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719235547280-7-140122005359.jpg)
波音军工业务的发展前景呈现出 “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复杂态势。尽管面临财务压力、项目超支等短期困境,但其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和全球国防市场的结构性需求仍为长期发展提供了支撑。
![图片[2]-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713812-Boeing-9.jpeg)
![图片[3]-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705620-Boeing-7.jpeg)
![图片[4]-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709407-Boeing-8.jpeg)
![图片[5]-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631874-Boeing-1-1024x683.jpg)
![图片[6]-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720389-Boeing-10.png)
财务压力与项目风险
- 固定价格合同拖累业绩:波音国防业务近年来持续亏损,主要源于美国空军的 “ 空军一号 ” 升级项目和 KC-46 空中加油机项目。这类合同虽利润率较高,但使波音极易受通胀和技术风险影响。
- 太空项目进展受阻:作为 NASA 阿尔忒弥斯计划核心的 SLS 火箭项目因多次延误和成本超支,导致波音计划裁员,并面临与 SpaceX 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另一关键项目 “ 星际客机 ”( Starliner )也因技术问题累计超支,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
- 战略调整与管理层动荡:波音正剥离非核心资产以改善现金流,包括出售数字接收机技术业务、计划出售无人机部门 Insitu,并考虑退出联合发射联盟(ULA)合资公司。此外,国防业务首席执行官的解雇和新管理层的组建,凸显了内部战略执行的不确定性。
![图片[7]-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641410-Boeing-11-1024x576.png)
技术积累与市场地位
- 核心装备不可替代性:波音仍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支柱,为美军提供超六成的现役战机及导弹系统,年军售额超 300 亿美元。其主力产品如 F-15EX 战斗机、C-17 运输机、AH-64 阿帕奇直升机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成熟的作战体系适配性。
- 无人机领域领先地位:MQ-25 “ 黄貂鱼 ” 舰载无人加油机已进入最终组装阶段,美国海军计划实现初始作战能力,首批订单包括 72 架。该机型已成功为 F/A-18、F-35C 等机型加油,验证了其技术可行性。
- 国防预算结构性增长:全球国防开支持续向高科技领域倾斜,美国财年国防预算中,太空、网络战和无人机系统成为重点。波音凭借在卫星、导弹防御和电子战领域的布局,有望受益于这一趋势。
市场拓展与技术转型
- 国际市场需求释放:亚太地区国防现代化加速,印度、日本等国对远程运输机和多用途战斗机的需求增长。例如,印度空军已装备 C-17 运输机,未来可能进一步采购 F-15EX 或 F/A-18 战斗机。中东国家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大额订单虽属商业范畴,但可能间接提升波音在该地区的军工合作机会。
- 新兴技术领域突破:波音正加大对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和网络安全的研发投入。例如,其与 NASA 合作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虽遇挫,但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和深空探测积累了技术储备。此外,MQ-25 的技术平台可扩展至情报侦察和电子战任务,增强其在无人作战体系中的竞争力。
![图片[8]-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625100-Boeing-4-1024x644.jpeg)
地缘政治与竞争格局
- 地缘冲突的双刃剑效应:俄乌冲突、台海局势等热点地区的紧张态势,可能刺激相关国家增加国防采购,为波音提供短期订单机会。但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也可能导致出口管制升级,例如美国对向印度等国转让先进技术的限制。
- 竞争对手的持续施压:洛克希德・马丁的 F-35 战斗机、诺斯罗普・格鲁曼的 B-21 轰炸机等项目,在隐身技术和智能化水平上已形成代差优势。欧洲空客集团在军用运输机和加油机市场的份额争夺,以及中国军工企业的快速崛起,进一步挤压了波音的市场空间。
![图片[9]-美国波音 Boeing-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04659851-Boeing-3.jpeg)
谨慎乐观下的转型关键
波音军工业务的前景取决于其能否在未来几年内实现 “技术突破” 与 “ 财务修复 ” 的平衡:
- 短期:需优先解决 KC-46、SLS 等项目的超支问题,通过资产剥离和成本削减缓解现金流压力。若能如期交付 MQ-25 机队,并获得 F-15EX 等机型的新订单,有望稳定国防业务基本盘。
- 中期:需在新兴领域建立技术壁垒,例如加快高超音速导弹原型机测试和 AI 指挥系统的实战化应用。同时,通过深化与亚太、中东盟友的军工合作,对冲美国国内预算波动的风险。
