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中国🇨🇳 长剑-10/10A 巡航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093653907-cj-10-3.webp)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长剑-10/长剑-10A巡航导弹
英文名称:Chang Jian-10/10A (CJ-10/10A) Cruise Missile
北约代号:CSS-N-7(海基型)/DH-10(陆基型)
导弹类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弹长:约8.3米(CJ-10)/约8.5米(CJ-10A)
弹径:约0.68米
翼展:约3.05米
发射重量:约2,500公斤(CJ-10)/约2,800公斤(CJ-10A)
|
性能参数 |
标定射程:约1,500公里(CJ-10)/约2,500公里(CJ-10A)
实际射程:约1,700公里(CJ-10)/约2,800公里(CJ-10A)
飞行速度:约0.75-0.85马赫
巡航高度:约50-150米(平原)/约100-300米(山区)
制导方式:惯性制导+卫星制导+地形匹配+景象匹配
命中精度:CEP≤10米(CJ-10A)/CEP≤5米(改进型)
发射方式:三联装倾斜发射(早期)/垂直发射系统(后期)
|
战斗部参数 |
常规战斗部:高爆穿甲弹、子母弹、云爆弹
核战斗部:20-50千吨当量(可选)
战斗部重量:约300-500公斤
穿甲能力:≥1.5米钢筋混凝土
爆炸半径:约50-100米(常规高爆弹)
|
研发与制造 |
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
生产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设计时间:1990年代
首飞时间:约2004年
服役时间:2009年(CJ-10)/2015年(CJ-10A)
是否出口:否(截至2023年)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部分技术参考苏联Kh-55和美国BGM-109战斧
|
发动机参数 |
主发动机: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
助推器: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力:约3.5千牛(主发动机)
推重比:约0.14
燃料:航空煤油
巡航油耗:约0.6千克/小时/千牛
|
武器系统参数 |
火控系统:H/ZBJ-1型数字式指挥控制系统
目标探测: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北斗/GNSS)
发射平台:052D型驱逐舰(8单元)、055型驱逐舰(112单元)
发射单元:与鹰击-18、红旗-9等共架
再装填时间:约5-8分钟/单元
协同作战:可与预警机、无人机等协同
|
搭载平台 |
052D型驱逐舰: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
055型驱逐舰:前64后48共11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
093B型核潜艇:垂直发射系统
轰-6K/N轰炸机:机翼下挂载(每架可挂6枚)
陆地机动发射车:8×8轮式底盘,三联装发射架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战斧Block IV
– 射程:约2,500公里
– 速度:约0.75马赫
– 制导:GPS+惯性+地形匹配
– 优势:成熟可靠,可中途改变目标
– 劣势:飞行速度较慢,抗干扰能力一般
俄罗斯 口径巡航导弹
– 射程:约2,500公里(3M14)/约500公里(3M54)
– 速度:约0.8马赫(3M14)/约2.9马赫(3M54末段)
– 制导:惯性+GLONASS+地形匹配
– 优势:多种型号,可超音速突防
– 劣势:精度略低,系统兼容性一般
长剑-10/10A优势
– 采用北斗+惯性+地形匹配复合制导,精度更高
– 具备海上移动目标打击能力(CJ-10A改进型)
– 可与多种平台共架发射,通用性强
– 具备航路规划能力,突防能力强
– 国产化程度高,维护保障方便
|
长剑 – 10 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远程巡航导弹,长剑 – 10A 则是其改进型,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远程精确打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陆基固定目标、半固定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战略威慑和战术打击的双重作用。
一、研发背景
