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 Bell Textron Inc

图片[1]-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 Bell Textron Inc-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 Bell Textron Inc-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贝尔德事隆公司( Bell Textron Inc. )是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总部位于得 克萨斯州沃思堡 ,在加拿大 米拉贝尔 生产军用旋翼机和商用直升机。作为航空、登月任务、倾转旋翼系统及商用直升机领域的先驱,这家拥有 80 余年历史的企业,见证了全球航空业的诸多里程碑。

图片[5]-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 Bell Textron Inc-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飞机工厂到航空创新者

劳伦斯・“拉里”・贝尔( Lawrence “Larry” Bell )是美国实业家,对航空充满热情。1912 年,他在一次航展中点燃了对航空的兴趣,随后加入格伦・L・马丁公司( Glenn L. Martin Company ),1914 年晋升为车间主管,1920 年任副总裁。1924 年因未获部分所有权而离职,1928 年加入联合飞机公司( Consolidated Aircraft )任总经理。1935 年,联合飞机公司迁至圣迭戈后,贝尔在纽约创立了贝尔飞机公司( Bell Aircraft Company ),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

早期机型与二战贡献

1937 年,贝尔公司迅速获得首份军事合同,研发 YFM-1 空中蝰蛇( Airacuda )—— 一款采用尖端技术的先进轰炸机拦截机,但仅生产 13 架,1942 年因服役表现有限而退役。

1938 年,P-39 空中眼镜蛇( Airacobra )成为贝尔的成功之作。这款单引擎战斗机设计独特,发动机置于机身中部,通过传动轴驱动螺旋桨,配备 37 毫米机炮。尽管在高空性能受限,但在对地攻击任务中表现出色,尤其在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后期,贝尔推出 P-39 的放大增强版 P-63 眼镜王蛇( Kingcobra ),但因问世较晚,未对战争产生重大影响。该机型共生产 2971 架,多数交付苏联,而美国陆军航空队已换装 P-47 雷电( Thunderbolt )和 P-38 闪电( Lightning )等更先进的战机。

1942 年 10 月,贝尔推出美国首款喷气式飞机 P-59 空中彗星( Airacomet )。受限于研发时间,其性能与螺旋桨飞机相当,但作为实验平台,为后续喷气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战期间,贝尔还获授权生产重型轰炸机,在佐治亚州玛丽埃塔工厂制造联合 B-24 解放者( Liberators )和波音 B-29 超级堡垒( Superfortress )。截至战争结束,该工厂生产了 668 架 B-29 ,在全美企业战时生产合同中排名第 25 位。

图片[9]-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 Bell Textron Inc-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固定翼到直升机的跨越

二战后,贝尔将业务整合至布法罗附近的惠特菲尔德工厂,玛丽埃塔工厂被 洛克希德 公司( Lockheed Corporation )收购。尽管贝尔继续设计 XP-77 、XP-83 、XF-109 等战斗机,但均未量产。而贝尔 X-1 火箭飞机的研发成为公司标志性贡献 —— 这是首款突破音障的飞机,后续的贝尔 X-2 进一步推动了航空航天技术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贝尔推出多款实验性飞机,包括达到 3 马赫速度和高空飞行的 X-2 星爆( Starbuster )。公司在火箭推进领域也有重要突破,研发出首款核战斗部空对地巡航导弹( GAM-63 游骑兵( RASCAL )),以及用于卫星发射的可靠 “ 阿金纳 ”( Agena )火箭发动机。

1941 年,贝尔启动直升机研发,Model 30 成为起点。1960 年被德事隆公司收购后,直升机业务成为核心。越南战争期间,贝尔设计的 UH-1 易洛魁人( Iroquois ,绰号 “ 休伊 ”( Huey ))声名远扬,奠定了其在旋翼机领域的地位。

1956 年劳伦斯・贝尔去世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但 1960 年被德事隆收购后重获活力。贝尔航空航天部门深度参与 NASA 太空任务,为 “ 水星计划 ”、X-15 空天飞机、登月研究飞行器设计系统,还为阿波罗登月舱的火箭发动机研发做出关键贡献。

