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

图片[1]-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体型数据
机长:12.18米(含尾桨)
机高:4.01米
旋翼直径:11.93米
尾桨直径:2.10米
空重:约2,3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4,500公斤
载弹量:约1,000公斤
最大速度:约28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约245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约5,000米
航程:约700公里
制造厂家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制背景
– 基于直-9W改进而来
– 2010年首飞,2012年公开亮相
– 采用串列双座布局,强化武装能力
北约名称
Black Hawk(黑雕)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型号:2台WZ-8C涡轮轴发动机
单台功率:约730千瓦(980轴马力)
传动系统可承受1,460千瓦
最大巡航速度:约245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约5,000米
悬停高度:约3,500米(有地效)
最大航程:约700公里
续航时间:约2.5小时
武器参数
外挂点:短翼下共有4个外挂点
典型武器配置:
– 反坦克导弹:最多8枚红箭-8或红箭-10反坦克导弹
– 空空导弹:最多8枚天燕-90空空导弹
– 火箭弹发射器:最多2具57mm或90mm火箭弹巢
– 机枪吊舱:12.7mm或23mm机枪吊舱
电子战设备:
– 雷达告警接收机(RWR)
– 激光告警接收机
– 红外干扰弹/箔条发射器
同时代外军对比
AH-1Z载重更大,武器挂载能力更强
武直-19更轻便,机动性更好
AH-1Z航电系统更先进,具备更强的夜间作战能力
俄罗斯 Ka-52 Alligator
Ka-52采用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更好
武直-19更适合中低空作战
Ka-52装备更强大的反装甲武器
欧洲 Tiger
Tiger采用更先进的复合材料结构
武直-19成本更低,维护更简单
Tiger在多任务能力上表现更优

武直 19 直升机,作为中国直升机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在陆军航空兵作战体系里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它凭借自身独特的设计、先进的技术以及多样化的作战能力,为中国陆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极大地提升了陆军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武直 19 与武直 10 等其他直升机型号相互配合,构建起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陆军航空兵作战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片[2]-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一、研发背景与历程

20 世纪末,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快速演变,战场环境变得愈发复杂,对武装直升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中国陆军航空兵在当时已装备了部分武装直升机,但在执行武装侦察以及与主力武装直升机协同作战等任务时,现有的装备体系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为了填补这一装备空白,优化陆军航空兵的装备结构,提升整体作战能力,中国决定启动新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发项目,武直 19 的研发工作就此应运而生。

武直 19 的研发依托于直 – 9 直升机平台,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及 602 直升机研究所共同承担研发任务。设计团队在充分汲取直 – 9 直升机成熟技术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武装侦察和轻型武装攻击的作战需求,对直升机的总体布局、航电系统、武器装备等关键部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优化设计与创新改进。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如何在有限的机体空间内集成先进的侦察设备和武器系统,怎样提升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等。通过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他们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确保了武直 19 的顺利研发。

2010 年,武直 19 的原型机成功首飞,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突破。随后,武直 19 进入了严格且漫长的试飞和改进阶段。在试飞过程中,科研人员对直升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测试与验证,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经过多次优化升级,武直 19 的性能逐步稳定,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障。2012 年,武直 19 正式列装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开始肩负起作战训练等各项重要任务,为中国陆军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技术特点

动力系统

武直 19 配备了两台涡轴 – 8C 涡轮轴发动机。涡轴 – 8C 发动机由中国航发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研制,是一款性能较为可靠的涡轮轴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具备较高的功率密度和热效率。单台涡轴 – 8C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可达 750 千瓦左右,能够为武直 19 提供稳定且充足的动力,确保直升机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和作战任务载荷下都能实现稳定飞行。发动机内部集成了精密的燃油调节系统、高效的润滑系统以及可靠的冷却系统,有效提升了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涡轴 – 8C 发动机还具备良好的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能够在高温、高湿、沙尘等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输出,有力保障了武直 19 的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在高原地区,通过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优化和适应性调整,武直 19 能够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一定的飞行性能,满足在高原地区执行任务的需求。

机身结构

武直 19 采用了常规的单旋翼带尾桨构型,机身设计紧凑而坚固。机身主体结构大量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并在部分关键部位使用了复合材料,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了机身重量。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能够满足机身对强度和刚度的严格要求。而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点,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机身重量,还提升了机身的抗疲劳性能和隐身性能。例如,武直 19 的机身蒙皮部分运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不仅使得机身重量减轻,还增强了直升机的雷达隐身效果,降低了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

