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直-20 直升机

图片[1]-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体型数据
机长:约15.7米(不含旋翼)
机高:约5.1米
旋翼直径:约13米
尾桨直径:约2.7米
空重:约5吨
最大起飞重量:约10吨
内部载荷:约2.5吨
外部载荷:约3吨
制造厂家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制背景
– 2006年开始研制,2013年首飞
– 2019年正式公开亮相
– 填补中国10吨级通用直升机空白
北约名称
Falcon Hawk(猎鹰)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型号:2台WZ-10涡轮轴发动机
单台功率:约1,600千瓦(2,145轴马力)
采用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FADEC)
最大速度:约30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约28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约6,000米
最大航程:约800公里
续航时间:约3小时
武器参数
直-20基本型为运输直升机,无固定武器
武装改型可能装备:
– 外挂点:机身两侧各2个外挂点
– 反坦克导弹:红箭-10反坦克导弹
– 火箭弹发射器:57mm或90mm火箭弹巢
– 机枪/机炮吊舱:12.7mm或23mm机枪/机炮吊舱
海军型装备:
– 对海搜索雷达:用于反舰和搜救任务
– 声呐系统:包括吊放声呐和/or声呐浮标
– 反潜武器:鱼-7型反潜鱼雷或深水炸弹
同时代外军对比
UH-60最大起飞重量略小(约9.9吨 vs 直-20的约10吨)
直-20航电系统更现代化
UH-60产量更大,使用更广泛
俄罗斯 Mi-17
Mi-17载重更大(约4吨 vs 直-20的约2.5吨)
直-20航电系统和机动性更优
Mi-17更适合高温高原环境
欧洲 NH90
NH90最大起飞重量较小(10.6吨 vs 直-20的约10吨)
NH90采用更先进的复合材料结构
直-20更强调多用途和适应复杂环境

直 – 20 战术通用直升机作为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是中航工业完全自主设计的 10 吨级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中型直升机领域的诸多空白,更为中国陆、海、空等多军种的现代化作战能力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在民用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研发背景与历程

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对高空中型通用直升机的需求日益迫切。当时,中国西部山区边防部队面临着严峻的补给难题,急需一款性能优异的中型直升机来打通补给通道。1984 年,中国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购入 24 架 S – 70 民用版黑鹰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凭借出色的高原性能,在后续很长时间里成为西南方向高寒地区运输任务的主力。但由于国际关系变化,美国对中国实施禁运政策,无法持续引进黑鹰直升机,且原有直升机日益老化,部分在高原地区执行任务时失事坠毁,这使得中国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研制中型直升机,填补运力空缺。

图片[2]-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2006 年,中航二集团正式启动 “10 吨级通用直升机” 研发计划,并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模型。此后,科研团队针对直升机设计中的关键难题展开攻关,历经无数次试验与改进。2013 年 12 月 23 日上午 11 时 20 分许,直 – 20 在东北北部某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项目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此后,直 – 20 又经过了大量的试飞测试、性能优化以及适配不同军种需求的改进工作。2019 年 10 月 1 日,6 架直 – 20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的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制直升机的卓越成果。如今,直 – 20 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广泛装备各军种部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3]-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二、技术特点

动力系统

直 – 20 配备两台国产涡轴 – 10 涡轮轴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可输出高达 2145 匹轴马力的强大动力。涡轴 – 10 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具备高功率密度、低油耗、高可靠性等优势,为直 – 20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保障。发动机与直升机的传动系统经过精心匹配,传动效率高,动力传输稳定,能够有效满足直升机在起飞、巡航、悬停、机动等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动力需求。

图片[4]-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机身结构

直 – 20 机身为扁平形设计,采用半硬壳式结构,大量运用先进复合材料,如在斜梁部位首次采用国产 T800 碳纤维制造。这种设计和材料选用方式,在保证机身结构强度的同时,显著减轻了机身重量,提升了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其独特的外部造型,不仅有利于满足空运要求,便于未来上舰时与军舰机库适配,还能有效减小雷达反射面积,降低被敌方探测发现的概率,提升了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此外,直 – 20 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各系统和部件便于拆卸、维修和更换,大大缩短了维护保障时间,提高了直升机的出动率。

