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

美海军陆战队 HMH-463 “Pegasus”( 飞马座 )中队的主要飞机是 CH-53E “ 超级种马 ” 直升机,是美军最大的直升机。该中队曾装备过 CH-53A “ 海种马 ” 直升机,如在 1975 年的 “ 常风行动 ” 中,就有该中队的 CH-53A 参与撤离任务。但后期主要以 CH-53E 为主,直到 2022 年该中队根据 “部队设计 2030” 计划停用,其 12 架 CH-53E 直升机被调配至其他航空单位。

图片[1]-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6]-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型号绰号所属军种简要说明
CH-53A海种马( Sea Stallion )美国海军陆战队1966 年服役的初代重型运输直升机,采用双发设计,主要用于两栖突击运输16。
CH-53D海种马( Sea Stallion )美国海军陆战队CH-53A 的改进型,升级发动机和装卸系统,可搭载 55 名士兵,1969 年首飞14。
CH-53E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美国海军陆战队三发重型运输直升机,1981 年服役,最大吊运能力 16 吨,绰号 “飓风制造者”89。
CH-53K国王种马( King Stallion )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一代型号,2018 年交付,吊运能力达 15.9 吨,采用电传操纵和复合材料旋翼1016。
HH-53B/C快乐绿巨人( Jolly Green Giant )美国空军救援型,配备空中加油探管和救生绞车,用于越战及后续救援任务111。
MH-53J/M铺路微光( Pave Low )美国空军特种部队特种作战型,加装地形跟踪雷达和夜视系统,参与海湾战争等行动211。
RH-53A/D海龙( Sea Dragon )美国海军扫雷型,用于反水雷任务,可拖曳多种扫雷设备118。
MH-53E海龙( Sea Dragon )美国海军基于 CH-53E 的扫雷型,1986 年服役,专门执行机载反水雷任务1415。
CH-53C超级绿巨人( Super Green Giant )美国空军运输型,与 HH-53C 血缘相近但无空中受油管,用于战略运输213。

