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安-24/26 运输机

图片[1]-俄🇷🇺 安-24/26 运输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体型数据
机长:23.53米(安-24)/ 24.26米(安-26)
翼展:29.20米
机高:8.32米
机翼面积:74.98平方米
空重:13,400公斤(安-24)/ 15,020公斤(安-26)
最大起飞重量:21,000公斤(安-24)/ 24,000公斤(安-26)
最大载重:5,500公斤(安-24)/ 5,500公斤(安-26)
货舱尺寸:长11.2米,宽2.6米,高1.9米
制造厂家
安东诺夫设计局(苏联时期)
研制背景
– 安-24于1958年开始研制,1960年首飞,1963年服役
– 安-26是安-24的改进型,1969年首飞
– 安-26主要改进在于换装了更大功率发动机和后装卸坡道
北约名称
Coke(安-24)/ Curl(安-26)
发动机参数
安-24:2台Ivchenko AI-24A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单台功率:2,550千瓦(3,420轴马力)
安-26:2台Ivchenko AI-24V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单台功率:2,983千瓦(4,000轴马力)
巡航速度:450公里/小时(安-24)/ 425公里/小时(安-26)
实用升限:8,100米(安-24)/ 7,500米(安-26)
最大航程:2,400公里(安-24,载重3吨)/ 2,550公里(安-26,载重3吨)
起飞滑跑距离:600米(安-24)/ 710米(安-26)
武器参数
安-24/26基本型为运输机,无固定武器
军事改型可能装备:
– 尾部炮塔配备1-2挺7.62mm或12.7mm机枪
– 机身两侧可选装火箭弹发射巢
– 电子对抗设备和干扰弹投放系统
主要军事用途:
– 战术运输,可搭载40-50名士兵或36副担架
– 伞兵空投,可空降30名伞兵
– 装备和物资运输
同时代外军对比
C-130更大,载重能力更强(最大载重约20吨)
C-130航程更远,可达7,876公里
C-130用途更广泛,有多种改型
法国/德国 Transall C-160
C-160载重约16吨,介于安-24/26和C-130之间
C-160航电系统更先进
C-160短场起降性能略逊于安-24/26
中国 Y-7 (安-24仿制型)
Y-7基于安-24设计,性能基本相同
Y-7后期型号换装国产发动机和航电系统
Y-7主要在中国和一些友好国家使用

安 – 24 运输机:民航与军事运输的可靠机型

诞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20 世纪 50 年代末,苏联的航空运输需求正经历着显著变化,老旧的活塞式伊尔 – 14 运输机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民航客运和中短途货运需求,同时,苏联军方也对新型运输机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安东诺夫设计局承担起研发重任,于 1958 年开启了安 – 24 的设计工作。1960 年,安 – 24 顺利进入批量生产阶段,1962 年 7 月,其货运版本率先投入使用,次年 12 月 1 日,客运航班也正式引入安 – 24。在生产期间,多个苏联航空工厂参与其中,如基辅、伊尔库茨克和乌兰乌德航空工厂等,一直到 1978 年,安 – 24 才完成了它在苏联国内的生产使命。