武直 19 采用了窄机身设计,这种设计极大地降低了直升机的飞行阻力,显著提高了飞行速度和机动性。在复杂地形和低空环境下,窄机身设计使武直 19 能够更加灵活地穿梭飞行,有效躲避敌方的地面火力攻击。其机身前端设计尖锐,进一步减少了空气阻力,提升了直升机的气动性能。机身两侧安装有短翼,短翼不仅能够增加直升机的升力,还为武器挂载提供了便利平台。短翼采用可折叠设计,在直升机起降和运输过程中,可以将短翼折叠起来,从而减少占用空间,提高直升机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航电系统

武直 19 的航电系统集成了先进的火控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以及电子对抗系统等,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火控系统是武直 19 航电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设计,能够精准控制和瞄准多种武器。该系统配备了前视红外探测仪(FLIR)、激光测距仪以及头盔瞄准具等先进设备,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和夜间环境下对目标进行精确探测和锁定。前视红外探测仪通过探测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生成清晰的热图像,帮助飞行员准确识别和跟踪目标。激光测距仪能够精确测量目标距离,为武器发射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头盔瞄准具则赋予飞行员 “看哪打哪” 的能力,飞行员通过转动头部即可控制武器的瞄准方向,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反应速度。

通信系统方面,武直 19 配备了超短波电台、卫星通信系统等多种通信设备,可实现与地面指挥中心、其他作战飞机以及友军部队之间的实时、稳定通信。超短波电台用于近距离通信,具有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武直 19 在编队作战和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时的通信需求。卫星通信系统则突破了距离限制,实现远距离通信,确保武直 19 在远离基地的作战区域执行任务时,仍能与后方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接收指挥中心下达的作战指令,并将战场信息准确反馈给后方。

图片[5]-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导航系统综合运用惯性导航系统(IN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多普勒导航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为直升机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信息。惯性导航系统能够独立工作,不受外界干扰,通过测量直升机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精确计算其位置和姿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则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定位服务,与惯性导航系统相互补充,显著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普勒导航系统通过测量直升机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速度,进一步优化导航精度。这些导航系统的协同工作,使得武直 19 即使在复杂气象条件或敌方电子干扰的恶劣情况下,仍能准确确定自身位置和飞行姿态,确保直升机安全、准确地抵达任务区域。

电子对抗系统是武直 19 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重要保障。它装备了雷达告警接收机、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干扰弹投放装置等设备,能够对敌方的雷达探测和导弹攻击进行及时告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雷达告警接收机实时监测周围的雷达信号,一旦发现敌方雷达照射,立即向飞行员发出告警信号,告知威胁的方向和类型。导弹逼近告警系统通过探测来袭导弹的红外辐射或雷达信号,在导弹接近直升机时及时发出告警,提醒飞行员采取规避措施。干扰弹投放装置可发射红外干扰弹和箔条干扰弹,干扰敌方导弹的制导系统,使其偏离目标,从而有效保护直升机的安全。

旋翼系统

武直 19 采用了四片桨叶的主旋翼和涵道式尾桨设计。主旋翼桨叶由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具有出色的气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桨叶的翼型经过精心优化设计,能够在不同飞行状态下产生稳定的升力,显著提高旋翼的工作效率。四片桨叶的设计在保证足够升力面积的同时,使武直 19 在携带武器装备和燃油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飞行性能。并且,四片桨叶的旋翼系统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较小,提高了直升机的乘坐舒适性和设备可靠性。

图片[6]-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涵道式尾桨设计是武直 19 旋翼系统的一大特色。与传统尾桨相比,涵道式尾桨将尾桨置于一个圆形的涵道内,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直升机的低空机动性,还提高了尾桨在着陆时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尾桨碰伤地勤人员的风险。涵道式尾桨同样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轻的重量。尾桨的安装角度和桨距可根据飞行状态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飞行条件,进一步提升直升机的操纵性能。

此外,武直 19 的旋翼系统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倾斜器和桨距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旋翼的精确控制。自动倾斜器能够根据飞行员的操纵指令,同时改变主旋翼各桨叶的桨距和倾斜角度,从而实现直升机的上升、下降、前进、后退、转弯等各种飞行姿态。桨距控制系统则根据飞行状态和发动机功率的变化,自动调整旋翼桨叶的桨距,使旋翼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和经济性。