西科斯基 CH-53E “ 超级种马 ”( Sikorsky CH-53E Super Stallion )是美国军方最大、最重的直升机,以 S-80 为公司编号,由 CH-53 “ 海种马 ”( Sea Stallion )改进而来 —— 主要升级包括增加第三台发动机、主旋翼增至七叶、尾旋翼倾斜 20 度。这款直升机由 西科斯基 飞行器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较罕见的 MH-53E “ 海龙 ”( Sea Dragon )则满足美国海军的远程扫雷(或机载反水雷)任务需求,同时承担海军的重型运输职责。目前,CH-53K 正在研发中,将配备新型发动机、复合旋翼叶片和更宽的机舱。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CH-53E 超级种马: CH-53E ” 超级种马 ” 重型运输直升机 ( CH-53E ” Super Stallion ” Heavy Lift Helicopter )
CH-53A/D 海种马: CH-53A/D ” 海种马 ” 重型运输直升机 ( CH-53A/D ” Sea Stallion ” Heavy Lift Helicopter )
机型定位: 重型运输直升机( 无明确世代划分,属于第二代至第三代重型直升机 )
衍生关系: CH-53E 是 CH-53A/D 的改进型,采用三发设计,提升载重与航程
机组人员: – CH-53E: 4人( 飞行员、副驾驶、飞行工程师、空中机械师 ) – CH-53A/D: 3人( 飞行员、副驾驶、空中机械师 )
体型参数
CH-53E 超级种马: – 机长: 约30.18米( 旋翼展开 ) – 机身长度: 约22.35米 – 机高: 约8.46米 – 主旋翼直径: 约24.08米( 七叶旋翼 ) – 主旋翼面积: 约454.8平方米 – 空重: 约15,072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约33,340公斤 – 有效载荷: 约16,330公斤( 内部 )/ 约14,515公斤( 外部吊装 )
CH-53A/D 海种马: – 机长: 约26.97米( 旋翼展开 ) – 机身长度: 约19.2米 – 机高: 约5.39米 – 主旋翼直径: 约22.01米( 六叶旋翼 ) – 空重: 约10,740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约19,050公斤 – 有效载荷: 约5,897公斤( 内部 )/ 约7,031公斤( 外部吊装 )
研发与生产
制造厂家: 美国 西科斯基飞行器公司 ( Sikorsky Aircraft ),现属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仿制型号: 无直接仿制型号,以色列基于 CH-53D 改进出 ” Yas’ur ” 系列
北约名称: 无( 为本国研制装备 )
动力与飞行性能
CH-53E 发动机与性能: – 发动机参数: 3台 通用电气 T64-GE-416 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约4,380马力( 3,270千瓦 ) – 最大速度: 约315公里/小时 – 巡航速度: 约278公里/小时 – 最大航程: 约1,000公里( 标准燃油 ) – 实用升限: 约5,640米 – 爬升率: 约12.5米/秒
CH-53A/D 发动机与性能: – 发动机参数: 2台 通用电气 T64-GE-6 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约2,850马力( 2,125千瓦 ) – 最大速度: 约315公里/小时 – 巡航速度: 约250公里/小时 – 最大航程: 约621公里( 标准燃油 ) – 实用升限: 约4,115米 – 爬升率: 约7.73米/秒
武器与任务配置
武器参数: – 自卫武器: 2-4挺 12.7毫米 M2HB 重机枪( 舱门处 ),部分型号可搭载 7.62毫米 M60 机枪 – 挂载点: 机身两侧可安装机枪吊舱
任务配置: – 人员运输: CH-53E 可搭载55名士兵;CH-53D 可搭载38名士兵 – 医疗 evacuation: CH-53E 可容纳24副担架及4名医护人员 – 装备运输: 可吊装 ” 悍马 ” 越野车、155毫米榴弹炮、轻型装甲车等 – 特种作战: 可改装为特种作战支援平台,配备夜间导航与自卫系统
同时代外军对比
俄罗斯 米-26 ” 光环 ” ( Mi-26 ” Halo ” )
– 吨位: 米-26 为全球最大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约56吨;CH-53E 约33吨 – 载重: 米-26 内部载荷约20吨;CH-53E 约16吨 – 动力: 米-26 采用两台大功率涡轴发动机;CH-53E 为三台中功率发动机 – 机动性: CH-53E 更适合舰载部署;米-26 体型过大,仅限陆基使用
中国 直-8 系列直升机
– 定位: 直-8 为中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约13吨;CH-53系列为重型 – 载重: 直-8 内部载荷约4吨;CH-53E 约16吨 – 技术: CH-53系列成熟度更高,直-8 近年改进型性能提升显著 – 应用: 两者均兼顾运输与多任务,但CH-53E 载重优势明显
英国 韦斯特兰 ” 海王 ” 直升机( Westland Sea King
– 吨位: ” 海王 ” 为中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约9吨;CH-53A/D 约19吨 – 用途: ” 海王 ” 侧重反潜与搜救;CH-53A/D 专注重型运输 – 动力: 两者均为双发设计,CH-53A/D 功率更大 – 衍生: ” 海王 ” 衍生型号多;CH-53A/D 改装潜力更强
图片[7]-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海种马” 到 “超级种马”

研发背景

CH-53 的诞生源于 1962 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 “ 重型直升机实验 ”(HH (X))竞标。西科斯基的 S-65 击败波音 Vertol 改进的 CH-47 “ 支奴干 ”( Chinook )版本,原型机 YCH-53A 于 1964 年 10 月 14 日首飞,1966 年开始交付量产型 “ CH-53A 海种马 ”。初期 CH-53A 配备两台 通用电气 T64-GE-6 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 2850 轴马力,最大起飞重量 4.6 万磅(含 2 万磅有效载荷)。

CH-53A “海种马” 的衍生型号包括 RH-53A/D、HH-53B/C、CH-53D、CH-53G、MH-53H/J/M 等。其中,RH-53A/D 供美国海军扫雷使用;CH-53D 换装更强劲的 T64 发动机(所有 H-53 系列均采用该系列发动机),并增设外部油箱;CH-53G 是西德为陆军生产的 CH-53D 版本;美国空军的 HH-53B/C “ 超级快乐绿巨人”(Super Jolly Green Giant )用于特种作战和战斗救援,在越南战争中首次部署;空军的 MH-53H/J/M “ 铺路微光 ”( Pave Low )是最后一批双发 H-53 ,配备全面升级的航电系统,可全天候作战。