- 长期:其地位将取决于能否在太空军事化、无人作战体系等 “下一代战场” 中占据主导。若转型成功,波音有望维持全球顶级国防承包商的地位;反之,可能因技术迭代滞后和财务问题逐步丧失市场份额。
附录:波音主要武器列表
武器名称(英文) | 武器名称(中文) | 简单描述 |
F-15 Eagle | F-15 “鹰” 战斗机 | 双发重型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具备高机动性与强大火力,可执行制空、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在多次实战中表现出色 |
F-18 Hornet | F-18 “大黄蜂” 战斗机 | 多用途舰载战斗机,能在航母上起降,可进行空战和对海、对地攻击,广泛装备美国海军及多个盟国海军 |
F/A-18E/F Super Hornet | F/A-18E/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 | F-18 “大黄蜂” 战斗机的改进型号,增强了航程、载弹量和作战能力,电子设备也得到升级,更好地适应现代作战环境 |
AH-64 Apache | AH-64 “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 | 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敌方坦克、装甲车及低空目标,装备有强大的机炮、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具备优秀的夜间和恶劣天气作战能力 |
CH-47 Chinook | CH-47 “支奴干” 运输直升机 | 双旋翼纵列式运输直升机,可吊运重型装备物资,在军事运输和救援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高原性能和载重能力 |
KC-135 Stratotanker | KC-135 “同温层油船” 空中加油机 | 为其他飞机在空中补充燃油,显著增加受油机航程和滞空时间,是美军空中加油的主力机型,服役时间长且经过多次升级 |
KC-46 Pegasus | KC-46 “飞马” 空中加油机 | 以波音 767 为基础开发,是 KC-135 的后继机种,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增加了载油量和加油效率,具备数字式飞行甲板等先进设备 |
C-17 Globemaster III | C-17 “环球霸王” III 运输机 | 大型战略战术运输机,可在简易跑道起降,能运输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也可执行伞兵空投等任务,具备很强的战略机动性 |
E-3 Sentry | E-3 “望楼” 预警机 | 基于波音 707 客机改装,搭载先进的雷达系统,可远距离探测空中目标,指挥引导己方战机作战,是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的关键节点 |
AGM-158 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 (JASSM) | AGM-158 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 | 具备隐身能力,可远距离发射攻击地面目标,增强载机在防区外的打击能力,拥有多种制导方式保证打击精度 |
GBU-31 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 | GBU-31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 将普通炸弹改装为精确制导武器,利用卫星定位实现高精度打击,提高打击效率,可在多种天气条件下使用 |
GBU-53/B Small Diameter Bomb II (SDB II) | GBU-53/B 小直径炸弹 II 型 | 体积小、重量轻,可大量携带,具备多模式导引头,能精确打击移动和固定目标,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精确打击任务 |
SLAM-ER (Standoff Land Attack Missile – Extended Range) | 斯拉姆 – 增程型空地导弹 | 可在远距离对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射程更远,提高载机生存能力,常被用于攻击高价值目标 |
AIM-120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 AIM-120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 超视距空战的主要武器,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可在复杂环境下有效拦截敌机,不断进行改进升级以提升性能 |
AGM-84 Harpoon | AGM-84 “鱼叉” 反舰导弹 | 亚音速反舰导弹,可从飞机、舰艇、潜艇等平台发射,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艇,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和抗干扰能力 |
Small Diameter Bomb (SDB) | 小直径炸弹 | 体积小巧,载机可携带更多数量,增加攻击灵活性,采用精确制导技术,打击精度高,附带损伤小 |
Compact Laser Weapon System (CLWS) | 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 | 能使用游戏手柄式控制器锁定、跟踪小型无人机目标并使其失灵,集成反无人机系统组件,包括雷达和高分辨率传感器,可实战部署用于反无人机作战 |
