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

图片[1]-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维克拉玛蒂亚” 号( INS Vikramaditya )作为印度海军现役的核心航母,其身世充满传奇色彩 —— 从苏联 基辅级 载机巡洋舰的末舰,到历经波折的改装重生,再到成为印度 “东向行动” 战略的支柱,这艘航母的每一段历程都交织着大国博弈、技术改造与印度的海洋雄心。以下从历史沿革、改装细节、性能参数到实战部署进行全方位深度解析。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维克拉玛蒂亚 号航空母舰
英文名称: INS Vikramaditya
舰艇型号: 基辅 级(改装后)
舰艇类型: 航空母舰
人员编制: 约1,600人(包括舰载机飞行员)
舷号: R33
北约名称: Admiral Gorshkov Class
体型与部署
舰长: 约283米
舰宽: 约51米(船体),约60米(飞行甲板)
吃水: 约10.2米
标准排水量: 约45,000吨
满载排水量: 约45,400吨
主要部署战区: 印度西部海军司令部
速度与制造
最大航速: 约30节
巡航速度: 约18节
最大航程: 约7,500海里(18节)
原建造单位: 苏联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改装单位: 俄罗斯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是否出口: 否(印度采购自俄罗斯)
是否自主研发: 否(基于苏联设计改装)
仿制型号: 苏联 基辅 级航空母舰
发动机参数
动力系统: 常规动力(蒸汽轮机)
发动机型号: 8台KVN-98/64型蒸汽锅炉
总功率: 约200,000马力
推进系统: 4轴4桨
发电机: 6台涡轮发电机,总发电量约18,000千瓦
武器参数
防空导弹
– 4组 8联装 3S90E 施基利 – 1 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 射程: 约40公里
– 备弹量: 192枚
近防武器
– 6座 AK-630 型 6管30毫米近防炮
– 射速: 约5,000发/分钟
电子对抗
– 2座 PK-2 干扰火箭发射装置
– 用于发射箔条、红外干扰弹
舰载装备
雷达系统:
– MR-710 Fregat-M2EM 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
– MR-320M Rubka 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 4部 MR-360 Podkat 火控雷达
– 2部 MR-123 Vympel 火控雷达(用于近防炮)
电子战系统:
– MP-401 Start 电子支援措施(ESM)系统
– MP-407 Sokol 电子对抗系统
舰载机引导系统:
– 光学助降系统
– 自动着舰系统
舰载机配置
固定翼舰载机:
– 米格 – 29K/KUB 舰载战斗机(俄罗斯)
– 数量: 约24架(最大搭载量)
– 最大起飞重量: 约24,500公斤
– 作战半径: 约1,000公里
直升机:
卡 – 31 预警直升机(俄罗斯)
– 数量: 约5架
– 装备 E-801M 空中预警雷达
– 卡 – 28 反潜直升机(俄罗斯)
– 数量: 约10架
起飞方式: 滑跃起飞(14.3°滑跃甲板)
降落方式: 阻拦降落
同时代外军对比
– 满载排水量: 约70,000吨
– 航速: 约30节
– 优势: 更大的排水量,更多的舰载机(约40-50架),更强的防空能力
– 劣势: 同样采用滑跃起飞,固定翼预警机能力不足
英国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 满载排水量: 约65,000吨
– 航速: 约25节
– 优势: 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机
– 劣势: 无弹射器,预警能力依赖直升机,舰载机数量较少
俄罗斯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 满载排水量: 约67,500吨
– 航速: 约29节
– 优势: 更大的排水量,装备更多的进攻性武器(如反舰导弹)
– 劣势: 电子系统相对老旧,维护状态不佳
维克拉玛蒂亚 号优势总结
– 印度海军现役唯一一艘可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空母舰
– 相比 维拉特 号航母,舰载机搭载数量增加约100%
– 装备现代化的 米格 – 29K 舰载机,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 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可同时应对多个空中目标
– 提升了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图片[2]-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一、前世今生:从 “ 戈尔什科夫 ” 到 “ 维克拉玛蒂亚 ” 的蜕变

苏联时期的 “载机巡洋舰” 基因

维克拉玛蒂亚 号的前身是苏联 基辅级 航空母舰的 4 号舰 “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 ” 号,1978 年 12 月在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开工,1982 年下水,1987 年正式服役。与传统航母不同,“ 基辅 ” 级定位为 “ 载机巡洋舰 ”,兼具航母与巡洋舰的功能:

  • 设计特点:舰长 273 米,满载排水量 4.4 万吨,舰艏装备 12 枚 P-500 “ 玄武岩 ” 反舰导弹(射程 550 公里),甲板可搭载 12 架 雅克 – 38 垂直起降战机和 19 架卡 – 25/27 直升机,同时配备 SA-N-9 防空导弹、AK-630 近防炮等武器,自身火力远超西方航母。
  • 使命定位:作为苏联远洋舰队的核心,主要用于对抗美国航母战斗群,依靠反舰导弹实施远程打击,舰载机仅承担有限防空与反潜任务。
图片[3]-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1991 年苏联解体后,“ 戈尔什科夫 ” 号划归俄罗斯海军,但因军费匮乏,1994 年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后便长期停驻北德文斯克港,仅保留少量人员维护,至 2000 年时实际已处于报废边缘。

印俄交易:“免费航母” 背后的天价改装

印度自 1997 年首艘航母 “ 维克兰特 ” 号(英制)退役后,仅靠 “ 维拉特 ” 号( 英制 “ 竞技神 ” 号)支撑航母力量,迫切需要新舰填补空缺。恰逢俄罗斯有意处理 “ 戈尔什科夫 ” 号,双方于 1998 年开启谈判,最终在 2004 年达成协议:

  • 核心条款:俄罗斯无偿赠送 “ 戈尔什科夫 ” 号,但印度需支付改装费用,并采购俄制舰载机。初期协议改装费 9.74 亿美元,计划 2008 年交付,配套 28 架 米格 – 29K 舰载机(价值 7.4 亿美元)。
  • 改装争议:俄方低估了改装难度,印度则高估了俄军工效率。2007 年俄方以 “工作量远超预期” 为由,要求追加 12 亿美元改装费,工期推迟至 2012 年;2010 年再次提出费用增至 23.5 亿美元,交付时间延至 2013 年。印度虽不满,但因缺乏替代方案最终妥协,这场 “免费航母” 交易总成本升至 30 多亿美元(含舰载机)。
图片[4]-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二、改装细节:从 “载机巡洋舰” 到 “滑跃航母” 的颠覆性改造

舰体与甲板:彻底重构的航空作业能力

“ 戈尔什科夫 ” 号的改装并非简单翻新,而是对舰体结构的颠覆性改造,核心目标是拆除 “巡洋舰基因”,强化航空作业能力:

  • 拆除武器系统:移除舰艏 12 枚 “ 玄武岩 ”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SA-N-9 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腾出空间扩展飞行甲板;原舰岛前后的 AK-630 近防炮位置调整,为舰载机调度让路。
  • 飞行甲板重建
    • 加装 14.3° 滑跃甲板(高于 “ 维克兰特 ” 号的 12°),供 米格 – 29K 滑跃起飞;
    • 右舷甲板向外延伸,增加停机区面积,使飞行甲板总面积达 1.4 万平方米(比原型增加 40%);
    • 增设斜角甲板(长 195 米),安装 3 道 阻拦索 ,实现舰载机拦阻着舰,形成 “起飞 – 着舰” 并行作业能力(原型仅能垂直起降 雅克 – 38 ,无拦阻系统)。
  • 机库与升降机:机库长度从原型的 130 米扩展至 150 米,宽度增至 20 米,可容纳 12 架 米格 – 29K 和 6 架直升机;新增 2 台升降机(载重量 30 吨),分别位于舰岛右侧和斜角甲板前端,提升舰载机调度效率。

改装后,舰体长度增至 283.5 米,最宽处 59.8 米,吃水 10.2 米,满载排水量达 4.5 万吨,全舰共 23 层甲板,舱室重新规划,可搭载 1600 名舰员(含航空人员)。

动力系统:从 “瘫痪” 到 “重生” 的艰难修复

“ 戈尔什科夫 ” 号因 1994 年锅炉爆炸事故,8 台锅炉中 6 台报废,动力系统近乎瘫痪。改装中,俄罗斯北方机器厂对动力系统进行彻底改造:

  • 更换核心设备:8 台锅炉全部更换为全新的 KVG-4 型增压锅炉(使用重油燃料),4 台 GTZA-674 汽轮机升级,总功率提升至 147 兆瓦(约 20 万马力),驱动 4 轴螺旋桨。
  • 辅助动力:加装 6 台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柴油发电机,总功率 8.5 兆瓦,为全舰电子设备、生活设施提供电力。
  • 性能指标:设计最大航速 28 节,海试中曾达 32 节(短时冲刺);18 节经济航速下续航力 1.38 万海里(约 2.5 万公里),可连续航行 45 天无需补给。

三、性能参数与核心能力解析

基本舰体参数

  • 尺寸与排水量:舰长 283.5 米,舰宽 59.8 米(飞行甲板最大宽度),吃水 10.2 米;标准排水量 3.34 万吨,满载 4.5 万吨(介于中国 “ 山东舰 ” 与法国 “ 戴高乐 ” 号之间)。
  • 舰员与舱室:乘员 1600 人(其中航空人员 600 人),设军官舱、士兵舱、医疗中心(含手术室、病房)、餐厅、健身房等生活设施,舰上淡水储备可满足 1600 人连续使用 14 天。
  • 动力与续航:8 台 KVG-4 锅炉 + 4 台汽轮机,4 轴推进;最大航速 32 节(短时),持续航速 28 节;续航力 1.38 万海里 / 18 节,自持力 45 天。

舰载机与航空作业能力

作为改装的核心目标,“维克拉玛蒂亚” 号的航空能力较原型实现质的飞跃:

  • 主力舰载机:26 架 米格 – 29K/KUB(双座教练型),该机型为印度定制版,具备以下特点:
    • 最大起飞重量 22.4 吨,挂载 R-73 近距空空导弹、R-77 中距导弹、Kh-35 反舰导弹(射程 130 公里);
    • 配备祖克 – ME 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 120 公里),可同时跟踪 10 个目标并攻击 4 个;
    • 滑跃起飞时,在 160 米长起飞线可满载燃油与武器(约 5 吨挂载),作战半径达 700 公里(比陆基型缩短 200 公里,受限于滑跃起飞重量限制)。
  • 直升机配置
    • 6 架 卡 – 31 预警直升机(配备 E-801M 雷达,探测距离 150 公里,可引导导弹拦截);
    • 4 架 卡 – 28 反潜直升机(携带 APR-3 鱼雷,反潜深度 500 米);
    • 2 架印度国产 ALH “ 北极星 ” 通用直升机(用于搜救、运输)。
  • 作业效率
    • 起飞:2 条起飞线(160 米和 180 米),可在 15 分钟内放飞 8 架米格 – 29K;
    • 着舰:阻拦索系统可承受 22 吨舰载机以 240 公里 / 小时速度着舰,每 3 分钟回收 1 架;
    • 极限状态下,单日可出动 60 架次(实战中受限于维护能力,通常为 30-40 架次)。
图片[7]-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防御与电子系统

  • 防空武器
    • 4 座俄制 “ 卡什坦 ” 弹炮合一近防系统(2 座位于舰岛前方,2 座位于舰尾),每座含 2 门 30 毫米机关炮(射速 10000 发 / 分钟,射程 4 公里)和 8 枚 SA-N-11 近程防空导弹(射程 8 公里),构成末端反导屏障;
    • 4 座以色列 “ 巴拉克 – 8 ” 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后期加装),射程 70 公里,采用主动雷达制导,与舰载雷达协同拦截来袭反舰导弹。
  • 电子设备
    • 主雷达:俄制 “ 军舰鸟 – MA ” 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探测距离 300 公里,可跟踪 40 个目标);
    • 火控雷达:4 部俄制 “ 棕榈叶 ” 雷达(引导 “ 卡什坦 ” 系统)、2 部以色列 EL/M-2221 雷达(引导 “ 巴拉克 – 8 ” 导弹);
    • 电子战:俄制 “ 维捷布斯克 ” 电子对抗系统(干扰雷达制导导弹)、印度国产 “ Ajanta ” 电子支援系统(截获敌方雷达信号);
    • 通信系统:兼容印度 “ 海军卫星 ”( GSAT-7 ),可与 “ 维克兰特 ” 号、P-8I 反潜机实现数据链互通。

四、改装困境与实战部署

改装过程中的 “俄印博弈”

这场耗时 9 年(2004-2013)的改装,成为俄印军事合作的 “痛点”:

  • 费用超支:从最初 9.74 亿美元飙升至 23.5 亿美元,俄方理由是 “发现大量未预见的结构损伤”(如舰体腐蚀、管线老化),印度则指责俄方 “故意低估成本”,双方多次谈判险些终止合作。
  • 工期延误:原计划 2008 年交付,实际推迟至 2013 年,主要因:
    • 滑跃甲板焊接工艺不合格(2010 年发现焊缝裂纹,返工 6 个月);
    • 锅炉耐火砖材质问题(初期使用石棉替代材料,导致试航时锅炉过热,被迫更换为俄制耐火砖);
    • 阻拦索系统调试失败(2012 年海试中,米格 – 29K 着舰时阻拦索断裂,险些坠海)。
  • 技术依赖:印度虽获得航母,但核心技术(如锅炉、阻拦索、雷达软件)仍由俄方掌控,后续维护需每年支付 1.5 亿美元 “技术服务费”,且舰载机备件采购被俄方垄断。
图片[8]-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服役后的部署与挑战

2013 年 11 月,“ 维克拉玛蒂亚 ” 号正式交付印度海军,母港为 卡尔瓦尔海军基地 ,隶属西部舰队,其部署与实战表现呈现 “高光与阴影并存”:

  • 战略威慑
    • 2014 年首次部署阿拉伯海,与 “ 超日王 ” 号(当时尚未改名)、P-8I 反潜机组成编队,展示对波斯湾航道的控制能力;
    • 2017 年参加美日印 “ 马拉巴尔 ” 演习,首次与美国 “ 尼米兹 ” 号航母协同演练,验证 “印太战略” 框架下的联合作战能力;
    • 2022 年与国产 “ 维克兰特 ” 号组成双航母战斗群,在印度洋进行 “威慑巡航”,印度宣称 “具备同时应对巴基斯坦和中国海军的能力”。
  • 暴露的问题
    • 2019 年,舰上发生火灾,造成 1 名军官死亡,调查显示是柴油发电机线路老化引发(俄制电缆绝缘层质量不达标);
    • 米格 – 29K 妥善率低:印度审计署报告称,2016-2020 年该机型妥善率仅 40%-55%,因舰载机发动机叶片腐蚀(热带海洋环境适应性不足)、航电系统故障频发;
    • 航空作业限制:无弹射器导致舰载机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如 E-2D ),依赖 卡 – 31 直升机(续航仅 2.5 小时),对低空目标探测存在盲区。

五、战略意义与争议评价

对印度海军的价值

  • 填补能力空白:在国产 “维克兰特” 号 2022 年服役前,“维克拉玛蒂亚” 号是印度唯一具备实战能力的航母,确保了印度在印度洋的 “航母存在”,巩固其 “区域主导权”。
  • 推动国产化:通过改装项目,印度军工人员参与部分系统整合(如电子战系统、生活设施),积累了航母运作经验,为国产 “维克兰特” 号培养了首批舰员与技术骨干。
  • 外交筹码: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成为印度参与 “印太战略”、深化与美日澳军事合作的 “硬件支撑”,提升了其在多边安全机制中的话语权。
图片[9]-印度🇮🇳 维克拉玛蒂亚 核动力潜艇 Vikramaditya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争议与局限

  • 性价比低下:30 多亿美元的总成本(含舰载机)远超预期,相当于印度海军年度预算的 1/3,挤占了潜艇、护卫舰等其他装备的采购资金。
  • 技术依赖风险:核心系统(动力、雷达、舰载机)几乎全靠进口,一旦俄以等国限制供应,将直接影响战斗力(如 2020 年以色列曾因政治分歧延迟交付 “ 巴拉克 – 8 ” 导弹)。
  • 与中国差距扩大:相较于中国 “ 山东舰 ”(5.5 万吨,弹射型 “ 福建舰 ” 已下水),“维克拉玛蒂亚” 号在排水量、舰载机数量、弹射能力上均处劣势,且改装舰的舰体寿命(已超 30 年)远短于新造航母。

“维克拉玛蒂亚” 号的历程,是印度 “大国雄心” 与 “现实能力” 碰撞的缩影 —— 它通过一场曲折的改装,使印度跻身 “双航母国家” 行列,但也暴露了后发国家在高端军工领域的技术短板与战略被动。这艘航母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维护与升级,更与印度国防工业的自主化进程、以及印度洋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深度绑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