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

舰名(中文)舰名(英文)舷号开工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尼米兹号USS NimitzCVN – 681968 年 6 月 22 日1972 年 5 月 13 日1975 年 5 月 3 日尼米兹级首舰,造价 7.25 亿美元 ,参与过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军事行动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USS Dwight D. EisenhowerCVN – 691970 年 8 月 15 日1975 年 10 月 11 日1977 年 10 月 18 日多次参与地中海部署任务,曾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作出响应
卡尔・文森号USS Carl VinsonCVN – 701975 年 10 月 11 日1980 年 3 月 15 日1982 年 3 月 13 日多次在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执行任务,在阿富汗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奥多・罗斯福号USS Theodore RooseveltCVN – 711981 年 10 月 31 日1984 年 10 月 27 日1986 年 10 月 25 日该批次开始在关键区域采用凯夫拉装甲,提升了船体防护能力
亚伯拉罕・林肯号USS Abraham LincolnCVN – 721984 年 11 月 3 日1988 年 2 月 13 日1989 年 11 月 11 日参与过众多军事行动,是美国海军的重要战力
乔治・华盛顿号USS George WashingtonCVN – 731986 年 8 月 25 日1990 年 7 月 21 日1992 年 7 月 4 日2008 年抵达日本横须贺新母港,接替小鹰号成为美国第七舰队旗舰
约翰・C・斯坦尼斯号USS John C. StennisCVN – 741991 年 3 月 13 日1993 年 11 月 11 日1995 年 12 月 9 日2008 年首次试射改进型海麻雀导弹(ESSM)
哈里・S・杜鲁门号(原美国号)USS Harry S. Truman (formerly USS United States)CVN – 751993 年 11 月 29 日1996 年 9 月 7 日1998 年 7 月 25 日
罗纳德・里根号USS Ronald ReaganCVN – 761998 年 2 月 12 日2001 年 3 月 4 日2003 年 7 月 12 日2006 年 1 – 5 月首次进行作战部署,支援伊拉克自由行动等
乔治・H・W・布什号USS George H.W. BushCVN – 772003 年 9 月 6 日2006 年 10 月 9 日2009 年 1 月 10 日造价最高、技术最先进,舰岛经过现代化改造,具备新雷达塔等
图片[1]-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尼米兹级 航母的建造旨在补充 “ 小鹰 ” 级和 “ 企业 ” 级航母,确保在老旧航母退役后,美国海军的实力与作战能力得以维持。该级航母在设计上是对美国前代航母的改进,尤其针对 “ 企业 ” 级和 “ 福莱斯特 ” 级超级航母,不过其整体布局与 “ 小鹰 ” 级较为相似。在诸多设计改进中,尼米兹级航母的两座反应堆所占空间比 “ 企业 ” 级的八座反应堆更小。加上整体设计的优化,与 “ 福莱斯特 ” 级相比,尼米兹级航母的航空燃油携带量增加 90%,弹药携带量增加 50%。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舰艇名称: 尼米兹 级 航空母舰( 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 )
舰艇类型: 核动力 航空母舰
研发单位: 美国 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 ( NAVSEA )
首舰下水: 1972年5月13日
服役时间: 1975年5月3日
同级数量: 共建造10艘,全部已服役
人员编制与体型参数
人员编制: 约5,680人(包括舰载机联队)
舰长: 332.8米
舰宽: 76.8米(飞行甲板),40.8米(水线)
吃水: 11.3米
标准排水量: 约91,487吨
满载排水量: 约104,200吨
舷号: 尼米兹号(CVN-68),艾森豪威尔号(CVN-69),卡尔·文森号(CVN-70),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乔治·华盛顿号(CVN-73),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哈里·S·杜鲁门号(CVN-75),罗纳德·里根号(CVN-76),乔治·H·W·布什号(CVN-77)
部署战区
主要部署: 诺福克海军基地 (美国弗吉尼亚州),圣迭戈海军基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战略定位: 全球力量投送,航母打击群核心
活动范围: 全球各大洋,重点部署在 大西洋 、 太平洋 与 印度洋 地区
机动性能
动力系统: 2座 A4W/A1G 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方式: 4轴双舵
最大速度: 超过30节(约56公里/小时)
续航力: 理论上无限(核燃料更换周期约13-15年)
燃油储备: 航空燃油约3,800吨
制造与出口
制造厂家: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
生产数量: 10艘
出口情况: 未出口,仅限美国海军使用
研发情况: 自主研发,替代 福莱斯特级 与 小鹰级 航空母舰
北约名称: 尼米兹 级 航空母舰
发动机参数
反应堆型号: 2座 A4W/A1G 核反应堆
单机功率: 每座反应堆提供约130兆瓦电力
总功率: 约260,000马力
核燃料: 高浓缩铀(HEU,约93% U-235)
换料周期: 约13-15年
武器系统
防空导弹: 3座 RIM-7 海麻雀 导弹发射装置(早期型号)或 2座 RIM-162 ESSM 改进型海麻雀 导弹发射装置(后期型号)
近防系统: 3座 密集阵 近程防御武器系统(20毫米)
电子战: AN/SLQ-32(V)3 电子战系统
诱饵: 4座 MK-36 SRBOC 诱饵发射装置
激光防御: 部分舰艇安装了 NULKA 主动诱饵系统
舰载机
飞行甲板: 长332.8米,宽76.8米,面积约25,559平方米
弹射系统: 4座 C-13-2 蒸汽弹射器
回收系统: MK-7 型阻拦装置
舰载机编制: 标准搭载约85架,最多可搭载90架
– F/A-18C/D 大黄蜂 战斗攻击机(部分舰艇)
EA-18G 咆哮者 电子战机
– E-2C/D 鹰眼 预警机
– MH-60R/S 海鹰 直升机
– C-2A 灰狗 运输机
每日最大出动架次: 约120架次,峰值可达160架次
雷达与电子系统
对空搜索雷达: AN/SPS-48E 3D对空搜索雷达,E/F波段
– AN/SPS-49(V)5 2D对空搜索雷达,C/D波段
火控雷达: 3部 MK-91 海麻雀 导弹火控系统
导航雷达: 2部 AN/SPN-46 精密进场雷达
– 2部 AN/SPN-43C 导航雷达
敌我识别: AN/UPX-29 敌我识别系统
数据链: LINK-11/16/22,CEC 协同交战能力(部分舰艇升级)
同时代外军对比
俄罗斯 库兹涅佐夫号 航空母舰
– 库兹涅佐夫号 排水量约60,000吨,远小于 尼米兹级
– 尼米兹级 采用核动力,库兹涅佐夫号 采用常规动力
– 尼米兹级 装备蒸汽弹射器,库兹涅佐夫号 采用滑跃起飞
– 尼米兹级 舰载机出动效率约为 库兹涅佐夫号 的3倍
中国 辽宁舰 航空母舰
– 辽宁舰 排水量约60,000吨,小于 尼米兹级
– 尼米兹级 采用核动力,辽宁舰 采用常规动力
– 尼米兹级 装备蒸汽弹射器,辽宁舰 采用滑跃起飞
– 尼米兹级 舰载机搭载量约为 辽宁舰 的1.5倍
英国 无敌级 航空母舰
– 无敌级 排水量约20,600吨,远小于 尼米兹级
– 尼米兹级 采用核动力,无敌级 采用常规动力
– 尼米兹级 装备蒸汽弹射器,无敌级 采用滑跃起飞
– 尼米兹级 舰载机搭载量约为 无敌级 的5倍

