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安东诺夫设计局

安东诺夫设计局 ( Antonov Design Bureau )创建于 1946 年,位于乌克兰基辅,前身是苏联 第 153 设计局 。其以设计师 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 的名字命名;安东诺夫设计局 现在已不存在。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设计局归属乌克兰,更名为 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 。后来,其再次更名为 安东诺夫国营公司 。之后,乌克兰政府决定关闭安东诺夫公司,其旗下部分企业并入 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 。2025年,安东诺夫航空工厂多次遭受打击,精密设备和实验室等严重损毁,卫星影像显示其原址已成为废墟群。

图片[1]-俄罗斯安东诺夫设计局-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俄罗斯安东诺夫设计局-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在世界航空工业的璀璨星空中,安东诺夫设计局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它以其卓越的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和众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机作品,在航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起源与早期发展

1946 年 5 月 31 日,在苏联新西伯利亚,一个日后将改变世界航空运输格局的设计局 —— 安东诺夫设计局悄然诞生,其前身为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新西伯利亚分局。它的成立,与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师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紧密相连。

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堪称苏联航空界的传奇人物。早在 1930 年从列宁格勒工业学院毕业之前,他就已投身于滑翔机的设计与生产,其设计的第一架滑翔机 “ 奥卡 – 1 戈卢布 ” 拉开了他辉煌航空设计生涯的序幕。毕业后,安东诺夫加入莫斯科滑翔机工厂,先后担任首席工程师和首席设计师。1937 年,他设计的 奥卡 – 33( 列姆 – 2 )动力滑翔机投入生产,展现出他在飞机设计领域的非凡天赋。

中 / 英语对照机型类型首飞时间北约代号绰号特点及用途
安 – 7/A-7A-7军用运输滑翔机1941 年红色阵线(Rot-Front)高展弦比机翼,机身可搭载全副武装士兵,配备可收放式起落架,由伊尔 – 4 等机型牵引,用于支援游击队
安 – 11M/A-11MA-11M动力滑翔机1957 年在 A-11 滑翔机基础上加装动力装置,A-11 为单座特技教练滑翔机,曾创多项国家纪录,A-11M 具备动力飞行能力
安 – 13/A-13A-13滑翔机1957 年由 A-11 换装短机翼而来,机身与 A-11 相同,后续发展出安 – 13M 喷气动力滑翔机,用于改善特技飞行训练条件
安 – KT/KTKT飞行坦克滑翔机1942 年坦克之翼(Kryl’ ya tanka)将坦克改装为滑翔机,加装可拆卸机翼和尾翼,计划由大型飞机牵引,因缺乏足够动力牵引飞机而项目终止
安东诺夫设计局 早起的滑翔机机型列表

1938 年,滑翔机工厂关闭,安东诺夫的职业发展遭遇波折。他申请进入茹科夫斯基军事航空学院被拒,后加入著名苏联设计师 A.S. 雅科夫列夫的团队,参与德国菲泽勒 Fi 156 “鹳” 式通用飞机在立陶宛的授权生产开发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东诺夫设计的 A-7 突击滑翔机投入生产。1943 年,他重返雅科夫列夫设计局,负责监督新西伯利亚的雅克 – 3 战斗机的生产。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航空领域也迎来变革的浪潮。1946 年,安东诺夫受命研制一款由 730 马力发动机驱动的新型通用飞机,以此为契机,他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局 —— 安东诺夫设计局,初期仅有约 20 名员工,成员主要来自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工程师、当地工厂工人以及部分大学毕业生。

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转变

1952 年,安东诺夫设计局迁至基辅,并更名为基辅机械工厂,这一举措使其与乌克兰的航空产业紧密融合,获得了更为稳定和有利的发展环境。在基辅,设计局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航空企业。1984 年,设计局再次更名为安东诺夫设计局,进一步强化了其品牌形象和在航空领域的影响力。