H-53E 的诞生

1967 年 10 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需求:新型直升机的运载能力需达到 CH-53D 的 1.8 倍,且能适配两栖攻击舰。当时美国海军和陆军也在寻求类似直升机,而西科斯基早在此前就已着手改进 CH-53D ,公司编号 “ S-80 ”,核心升级为增加第三台涡轮轴发动机和更强劲的旋翼系统。1968 年,西科斯基向海军陆战队提交 S-80 方案,因能快速提供解决方案而获认可,军方资助研发测试机进行评估。

1970 年,尽管美国国防部长施压要求采用陆军正在研发的波音 Vertol XCH-62 ,但海军和陆战队证明陆军直升机过大,无法在登陆舰上运作,最终获准推进自有方案。1970 年代初,原型机测试验证了三发动机和七叶主旋翼的可行性,1974 年 3 月 1 日,首架 YCH-53E 原型机首飞。

图片[10]-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CH-53E 的改进还包括:强化传动系统,机身延长 6 英尺 2 英寸(1.88 米),主旋翼叶片采用钛 –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尾部构型重构 —— 移除低置对称水平尾翼,替换为更大的垂直尾翼,尾旋翼倾斜以在悬停时提供部分升力并抵消主旋翼扭矩,同时新增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数字飞控可防止飞行员过度应力损伤机身)。

测试显示,YCH-53E 能将 17.8 吨载荷提升至 50 英尺(15 米)高度,无外挂时,在 5.6 万磅总重下时速可达 170 节(310 公里 / 小时)。此后,军方订购 2 架预生产型和 1 架静态测试机,尾翼进一步优化为 “高置水平尾翼 + 内侧垂直于尾旋翼、支柱连接处倾斜 20 度” 的构型。

1978 年,首份生产合同签订,1981 年 2 月正式服役,首架量产型 CH-53E 于 1980 年 12 月首飞。美国海军少量采购 CH-53E 用于舰上补给,陆战队和海军共接收 177 架。

MH-53E 与 CH-53K

美国海军要求在 CH-53E 基础上研发机载反水雷型号,即 “ MH-53E 海龙 ”。其特点是扩大侧置浮筒以增加燃油储备和续航,保留空中加油探头,内部可加装 7 个 300 美制加仑(1136 升)转场油箱,数字飞控系统包含专门设计的扫雷设备牵引辅助功能。1981 年 12 月 23 日,MH-53E 原型机首飞,1986 年开始服役,海军共接收 46 架,同时将剩余 RH-53D 改装为运输型。MH-53E 具备悬停加油能力,可从水面舰艇接受软管加油。

此外,日本海上自卫队采购了 11 架 S-80M( MH-53E 的出口型 )。

日本海上自卫队采购的 S-80M(MH-53E 出口型)直升机

编号采购时间交付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8012010 年2012 年2013 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采购的首架 S-80M,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机身长 22.3 米,旋翼直径 24.1 米,最大起飞重量 33340 千克,最大飞行速度 315 千米 / 小时,续航时间约 6 小时。具备扫雷、运输和搜救能力,可搭载多种扫雷设备,用于清除海域水雷,支持海上作战行动
8022010 年2012 年2013 年2 号机,延续首架设计,优化了扫雷系统的兼容性,可适配日本自主研发的部分扫雷设备,提升在日本周边海域的扫雷效率
8032011 年2013 年2014 年3 号机,改进了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适合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增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远洋扫雷能力
8042011 年2013 年2014 年4 号机,提升了运输能力,可搭载更多人员和物资,在执行扫雷任务的同时,能兼顾海上运输和救援任务
8052012 年2014 年2015 年5 号机,配备先进的导航和通信系统,能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和岸基指挥中心高效协同,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8062012 年2014 年2015 年6 号机,优化了维护系统,降低了故障率,减少了维护时间,提高了在航率,保障了持续作战能力
8072013 年2015 年2016 年7 号机,强化了反潜探测设备,在扫雷任务之余可协助执行反潜任务,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
8082013 年2015 年2016 年8 号机,改进了座舱布局,提升了飞行员的操作舒适性,适合长时间执行任务,增强了机组的持续作业能力
8092014 年2016 年2017 年9 号机,集成了日本自主研发的部分电子设备,更好地适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体系,提升了协同作战的流畅性
8102014 年2016 年2017 年10 号机,提升了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可在复杂海况下执行任务,保障了任务的全天候性
8112015 年2017 年2018 年11 号机,日本海上自卫队采购的最后一架 S-80M,总结了前 10 架的使用经验,在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上进一步优化,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扫雷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海军陆战队曾计划升级多数 CH-53E 以延长服役,但计划停滞。西科斯基随后提出新型号,最初称 “ CH-53X ”,2006 年 4 月,美军签订 156 架 “ CH-53K ” 的合同,2007 年 8 月订单增至 227 架。原计划 2011 年 11 月首飞、2015 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旨在全面替代 CH-53E。

