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导弹系统, 俄陆军主要装备 伊斯坎德尔 – M ,即标准型;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整套编号为 9K720 ,其中导弹型号为 9M720 ,北约将其统一编号为 SS-26,绰号 “石头”。该系统包含多种型号导弹,如俄军自用的伊斯坎德尔 – M 弹道导弹( 9M723 )、伊斯坎德尔 – K 巡航导弹( 9M728 / 9M729 )等,通常也会用北约编号 SS-26 来指代这些具体的导弹型号。
![图片[1]-俄🇷🇺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 Искандер/Iskand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0620594-iskander-3.jpeg)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是 俄罗斯 机械制造设计局 ( KBM )研制的先进近程战术弹道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打击敌方纵深内的高价值目标,是俄罗斯陆军战术导弹部队的核心装备。其名称 “ 伊斯坎德尔 ” 源自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 俄语译为 “ 亚历山大 ”,引申为 “ 征服者 ” ),象征着该系统的威慑力与精确打击能力。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名称: ” 伊斯坎德尔 ” ( Iskander )战术导弹系统
北约代号: SS – 26 石头( Stone )
研发单位: 俄罗斯 机械制造设计局 ( KBM )
研制时间: 1990年代,2005年开始服役
|
技术参数 |
弹长: 7.2米
弹径: 0.92米
发射重量: 3800公斤
有效载荷: 480 – 700公斤
推进系统: 固体火箭发动机
制导系统: 惯性制导 + 卫星制导( GLONASS )+ 光电末制导( 伊斯坎德尔 – M )
|
性能数据 |
射程: 400 – 500公里( 伊斯坎德尔 – M ),出口型约280公里
速度: 最大速度约6 – 7马赫( 约2000米/秒 )
精度: CEP ≤ 5 – 10米( 采用光电末制导时 )
机动能力: 飞行过程中可进行机动变轨,最大过载30G
发射准备时间: 5 – 10分钟
|
战斗部类型 |
高爆弹: 480公斤,用于摧毁坚固工事
子母弹: 含54枚子弹药,用于杀伤人员和无防护目标
钻地弹: 用于摧毁地下设施,穿透深度达20米混凝土
电磁脉冲弹: 用于破坏电子设备
核弹头: 当量约5 – 50千吨( 理论上可配备 )
|
发射平台 |
运输 – 起竖 – 发射车( TEL ): 采用8×8轮式底盘,BAZ – 6909型
载弹量: 每辆发射车可携带2枚导弹
再装填时间: 约20分钟
|
作战运用 |
目标类型: 敌方指挥部、防空系统、导弹发射阵地、机场、桥梁等
作战模式: 可单发射击或齐射,具备 ” 打了就跑 ” 能力
电子对抗: 配备电子干扰设备,提高突防概率
|
出口情况 |
出口型号: 伊斯坎德尔 – E ,射程限制为280公里
主要用户: 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印度( 洽谈中 )
国际协议限制: 受《 中导条约 》限制,出口型射程降低
|
国际对比 |
与 美国 MGM – 140 ATACMS 对比: 伊斯坎德尔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具备机动变轨能力
与 中国 东风 – 15 对比: 伊斯坎德尔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强
技术优势: 高精度、强突防、快速反应、多用途战斗部
|
改进型号 |
伊斯坎德尔 – M : 增强型,射程增加至500公里,配备光电末制导
伊斯坎德尔 – K : 可发射 口径 巡航导弹,实现多用途打击
伊斯坎德尔 – ER : 增程型,射程超过500公里( 未正式列装 )
|
研发背景与发展历程
20 世纪 80 年代,为应对北约在欧洲部署的战术导弹系统,苏联启动了新型近程弹道导弹的研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继续推进,于 1995 年首次公开 “ 伊斯坎德尔 ” 原型系统,2004 年完成国家试验,2005 年正式列装俄罗斯陆军,逐步取代老式的 “ 圆点 – U ” 战术导弹系统。
- 基础型:伊斯坎德尔 – E ( 出口型 ),射程限制在 280 公里( 符合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制度( MTCR )规定 );