航电系统

直 – 20 的航电系统堪称先进,飞行仪表摒弃了传统式指针仪表,采用由五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组成的玻璃驾驶舱,为飞行员提供了清晰、直观、全面的飞行参数和任务信息显示。机头下方安装有激光防撞雷达,能够实时探测前方障碍物,为飞行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在直升机的核心飞行控制系统上,直 – 20 开创性地采用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杆操纵方式。这一技术革新使得直升机的操纵性和敏捷性大幅提升,飞行员的操纵负荷显著减轻,飞行品质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电传飞控系统还具备故障诊断和冗余备份功能,提高了飞行安全性。此外,直 – 20 还配备了先进的通信系统、导航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能够满足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和任务需求。通信系统涵盖甚高频、超高频以及卫星通信等多种手段,确保直升机与地面指挥中心及其他作战单元保持实时、稳定的通信联络;导航系统融合了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以及地形匹配导航等多种技术,为直升机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保障其在全球任何区域都能准确飞行;电子对抗系统则可对敌方的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进行干扰和对抗,提升直升机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图片[5]-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旋翼系统

主旋翼方面,直 – 20 采用五叶全复合材料桨叶设计,相较于传统的四桨叶,增加的桨叶数量有效提高了升力系数,提升了直升机的悬停和载重能力。每片旋翼桨叶都经过精心的气动外形设计,采用特殊的后掠削尖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减小气动阻力,推迟跨声速激波的产生,提高旋翼的气动效率和悬停效率,同时降低旋翼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噪音。全复合材料桨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抗疲劳等优点,不仅提升了旋翼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降低了维护成本。尾桨为四叶设计,安装在垂直尾翼右侧,与主旋翼协同工作,有效控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和方向稳定性。旋翼系统还配备了先进的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等部件,能够根据飞行状态实时调整桨叶角度、挥舞和摆振幅度,实现对直升机飞行姿态的精确控制。此外,直 – 20 是国内首款应用旋翼防除冰系统的直升机,该系统能够在直升机穿越冻雨、结冰等恶劣气象条件时,通过电热等方式及时去除旋翼表面的冰层,确保旋翼的正常运转和飞行安全,使直 – 20 真正具备了全地域、全时段执行任务的能力。

图片[6]-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三、性能参数

基本尺寸

机身长度(不含旋翼)约 19 米,含主旋翼后总长度约 20 米;机身宽度(不含短翼)约 2.5 米;机身高度(至主旋翼顶)约 5.3 米;主旋翼直径 16 米,尾旋翼直径 3.2 米。这样的尺寸设计,既保证了直 – 20 在运输搭载时的空间需求,又使其在飞行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重量参数

空重约 5 吨,最大起飞重量可达 10 吨左右。在载重量方面,舱内可搭载 1 吨货物和 12 名乘员,外部还能通过吊挂方式运输 4 吨物资,强大的载重能力使其能够高效执行各类人员和物资运输任务。

飞行性能

最大平飞速度可达 360 千米 / 小时,巡航速度约为 300 千米 / 小时,能够快速抵达任务区域。海平面爬升率达 10 米 / 秒以上,实用升限超过 6000 米,在高海拔地区表现卓越,可轻松在高原等复杂地形环境下执行任务,曾多次在高原地区进行实战化演练和任务执行,展现出了良好的高原性能。航程方面,在内部燃油满载情况下,最大航程约为 460 千米,续航时间约为 2.5 小时。若加装副油箱,航程和续航时间还可进一步提升,能够满足不同任务场景下的远程飞行需求。

图片[7]-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四、衍生型号

直 – 20 陆军通用运输型

这是直 – 20 的基础型号,主要装备陆军部队,用于执行人员运输、物资投送、装备吊运等任务。在陆军的作战和训练中,直 – 20 能够快速将步兵班或特种作战小组投送至战场关键区域,实现兵力的垂直快速机动。其宽敞的机舱和强大的载重能力,可搭载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为作战部队提供及时的后勤保障。在山区、丛林等复杂地形环境下,直 – 20 凭借良好的低空性能和机动性,能够灵活穿梭,有效解决地面运输困难的问题。在日常训练中,直 – 20 也承担着部队空中突击训练、战术演练等任务,极大地提升了陆军的立体作战能力。

直 – 20 武装型

武装型直 – 20 在外观上与常规直 – 20 有明显区别,其两侧增加了两组大型多功能短翼,每个短翼下方至少设有两个武器挂架,共计四个武器挂载点,可根据任务需求挂载多种武器,如机枪、机炮、火箭弹、导弹等,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和空中自卫能力。常规直 – 20 流畅的雷达罩被更先进的光电传感器吊舱所替代,该吊舱可能装备有与武直 – 10/19 型相同的光电模块,包括热成像仪、远红外摄像机和激光测距装置,可用于日夜侦察、目标识别和导引武器攻击。武装型直 – 20 的出现,为陆军空中突击部队提供了一种强大的伴随火力支援平台,在执行机降作战任务时,能够在直升机编队接近目标区域过程中,对敌方地面火力点、装甲目标等进行先期压制和打击,为后续的人员机降和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边境巡逻、反恐作战等任务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我军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直 – 20 舰载型