图片[13]-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设计特点

尽管尺寸相近,但三发的 CH-53E “ 超级种马 ”(S-80)比双发的 CH-53A “ 海种马 ”(S-65)功率更强,七叶主旋翼是其显著特征。

CH-53E 可搭载 55 名士兵或 3 万磅(1.36 吨)内部货物,外部吊运能力达 3.6 万磅(1.63 吨),巡航速度 173 英里 / 小时(278 公里 / 小时),航程 621 英里(1000 公里)。该机配备可伸缩的空中加油探头,悬停时能从水面舰艇接受软管加油,武器包括:右侧乘员门 1 挺机枪、副驾驶后方左侧舷窗 1 挺机枪、尾舱门 1 挺机枪,还装有箔条 – 红外干扰弹发射器。

升级后的 CH-53E 新增 “直升机夜视系统”(HNVS)、改进型 0.50 英寸口径 GAU-21/A 和 M3P 机枪,以及 AAQ-29A 前视红外成像仪。

MH-53E 的特点是侧置燃油浮筒更大,专为拖曳扫雷 “滑橇” 设计,配备反水雷系统和双机枪,其数字飞控系统包含扫雷设备牵引优化功能。

CH-53E 和 MH-53E 是西方最大的直升机,CH-53K 将进一步放大尺寸。在全球范围内,其运载能力仅次于俄罗斯的米 – 26(22 吨)、米 – 12(44 吨)和米 – 6(12 吨,最大起飞重量 42 吨)。

图片[14]-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8]-美国🇺🇸 CH-53E 超级种马 Super Stallion 及 CH53 种马 系列-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作战历史

1980 年代:初入战场

“超级种马” 首次服役于北卡罗来纳州新河海军陆战队航空站的 HMH-464 重型直升机中队,随后几年,加利福尼亚州塔斯汀海军陆战队航空站成立 HMH-465 、HMH-466 中队 ,西海岸训练中队 HMT-301 和东海岸预备役中队 HMH-772(宾夕法尼亚州威洛格罗夫海军航空站)也换装该机型,此后其他陆战队重型直升机中队逐步淘汰 CH-53A/D,全面换装 CH-53E。

1983 年,CH-53E 首次舰上部署:HMH-464 的 4 架直升机随 “ 硫磺岛 ” 号( USS Iwo Jima )搭载第 24 海军陆战队两栖部队(24th MAU)部署,期间陆战队作为维和部队进驻黎巴嫩贝鲁特,在贝鲁特国际机场及周边建立防线。1983 年 10 月 23 日,恐怖分子用卡车炸弹摧毁陆战队兵营,造成近 240 名军人死亡,该中队的 CH-53E 在此期间提供了关键作战支援。

1990 年代:多任务拓展

1991 年,多架 CH-53E 与 CH-46 “ 海骑士 ”( Sea Knight )直升机被派往索马里摩加迪沙,在索马里内战期间撤离美国及外国公民。

沙漠风暴 ” 行动中,舰载 MH-53E “ 海龙 ” 在波斯湾科威特附近海域执行扫雷任务。

1995 年 6 月 8 日,被击落的 F-16 战隼 ”( Fighting Falcon )飞行员斯科特・奥格雷迪上尉(Captain Scott O’Grady)由 2 架 CH-53E 营救脱险。

2000 年代:反恐战场的主力

2001 年 10 月 26 日,“ 佩莱利乌 ” 号( USS Peleliu )和 “ 巴丹 ” 号( USS Bataan )上的各 3 架 CH-53E ,飞行 550 英里(890 公里),在阿富汗建立首个陆地基地 “ 犀牛营 ”( Camp Rhino ),高峰期部署 1100 名士兵。这场两栖突袭是史上最长距离的同类行动,CH-53E 的远程能力使陆战队得以在阿富汗南部建立基地,推动地面作战展开。