High Altitude Anti-Submarine Warfare Weapon Capability (HAAWC) | 高空反潜战武器能力(“飞行鱼雷”) | 本质是将 Mk54 鱼雷改装为可从高空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由 P-8A “海神” 反潜巡逻机从高空发射,依靠 GPS 导航滑翔至目标区域,入水后进行反潜搜索 |
X-51A Waverider | X-51A “驭波者”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 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飞行速度超过 5 马赫,可实现远距离精确打击,是波音公司高超音速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 |
B-17 Flying Fortress | B-17 “飞行堡垒” 轰炸机 | 二战时期的经典重型轰炸机,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对敌方战略目标实施轰炸,为盟军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
B-29 Superfortress | B-29 “超级堡垒” 轰炸机 | 二战末期投入使用,航程远、载弹量大,可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曾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对战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
F-22 Raptor | F-22 “猛禽” 战斗机 | 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具备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和先进航电系统,在制空作战中优势明显 |
AV-8B Harrier II | AV-8B “鹞” II 式战斗机 | 垂直 / 短距起降攻击机,可在小型机场或舰艇上起降,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和近距空中支援 |
JSF Joint Strike Fighter(F-35 Lightning II) | 联合攻击战斗机(F-35 “闪电” II) | 具备隐身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有 A、B、C 三种型号,分别适用于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可执行制空、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 |
T-45 Goshawk | T-45 “苍鹰” 教练机 | 用于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行员训练,为舰载机飞行员提供基础和高级飞行训练 |
767 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 (AWACS) | 767 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预警机) | 基于波音 767 客机平台,搭载先进的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可对空中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指挥引导 |
Airborne Laser (ABL) | 机载激光武器 | 安装在飞机上的激光武器系统,用于在远距离对敌方导弹等目标进行拦截和摧毁 |
RAH-66 Comanche | RAH-66 “科曼奇” 武装直升机 | 原计划用于取代 AH-1 和 OH-58 直升机,具备隐身设计和先进航电,后因成本等问题项目取消,但技术成果有借鉴意义 |
V-22 Osprey | V-22 “鱼鹰” 倾转旋翼机 | 集直升机垂直起降和固定翼飞机高速巡航优点于一身,可执行人员运输、特种作战等多种任务 |
AGM-114 Hellfire | AGM-114 “地狱火” 导弹 | 多平台发射的空地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等地面目标,精度高、威力大 |
AGM-65 Maverick | AGM-65 “小牛” 空地导弹 | 战术空地导弹,可从多种飞机发射,用于攻击地面和海面目标,有多种制导方式 |
GBU-10 Paveway II | GBU-10 “宝石路” II 激光制导炸弹 | 将普通炸弹改装为激光制导,提高打击精度,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 |
GBU-12 Paveway II | GBU-12 “宝石路” II 激光制导炸弹(轻型) | 相较于 GBU-10 更轻型,同样通过激光制导实现精确打击,适用于多种载机 |
GBU-24 Paveway III | GBU-24 “宝石路” III 激光制导炸弹 | 改进型激光制导炸弹,打击精度和性能进一步提升,可攻击更复杂环境下的目标 |
GBU-38 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 | GBU-38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轻量化版) | GBU-31 的轻量化型号,利用卫星定位精确打击目标,适用于对重量敏感的载机平台 |
GBU-54 Laser JDAM | GBU-54 激光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 结合激光制导和卫星定位,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精确打击移动或固定目标 |
GBU-69/B Small Glide Munition (SGM) | GBU-69/B 小型滑翔弹药 | 体积小、重量轻,可由多种平台投放,通过滑翔方式接近目标,具备一定精确打击能力 |