- 俄军自用型:伊斯坎德尔 – M ( 9K720 ),射程与性能均优于出口型,是当前俄军的主力装备。
![图片[2]-俄🇷🇺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 Искандер/Iskand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0630708-iskander-1.jpg)
![图片[3]-俄🇷🇺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 Искандер/Iskand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0632705-iskander-2.jpeg)
系统组成:高度集成的 “机动打击单元”
一套完整的 伊斯坎德尔 – M 导弹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形成 “发现 – 决策 – 打击 – 评估” 的闭环作战能力:
1. 发射车( 9P78 – 1 )
- 底盘:8×8 轮式重型越野底盘( 马兹 – 7930 ),具备全地形通行能力,公路最大速度 70 公里 / 小时,越野速度 40 公里 / 小时,最大行程 1000 公里;
- 装载能力:每辆发射车可搭载 2 枚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发射间隔仅需 1 分钟;
- 部署时间:从行军状态转换至作战状态仅需 16 分钟,紧急情况下可在 5 分钟内完成发射准备,大幅提升生存能力。
![图片[4]-俄🇷🇺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 Искандер/Iskand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0640152-iskander-4.jpeg)
![图片[5]-俄🇷🇺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 Искандер/Iskand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0650428-iskander-5.jpg)
2. 导弹( 9M723 )
- 基本参数:弹长 7.3 米,弹径 0.9 米,发射重量 3.8 吨,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 射程:俄军自用型射程可达 500 公里( 出口型伊斯坎德尔 – E 为 280 公里 ),可覆盖敌方战役纵深内的关键目标;
- 战斗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搭载多种类型战斗部:
- 常规高爆战斗部( 480 公斤 ):用于摧毁建筑物、工事等硬目标;
- 子母弹战斗部:内含 54 枚子弹药,可打击集群装甲目标或人员集结区;
- 钻地战斗部:能够穿透 20 米厚的土层或 3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摧毁地下掩体;
- 电磁脉冲战斗部:用于瘫痪敌方雷达、通信系统等电子设备;
- 核战斗部( 传闻配备 ):当量约 10-50 千吨 TNT,具备战术核打击能力。
3. 制导系统
伊斯坎德尔 – M 采用 “惯性制导 + 格洛纳斯 ( GLONASS )卫星导航 + 景象匹配制导” 的复合制导方式:
- 惯性制导:全程自主导航,不受外界干扰;
- 格洛纳斯 卫星导航:实时修正弹道,提升中程精度;
- 景象匹配制导:末段通过弹载摄像机拍摄目标区域图像,与预存图像比对,实现 “图像锁定”。
这种组合使导弹的圆概率误差( CEP )降至 10 米以内,部分试验中甚至达到 1-2 米,可精准命中桥梁、雷达站等小型目标。
![图片[6]-俄🇷🇺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 Искандер/Iskand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0652569-iskander-6.png)
4. 辅助车辆
- 指挥控制车( 9S552 ):搭载数字化指挥系统,可同时控制 4 个发射单元,接收目标信息并规划打击任务;
- 侦察车( 9S920 ):配备雷达和光电侦察设备,可在 100 公里内获取目标坐标;
- 装填车( 9T250 ):搭载起重机和备用导弹,可在 15 分钟内为发射车完成再装填;
- 保障车:包括电源车、维修车等,确保系统在野外环境下持续作战。
性能优势:突防与生存的 “双重保障”
1. 强突防能力
- 机动变轨:导弹在飞行中段和末段可进行复杂的机动变轨( 横向过载达 20g ),规避 “爱国者” 等防空反导系统的拦截;
- 低弹道飞行:巡航段高度约 50 公里,末段俯冲高度降至 10-30 公里,缩短敌方雷达探测时间;
- 隐身设计:弹体采用吸波材料,雷达反射截面积( RCS )较小,降低被发现概率;