苏联解体对安东诺夫设计局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随着苏联的解体,设计局归属乌克兰共和国,面临着政治、经济和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国家航空工业体系的瓦解,使得设计局在资金、原材料供应、技术合作等方面遭遇重重困难。然而,安东诺夫设计局并未因此沉沦,而是积极寻求转型与发展。后更名为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通过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商业运输业务、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努力在新的形势下生存与发展。例如,将安 – 124、安 – 225 等大型运输机投入商业运营,为全球客户提供超重型货物运输服务,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生存问题,还为乌克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5 年 5 月 12 日,安东诺夫设计局 从乌克兰经济发展与贸易部转至 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 Ukroboronprom )旗下,这一转变使其在国防领域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16 年 6 月,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 宣布成立 乌克兰飞机公司 ,旨在整合乌克兰国内的飞机制造企业,安东诺夫设计局作为其中的核心力量,有望在新的架构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为乌克兰航空工业的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技术专长与设计理念

安东诺夫设计局在航空领域拥有多项独特的技术专长,其中在超大型飞机设计和短距起降飞机设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在超大型飞机设计方面,从安 – 22 到安 – 124 再到安 – 225,安东诺夫设计局不断突破技术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奇迹。在材料选用上,大量采用先进的铝合金、钛合金以及复合材料。例如,安 – 225 机翼下壁板使用 1161T 合金,机身主体结构采用 1973T2 合金,飞机起落架采用 VT – 22 钛合金等材料,整流罩和发动机短舱等部件采用复合材料,在保证飞机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减轻飞机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载重能力。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优化的结构布局。以安 – 225 为例,其机翼采用安东诺夫传统设计结构,通过钛合金紧固件连接,确保了机翼的密封性和高抗疲劳性;机身采用双层甲板设计,上层为驾驶室和机组人员生活区域,下层为宽敞的货舱,货舱内配备了先进的装卸设备,如起重机、绞车和可调节角度的坡道等,方便货物的装卸和运输;尾翼采用两个位于水平尾翼末端带上反角的对称垂直尾翼设计,翼面后掠,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分为三段,这种设计使得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在动力系统方面,安 – 225 配备六台强大的 D – 18T 涡扇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在标准条件下的启动推力为 23.06 吨,六台发动机总推力约 140 吨,为飞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使其能够轻松应对重载飞行。

在短距起降飞机设计方面,安东诺夫设计局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 安 – 2 为例,它采用双翼面设计,增加了飞机的升力面积,同时配备了高性能的发动机和先进的起落架系统,使其能够在短距离内完成起飞和降落。安 – 72 、安 – 74 等型号也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如发动机短舱位于机翼上方,利用发动机喷气产生的气流吹过机翼上表面,增加机翼升力,从而实现短距起降功能。这些短距起降飞机能够在条件简陋的机场甚至是未经铺设的跑道上起降,大大提高了飞机的使用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军事运输、偏远地区物资运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设计理念始终围绕着实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展开。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飞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注重飞机的性能、维护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平衡。例如,在设计军用运输机时,不仅要满足运输大型军事装备的需求,还要考虑飞机在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快速装卸能力以及对不同机场条件的适应性;在设计民用运输机时,则更加注重飞机的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能。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使得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飞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信赖。

全球影响力

安东诺夫设计局凭借其众多经典的飞机设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军事领域,安 – 12 、安 – 22 、安 – 124 等运输机极大地提升了苏联及其盟友的军事战略运输能力,为军事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冷战时期,这些运输机在军事部署、物资补给、部队调动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对维护地区军事平衡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用航空领域,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飞机为全球超大货物运输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特别是 安 – 124 安 – 225 在商业运输市场上的成功运营,打破了以往超大货物运输的局限,使得一些原本难以通过航空运输的大型设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运输,推动了石油、天然气、矿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此外,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飞机还广泛应用于国际救援行动中,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将救援物资和人员运往受灾地区,为拯救生命和减少损失做出了积极贡献。