直 – 20 舰载型专门为海军舰艇搭载设计,可在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驱逐舰、护卫舰等各类舰艇上起降。该型号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海上环境的特殊性,对机身结构进行了加强处理,以适应海上恶劣的气候条件和频繁起降带来的冲击。旋翼和尾梁可折叠,大大减少了在舰艇上停放时所占的空间,便于在有限的舰艇甲板和机库内进行收纳和调度。舰载型直 – 20 配备了先进的着舰引导设备和舰上系留装置,确保在复杂海况下能够安全、准确地着舰并系留。其任务类型丰富多样,可执行反潜巡逻、反舰作战、搜索救援、物资运输以及为舰艇提供空中警戒等任务。在反潜作战中,舰载型直 – 20 可携带反潜鱼雷、声呐浮标等搜潜攻潜装备,通过吊放声呐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一旦发现敌方潜艇踪迹,立即发射反潜鱼雷进行攻击,为舰艇编队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反潜屏障;在反舰作战中,可挂载反舰导弹,利用自身的侦察搜索能力,对敌方舰艇进行超视距打击;在搜索救援任务中,凭借其搜索雷达、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能够快速搜索海面目标,并通过救生绞车将落水人员安全救起。

直 – 20 海警型

2025 年 6 月,马来西亚海事执法局拍摄的照片显示,中国海警万吨级 “南沙” 舰(5901)上出现了国产中型通用直升机直 – 20,这标志着直 – 20 正式迈入中国海警序列。海警版直 – 20 虽然未安装反潜声呐或大型雷达等海军专用设备,但针对海上执法任务环境进行了定制化适配,具备折叠旋翼、防腐蚀涂装和远海通信接口。它可在万吨级舰船上执行长时巡逻、快速投送、远程搜救乃至超视距协同等任务,极大地增强了海警在争议海域的多维存在能力。与直 – 8 相比,直 – 20 在中型舰艇上的部署更为灵活,无需对甲板和机库进行大幅改造,且性能远强于直 – 9。未来,随着更多海警版直 – 20 服役,或将出现搭载雷达吊舱的巡逻型、挂载探照灯与绞车的救援型,乃至具备武装模块的应急型,进一步提升中国海警在海上的执法和维权能力。

图片[8]-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五、服役情况与应用领域

服役情况

  • 陆军:直 – 20 已广泛装备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陆军实现快速机动和立体作战的关键装备。西藏军区陆军航空兵某旅、第 75 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等部队都已列装直 – 20。在陆军的日常训练和作战演练中,直 – 20 频繁参与,与武直 – 10、武直 – 19 等武装直升机以及其他运输直升机协同作战,模拟空中突击、兵力投送、火力支援等多种战术场景,不断提升陆军部队的实战能力。在高原地区,直 – 20 凭借出色的高原性能,有效解决了部队物资补给和兵力投送难题,成为高原部队不可或缺的运输力量,极大地增强了陆军在高原地区的作战效能。
  • 海军:直 – 20 舰载型已逐步在海军舰艇上实现部署,随着航母编队、两栖攻击舰编队等作战力量的发展,直 – 20 舰载型在海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将成为航母编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反潜、搜救、运输等多种任务,提升航母编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两栖作战中,直 – 20 舰载型可搭载海军陆战队队员进行垂直登陆作战,快速将兵力投送至敌方滩头阵地后方,配合两栖舰艇和地面部队实施协同攻击。同时,在日常的海上巡逻、护航等任务中,直 – 20 舰载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为舰艇编队提供空中侦察和警戒支持。
  • 海警:如前文所述,直 – 20 海警型已部署在中国海警船只上,为海警的海上执法和维权行动提供了强大的空中支持。海警版直 – 20 能够在海上长时间巡逻,及时发现并跟踪可疑船只,通过搭载的通信设备与海警舰艇进行实时信息交互,指挥协调执法行动。在海上救援任务中,可迅速抵达事发海域,利用自身设备对遇险人员和船只进行救援,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秩序。
图片[9]-中国🇨🇳 直-20 直升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应用领域

军事领域

兵力投送:在大规模作战或特种作战行动中,直 – 20 能够快速、高效地将大量全副武装的士兵投送至战场关键区域,实现兵力的垂直快速机动。例如在模拟岛屿登陆作战演练中,多架直 – 20 组成编队,搭载陆军或海军陆战队队员,迅速越过海面,精准降落在敌方滩头阵地后方,对敌方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为作战胜利创造有利条件。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和良好的机动性,使得部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远距离快速部署,出其不意地打击敌方。

