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

MV-22B Osprey 是美国 贝尔公司 波音公司 联合研制的倾转旋翼运输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使用的倾转旋翼机,主要装备于美国海军陆战队。MV-22B 兼具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以及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高速巡航能力。其可乘载 3 名机组成员和 24 名士兵,最多可搭载 32 名士兵或 9 吨货物。它主要用于取代 CH-46 “ 海上骑士 ” 等直升机,执行人员运输、物资输送等任务,也可参与特种作战和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

型号用途与特点使用情况
V-22A用于飞行测试的预生产全尺寸研发机,1993 年重新设计后,非正式称为 A 型主要作为测试平台,未进入正式装备阶段
HV-22海军曾考虑的变体,计划用于战斗搜救、特种作战小队投送与回收及舰队后勤支援2001 年海军选择 MH-60S 执行相关任务,该型号未实际装备
SV-22提议的海军反潜战变体,1980 年代海军曾研究用其替代 S-3 和 SH-2仅为提议型号,未进入实际研发或装备阶段
MV-22B海军陆战队基本运输型,用于部队、装备和物资的突击运输,可从舰船或前沿机场运作,原计划采购 552 架(现改为 360 架),正在取代海军陆战队的 CH-46E 和 CH-53D 美国海军陆战队主力运输型,已大规模装备
MV-22C计划中的升级型号,拟装备机头炮舱,进行航电系统升级和对抗措施升级处于计划阶段,尚未投入生产或装备
CV-22B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的空军变体,配备额外油箱和地形跟随雷达,执行远程特种作战任务,正在取代 MH-53 “ 铺路微光 美国空军特种作战部队装备,用于特种作战任务
CV-22C计划中的升级型号,拟装备机头炮舱,进行航电系统升级和对抗措施升级处于计划阶段,尚未投入生产或装备
CMV-22B基于 MV-22B 研发,机身更宽大,机翼增加保型油箱,用于取代 C-2A “ 灰狗 ” 执行舰载交付任务,具备更远的航程和更好的燃油排放能力等美国海军装备,承担舰载运输任务
UV-22美国陆军型号,后被取消未实际装备
图片[1]-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3]-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贝尔 波音 V-22 “ 鱼鹰 ”( Bell-Boeing V-22 Osprey )是美国一款多任务军用倾转旋翼机,兼具垂直起降( VTOL )和短距起降( STOL )能力,旨在融合传统直升机的功能与涡轮螺旋桨飞机的远程、高速巡航性能。