设计特点

  1. 机身结构: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被巧妙地分为前、中、后三段,通过胶焊接连接为一个整体。这种结构设计在保障机身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了重量,使得飞机在燃油效率和飞行性能上都得到了提升。
  2. 机翼设计:安 – 24 运用了悬臂式上单翼布局,机翼为全金属双梁结构。外翼具有 2° 的下反角,安装角为 3°,1/4 弦线后掠角是 6°50′。在机翼后缘,副翼内侧配备了液压操纵的富勒襟翼,内翼装有两个单缝襟翼,发动机短舱外侧机翼后缘则设置了两个双缝襟翼,这些襟翼协同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飞机在起降阶段的升力性能。同时,每个副翼上都安装有伺服机构和调整片,用于辅助飞行员进行精准的操纵。机翼前缘采用热空气防冰技术,能够有效应对高纬度地区或低温环境下飞行时的机翼结冰问题,保障飞行安全。
  3. 尾翼构造: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平尾上反角达到 9°。升降舵上设有配平调整片,方向舵上不仅有调整片,还配备了弹簧随动补偿器,两个舵面均采用轴式补偿和配重设计。前缘利用发动机引气进行防冰,确保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尾翼操纵面的正常工作,维持飞机飞行姿态的稳定控制。
  4. 起落架系统:安 – 24 配备液压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并且具备可靠的重力应急放下功能,以应对液压系统故障等紧急情况。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主起落架则向前收入发动机短舱。主起落架采用盘式刹车,制动效果良好;前轮可进行转弯操纵,方便飞机在地面滑行时灵活转向。主轮尺寸为 900×300,胎压 3.43×10⁵帕(3.5 公斤 / 厘米 ²),前轮尺寸 700×250,胎压 2.45×10⁵帕(2.5 公斤 / 厘米 ²),这样的轮胎规格和胎压设置能够适应不同机场跑道的承载能力和粗糙程度。
  5. 座舱布局:驾驶舱内安排了驾驶员、副驾驶员兼无线电报务员的工作位置。客舱部分,正常布局下可容纳 50 名乘客,内部配备了增压和空调系统,为乘客提供了较为舒适的乘坐环境。客舱后部设有厨房和厕所,满足长途飞行中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客货混合型布局,可搭载 36 名乘客,并同时拥有 14 立方米的空间用于存放行李及散装货物,实现了运输功能的多样化。
  6. 动力装置:动力来源于两台伊伏琴柯АИ-24А涡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带有 68 千克水的喷水装置,单台功率可达 1875 千瓦(2550 当量马力),驱动一副 AB-72 型四桨叶恒速螺旋桨。桨叶和桨毂采用电热防冰系统,确保在寒冷潮湿环境下螺旋桨的正常运转。燃油存储在发动机外侧的机翼内以及中央翼内的 4 个软油箱内,总燃油量为 5500 升,右发动机短舱内设有加油口。油箱内还安装了 CO₂惰性气体灭火系统,预防燃油起火带来的安全隐患。货运型的安 – 24 还配备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能够在较短的跑道上实现满载起飞,提升了飞机在一些基础设施有限的机场的使用灵活性。
  7. 航电系统:标准无线电设备包含两台 P-802B 甚高频无线电收发机、P-836 高频发射机、YC-8 接收机、CΠу-7 机内通话器、两套 APK-11 无线电罗盘、PB-2 无线电高度表以及 CΠ-50 盲目着陆设备。飞行领航设备则有 AΠ-28л1 自动驾驶仪、ЦГВ-4 垂直陀螺仪、ГПК-52АП航向陀螺仪、ГИК-1 陀螺罗盘、АК-59П天文罗盘以及用于标准自动仪表飞行的各类仪表等,这些设备为飞行员提供了全面的飞行信息和导航支持,保障飞机能够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
图片[2]-俄🇷🇺 安-24/26 运输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性能参数

安 – 24 翼展达 29.2 米,机长 23.52 米,机高 8.32 米,机翼面积为 74.98 平方米。空重 12400 公斤,最大载重 4500 公斤,最大起飞重量 21000 公斤。其巡航速度可达 440 公里 / 小时,最大升限 8500 米,实用升限 7500 米。起飞滑跑距离 750 米,着陆滑跑距离 600 米。在载重航程方面,最大载重航程为 1500 公里,最大油量航程则达到 2450 公里。

衍生型号

  1. 安 – 24 基本型:这是安 – 24 系列的初始版本,可搭载 44 名乘客,奠定了该系列飞机的基本设计框架。
  2. 安 – 24B 标准型:在基本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载客量提升至 48 – 52 人。客舱布局更加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布置成全客型、客货型、全货型或专机型。右发动机短舱后部安装了一台起动机,进一步优化了发动机的启动性能。
  3. 安 – 24RT 货运型:该型号与安 – 24B 基本相同,但取消了后登机门,在货舱后部增设了一个机腹货舱门。后舱门打开后,能够方便地进行货物空投以及伞兵投放任务,同时货舱内还配备了电动绞车,起重能力达 1500 千克,最大载货量为 4500 千克。该型飞机还可根据需要改装为空中救护机,执行医疗救援运输任务。
  4. 安 – 24RV 型:在设计上基本与安 – 24 一致,区别在于右发动机短舱内安装了一台辅助动力装置,取代了原来的起动机。这一改进显著改善了发动机的起飞性能,使得飞机在最大载重情况下,能够从海拔 3000 米的机场或在 30℃的气温条件下顺利起飞。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仍能保持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该型号的最大起飞重量相较于基础型号增加了 800 千克。