军用与民用的双重突破

经典机型概览

机型名称首飞时间产量类型
贝尔 YFM-1 空中蝰蛇(Airacuda)1937 年13 架双活塞发动机重型战斗机
贝尔 P-39 空中眼镜蛇(Airacobra)1938 年9588 架单活塞发动机战斗机
贝尔 XFL 空中梭鱼(Airabonita)1940 年1 架单活塞发动机海军战斗机原型机
贝尔 P-63 眼镜王蛇(Kingcobra)1942 年3303 架单活塞发动机战斗机
贝尔 P-29 超级堡垒(Superfortress)1943 年668 架四活塞发动机战略轰炸机
贝尔 X-11946 年双发动机飞翼战斗机(配备喷气反作用力控制系统)
贝尔 Model 651954 年1 架双喷气发动机垂直起降(VTOL)实验机
登月研究飞行器(Lunar Landing Research Vehicle)1964 年5 架喷气 / 火箭垂直起降(VTOL)实验机
贝尔 X-221966 年2 架四涡轮轴发动机短距 / 垂直起降(V/STOL)实验机
贝尔 47J 游骑兵(Ranger)1956 年361 架单活塞发动机通用直升机
图片[12]-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 Bell Textron Inc-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军用机型:战场主宰者

贝尔依托成熟的军事技术,打造了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部署、搭载部队突破挑战的先进机型:

  • V-280 英勇( Valor ):为美国陆军 “ 未来垂直起降 ”(FVL)计划研发的倾转旋翼机,2013 年亮相,2017 年 12 月首飞。后被选中替代西科斯基 UH-60 黑鹰( Black Hawk ),纳入 “ 未来远程突击机 ” 计划,2027-2028 年计划开展有限用户测试,2031 年预计首次部署。
  • AH-1Z 蝰蛇( Viper :基于 AH-1W 超级眼镜蛇( SuperCobra )研发的双发攻击直升机,作为贝尔 “ 休伊 ” 家族最新机型之一,因型号字母 “Z” 获绰号 “ 祖鲁眼镜蛇 ”(Zulu Cobra ,源自军事 phonetic 字母表)。
  • UH-1Y 毒液( Venom :绰号 “超级休伊”( Super Huey )或 “扬基”( Yankee ),是双发四叶中型通用直升机,为美国海军陆战队 “ H-1 升级计划” 的产物。
  • V-22 鱼鹰( Osprey :兼具垂直起降( VTOL )和短距起降( STOL )能力的多用途倾转旋翼机,融合直升机功能与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和航程,1989 年首飞,2007 年服役。
  • V-247 警戒( Watchkeeper ):为满足美军对 “ 无跑道依赖 ” 的 4/5 级无人机需求研发,能持续支援地面部队,且所需储存和运输空间更小。
图片[13]-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 Bell Textron Inc-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民用机型:多元任务执行者

贝尔的先进技术服务于广泛客户与任务,从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EMS)到空中运输体验:

  • 505:美加联合研发的轻型直升机,2013 年巴黎航展以 “贝尔 SLS(短程轻型单发)” 名义首次亮相,2014 年 2 月正式命名为贝尔 505,2014 年 11 月首飞,2016 年获认证。2023 年销量约 500 架,多用于私人飞行、观光、执法和训练。
  • 407:四叶单发民用通用直升机,源自贝尔 206L-4 长弓(LongRanger),采用四叶柔性平面旋翼设计与复合材料桨毂(源自美国陆军 OH-58D 基奥瓦勇士(Kiowa Warrior)),替代 206L-4 的两叶半刚性跷跷板式旋翼。
  • 429:贝尔与韩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研发的轻型双发直升机,2007 年 2 月原型机首飞,2009 年获型号认证,具备单飞行员仪表飞行规则(IFR)操作和 A 类跑道运行能力。
  • 412:基于贝尔 212 研发的通用直升机,核心改进是四叶复合材料主旋翼。这款双涡轮直升机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市场,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为主要用户。1979 年问世以来,已生产数百架,经多次升级(包括座舱电子设备改进)衍生出多个型号。
  • 525 无情(Relentless):贝尔德事隆正在研发的美国超中型直升机,2012 年直升机展(Heli-Expo)首次亮相,2015 年 7 月首飞。可搭载 19 名乘客,是首款电传操纵民用航空器。原型机坠机后,仍在推进认证,已获首份订单。该机型配备双涡轮发动机、复合材料与金属机身,研发进入最终阶段。

未来

贝尔的核心使命之一是降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致力于提升工作场所安全、改善员工健康、减少环境足迹,并通过全球运营政策和标准,在各业务部门推进这些目标。

从首款突破音障的 X-1 到如今的倾转旋翼机,贝尔直升机公司始终以创新定义航空边界,其军用与民用机型的持续迭代,正塑造着旋翼机领域的未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