这款机型的研发始于 1981 年,历时 19 年;美国海军陆战队 2000 年启动机组训练,历经 27 年的研发、争议与测试后,2007 年正式列装;美国空军则于 2009 年开始装备。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中英文名称: EA-6B 徘徊者 ” 舰载电子战飞机 ( Grumman EA-6B ” Prowler ” Carrier-based Electronic Warfare Aircraft )
机型定位: 第二代舰载电子战飞机( 世界上第一种专用舰载电子战飞机 )
衍生关系: 由 A-6 ” 入侵者 ” 攻击机改装而来,1968年首飞,1971年服役,2019年全部退役
机组人员: 4人( 1名飞行员 , 3名电子对抗军官 )
体型参数
基本尺寸: – 长度: 59英尺10英寸( 约17.7米 ) – 翼展: 53英尺( 约15.9米 )( 展开 ),约7.87米( 折叠 ) – 高度: 16英尺8英寸( 约4.9米 ) – 机翼面积: 528.9平方英尺( 约49.1平方米 ) – 翼载荷: 116磅/平方英尺( 约560公斤/平方米 )
重量参数: – 空重: 31,160磅( 约15,130公斤 ) – 最大起飞重量: 61,500磅( 约27,900公斤 ) – 内部燃油容量: 约6,995公斤 – 外部燃油容量: 最多5个300美制加仑( 1,100升 )副油箱
研发与生产
制造厂家: 美国 格鲁曼公司 ( Grumman Corporation ),后并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仿制型号: 无直接仿制型号,仅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出口至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北约名称: 无( 为本国研制装备 )
动力与飞行性能
发动机参数: – 动力系统: 2台 普惠 J52-P408A 涡轮喷气发动机 – 单台推力: 10,400磅力( 约46千牛 ) – 推重比: 0.34
飞行性能: – 最大速度: 566节( 651英里/小时 , 1,050公里/小时 ) – 巡航速度: 418节( 481英里/小时 , 774公里/小时 ) – 航程: 2,022英里( 带油箱 ) / 2,400英里( 抛油箱 )( 3,254公里 / 3,861公里 ) – 实用升限: 37,600英尺( 约11,500米 ) – 爬升率: 12,900英尺/分钟( 约65米/秒 ) – 最大过载: +6.5g / -3g
电子战与武器系统
外挂点: 共5个( 1个机腹中心线 + 4个翼下挂架 ),最大载荷18,000磅( 约8,164.7公斤 )
电子战系统: – AN/ALQ-99 战术干扰系统( TJS )吊舱: 最多5个 – AN/ALQ-218 战术干扰系统接收机 – AN/USQ-113 通信干扰系统 – AN/ALE-43 (V) 1&4 bulk 箔条投放系统吊舱 – AN/AAQ-28 (V) ” 莱特宁 ” ( LITENING )瞄准吊舱( 仅海军陆战队 )
武器参数: – 反辐射导弹: 最多4枚 AGM-88 ” 哈姆 ” 反辐射导弹 – 特殊装备: 可挂载 ” 伙伴 ” 加油吊舱执行空中加油任务
航电系统: 集成雷达告警、通信干扰、电子对抗一体化系统
同时代外军对比
俄罗斯 图-16PP ” 獾 ” 电子战飞机 ( Tu-16PP ” Badger ” )
– 平台: 图-16PP 基于轰炸机改装;EA-6B 基于攻击机,更适合舰载 – 电子战能力: 两者均侧重雷达干扰,EA-6B 频段覆盖更精细 – 机动性: EA-6B 最大速度1.0马赫;图-16PP 约0.85马赫,灵活性更优 – 作战定位: EA-6B 专职伴随干扰;图-16PP 以远距离压制为主
英国 海鹞 ” 电子战型 ( Sea Harrier EW )
– 起降方式: 海鹞 具备垂直起降能力;EA-6B 需弹射起飞 – 电子战配置: 海鹞 依赖外挂吊舱,功能单一;EA-6B 集成度更高 – 航程: EA-6B 作战半径1,769公里;海鹞 约670公里 – 任务多样性: EA-6B 专职电子战;海鹞 兼顾制空与有限电子战任务
EA-18G 咆哮者 ” 对比
– 代际: EA-6B 为第二代;EA-18G 为第四代,技术领先约30年 – 动力: EA-18G 推重比0.9;EA-6B 约0.34,机动性差距显著 – 电子战系统: EA-18G 采用数字射频存储器( DRFM );EA-6B 为模拟式 – 武器兼容性: EA-18G 可挂载先进空空导弹;EA-6B 仅具备有限自卫能力
图片[4]-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7]-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JVX 到 “鱼鹰” 的曲折之路

JVX 与早期设计

V-22 的研发始于 1981 年,当时美国国防部启动 “ 联合军种垂直起降实验机 ”( JVX )项目,整合了海军陆战队、空军、陆军和海军的需求。最初由美国陆军主导,1983 年转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主导。

1982 年 12 月,国防部向多家公司征集 JVX 方案,仅贝尔 / 波音团队于 1983 年 2 月 17 日提交了基于贝尔 XV-15 放大版的方案,并于 1983 年 4 月 26 日获得初步设计合同。

1985 年 1 月 15 日,JVX 飞机被命名为 V-22 “ 鱼鹰 ”;同年 3 月,首批 6 架原型机启动生产,波音 Vertol 工厂为应对项目需求进行扩建。贝尔与波音分工明确:贝尔直升机负责机翼、发动机舱、旋翼、传动系统、尾翼、后舱门的制造与整合,以及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的集成和最终组装;波音直升机负责机身、驾驶舱、航电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的制造与整合。

海军陆战队的 “ 鱼鹰 ” 变体被命名为 MV-22 ,空军变体为 CV-22 —— 这一命名打破常规(通常 “CV” 指代航母),是为避免与海军陆战队机型编号冲突。1986 年,V-22 倾转旋翼机进入全尺寸研发阶段;1988 年 5 月,首架 V-22 在媒体高度关注下亮相。同年,美国陆军因需聚焦更紧迫的航空项目而退出该项目。

图片[8]-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飞行测试与后续研发

1989 年 3 月 19 日,首架 V-22 原型机以直升机模式完成首飞;同年 9 月 14 日,首次以固定翼模式飞行。1990 年 12 月,第三、四架原型机在 “ 黄蜂 ” 号( USS Wasp )上成功完成首次海上测试。