美国海军称,该级航母能承受的损伤是二战期间 “ 埃塞克斯 ” 级航母遭日军空袭所受损伤的三倍。舰上机库被厚重的钢门分为三个防火舱,这种设计自二战后就在美国航母上得到应用,旨在限制神风特攻队攻击引发的火势蔓延。

该级航母首批舰艇的设计正值越南战争时期,设计的某些方面受到了当时作战行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越南战争中的航母作战表明,相较于生存能力,航母更需要提升作战能力,因为它们主要用于出动战机执行作战任务,遭受攻击的概率相对较低。基于这一经验,尼米兹级航母设计时配备了比前代航母更大的航空燃油储备和弹药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新型推进系统设计腾出了更多空间。

图片[2]-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该级航母最初的主要用途是在冷战期间为美军提供支持,其设计具备适应这一角色的能力,包括采用核动力而非燃油动力,以在远海部署时拥有更强的续航能力,并且能够根据新的情报和技术发展,对航母武器系统进行调整。它们最初仅被归类为攻击型航母,但从 “ 卡尔・文森 ” 号开始,后续建造的航母具备了反潜能力。因此,这些航母及其搭载的战机如今能够参与多种作战行动,包括海空封锁、布雷以及对陆、空、海目标实施导弹打击。

由于设计缺陷,该级航母在作战负载超过其倾斜控制系统的承受能力时,会出现固有的右倾现象。这一问题在一些较新型的舰艇上尤为明显。此前,通过利用损管空舱装载压舱物来纠正这一问题,不过目前已提出采用固体压舱物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不会影响舰艇的生存能力。

图片[3]-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建造情况:模块化建造提升效率

所有十艘尼米兹级航母均于 1968 年至 2006 年间,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建造,建造地点是西半球最大的干船坞 ——12 号干船坞,经过最近的扩建,该船坞长 2172 英尺(662 米)。

