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黄貂鱼 轻型反潜鱼雷 Sting Ray

图片[1]-英国🇬🇧 黄貂鱼 轻型反潜鱼雷 Sting Ra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英国🇬🇧 黄貂鱼 轻型反潜鱼雷 Sting Ra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3]-英国🇬🇧 黄貂鱼 轻型反潜鱼雷 Sting Ra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主要信息
黄貂鱼 Mod 0 鱼雷Sting Ray Mod 0早期型号,为后续改进型号奠定基础。配备托佩克斯炸药战斗部。采用镁 / 氯化银电池作为动力,电力推进,使用泵喷推进器。可由水面舰艇、直升机、飞机发射。
黄貂鱼 Mod 1 鱼雷Sting Ray Mod 1在 Mod 0 基础上研发,具备全新声纳系统、不敏感弹药战斗部、新战术和导航系统以及新海水电池系统。使用成本低,全寿命周期无需侵入式维护。战斗部为聚能装药,可产生金属射流击穿潜艇压力舱。动力系统同 Mod 0。发射平台包括护卫舰、直升机、海上巡逻飞机等,还可由无人机搭载发射。
黄貂鱼 Mod 2 鱼雷Sting Ray Mod 2处于开发阶段,尚未服役。在 Mod 1 基础上升级,将引入新技术以增强反潜能力,扩展搭载平台种类和范围。

“ Sting Ray ” 鱼雷是英国现役的一款声学自导轻型鱼雷( LWT ),由 GEC – 马可尼( GEC-Marconi )公司制造,该公司后被 BAE 系统( BAE Systems )收购。这款鱼雷于 1983 年正式服役。

摆脱对外依赖的自主之路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是英国自主设计制造的 Mk 30 空投鱼雷。这类鱼雷采用被动自导方式,依靠探测潜艇目标的噪音来锁定目标。但随着潜艇噪音水平不断降低,该型鱼雷逐渐失去作战效能。

英国曾计划研发采用主动回声定位声纳的 Mk 31 鱼雷,然而这一设计未获得政府的量产批准。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采购美国 Mk 44 鱼雷填补反潜武器空缺,后来又用美国 Mk 46 鱼雷取而代之。

为改变对美国鱼雷的依赖局面,英国于 1964 年启动自主鱼雷研发项目,最初代号为 “海军与空军参谋部需求( NASR )7511”,直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才正式命名为 “ Sting Ray ” 鱼雷。

从创新尝试到成熟方案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设计研究中,曾提出在战斗部后方携带一舱聚氧化乙烯的方案,通过在鱼雷头部释放这种聚合物来降低阻力系数。1969 年,浮力推进鱼雷的实验显示,其阻力系数最多可降低 25%。不过,同年这一方案被放弃,转而选择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研发的自导系统,采用一种旋转磁碟,上面蚀刻有声学相关算法。但在高空投放测试中,磁碟有时无法承受入水冲击而损坏,因此后来被集成电路技术取代。

最初的战斗部设计为简单的全向爆破装药,然而 20 世纪 70 年代的研究表明,这种设计无法有效对抗当时新服役的大型双壳体潜艇。因此,量产型鱼雷采用了聚能装药(成型装药)战斗部。

1976 年,“Sting Ray” 鱼雷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当时,英国未考虑改用现成的美国鱼雷,因为 “ Sting Ray ” 的预期性能更优,且是全英国制造。该项目由埃里克・里斯内斯 CBE 担任项目经理。

“ Sting Ray ” 鱼雷的生产基地包括柴郡内斯顿的 MSDS(后更名为 MUSL)工厂,以及朴茨茅斯附近法灵顿和沃特卢维尔的 MUSL 工厂。其制导系统由斯佩里陀螺仪公司( Sperry Gyroscope Company )制造。

图片[11]-英国🇬🇧 黄貂鱼 轻型反潜鱼雷 Sting Ra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部署与性能

1983 年,初始服役型号 “ Sting Ray Mod 0 ” 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该鱼雷由电动泵喷推进,动力来自镁 / 氯化银海水电池,集高速、深潜、敏捷和低噪音特性于一身。

发射平台会为鱼雷提供目标信息和环境数据,鱼雷发射后即自主运行,其战术软件通过主动声纳搜索目标并完成自导攻击,且能应对目标释放的干扰措施。“Sting Ray” 鱼雷可由固定翼飞机、旋翼机和水面舰艇发射,主要用于攻击潜艇目标。

该鱼雷的研发成本达 9.2 亿英镑。

“Sting Ray Mod.1” 的作战目标与 Mod 0 相同,但通过采用德国 TDW 公司的聚能装药不敏感炸药战斗部,增强了对小型常规潜艇的打击能力,同时提升了在浅水区的作战性能,并且与原型鱼雷共享多个壳体部件。

图片[17]-英国🇬🇧 黄貂鱼 轻型反潜鱼雷 Sting Ra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8]-英国🇬🇧 黄貂鱼 轻型反潜鱼雷 Sting Ray-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制造商沿革

  • 通用电气 – 马可尼( GEC-Marconi,即马可尼空间与防务系统公司 – MSDS )
  • 马可尼水下系统有限公司( Marconi Underwater Systems Ltd,MUSL )
  • BAE 系统水下系统公司( BAE Systems Underwater Systems ,隶属于 BAE 系统综合系统技术公司 )

“ Sting Ray ” 鱼雷的研发成功,标志着英国在轻型反潜鱼雷领域实现了自主突破,摆脱了对美国同类武器的依赖。从最初的设计探索到最终的实战部署,每一次技术调整都围绕着提升反潜效能展开,使其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反潜体系中的核心装备。而 “ Sting Ray Mod.1 ” 的改进,进一步增强了对多样化水下目标的打击能力,确保了这款鱼雷在现代反潜战中的持续价值。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