队的 “远程火力”(LRF)系统提供了参考样本。该系统将单枚 ” 战斧 “(Tomahawk)导弹集成到无人 4×4 战术车辆,虽大幅提升机动性,但火力密度从 4 枚骤减至 1 枚,作战持续性面临考验。有分析认为,陆军可能采用四联装紧凑设计,在火力与机动间寻求平衡,类似 ” 爱国者 ” 防空系统的发射单元布局。
![图片[6]-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0172808502-typhon-briefing-slide.webp)
模块化重构是另一重要方向。美军正在试验的 “自主多域发射装置”(AML)采用开放式架构,可兼容 “精确打击导弹”(PrSM)等新型弹药。但受限于尺寸,该方案仍无法解决 “战斧” 导弹的搭载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海军的 Mk 70 集装箱式发射系统虽与 “堤丰” 同源,但同样存在体积过大的问题,难以直接借鉴。
新型弹药研发也被纳入考量。正如 “精确打击导弹”(PrSM)取代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的思路,开发更小尺寸的中程弹药可从根本上缩小发射系统规模。但这一方案将否定美军在 “战斧” 和 SM – 6 导弹上的巨额投入,短期内实施难度较大。
战略布局
![图片[7]-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0172834108-typhon-unload-philippines.webp)
![图片[8]-美国🇺🇸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 Typhon-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0172923245-prsm-test-launch.jpg.webp)
“堤丰” 系统的改造计划,本质上是美军应对西太平洋战场环境的适应性调整。从部署菲律宾的实战效果看,该系统从吕宋岛发射时,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海南岛及南海部分岛礁,这种威慑能力使其成为 “印太战略” 的重要支点。菲律宾军方已表达采购意向,进一步凸显其区域影响力。
但评论区的观点指出,美军各军种在同类装备上的重复建设问题不容忽视。陆军 “堤丰”、海军 Mk 70、海军陆战队 LRF 系统功能重叠,却缺乏统一标准,这与 “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的要求背道而驰。有声音呼吁建立跨军种协调机制,通过标准化设计降低成本、提升协同效能。
未来,随着 ” 黑胡子 “( Blackbeard )高超音速导弹等新型装备的推进,” 堤丰 ” 的定位可能进一步调整。这场瘦身运动不仅是一款武器的升级,更是美军适应大国竞争格局的缩影,其最终成果将深刻影响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平衡。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