1991 年和 1992 年,第四、五架原型机相继坠毁。1992 年 10 月至 1993 年 4 月,贝尔和波音对 V-22 进行重新设计,旨在减轻空重、简化制造并降低成本,改进后的型号即为 V-22B 。1993 年 6 月,经安全改进后,V-22 恢复试飞。

1994 年 6 月,贝尔 – 波音 获得工程制造研发( EMD )阶段合同,剩余原型机均按 B 型标准改装。此阶段的测试重点包括扩展飞行包线、测量飞行载荷及支持 EMD 阶段的重新设计,测试持续至 1997 年。

1997 年初,4 架全尺寸研发型 V-22 启动飞行测试,首架预生产型于 1997 年 5 月交付 马里兰州 帕图克森特河 海军航空站的海军航空作战测试中心,1997 年 2 月 5 日完成首次 EMD 飞行。1997 年 4 月 28 日,首架低速初始生产型飞机下单,1999 年 5 月 27 日交付。1999 年 1 月,第 10 架 “ 鱼鹰 ” 在 “ 塞班 ” 号( USS Saipan )上完成项目第二次海上测试;同年 4 月,波音在外部载荷测试中,用 V-22 成功吊运 M777 榴弹炮。

2000 年,两起致命坠机事故导致 19 名陆战队员丧生,飞机再次停飞,随后相关部件被重新设计。2005 年 6 月,V-22 完成最终作战评估,因事故中发现的问题已得到解决,评估结果为 “成功”,涵盖远程部署、高空、沙漠及舰载操作等场景。

近期发展

2005 年 9 月 28 日,美国五角大楼正式批准 V-22 进入全速生产阶段。计划总产量 458 架,其中 360 架交付海军陆战队,50 架交付空军,48 架交付海军。

贝尔 – 波音团队将设计新型集成航电处理器,解决电子设备过时问题并新增网络功能。雷神公司 2014 年前将完成航电升级,包括态势感知和 “蓝军跟踪” 系统。“Block C” 版本已开发多项任务改进,2009 年末贝尔 – 波音获得相关升级合同,2010 年持续交付。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正推进多项升级:将最大速度从 250 节(460 公里 / 小时)提升至 270 节(500 公里 / 小时);将直升机模式下的升限从 10,000 英尺(3,000 米)提升至 12,000 英尺(3,700 米)或 14,000 英尺(4,300 米);并提高升力性能。

图片[9]-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2]-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设计特点:融合直升机与固定翼的创新之作

V-22 “ 鱼鹰 ” 是全球首款量产倾转旋翼机,每个翼尖均装有一个三叶片螺旋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传动舱。起飞时,发动机舱垂直放置,以直升机模式运行;飞行中,发动机舱可在 12 秒内向前旋转 90°,切换至水平飞行模式 —— 此模式燃油效率更高。此外,通过将发动机舱向前倾斜至 45°,“ 鱼鹰 ” 还可实现短距滑跑起降。

机身 43% 采用复合材料;机翼可旋转至与机身前后对齐,便于紧凑存储和运输。

两台 罗尔斯・罗伊斯 ( 劳斯莱斯 )AE 1107C 发动机通过传动轴连接至中央齿轮箱,确保单台发动机失效时,仍能驱动两个螺旋桨。波音表示,由于机翼的气流阻力,V-22 在直升机模式下的垂直升力比倾转机翼设计低 10%,但倾转旋翼设计的短距起降性能更优。

当发动机舱垂直(90°)处于转换模式时,飞控计算机指挥飞机像直升机一样飞行,通过旋翼 hub 的传统倾斜盘施加周期变距力;当发动机舱处于固定翼模式(0°)时,襟副翼、方向舵和升降舵则像固定翼飞机一样操控机身。

驾驶舱采用玻璃座舱,集成 4 个多功能显示器(MFD)和 1 个共享中央显示单元(CDU),可显示多种信息:以当前位置为中心或偏移的数字地图、前视红外图像、主飞行仪表、导航数据(塔康、伏尔、仪表着陆系统、GPS、惯导)及系统状态。座舱管理系统(CMS)的飞行指引面板支持全耦合(自动驾驶)功能,能将飞机从平飞状态自动引导至 50 英尺(15 米)悬停,无需飞行员额外操作。