附表:安东诺夫机型列表

图片[3]-俄罗斯安东诺夫设计局-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中 / 英语对照机型类型首飞时间北约代号绰号特点及用途
安 – 2/An-2安 – 2单发双翼多用途飞机1947 年柯尔特(Colt)食玉米者(Kukuruznik)可在田野等处起飞降落,滑跑距离短,能作 5 公尺低空飞行;可用于播种、灭虫等多种用途,还可运输货物或旅客,装上浮筒可在水上使用,装上雪橇可用在雪地
安 – 8/An-8安 – 8双发军用战术运输机1956 年半硬壳式机身、全金属上单翼飞机,配备双梁梯形机翼,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空降部队,还可运送伤员
安 – 10/An-10安 – 10客机1959 年猫(Cat)可载重 14 吨,作旅客机可载 85 名旅客,试飞时最大时速高达每小时 710 公里
安 – 11M/An-11M安 – 11M滑翔机1957 年在 A-11 滑翔机上加装动力装置,是一种动力滑翔机
安 – 12 /An-12安 – 12中型远程军用运输机1958 年幼狐(Cub)四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性能与美国 C-130 平分秋色,中国的运 – 8 运输机是在安 – 12 的基础上仿制而成
安 – 13/An-13安 – 13滑翔机1959 年加装喷气发动机的 A-13 滑翔机,A-11 滑翔机换装更长的机翼就成了 A-13,二者机身一样
安 – 14/An-14安 – 14小型运输机1958 年用于一些小型运输任务,如短途客货运输等
安 – 22 /An-22安 – 22宽机身军民两用运输机1965 年雄鸡(Cock)安泰(АHTЕЙ)世界上首架宽机身军民两用运输机,可用于军事运输和民用运输,如运输大型装备、物资等
安 – 24 /An-24安 – 24军民两用运输机1959 年可搭载旅客或货物,在苏联民航 30% 的航线使用,其改进型安 – 132 换装了更先进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
安 – 26 /An-26安 – 26军用运输机1969 年卷毛(Curl)中国的运 – 7 的原型,主要用于军事运输任务,也可用于一些民用运输场合
安 – 28/An-28安 – 28小型运输机安 – 14 的后继型号,目前只有波兰的 PZL Mielec 工厂依然生产的 PZL M28 系列运输机
安 – 30/An-30安 – 30航空测绘飞机以安 – 24 运输机为基础,为航空测绘设计的型号,也可改装成气象飞机和运输机使用
安 – 32/An-32安 – 32运输机在安 – 26 基础上研制,将发动机的位置调高 1.5 米,主要用于在恶劣环境下的运输任务
安 – 38/An-38安 – 38运输机1994 年安 – 28 的升级版本,2000 年 4 月获得国际飞行认证
安 – 71/An-71安 – 71预警机以安 – 72 运输机为基础研制的预警机,只制造了 3 架原型机就取消了研制计划
安 – 72/An-72安 – 72短距起降运输机1977 年具备短距起降能力,除了基本的运输功能外,其衍生型号安 – 72P 巡逻机可以挂载火箭发射巢和 GSh-23L 机关炮打击地面目标
安 – 74/An-74安 – 74运输机在安 – 72 基础上改进,优化了在极地环境下的适应性,天线罩内的雷达更大,导航设备更为先进,还可以安装滑撬式起落架
安 – 124/An-124安 – 124重型远程运输机1982 年秃鹰(Condor)鲁斯兰(Руслан)最大起飞重量 392 吨,载重量 120 吨,可运输大型设备、车辆等超大型货物,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安 – 140/An-140安 – 140运输机1997 年安 – 24 的继任者,用于中短程客货运输
安 – 148/An-148安 – 148喷气式客机喷气式客机,用于中短程旅客运输
安 – 158/An-158安 – 158喷气式客机喷气式客机,为旅客提供中短程的航空运输服务
安 – 168/An-168安 – 168喷气式客机安 – 148-300 型客机,属于喷气式客机家族,用于中短程客运
安 – 178/An-178安 – 178运输机2015 年可以搭载 18 吨货物或 70 名伞兵,最大航程为 4700 千米,以安 – 158 客机为基础研制
安 – 188/An-188安 – 188运输机2015 年以安 – 70 为基础研制,动力装置由涡桨发动机换为涡扇发动机,定位与 A400M 相同
安 – 225/An-225安 – 225巨型运输机1988 年哥萨克(Cossack) 梦幻 (Мрия)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左右机翼下吊挂着 6 台发动机,起落架上有 28 个机轮,飞行载重高达 250 吨,可用于运输超大型货物,如航天飞机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