三、性能参数

基本尺寸

武直 19 的机长(不含旋翼和尾桨)约为 12.01 米,旋翼直径为 11.93 米,机高为 3.30 米。这样的尺寸设计使得武直 19 在具备足够升力和空间搭载设备及武器的同时,还拥有出色的机动性和在复杂地形及狭小空间内的适用性。较小的旋翼直径让武直 19 在山区等地形复杂区域飞行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躲避障碍物,降低飞行风险。

重量参数

武直 19 的空重约为 2.4 吨,最大起飞重量可达 4.25 吨左右。在最大起飞重量下,直升机能够携带充足的燃油、武器装备以及各类任务设备,执行长时间、远距离的作战任务。有效载荷方面,根据不同的任务配置,可搭载约 1 吨左右的武器和物资,这使得武直 19 具备了较强的火力打击能力。

图片[7]-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飞行性能

武直 19 的最大平飞速度可达 280 千米 / 小时,巡航速度一般在 235 千米 / 小时左右。在该巡航速度下,直升机能够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同时有效节省燃油消耗,延长续航时间。实用升限为 6000 米,这使得武直 19 能够在一定高度的空域内执行作战任务,获得较为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航程方面,在标准燃油配置下,航程可达 700 千米左右,若进行空中加油或加装副油箱,航程还可进一步增加,能够满足在远距离作战区域执行任务的需求。悬停高度方面,有地效悬停高度约为 4000 米,无地效悬停高度约为 3000 米,这对于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山区或高原地区,武直 19 能够在较高的高度进行悬停,执行侦察、火力支援等任务。

四、衍生型号

武直 19 基本型

武直 19 基本型是最早研制并装备部队的型号,主要承担武装侦察、战场态势感知以及对一些轻型目标的打击任务。它搭载了较为完善的航电系统、武器系统以及配套的通信、导航设备,具备对地面和低空目标的侦察和打击能力。在陆军航空兵的日常训练和作战任务中,武直 19 基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陆军的作战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持。尽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后续出现了改进型号,但武直 19 基本型在陆军航空兵中仍保有一定数量,继续在一些常规作战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直 19A

武直 19A 是在武直 19 基本型基础上进行升级改进的型号。在航电系统方面,武直 19A 进行了数字化升级,采用了运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处理器和更先进的软件算法,显著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和作战效能。火控系统也得到了优化,增加了对新型武器的兼容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命中率。在武器装备方面,武直 19A 可以携带更多种类和更先进的武器,如新型反坦克导弹、空对空导弹等,增强了其对不同目标的打击能力。此外,武直 19A 还对动力系统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使直升机在复杂环境下的飞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改进使得武直 19A 在现代战争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作战需求,成为陆军航空兵的重要作战装备之一。

“长弓版” 武直 19

“长弓版” 武直 19 是武直 19 家族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型号,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旋翼顶端安装了类似美制 AH – 64D “阿帕奇” 上的机载 “长弓” 火控雷达,即毫米波雷达。这种雷达的装备使武直 19 的作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加毫米波火控雷达后,武直 19 可实现在复杂气候环境下全天候远距离目标搜索和跟踪,能够为武装直升机快速提供全面的战场态势信息,精准搜索、发现并识别地面战车、防空单元、低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等敌方目标,提供精确定位的目标数据用于引导武器系统进行攻击。在实际作战中,“长弓版” 武直 19 可以利用毫米波雷达的优势,躲在山体、建筑物等障碍物背后,仅将雷达露出进行目标探测,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战场生存能力。同时,它还能够在远距离上率先发现敌方目标,为己方直升机编队提供早期预警和目标指示,在编队作战中发挥着 “预警机” 的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整个编队的作战效能。不过,由于直 – 19 平台的载重有限,将每台武直 19 都升级成 “长弓版” 会面临成本难以控制以及单机武器载荷受限等问题,因此 “长弓版” 武直 19 在部队中的装备数量相对较少。

图片[8]-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五、服役情况与应用领域

服役情况

武直 19 主要服役于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是中国陆军航空兵实施武装侦察和轻型火力打击的重要装备之一。在中国陆军的各个集团军陆航旅中,均装备有一定数量的武直 19 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平时在陆航部队的机场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定期开展飞行训练和战术演练,以确保飞行员始终保持良好的作战技能,直升机维持最佳的性能状态。当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或参加军事演习时,武直 19 能够迅速响应,升空投入战斗。在近年来中国陆军组织的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武直 19 频繁亮相,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灵活的作战能力,展现了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价值。