冷战结束后,远程巡航导弹在局部战争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具备射程远、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等特点,能在敌方防空火力圈外实施精确打击。为弥补中国在远程巡航导弹领域的空白,提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战略威慑水平,中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启动了长剑 – 10 巡航导弹的研制项目。科研团队攻克了动力系统、制导系统、隐身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最终成功研制出长剑 – 10。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和作战需求的提升,在长剑 – 10 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推出了性能更优的长剑 – 10A,以适应更复杂的作战场景。
二、系统构成
(一)导弹本体
- 外形设计
长剑 – 10 与长剑 – 10A 均采用类似美国 “战斧” 巡航导弹的气动布局,弹体呈圆柱形,头部为卵形,可减小飞行阻力。弹体中部装有一对可折叠的平直弹翼,发射前折叠在弹体两侧,发射后展开,为导弹提供升力,使其能在低空长时间巡航飞行。尾部配备十字形尾舵,用于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和方向。长剑 – 10A 在外形上进行了优化,弹体表面更加光滑,可能采用了吸波材料,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了隐身性能。从尺寸上看,两者长度约 8.3 米,弹径 0.68 米,折叠弹翼展开后翼展约 2.5 米,整体结构紧凑,便于车载、空基等多平台发射。 - 制导系统
长剑 – 10 采用 “惯性制导 + 卫星制导 + 地形匹配制导” 的复合制导方式。惯性制导依靠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持续测量导弹的运动状态,计算飞行轨迹;卫星制导通过接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实时修正位置偏差;地形匹配制导则利用弹载雷达高度计测量飞行路径上的地形高度,并与预先存储的数字地图对比,进一步校准航线,确保导弹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飞行精度。长剑 – 10A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末端景象匹配制导,通过弹载光学或红外成像设备拍摄目标区域图像,与预存图像比对,实现对目标的精准识别和打击,命中精度进一步提升,圆概率误差可控制在 10 米以内。 - 战斗部
战斗部类型多样,可根据作战任务需求搭载不同弹药。常见的有高爆战斗部,装药量约 500 公斤,用于打击建筑物、指挥中心等固定目标;子母弹战斗部,内含大量小型子弹药,可对机场跑道、装甲集群等面目标实施覆盖式打击;侵彻战斗部,采用高强度合金外壳和延时引信,能穿透混凝土工事或地下掩体后引爆,摧毁深藏于地下的目标。此外,还可搭载温压战斗部,通过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杀伤密闭空间内的有生力量,适合打击洞穴、地下工事等目标。 - 动力系统
配备小型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先进的气动设计和材料技术,燃油效率高,续航能力强。发动机工作时,通过吸入空气与燃油混合燃烧产生推力,推动导弹以亚音速飞行(约 0.7-0.8 马赫)。长剑 – 10A 的发动机经过改进,推力略有提升,燃油消耗率进一步降低,结合弹体内部更大的燃料储存空间,使其射程相比长剑 – 10 有了显著增加。发动机进气口位于弹体下方,采用隐身设计,可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
(二)发射系统
- 陆基发射系统:主要采用 8×8 轮式越野底盘的发射车,每辆发射车可搭载 3 枚导弹,采用倾斜式发射箱。发射车具备良好的越野性能和机动能力,可在复杂地形和道路条件下快速部署,便于隐蔽和转移,提高了系统的生存能力。发射前,发射车通过液压装置将发射箱起竖至预定角度,完成导弹的通电、目标参数装订等准备工作后即可发射。
- 空基发射系统:可由轰 – 6 系列轰炸机搭载,如轰 – 6K、轰 – 6N 等。轰炸机在高空飞行时,通过导轨或弹射方式将导弹释放,导弹离开载机后发动机启动,自主飞向目标。空基发射拓展了导弹的作战范围,借助轰炸机的航程,可实现对更远距离目标的打击。
(三)火控与支援系统
火控系统由指挥车、通信车、侦察车等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指挥车作为核心,负责接收上级指令、分析目标信息、制定打击方案,并向发射车下达发射命令;通信车通过加密数据链实现各车辆之间、与上级指挥中心以及导弹之间的信息传输,确保指挥链路畅通;侦察车搭载雷达、光学侦察设备,可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为火控系统提供最新的目标动态。此外,还有保障车负责导弹的维护、燃料加注和弹药补给,确保系统的持续作战能力。