装备运输:直 – 20 具备强大的外部吊挂能力,能够吊运轻型火炮、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轻型车辆等装备,快速为作战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装备保障。在山区、丛林等地形复杂区域,地面运输困难,直 – 20 可轻松将装备吊运至指定地点,大大提高了作战部队的机动性和火力覆盖范围。在一些高原地区的军事行动中,直 – 20 多次成功吊运重型装备,保障了部队在高原环境下的作战需求,有效提升了部队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反潜作战:直 – 20 舰载反潜型在广阔海域对敌方潜艇进行搜索、跟踪与攻击。它通过投放声呐浮标构建大面积反潜搜索网络,利用吊放声呐对不同深度海域进行精确探测,配合先进的磁异探测仪,能够敏锐捕捉潜艇航行产生的磁场异常,一旦发现潜艇踪迹,立即发射反潜鱼雷予以攻击,有效保护己方舰艇编队和海上交通线安全。在多次海上军事演习中,直 – 20 舰载反潜型出色完成反潜任务,展示出了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反潜力量的重要支柱。

空中突击与火力支援:武装型直 – 20 作为陆军空中突击部队的重要装备,在执行作战任务时,能够为机降部队提供伴随火力支援。在接近目标区域过程中,利用挂载的武器对敌方地面火力点、装甲目标等进行先期压制和打击,为后续的人员机降和作战行动创造安全环境。在城市反恐作战模拟演练中,武装型直 – 20 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对隐藏在建筑物内的 “恐怖分子” 进行精确打击,有效提升了我军在复杂环境下的反恐作战能力。

民用领域

抢险救灾: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直 – 20 可迅速抵达灾区,执行人员搜救、物资投放与伤员转运任务。其大载重量和良好的低空性能,使其能够携带大量救灾物资深入灾区核心区域,为受灾群众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和医疗救助。在转运伤员过程中,宽敞的机舱可设置临时医疗救护区,对重伤员进行紧急救治,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在一些地震灾区救援行动中,直 – 20 多次往返于灾区和临时医疗点之间,成功转运了大量重伤员,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资运输: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区域,如山区、岛屿等,直 – 20 可承担物资运输重任。将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医疗用品等物资快速运抵目的地,保障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例如在一些偏远海岛建设过程中,直 – 20 多次吊运预制桥梁构件、重型机械设备,大幅缩短工程周期;在高原牧区冬季补给时,直 – 20 突破地形限制,为牧民送去燃料、食物等物资,解决了传统运输方式难以克服的难题 。

航空测绘:直 – 20 凭借稳定的飞行性能与载荷优势,搭载高精度激光雷达、航空数码相机等测绘设备,可高效完成大面积地形测绘任务。在城市新区规划中,直 – 20 能快速获取地形三维数据,辅助规划道路、建筑布局;在自然资源普查时,其测绘数据可精准识别森林覆盖、矿产分布情况,为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冰川、沙漠等极端环境下,直 – 20 也能顺利开展测绘工作,填补特殊区域地理信息空白。

海上救援:在海上船只失事、人员落水等紧急情况下,直 – 20 凭借先进的搜索救援设备与出色的飞行性能,成为海上生命救援的 “空中卫士”。当接到救援指令后,直 – 20 可迅速从沿海基地起飞,利用机首的海面搜索雷达,在茫茫大海中快速锁定目标海域,配合红外热成像仪,即使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也能精准定位落水人员。机身配备的大功率救生绞车,最大吊重可达 300 千克,能快速下放救援人员或救生设备,将落水者安全吊运至机舱。例如在某次远洋渔船失事救援中,直 – 20 仅用 40 分钟就抵达距海岸 200 公里的事发海域,成功营救 8 名落水船员。此外,直 – 20 宽敞的机舱还可作为临时医疗场所,对重伤员进行初步救治,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旅游观光: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直 – 20 有望凭借其舒适的乘坐环境和开阔的视野,开拓高端旅游观光市场。在风景名胜区,游客可乘坐直 – 20 从空中俯瞰壮丽的自然风光,如张家界的奇峰异石、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等。相较于传统观光直升机,直 – 20 的大空间可搭载更多游客,且飞行稳定性更高,能为游客带来更安全、舒适的观光体验,同时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电力巡检:在电力行业,直 – 20 可搭载高精度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机等设备,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快速巡检。相较于人工巡检,直 – 20 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数百公里的线路,及时发现线路老化、绝缘子损坏、塔基沉降等隐患。特别是在山区、丛林等地形复杂区域,直 – 20 可轻松穿越,克服地面巡检的困难,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安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