从 “ 西奥多・罗斯福 ” 号开始,航母采用模块化建造(“ 乔治・H・W・布什 ” 号由 161 个 “ 超级分段 ” 模块建造而成)。这意味着可以将整个分段焊接在一起,且预先安装好管道和电气设备,从而提高建造效率。通过门式起重机,将这些模块吊入干船坞并进行焊接。以舰艏部分为例,其重量可超过 150 万磅(680 吨)。这种方法最初由英格尔斯造船公司开发,由于大量的舾装工作无需在已完工的船体内部进行,因此加快了施工进度。

图片[4]-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推进系统:核动力提供强大续航

该级所有舰艇均由两座 A4W 核反应堆提供动力,两座反应堆分别位于独立的舱室中。它们为四个螺旋桨轴提供动力,最大航速超过 30 节(56 公里 / 小时),最大功率达 26 万马力(190 兆瓦)。反应堆通过核裂变产生热量,加热水后驱动四台涡轮机(由通用电气制造),这四台涡轮机由两座反应堆共同带动。涡轮机为四个青铜螺旋桨提供动力,每个螺旋桨直径 25 英尺(7.6 米),重 6.6 万磅(30 吨)。螺旋桨后方是两个方向舵,每个方向舵高 29 英尺(8.8 米),长 22 英尺(6.7 米),重 11 万磅(50 吨)。自 “ 罗纳德・里根 ” 号起建造的尼米兹级航母采用球鼻艏设计,通过减少兴波阻力来提高航速和燃油效率。由于采用核动力,这些航母能够连续运行 20 多年而无需加油,预计服役寿命超过 50 年。

图片[5]-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武器装备与防护:多层次防御体系

除了搭载的战机外,这些航母还配备了用于防御导弹和敌机的防御装备。其中包括 3 或 4 座北约 RIM – 7 “ 海麻雀 ” 导弹发射装置,用于防御飞机和反舰导弹,以及 3 或 4 座 20 毫米 “ 密集阵 ” 近防武器系统。“ 罗纳德・里根 ” 号则未配备这些装备,而是安装了 RIM – 116 “ 滚体导弹 ” 系统,“ 尼米兹 ” 号和 “ 乔治・华盛顿 ” 号也各安装了两座该型导弹系统。其他航母在返厂进行换料大修(RCOH)时,也将安装这种系统。从 “ 西奥多・罗斯福 ” 号开始,航母在关键部位安装了 2.5 英寸(64 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较早建造的航母也进行了 retrofit:“ 尼米兹 ” 号在 1983 – 1984 年间,“ 艾森豪威尔 ” 号在 1985 – 1987 年间,“ 文森 ” 号在 1989 年。

这些航母使用的其他对抗措施包括四座 Sippican SRBOC(超级快速舷外箔条)六管 MK36 诱饵发射装置,可发射红外干扰弹和箔条,以干扰来袭导弹的传感器;一套 SSTDS 鱼雷防御系统;以及一套 AN/SLQ – 25 “ 水精 ” 鱼雷对抗系统。此外,航母还配备了 AN/SLQ – 32(V)雷达干扰与欺骗系统,用于探测和干扰敌方雷达信号,同时其搭载的部分战机也具备电子战能力。

图片[6]-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既未证实也未否认其航母上搭载核武器。因此,出于对核动力安全性的担忧,美国航母在外国港口停靠时偶尔会引发当地民众的抗议,例如 2007 年 “ 尼米兹 ” 号停靠印度钦奈时。当时,打击群指挥官约翰・特伦斯・布莱克海军少将表示:“ 美国的政策是,我们不会在尼米兹级航母上常规部署核武器。”

2013 年 5 月,“ 乔治・H・W・布什 ” 号进行了首次舰载端到端海上 “ 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 ”(SSTDS)测试。该系统整合了 “ 鱼雷预警系统 ”( TWS )的被动探测功能(用于发现、分类和跟踪鱼雷)和 “ 反鱼雷鱼雷 ”( CAT )的硬杀伤能力,“ 反鱼雷鱼雷 ” 是一种封装式微型鱼雷,旨在定位、跟踪并摧毁来袭鱼雷。这增强了对尾流自导鱼雷(如 53 型鱼雷)的防御能力,这类鱼雷不会对声学诱饵做出反应。SSTDS 的各组件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在数秒内定位并摧毁来袭鱼雷。每套系统包括一套 TWS 和 8 枚 CAT。该系统计划于 2019 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所有航母将在 2035 年前完成配备。

图片[7]-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舰载机联队:多元化作战能力的核心

航母要部署,必须搭载十个舰载机联队( CVW )中的一个。这些航母最多可搭载 130 架 F/A – 18 “ 大黄蜂 ” 战机或 85 – 90 架不同类型的战机,但目前通常搭载 64 架。尽管舰载机联队与所部署的航母协同运作,但它们仍被视为独立的作战单位。除了空勤人员外,舰载机联队还包括负责维护、战机和弹药搬运以及应急程序等工作的支援人员。飞行甲板上的每个人都穿着颜色编码的服装,以便快速识别其职责。