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 | 联合防区外武器 | 可在敌方防空范围外发射,采用惯性制导和 GPS 制导,可携带多种战斗部攻击不同目标 |
AGM-154 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 | AGM-154 联合防区外武器(空射型) | 由飞机发射的联合防区外武器,增加了载机的攻击灵活性和安全性 |
AGM-86 Air-Launched Cruise Missile (ALCM) | AGM-86 空射巡航导弹 | 从飞机发射的远程巡航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或常规弹头,用于战略或战术打击 |
AGM-129 Advanced Cruise Missile (ACM) | AGM-129 先进巡航导弹 | 具备隐身性能的空射巡航导弹,提高突防能力,增强打击的有效性 |
AIM-9 Sidewinder | AIM-9 “响尾蛇” 空空导弹 | 近距空空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空空导弹之一,广泛装备多个国家 |
AIM-7 Sparrow | AIM-7 “麻雀” 空空导弹 | 中距空空导弹,半主动雷达制导,曾是美军主力中距空空导弹,在多次空战中使用 |
AIM-54 Phoenix | AIM-54 “不死鸟” 空空导弹 | 远程空空导弹,装备于 F-14 战斗机,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射程远、威力大 |
MK 82 Snakeye | MK82 “蛇眼” 减速炸弹 | 普通炸弹加装减速装置,用于低空投放,提高投弹安全性 |
MK 83 | MK83 航空炸弹 | 常用的中等重量航空炸弹,用于对地面目标进行大面积杀伤和破坏 |
MK 84 | MK84 重型航空炸弹 | 重型航空炸弹,威力巨大,主要用于攻击坚固工事等重要目标 |
BLU-109 Penetrator | BLU-109 钻地炸弹 | 专门设计用于穿透地面工事和掩体,对地下目标进行打击 |
BLU-110 | BLU-110 通用炸弹 | 可用于多种作战场景,对不同目标进行攻击的通用型炸弹 |
BLU-113 | BLU-113 钻地核弹 | 具备钻地能力的核弹,用于对深埋地下的高价值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核弹通常处于严格管控状态) |
CBU-87 Combined Effects Munition (CEM) | CBU-87 综合效应弹药 | 集多种毁伤效果于一体,可对大面积目标区域造成杀伤和破坏 |
CBU-97 Sensor Fuzed Weapon (SFW) | CBU-97 传感器引信武器 | 通过传感器探测目标,自动对目标进行攻击,提高攻击效率和准确性 |
CBU-105 Sensor Fuzed Weapon | CBU-105 传感器引信武器(改进型) | 在 CBU-97 基础上改进,性能进一步提升,增强对目标的打击能力 |
GBU-28/B Paveway III | GBU-28/B “宝石路” III 激光制导钻地炸弹 | 结合激光制导和钻地功能,可对深埋地下的坚固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
GBU-37/B | GBU-37/B 卫星制导钻地炸弹 | 采用卫星制导,具备钻地能力,可对地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适应复杂作战环境 |
GBU-43/B Massive Ordnance Air Blast (MOAB) | GBU-43/B 大型空爆炸弹(“炸弹之母”) | 威力巨大的常规炸弹,爆炸产生强大的冲击波,用于大面积杀伤和摧毁目标 |
GBU-57A/B 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 (MOP) | GBU-57A/B 巨型钻地弹 | 专门设计用于打击深埋地下的超坚固目标,是目前威力最大的常规钻地弹 |
AN/APG-63(V) Radar Series | AN/APG-63(V)系列雷达 | 用于战斗机的机载火控雷达,具备对空、对地探测能力,不断升级改进以适应作战需求 |
AN/APG-70 Radar | AN/APG-70 雷达 | 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能力,增强战机作战效能 |
AN/APG-73 Radar | AN/APG-73 雷达 | F/A-18 系列战机装备的雷达,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具备地形测绘等多种功能 |
AN/APG-81 Radar | AN/APG-81 雷达 | F-35 战机装备的先进雷达,具备低可探测性、多功能等特点,提升战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
AN/APG-82(V) Radar | AN/APG-82(V)雷达 | 用于 F-15 等战机的改进型雷达,提高雷达性能,增强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 |
AN/ALE-47 Countermeasure Dispensing System | AN/ALE-47 对抗措施投放系统 | 用于飞机投放干扰弹等对抗设备,干扰敌方导弹等武器的攻击,提高飞机生存能力 |
AN/ALQ-131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Pod | AN/ALQ-131 电子对抗吊舱 | 挂载在飞机上,用于实施电子干扰,降低敌方雷达等探测设备对飞机的探测能力 |
AN/ALQ-184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Pod | AN/ALQ-184 电子对抗吊舱 | 先进的电子对抗吊舱,具备多种干扰模式,有效对抗敌方防空系统 |