![图片[2]-中国🇨🇳 长剑-10/10A 巡航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093701968-cj-10-1.jpeg)
三、性能参数
- 射程:长剑 – 10 的最大射程约 1500-2000 公里,可覆盖周边重要战略目标;长剑 – 10A 通过改进动力系统和燃料效率,最大射程提升至 2500-3000 公里,能够对更远距离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具备了更强的战略威慑能力。
- 飞行速度:均以亚音速飞行,速度约 0.7-0.8 马赫,虽然飞行速度较慢,但有利于降低油耗、延长航程,同时结合低空飞行和隐身设计,可提高突防成功率。
- 作战半径:陆基型号依托发射车的机动能力,在公路网发达的地区,作战半径可延伸至发射车的机动范围(约 500 公里);空基型号由轰 – 6K 搭载时,结合轰炸机的作战半径(约 3500 公里),整体打击范围可覆盖数千公里外的目标。
- 突防能力:采用低空突防(飞行高度通常在 50-100 米,复杂地形区域可降至 10-30 米),利用地球曲率和地形遮蔽规避敌方雷达探测;弹体采用隐身设计和吸波材料,减少雷达反射面积;部分型号可进行航路规划,能绕过敌方防空阵地,从防御薄弱环节突入;此外,还可释放干扰弹,干扰敌方雷达和防空导弹的制导系统,进一步提升突防概率。
四、作战流程
- 目标侦察与定位:通过卫星、侦察机、无人机等多种侦察手段,获取目标的位置、坐标、外形特征、防御部署等信息,经情报部门分析处理后,生成目标数据并输入火控系统。
- 任务规划与部署:指挥中心根据目标距离、地形条件、敌方防空部署等因素,规划导弹的飞行航线,确定制导方式、战斗部类型和发射时间。发射车或载机根据指令机动至预定发射阵地,完成导弹的架设、参数装订和发射准备。
- 导弹发射:陆基发射时,发射车起竖发射箱,发动机点火,导弹从发射箱射出,爬升至预定高度后转入巡航飞行;空基发射时,轰炸机在预定空域释放导弹,导弹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发动机启动,进入巡航阶段。
- 巡航飞行:导弹以低空亚音速飞行,按照预设航线飞行,途中通过复合制导方式不断修正轨迹,规避敌方防空火力。若遇突发情况,可通过数据链接收更新的目标信息,调整飞行路径。
- 末端攻击:接近目标时,导弹爬升至一定高度,启动末端制导系统(如景象匹配),精确锁定目标并调整姿态,以俯冲或水平攻击方式命中目标,战斗部根据引信设定适时引爆,摧毁目标。
![图片[3]-中国🇨🇳 长剑-10/10A 巡航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093710982-cj-10-2.png)
五、性能对比与优势
- 射程提升:长剑 – 10A 相比长剑 – 10,射程增加了约 500-1000 公里,使其打击范围进一步扩大,能够覆盖更多战略目标,增强了远程精确打击的灵活性和威慑力。
- 精度提高:通过增加末端景象匹配制导,长剑 – 10A 的命中精度从长剑 – 10 的数十米级提升至 10 米以内,可精确打击桥梁、电站、指挥中心等小型或点状目标,作战效能显著增强。
- 突防能力增强:长剑 – 10A 在隐身设计、航路规划和电子对抗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相比长剑 – 10 更难被敌方雷达发现和拦截,突防成功率更高,能在复杂防空环境下完成打击任务。
- 任务适应性广:两款导弹均可搭载多种战斗部,适配陆基和空基等多种发射平台,能执行战略威慑、战术打击、面目标覆盖、点目标摧毁等多样化任务,满足不同作战场景的需求。
六、作战应用与地位
长剑 – 10 和长剑 – 10A 的列装,完善了中国的远程精确打击体系,成为重要的战略和战术威慑力量。在战略层面,可对敌方纵深的军事基地、指挥中心、导弹发射阵地等战略目标实施打击,削弱敌方战争潜力;在战术层面,能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打击敌方装甲集群、机场、通信枢纽等战术目标,支援作战行动。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二者与弹道导弹、战斗机、无人机等武器装备协同作战,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打击网络,大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和非接触作战水平。同时,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先进巡航导弹,其性能达到世界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不仅增强了国防实力,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