2003 年 伊拉克入侵 中,“ 超级种马 ” 再次发挥关键作用:向前线陆战队单位运输补给和弹药,同时将伤员后送治疗。在营救被俘陆军士兵杰西卡・林奇(Jessica Lynch)的行动中,陆战队的 CH-53E 和 CH-46E 搭载陆军游骑兵和特种部队完成任务。

截至服役后期,约 152 架 CH-53E 在陆战队服役,30 架 MH-53E 在海军服役。CH-53E 每飞行 1 小时需 44 小时维护,每小时飞行成本约 2 万美元。

主要型号

  • YCH-53E:2 架西科斯基 S-65E(后改为 S-80E)原型机的军方编号。
  • CH-53E 超级种马:S-80E 的军方编号,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研发的重型运输型,量产 170 架。
  • MH-53E 海龙:S-80M 的军方编号,美国海军反水雷型,量产 50 架。
  • VH-53F:提议的总统运输型,未量产。
  • S-80E:出口型重型运输直升机,未量产。
  • S-80M:出口型反水雷直升机,为日本生产 11 架。

主要买家

  • 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 CH-53E,主要中队包括 HMH-361、HMH-366、HMH-461、HMH-462、HMH-464、HMH-465、HMH-466、HMH-769、HMH-772 等。
  • 美国海军:装备 MH-53E 和少量 CH-53E,中队包括 HC-1、HC-4、HM-14、HM-15 等。
  • 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 S-80M(MH-53E 出口型),用于反水雷和重型运输。

事故与争议

1969-1990 年,CH-53A、CH-53D、CH-53E 共造成 200 多名军人死亡。MH-53E 是美国海军事故率最高的直升机,1984-2008 年导致 27 人死亡,A 级事故(严重损坏或人员死亡)率为 5.96 起 / 10 万飞行小时,是海军直升机平均水平(2.26 起)的两倍多。

2005 年的诉讼称,1993 年以来,CH-53E 的 2 号发动机至少发生 16 起空中起火或过热事件,指控制造商未做适当改进,也未向机组传授应急技巧。

典型事故包括:1984 年 6 月 1 日,一架 CH-53E 吊运卡车时吊带断裂,机身解体致 4 名机组死亡;1996 年 5 月 9 日,西科斯基工厂的 CH-53E 坠毁,4 名员工遇难,导致海军停飞所有 CH-53E 和 MH-53E;2005 年 1 月 26 日,一架载有 30 名陆战队士兵和 1 名海军医护兵的 CH-53E 在伊拉克鲁特巴因沙尘暴坠毁,31 人全部遇难,是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事件之一。

CH-53D 海种马 Sea Stallions

CH-53A 海种马 Sea Stallion

日本 MH-53E / S-80-M-1

日本 MH-53E 与超级种马 CH-53E 本质上是同一系列直升机,MH-53E 是 CH-53E 的衍生型号,主要区别在于任务用途、部分性能参数和装备配置上,具体如下:

  • 任务用途:CH-53E 超级种马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主要用于运输人员、装备和物资,可执行两栖作战等任务,也能吊运如 LAV-25 装甲车或 M198 型 155 毫米榴弹炮等重型装备。MH-53E 则主要为美国海军执行远程扫雷或机载反水雷任务,同时也承担一些重型吊运任务。
  • 性能参数:CH-53E 超级种马机长约 30.19 米,高 8.46 米,空重约 15.07 吨,最大起飞重量 33.34 吨。MH-53E 在 CH-53E 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为容纳更多燃油和设备,机体重量增大,载油量也大大增加,其航程等续航性能更优。
  • 装备配置:MH-53E 为执行反水雷任务,配备了专门的扫雷设备,其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包含有助于拖曳扫雷装备的特殊功能。此外,MH-53E 拥有更大的 sponsons(机身两侧突出结构),以提供更大的燃料储存空间,还保留了空中加油探头,内部最多可安装 7 个 300 美制加仑(约 1136 升)的运输油箱,这些是 CH-53E 通常不具备的配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