AN/ALQ-214 Integrated Defensive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IDECM) | AN/ALQ-214 综合防御电子对抗系统 | 整合多种电子对抗功能,为飞机提供全方位的电子防护,抵御敌方电子攻击 |
AN/ALR-67 Radar Warning Receiver | AN/ALR-67 雷达告警接收机 | 可探测敌方雷达信号,为飞机提供预警,使飞行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AN/ALR-94 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 System | AN/ALR-94 电子支援措施系统 | 用于截获、分析敌方电子信号,为作战决策提供情报支持 |
AN/AAQ-33 Sniper Advanced Targeting Pod | AN/AAQ-33 “狙击手” 先进瞄准吊舱 | 为飞机提供精确的目标瞄准和指示功能,提高武器投放精度 |
Advanced Tactical Airborne Reconnaissance System (ATARS) | 先进战术机载侦察系统 | 用于获取敌方战场情报,通过航空侦察手段收集目标区域信息 |
Airborne Reconnaissance Low (ARL) | 低空机载侦察系统 | 在低空执行侦察任务,可获取高分辨率的地面目标图像和情报 |
Tactical Airborne Reconnaissance Pod System (TARPS) | 战术机载侦察吊舱系统 | 挂载在飞机上的侦察吊舱,用于战术侦察任务,为作战提供实时情报 |
Integrated Defensive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IDECM) Suite | 综合防御电子对抗套件 | 包含多种电子对抗设备和系统,为飞机提供一体化的电子防御能力 |
Laser Designator Pods | 激光指示吊舱 | 用于为激光制导武器指示目标,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 |
Electro-Optical/Infrared (EO/IR) Sensors | 光电 / 红外传感器 | 可探测目标的光学和红外特征,用于目标搜索、跟踪和识别 |
IRST (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Systems | 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 | 通过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实现对空中目标的搜索和跟踪,可在雷达静默时发挥作用 |
Helmet-Mounted Displays (HMDs) | 头盔显示器 | 将飞行和作战信息直接显示在飞行员头盔面罩上,提高飞行员态势感知和操作效率 |
Flight Control Systems | 飞行控制系统 | 用于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速度等参数,保障飞行安全和稳定性 |
Navigation Systems | 导航系统 | 为飞机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等多种方式 |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通信系统 | 实现飞机与地面指挥中心、其他飞机之间的通信,保障作战指挥和协同 |
On-Board Oxygen Generation Systems (OBOGS) | 机载制氧系统 | 为飞行员提供呼吸用氧,保障飞行过程中的人员生命支持 |
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s (ELTs) | 应急定位发射机 | 在飞机发生紧急情况时,发射信号以便救援人员定位飞机位置 |
Missile Approach Warning Systems (MAWS) | 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 可探测来袭导弹,为飞行员提供告警,以便及时采取规避措施 |
Surveillance Radar Systems | 监视雷达系统 | 用于对地面或海面目标进行监视和探测,提供目标信息 |
Fire Control Systems | 火控系统 | 负责控制武器的瞄准、发射等操作,提高武器打击精度和效率 |
Weapons Release Systems | 武器投放系统 | 控制武器从飞机上准确投放,确保武器按预定方式攻击目标 |
Counter-UAS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Systems | 反无人机系统 | 用于探测、跟踪和拦截敌方无人机,保护重要目标免受无人机威胁 |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s | 电子战系统 | 综合运用电子干扰、侦察等手段,削弱敌方电子设备效能, |
附录:波音主要收购列表
-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 Corp.):1997 年,波音以 130 亿美元股票交换的方式完成对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收购。合并前,麦道堪称世界最大的军用飞机、导弹和航天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其产品线极为丰富,像 F-4 战斗轰炸机、A-4 攻击机、F-14 战斗机、F/A-18 战斗攻击机,以及直升机、反潜导弹、巡航导弹等,畅销全球各地。这笔收购对波音意义重大,使其军事飞机产品线得以极大扩充。合并完成后,波音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军工企业,还垄断了美国空对空导弹的生产。