- 多弹齐射:多辆发射车可在 1 分钟内发射 8 枚导弹,形成饱和攻击,突破敌方防御网。
2. 高生存能力
- 机动部署:发射车具备全天候越野能力,可在森林、山地等复杂地形隐蔽,远离敌方打击范围;
- 快速反应:从接收目标信息到完成发射仅需 4 分钟,打完即走,避免被敌方反炮火雷达定位;
- 抗干扰:制导系统可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工作,不受敌方电子战设备影响;
- 伪装能力:发射车可模拟民用车辆的雷达和红外特征,降低被侦察卫星发现的概率。
![图片[7]-俄🇷🇺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 Искандер/Iskander-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2010659728-iskander-7.jpg-1024x576.webp)
实战应用与部署情况
1. 实战表现
- 2018 年叙利亚行动:俄军首次在实战中使用 伊斯坎德尔 – M ,打击极端组织的地下弹药库和指挥中心,验证了其钻地战斗部的威力;
- 俄乌冲突( 2022 年至今 ):广泛用于打击乌克兰的指挥中心、防空阵地、机场跑道等关键目标,尤其是在 基辅 、 哈尔科夫 等战役方向,多次摧毁 “爱国者” 防空系统的雷达站。
2. 部署区域
- 西部军区: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州,射程覆盖波兰、立陶宛等北约国家;
- 南部军区:部署在克里米亚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应对黑海和中东方向威胁;
- 东部军区:部署在远东地区,针对日本和朝鲜半岛方向;
- 海外部署:传闻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附近短期部署,形成对中东地区的威慑。
衍生型号与改进方向
1. 主要衍生型号
型号 | 伊斯坎德尔 – M | 伊斯坎德尔 – E | 伊斯坎德尔 – K |
---|---|---|---|
系统编号 | 9K723 | 9K720 | 未明确公开(与 M 型功能重叠) |
装备对象 | 俄罗斯军队 | 出口型,亚美尼亚等国装备 | 俄罗斯军队 |
导弹型号 | 9M723 弹道导弹、9M728 巡航导弹、9M729 巡航导弹 | 9M720-E 导弹(类似 9M723 缩减射程版) | 9M728 巡航导弹、9M729 巡航导弹 |
射程 | 50-500 千米(有说法称最大射程 400 千米) | 50-280 千米 | 约 500 千米(实际可能超过) |
弹长 | 约 7.28 米 | 约 7.2 米 | 未公开,9M728 约 7.4 米,9M729 比 9M728 长 0.53 米 |
弹径 | 约 0.92 米 | 约 0.95 米 | 9M728 为 0.514 米 |
起飞质量 | 约 3.8 吨 | 约 3.8 吨 | 未公开,9M728 发射重量约 1.5 吨 |
弹头类型 | 集束子母弹、高爆弹、侵彻子母弹、钻地弹、空气燃烧弹、电磁脉冲弹、核弹 | 集束子母弹、高爆弹、侵彻子母弹、钻地弹、空气燃烧弹、电磁脉冲弹 | 通常为高爆战斗部,可配备核战斗部 |
制导方式 | 惯性、光学自动导引头等结合的综合制导方式,也可使用 “格洛纳斯” 卫星导航系统 | 惯性制导、光学自动导引头、毫米波雷达相结合的复合制导,可采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惯性制导加格洛纳斯卫星修正,9M729 制导配置升级 |
命中精度 | 5-7 米(采用末制导时精度更高) | 20-30 米 | 最高可达 5 米左右 |
2. 未来改进
- 增程:研发新型发动机,使射程突破 1000 公里( 规避国际军控条约限制 );
- 高超音速化:整合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末段速度达 6 马赫以上;
- 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目标识别系统,可自主选择打击优先级最高的目标。
总结:战术威慑的 “全能选手”
伊斯坎德尔 导弹系统凭借其 “高精度、强突防、高生存、多任务” 的特点,成为俄罗斯应对北约东扩、维护地区霸权的核心战术武器。它既能执行常规精确打击,又可实施战术核威慑,既能单独作战,又能与航空兵、炮兵协同,形成 “ 远近结合、弹箭一体 ” 的打击体系。
在现代局部战争中,伊斯坎德尔 已成为俄罗斯 “非对称作战” 的标志性装备,其存在迫使敌方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构建防御体系,从而有效牵制了对手的军事部署,凸显了 “ 以导弹制导弹 ” 的战术优势。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