一个典型的舰载机联队可能包括 24 – 36 架 F/A – 18E 或 F “ 超级大黄蜂 ” 作为攻击战斗机;两个中队,各配备 10 – 12 架 F/A – 18C “ 大黄蜂 ”,其中一个中队通常由美国海军陆战队( VMFA )提供,同样作为攻击战斗机;4 – 6 架 EA – 18G “ 咆哮者 ” 用于电子战;4 – 6 架 E – 2C 或 D “ 鹰眼 ” 用于空中早期预警( AEW );C – 2 “ 灰狗 ” 用于后勤(将被 MV – 22 “ 鱼鹰 ” 取代);以及一个反潜直升机中队,配备 6 – 8 架 SH – 60F 和 HH – 60H “ 海鹰 ”。曾在尼米兹级航母上服役过的战机包括 F – 4 鬼怪 ”、RA – 5C “ 警戒者 ”、RF – 8G “ 十字军战士 ”、F – 14 “ 雄猫 ”、S – 3 “ 维京人 ”、A – 7 “ 海盗 II ” 和 A – 6E “ 入侵者 ” 等。

图片[8]-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飞行甲板与航空设施:高效运作的保障

飞行甲板倾斜 9 度,这使得战机能够同时进行弹射起飞和回收作业。与前代航母相比,这一倾斜角度略有减小,当前设计改善了航母周围的气流。四台蒸汽弹射器用于弹射固定翼飞机,四条拦阻索用于回收战机。最新的两艘航母 “ 罗纳德・里根 ” 号和 “ 乔治・H・W・布什 ” 号各仅配备三条拦阻索,因为第四条拦阻索在早期航母上很少使用,因此被认为没有必要。这种弹射起飞 / 拦阻回收(CATOBAR)配置使得战机的起飞和回收速度更快,并且与小型航母相比,能够搭载的战机种类更多,大多数小型航母采用更简单的短距起飞 / 垂直降落(STOVL)配置,没有弹射器和拦阻索。航母的航空作战由航空管制官在主飞行控制室(Pri – Fly)指挥。四部大型升降机负责将战机在飞行甲板和下方机库之间转运。机库由厚重的钢门分为三个舱室,这些钢门旨在限制火势蔓延。

图片[9]-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级内设计差异:持续升级与优化

尽管最后七艘舰艇(从 “ 西奥多・罗斯福 ” 号开始)的设计与早期舰艇略有不同,但美国海军仍将所有十艘航母视为同一级别。当较老的航母进行换料大修(RCOH)时,其核动力装置会进行换料,并升级至后期航母的标准。还可能进行其他改装,以更新舰艇的设备。这些航母最初仅被归类为攻击型航母,但从 “ 卡尔・文森 ” 号开始,建造的航母具备了反潜能力。这些改进包括更先进的雷达系统和设施,使舰艇能够更有效地运用战机执行反潜作战任务,包括安装 “ 通用水下图像 ”(CUP)技术,该技术利用声纳更好地评估来自潜艇的威胁。这些变化包括为 S – 3 “ 维京人 ” 反潜巡逻机和配备吊放声纳系统的 SH – 60F “ 海鹰 ” 直升机提供更好的支持。

图片[10]-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西奥多・罗斯福” 号及后续航母与早期的尼米兹级航母在结构上略有不同,例如对弹药库中储存的弹药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其他改进包括升级的飞行甲板弹道防护(首次安装在 “ 乔治・华盛顿 ” 号上),以及从 “ 约翰・C・斯坦尼斯 ” 号开始采用的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 – 100)。最近,较老的航母对飞行甲板进行了升级,安装了新型防滑材料,这种材料也应用于新建航母,以提高船员和战机的安全性。

该级最后一艘航母 “乔治・H・W・布什” 号被设计为从尼米兹级向接替它的 “ 杰拉尔德・R・福特 ” 级过渡的舰艇。“ 布什 ” 号融入了多项新技术,包括改进的螺旋桨和球鼻艏设计、减小的雷达截面积以及电子和环境方面的升级。因此,该舰的造价为 62 亿美元,而较早的尼米兹级航母每艘造价约为 45 亿美元。

图片[11]-美国🇺🇸 尼米兹级 航母 Nitmitz-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综合来看,尼米兹级航母作为美国海军的主力,在设计、建造和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提升作战能力和适应性。从冷战到现代的各种作战场景中,它都扮演了关键角色。尽管存在一些设计缺陷,但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升级,该级航母依然是美国维持全球海上霸权的重要支柱。随着 “ 福特 ” 级航母的逐步服役,尼米兹级航母也将继续在一段时间内与 “ 福特 ” 级协同作战,共同支撑起美国的海上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