- 罗克韦尔国际公司(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的防务和航天分公司:1996 年,波音以 32 亿美元收购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防务和航天分公司。彼时,罗克韦尔为将业务重心转移至制造自动化、半导体和汽车等更具增长潜力的领域,选择剥离防务和航天相关资产。波音收购的这部分业务涵盖导弹、传感器、航天飞机、飞机零部件、武器以及空间系统等多个关键板块。收购后,这些业务融入波音集成防御系统,显著提升了波音在防务和航天领域的综合实力。
- 福托尔公司(Vertol):1960 年 3 月,波音成功收购福托尔公司。福托尔公司在直升机设计与生产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此次收购助力波音踏入直升机领域。此后,基于福托尔公司的技术积累,波音推出了闻名遐迩的 CH-47 “支奴干” 直升机。
- Spirit AeroSystems:2024 年 7 月 1 日,波音宣布达成对 Spirit AeroSystems 的最终收购协议,交易采用全股票形式,股权价值约 47 亿美元,交易总值(含净债务)约 83 亿美元。波音将收购 Spirit 几乎所有与波音相关的商业业务,以及额外的商业、国防和售后服务。早在 2005 年,波音曾剥离 Spirit AeroSystems,使其成为供应商,此次重新整合,有助于波音全面调整商业生产系统,包括安全和质量管理系统 。
- 休斯直升机公司(Hughes Helicopters):1984 年,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收购了休斯直升机公司,而 1997 年麦道并入波音,休斯直升机公司业务随之成为波音的一部分。休斯直升机公司在直升机制造领域实力强劲,其经典产品 AH-64 “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具备强大的火力和优异的性能,在全球武装直升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被多个国家广泛装备。这次收购为波音在武装直升机业务方面注入强大力量。
- KLX Aerospace Solutions:收购时间虽未明确,但收购 KLX Aerospace Solutions 后,波音在发动机市场和国防领域的业务得到有效扩张,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产业链布局 。
- AAA Aircraft Supply:具体收购时间未知,该收购对波音在发动机市场以及国防业务板块的拓展起到推动作用,强化了波音在这些领域的业务根基 。
- Herndon Aerospace & Defense:收购时间暂未明确,此次收购助力波音在美洲地区的军事业务得以扩张,有助于波音在美洲市场提升市场份额与影响力 。
- New York Fasteners(NYF):收购时间未确切披露,通过此次收购,波音在美军及 UTC 项目方面,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实现了业务拓展,加强了在该区域的业务布局 。
- M&M Aerospace:该公司 1974 年成立,后被 B/E Aerospace 收购,尽管并非波音直接收购,但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其业务间接融入了波音的产业链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波音的业务生态产生影响 。
- Jeppesen Sanderson:2000 年被波音收购。Jeppesen 在航空数据和信息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提供的航空导航数据、图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航空业。波音收购 Jeppesen 后,丰富了自身在航空信息服务方面的业务,提升了对航空公司客户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在航空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 Argon ST:2010 年波音将其收购。Argon ST 专注于为美国政府提供电子战、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等领域的技术和服务。此次收购使得波音在电子战和情报领域的技术实力大幅增强,能够更好地满足美国军方在相关领域的需求,为波音在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业务上增添关键力量。
- Insitu:2008 年被波音收购。Insitu 是一家在无人机系统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其研发的 ScanEagle 等无人机系统,在情报收集、监视和侦察任务中表现出色。收购 Insitu 让波音快速进入无人机市场,且凭借 Insitu 的技术,提升了波音在无人机研发制造和相关服务方面的能力,为波音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 Hawker Beechcraft:2013 年,波音对 Hawker Beechcraft 部分资产进行收购。Hawker Beechcraft 以生产商务飞机和高性能教练机闻名,其产品如 T-6 “德州人 II” 教练机等,在航空培训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波音通过此次收购,丰富了自身在教练机等特定飞机类型的产品线,增强了在航空培训市场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 版权声明
2025 锋向 | gebin.show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