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口径 巡航导弹 Kalibr

图片[1]-俄🇷🇺  口径 巡航导弹 Kalib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名称: ” 口径 ” ( Калибр )巡航导弹
北约代号: SS – N – 30A (对地型)/ SS – N – 27B (反舰型)
研发单位: 俄罗斯 革新家设计局 ( OKB – 8 )
首次试射: 1998年
技术参数
弹长: 约7.9米(含助推器)
弹径: 0.533米
翼展: 约3米(展开后)
发射重量: 约2.3吨
动力系统: 涡扇发动机(巡航段)+ 固体火箭助推器(起飞段)
制导系统: INS + GLONASS + 地形匹配 + 景象匹配(对地型)/ 主动雷达 + 红外成像(反舰型)
性能数据
射程: 3M14对地型约2500公里(出口型约300公里),3M54反舰型约450公里
巡航速度: 亚音速(约0.8马赫,3M14)/ 亚音速巡航 + 超音速突防(约2.9马赫,3M54)
巡航高度: 5 – 15米(低空型)/ 100 – 500米(中空型)
命中精度: CEP ≤ 5米(对地型)
战斗部: 3M14型:450公斤高爆炸药或核弹头;3M54型:200公斤半穿甲高爆炸药
型号系列
3M14: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可携带常规或核弹头
3M54: 反舰巡航导弹,采用亚超结合突防模式
91R1: 反潜巡航导弹,携带自导鱼雷
3M14T: 潜射对地攻击型,采用垂直发射系统
发射平台
水面舰艇: 22350型护卫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11356型护卫舰(塔尔瓦级)等
潜艇: 885型攻击核潜艇(亚森级)、636.3型柴电潜艇(基洛级改进型)等
陆基平台: 岸防导弹系统(如K – 300P堡垒 – P的衍生型号)
作战运用
叙利亚实战: 2015年首次实战,从里海舰队舰艇发射攻击叙利亚境内目标
战术特点: 可多枚齐射,采用不同弹道和突防策略
电子对抗: 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
国际对比
与 美国 战斧 对比: 口径射程略短,但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抗干扰更强
与 中国 长剑 – 10 对比: 口径通用性更好,可从多种平台发射,且反舰型号性能突出
技术优势: 模块化设计、亚超结合突防、多平台适应性
出口情况
出口型号: 3M14E(射程受限版,约300公里)
主要用户: 印度(塔尔瓦级护卫舰装备)、阿尔及利亚
国际市场竞争力: 性能优异,但受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限制
技术升级
高超音速型号: 研发中的 锆石 高超音速导弹将取代部分口径导弹的任务
人工智能应用: 升级制导系统,提高自主目标识别和选择能力
隐身改进: 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提高突防概率

口径 巡航导弹( Калибр )是俄罗斯研制的一系列模块化、多用途巡航导弹的统称,北约将其代号统一称为 SS-N-27 “俱乐部”( Club )。该系列导弹以射程远、精度高、发射平台多样为核心特点,涵盖对陆攻击、反舰、反潜等多种作战功能,是俄罗斯海军及岸防部队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核心装备,也是俄罗斯 “ 非对称作战 ” 理念的重要体现。

研发背景与发展历程

口径 巡航导弹的技术根源可追溯至苏联时期的 “石榴石” 巡航导弹项目,但受苏联解体影响,相关研发一度停滞。20 世纪 90 年代,俄罗斯 诺瓦托尔设计局 ( NPO Novator )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重启研发,以 “ 通用化、模块化 ” 为核心思路,旨在打造一款能适配潜艇、水面舰艇、岸基发射车等多平台的巡航导弹系统。

  • 1993 年:首次在国际航展上亮相原型弹,初期主要面向出口市场;
  • 2007 年:俄军正式列装对陆攻击型 口径 – NK ( 3M-14 ),标志着该系列导弹进入实战部署阶段;
  • 2015 年: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中首次投入实战,从里海舰队的 11661K 型护卫舰上发射,打击极端组织目标,一战成名;
  • 至今:已发展出十余种衍生型号,形成覆盖多作战场景的完整体系。
图片[2]-俄🇷🇺  口径 巡航导弹 Kalib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核心技术特点:模块化设计与多任务能力

口径 系列导弹的最大优势在于 ** 模块化设计 **,通过更换制导模块、推进模块和战斗部,可在同一弹体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用途的型号,具体表现为:

1. 统一弹体与分系统适配

  • 弹体基本参数:全长约 8-9 米( 含助推器 ),直径 533 毫米( 潜射型适配鱼雷发射管 ),发射重量约 2-2.5 吨;
  • 推进系统:采用 “固体火箭助推器 + 小型涡扇发动机” 组合,巡航段由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 省油且射程远 ),助推段由固体火箭加速;
  • 通用接口:所有型号均采用标准化发射接口,潜艇可通过鱼雷发射管或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水面舰艇通过 3S14 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岸基型号则搭载于 8×8 轮式底盘。

2. 主要型号及作战用途

型号分类典型型号发射平台核心用途关键特点
对陆攻击型3M-14K(潜射) 基洛级 、亚森级 潜艇打击敌方纵深目标射程 1500-2500 公里,精度高
3M-14T(舰载)22350 型护卫舰等( 指挥中心、机场、弹药库等 )采用复合制导,可携带核弹头
反舰型3M-54K(潜射)基洛级 改进型 潜艇攻击敌方水面舰艇亚超结合飞行,末段速度达 3 马赫
3M-54T(舰载)11356 型护卫舰等射程 500 公里,具备末端机动能力
简化反舰型3M-54E1出口型舰艇低成本反舰任务全程亚音速,射程 300 公里
反潜型91RE1(舰载)护卫舰、驱逐舰打击敌方潜艇搭载轻型自导鱼雷,射程 50 公里
91RE2(潜射)攻击型潜艇入水后释放鱼雷,自主搜索目标
岸基对陆型口径 – M 岸防系统8×8 轮式发射车沿海防御与远程打击射程扩展至 4000 公里( 计划中 )

3. 制导与突防技术

  • 制导方式:
    • 巡航段:惯性制导 + 格洛纳斯( GLONASS )卫星导航( 民用码精度约 10 米,军用码可达 1-3 米 );
    • 末段:对陆攻击型采用地形匹配( TERCOM )+ 光学成像( 部分型号 ),反舰型采用主动雷达制导 + 末端机动;
    • 抗干扰:具备抗 GPS 干扰能力,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切换制导模式。
  • 突防手段:
    • 超低空巡航:巡航高度可降至 5-10 米( 海上 )或 50-100 米( 陆地 ),利用地形遮蔽规避雷达探测;
    • 反舰型末段超音速:3M-54 系列在接近目标时抛掉巡航段发动机,启动固体火箭发动机加速至 2.5-3 马赫,压缩敌方反应时间;
    • 电子对抗:部分型号搭载主动电子干扰机,可干扰敌方舰载雷达和防空导弹制导系统。

性能参数:射程、精度与威力

1. 射程与速度

  • 对陆攻击型( 3M-14 ):
    • 射程:1500 公里( 基本型 )、2500 公里( 增程型 ),俄军宣称改进型可达 4500 公里;
    • 速度:巡航段 0.7-0.8 马赫( 约 850-980 公里 / 小时 ),全程亚音速。
  • 反舰型( 3M-54 ):
    • 射程:500 公里( 全程亚音速飞行时 ),若采用 “亚音速巡航 + 超音速突防” 模式则降至 300 公里;
    • 速度:巡航段 0.8 马赫,末段加速至 2.5-3 马赫。
  • 反潜型( 91RE ):
    • 射程:50 公里( 91RE1 )、40 公里( 91RE2 ),飞行速度约 1 马赫。

2. 战斗部与威力

  • 常规战斗部:
    • 对陆攻击型:搭载 450 公斤高爆战斗部,可摧毁加固型指挥中心或机场跑道;
    • 反舰型:配备 200 公斤半穿甲战斗部,命中后可穿透舰艇甲板并在内部爆炸;
    • 反潜型:携带轻型自导鱼雷( 如 AT-3 ),战斗部重量约 50 公斤。
  • 核战斗部:部分对陆攻击型号可搭载当量 10-50 千吨 TNT 的核弹头,具备战略打击能力。

3. 命中精度

  • 圆概率误差( CEP ):对陆攻击型在采用卫星导航 + 地形匹配时,CEP 约 5-10 米;反舰型在主动雷达制导下,CEP 约 3-5 米,可精准命中舰艇水线部位。

发射平台:全域部署的 “立体打击网”

口径 巡航导弹的突出优势是 ** 多平台兼容 **,可从水下、水面、陆地三个维度实施发射,形成全域覆盖的打击能力:

1. 潜艇发射

  • 攻击型核潜艇:如 亚森级 ( 885M 型 ),可通过 8 单元垂直发射系统或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 常规潜艇:如 基洛级 改进型 ( 636.3 型 ),通过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3M-14K 和 3M-54K 型;
  • 隐蔽性:潜艇可在水下 50-100 米深度发射,发射后导弹破水而出,几乎无法被提前预警。

2. 水面舰艇发射

  • 主力护卫舰:22350 型护卫舰( 搭载 16 单元 3S14 垂直发射系统 )、11356 型护卫舰( 8 单元 3S14 );
  • 小型舰艇:11661K 型护卫舰( 里海舰队装备 )、22800 型 “红带蛛” 级小型导弹舰( 8 单元垂直发射系统 ),实现 “ 小舰扛重弹 ”;
  • 作战灵活性:水面舰艇可在远洋或近海部署,2015 年里海舰队的 4 艘小型舰艇一次发射 26 枚 口径 导弹,打击叙利亚目标,证明了其 “分布式打击” 能力。

3. 岸基发射

  • 口径 – M 岸防系统:采用 8×8 轮式底盘( 如 MAZ-7310 ),每辆发射车搭载 4 枚导弹,可在公路快速机动,部署在沿海地区或边境纵深;
  • 作战用途:既可打击敌方登陆部队,也可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远程打击,2022 年俄乌冲突中,俄军曾从克里米亚发射岸基 口径 导弹打击乌克兰军事目标。
图片[7]-俄🇷🇺  口径 巡航导弹 Kalib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实战应用:从叙利亚到俄乌冲突的 “战场检验”

1. 叙利亚军事行动( 2015-2019 )

  • 首次实战:2015 年 10 月,里海舰队的 11661K 型护卫舰和 21631 型导弹舰发射 26 枚 3M-14 对陆攻击导弹,飞行 1500 公里后击中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目标,命中率达 90% 以上;
  • 后续行动:累计发射超 100 枚 口径 导弹,打击目标包括弹药库、训练营、指挥中心等,验证了其在复杂地形下的远程打击能力。

2. 俄乌冲突( 2022 年至今 )

  • 对陆打击:从黑海舰队的 636.3 型潜艇和 22350 型护卫舰上发射 3M-14 导弹,打击乌克兰的电力设施、军事基地、交通枢纽等;
  • 反舰作战:2022 年 4 月,俄军潜艇发射 3M-54K 导弹击中乌克兰 “蛇岛” 附近的舰艇( 具体型号未公开 );
  • 作战特点:常与 “ 伊斯坎德尔 – M ” 战术导弹、“ 口径 – M ” 岸基导弹协同使用,形成 “ 远近结合 ” 的打击波次。

改进升级与未来发展

为应对北约防空反导系统的升级,俄罗斯持续对 口径 系列导弹进行改进,主要方向包括:

1. 增程与突防能力提升

  • 射程扩展:正在研发的 口径 – M 型号,射程计划提升至 4000-5000 公里,可覆盖欧洲大部分地区;
  • 高超音速化:传闻将结合 “锆石” 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使末段速度突破 5 马赫,现有防空系统难以拦截。

2. 智能化与协同作战

  • 网络化制导:通过卫星数据链实现多枚导弹协同飞行,可自主分配目标或集中打击同一目标;
  • 抗干扰强化:采用新型抗干扰卫星导航模块,降低对格洛纳斯系统的依赖,可在 GPS 拒止环境下工作。

3. 小型化与通用化

  • 适配轻型平台:计划将导弹重量降至 1.5 吨以下,使其能搭载于无人机或小型快艇;
  • 多军种共用:研发空射型 口径 导弹,适配 图 – 95 MS 、 图 – 160 战略轰炸机,形成 “三位一体” 打击能力。

总结:俄罗斯 “非对称优势” 的核心支柱

口径 巡航导弹凭借其 “远射程、高精度、多平台、低成本” 的特点,成为俄罗斯在军事力量对比中 “ 以弱制强 ” 的关键装备。它的存在使俄罗斯能够以相对有限的海军规模,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同时通过多平台部署形成难以防御的立体威胁。

尽管在隐身性能、突防速度等方面与美国 “战斧” Block V 等最新型号存在一定差距,但 口径 系列通过持续改进和实战验证,仍是当前国际上最具威慑力的巡航导弹之一,也是俄罗斯维护其全球军事影响力的重要 “ 撒手锏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