除了装备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外,武直 19 的出口型直 19E 也引起了一些国外国家的关注,并实现了少量出口。这些国家引进直 19E 后,将其用于提升本国陆军的空中作战能力,在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片[9]-中国🇨🇳 武直-19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应用领域

军事领域​

  • 武装侦察:在某次高原地区的军事演习中,武直 19 凭借其优秀的高原适应性,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它利用前视红外探测仪穿透清晨的薄雾,在海拔 4000 多米的区域,成功探测到 “敌方” 隐藏在山谷中的临时军事据点,包括指挥车、防空导弹发射架等关键目标。其携带的高清摄像机将画面实时回传至后方指挥中心,为后续作战部署提供了关键情报,充分展现了在复杂地形下的侦察能力 。​
  • 火力支援:在模拟城市巷战演习中,“敌方” 依托高楼建筑负隅顽抗。武直 19 迅速出动,利用窄机身设计的优势,在楼宇间灵活穿梭。它先使用 23 毫米机炮对 “敌方” 暴露的火力点进行精准点射,瞬间压制住 “敌方” 机枪火力。随后,发射火箭弹对 “敌方” 占据的建筑群实施覆盖打击,为地面进攻部队扫清障碍,成功开辟出进攻通道。​
  • 反坦克作战:(前文已详细描述,此处省略)​
  • 空中支援与火力压制:在边境冲突模拟场景中,面对 “敌方” 依托山地构筑的防线,武直 19 与武直 10 组成攻击编队。武直 19 先行侦察,标记出 “敌方” 迫击炮阵地、单兵防空武器位置。随后,它发射烟雾弹干扰 “敌方” 视线,掩护武直 10 进入攻击阵位。待武直 10 完成首轮重型火力打击后,武直 19 迅速跟进,使用机炮对 “敌方” 残余火力点持续压制,防止 “敌方” 反击,保障了后续地面部队的推进安全。​
  • 防空作战:在电子对抗演习中,“敌方” 释放多架低空无人机,试图对我方重要设施进行侦察和攻击。武直 19 迅速升空拦截,凭借天燕 – 90 空对空导弹的红外制导优势,在 5 公里外率先锁定 “敌方” 无人机群。它以灵活的机动动作占据有利攻击位置,连续发射多枚导弹,成功击落其中 6 架无人机,有效保卫了我方空域安全。​
  • 特种作战支援:在一次模拟敌后营救行动中,特战队员深入 “敌方” 控制区域解救人质。武直 19 在夜间秘密将特战队员运送至目标区域附近,并在空中盘旋警戒。当 “敌方” 增援部队赶来时,武直 19 立即发射干扰弹,破坏 “敌方” 通信和雷达系统,同时使用机炮对 “敌方” 车辆进行扫射,为特战队员争取到足够的撤离时间,最终成功完成营救任务并护送队员返回。​

民用领域​

  • 森林消防:在某次西南地区的森林大火扑救中,武直 19 连续作业数十小时。它先是利用机载雷达对火场进行三维建模,分析火势蔓延趋势,规划出最佳灭火路线。随后,多次往返于水源地和火场之间,单次携带 2 吨水,精准地将水投放到火势最猛烈的区域。在持续的努力下,成功控制住一片面积达 500 亩的火场,避免了火势进一步扩大,保护了周边村庄和生态环境。​
  • 航空测绘与地理勘察:在青藏高原的地理勘察项目中,武直 19 搭载高精度激光雷达,克服高原缺氧、强气流等恶劣条件,对超过 10 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细致测绘。其获取的数据精度达到厘米级,不仅清晰呈现出山脉走向、冰川分布等地形地貌,还为地质专家探测地下构造提供了关键信息,助力发现多处潜在的矿产资源区域。​
  • 应急救援:在某次地震灾害救援中,道路被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完全阻断,大量群众被困。武直 19 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在废墟中搜索到 30 多名被困群众。它通过救援绞车,分批次将被困群众安全救出,并及时运送医疗物资到受灾严重区域,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在海上救援方面,曾在台风过后的海域,武直 19 顶着强风,成功搜寻并营救起 12 名落水渔民,展现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出色的救援能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