V-22 通常在货舱坡道安装 M240 或 M2 机枪。BAE 系统公司为其开发了机腹安装的 “临时防御武器系统” 遥控炮塔,由机内炮手通过彩色电视和前视红外图像操控,但因重量问题,2009 年在阿富汗仅半数 V-22 配备,且使用有限。

图片[13]-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作战历史:多军种的实战应用

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

海军陆战队的 “ 鱼鹰 ” 机组训练由 VMMT-204 于 2000 年 3 月启动。2005 年 6 月 3 日,海军陆战队中型直升机 263 中队( HMM-263 )停用,开始转型为 MV-22 “ 鱼鹰 ” 中队;2005 年 12 月 8 日,第二海军远征军司令阿莫斯中将接收首批列装的 MV-22 ,该中队于 2006 年 3 月 3 日重新激活,编号改为 VMM-263 。2006 年 8 月 31 日,VMM-162(前身为 HMM-162)也完成转型;2007 年 3 月 23 日,HMM-266 在北卡罗来纳州新河海军陆战队航空站改编为 VMM-266 。

2007 年 6 月 13 日,MV-22 达到初始作战能力(IOC)。2007 年 7 月 10 日,一架 MV-22 在大西洋降落在英国皇家海军 “ 卓越 ” 号航母上,这是 “ 鱼鹰 ” 首次降落在非美国舰艇上。

2007 年 4 月 13 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宣布将 10 架 V-22 部署至伊拉克,这是其首次实战部署。2007 年 9 月 17 日,VMM-263 的 10 架 MV-22B 搭乘 “ 黄蜂 ” 号前往伊拉克 —— 选择舰船运输而非自行部署,是考虑到大西洋部分航线的结冰风险、缺乏 KC-130 加油机支持及 “ 黄蜂 ” 号的可用性。这些 “ 鱼鹰 ” 主要在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执行常规货运、 troop 运输任务,以及风险较高的 “空中侦察” 任务。2007 年圣诞节,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戴维・彼得雷乌斯乘坐 “鱼鹰” 视察部队;2008 年,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访问伊拉克时也曾乘坐。截至 2008 年 7 月,“鱼鹰” 在伊拉克累计飞行 3,000 架次、5,200 小时。

2009 年 11 月,MV-22 随 VMM-261 部署至阿富汗,12 月 4 日参与 “ 眼镜蛇之怒 ” 行动,协助将 1,000 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和 150 名阿富汗士兵投送至赫尔曼德省的诺扎德山谷,以切断塔利班的通信和补给线。2010 年 1 月,MV-22 被派往海地,参与 “统一响应” 行动的地震救援,这是其首次执行人道主义任务。2011 年 3 月,“ 基尔萨奇 ” 号的两架 MV-22 在 “ 奥德赛黎明 ” 行动中,参与救援被击落的美国空军 F-15E 机组人员,这是海军陆战队 “鱼鹰” 首次执行战术飞机和人员回收(TRAP)任务。

图片[14]-美国🇺🇸 V-22 鱼鹰 倾转旋翼运输机 Bell-Boeing V-22 Ospre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美国空军(USAF)

2006 年 3 月 20 日,空军首架作战型 CV-22 交付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的第 58 特种作战联队,该联队负责培训特种作战用飞行员和机组人员。2006 年 11 月 16 日,空军在佛罗里达州赫尔伯特机场举行仪式,正式接收 CV-22。2007 年 10 月 4 日,空军首次使用 “ 鱼鹰 ” 从柯特兰空军基地执行搜救任务(非训练任务)。

2008 年 11 月,空军 4 架 CV-22 部署至马里,支持 “ 燧发枪 ” 演习,它们从赫尔伯特机场出发,经空中加油直飞目的地。2009 年 3 月 16 日,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宣布第 8 特种作战中队达到初始作战能力,其计划配备的 9 架 CV-22 中已有 6 架具备作战能力。2009 年 6 月,该中队的 CV-22 向洪都拉斯偏远村庄运送了 43,000 磅(20,000 公斤)人道主义物资 —— 这些村庄无法通过常规车辆抵达。2009 年 11 月,第 8 特种作战中队及其 6 架 CV-22 结束在伊拉克的三个月部署返回。

V-22 “鱼鹰” 以其独特的倾转旋翼设计,重新定义了军用航空器的任务边界,成为现代战场上高速机动与多功能作战的标志性装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