使用情况

中国民航在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引进安 – 24 型飞机,将其广泛应用于国内短途航线的客运飞行中,为当时国内航空运输网络的构建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 年 4 月 1 日,民航总局将安 – 24 型 454 号和 480 号飞机调配给民航沈阳管理局,这成为东北地区执管的第一批涡轮螺旋桨式飞机。此后,在 1977 年 10 月 12 日至 1979 年 10 月 11 日期间,民航总局又陆续将安 24 型 432、420、422 号飞机,分别从民航兰州管理局和北京管理局调至民航沈阳管理局,进一步扩充了地区航空运输力量。然而,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飞机的涌现,安 – 24 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最终在民航运营中退役。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民航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图片[3]-俄🇷🇺 安-24/26 运输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安 – 26 运输机:军事运输领域的多面手

诞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安 – 24 的成功引起了苏联军方的关注,其货运版本展现出的良好性能为进一步的军事应用拓展提供了可能。基于安 – 24RT 货机,安东诺夫设计局决定打造一款纯军用运输机,以满足苏联军方在物资运输、伞兵投放等方面的需求。1968 年 3 月 12 日,苏联航空工业部和空军签署了关于研制安 – 26 飞机的联合决议。1969 年 5 月 21 日,安 – 26 的第一架原型机首飞成功,首次驾驶的机组人员包括 YNKetov(机长)、B.А.Bogdanov(副驾驶)、Y.P.Kravchenko(领航员)、M.A.Tupchiyenko(无线电操作员)、P.D.Ignatenko(飞行工程师)和 V.L.Lynovskiy(工程师 / 实验操作员)。同年 8 月 29 日,第一架生产型安 – 26 飞机从装配车间出厂。经过一系列严格测试,1970 年,安 – 26 开始在基辅航空工厂批量生产,并于 1975 年 5 月 26 日被苏联国防部正式采用。从 1969 年到 1986 年,基辅工厂总共制造了 1398 架安 – 26 飞机,除装备苏联空军和民航外,还大量出口到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古巴、玻利维亚、伊拉克、索马里和孟加拉等众多国家。1999 年 7 月 12 日,为了取代过时的安 – 24,相关方面开始将安 – 26 飞机和安 – 26B 民用运输机改装为客运飞机,客机版本被指定为安 – 26 – 100 和安 – 26B – 100,这些飞机每侧都增加了四个额外的窗户,并配备了由乌里扬诺夫斯克股份公司 “Aviastar” 制造的乘客座椅,还可根据需求选装制冷设备、视频设备或其他设备。

图片[4]-俄🇷🇺 安-24/26 运输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设计特点

  1. 总体设计:安 – 26 运输机在安 – 24RT 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机身尾部有所加长,并配备了大型货舱门和压力坡道。机身采用全金属结构,搭配悬臂式上单翼和单垂尾。机身后部的货舱门宽达 2.40 米,还专门设计了可折叠坡道,方便车辆和人员进出,也便于货物的快速装卸。飞机左侧机身前方设有一个小玻璃穹顶,能够提高降落伞下降的精度,对于执行伞兵投放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 动力装置:安装有 2 台伊夫琴科 AI-24T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额定轴功率为 2783 轴马力(2075 千瓦),搭配左旋螺旋桨和自动变桨距 AV-72 系统。在右侧发动机短舱内,还额外安装了辅助 RU-19A-300 涡轮喷气发动机。这台辅助发动机一般用于启动 AI-24VT 机载主发动机,而在起飞阶段或当其中一台主发动机发生故障需要爬升时,它还能提供额外的牵引力,增强飞机的动力性能,保障飞行安全。螺旋桨叶和桨毂采用电热防冰技术,发动机进气口则利用热气防冰。燃油存储在发动机短舱外侧的整体油箱以及中央翼内的 4 个软油箱内,总储油量为 5550L。中央翼内还设有 4 个辅助油箱,右发短舱内设有压力加油接头,每个油箱上均配备重力加油接头,油箱内安装有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灭火系统,预防燃油火灾。滑油容量为 53L。
  3. 系统配置
    • 空调系统:热空气来源于各台发动机的第 10 级压气机,发动机短舱内设有热交换器和涡轮冷却装置,能够有效调节客舱温度,客舱压差可达 0.3×10⁵Pa。
    • 液压系统:拥有主液压系统和应急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均为 155×10⁵Pa,为起落架收放、襟翼操纵、前轮转向、风挡雨刷以及螺旋桨顺桨等提供动力。在安 – 24T 上,液压系统还可用于操纵货舱门和应急舱门。此外,还配备了手摇泵,可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操纵舱门和使主系统增压。
    • 电气系统:包含 2 台 27V 直流起动发电机、2 台 115V、400Hz 交流发电机以及 2 台 36V、400Hz 三相交流发电机,为飞机上的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 供氧系统:安 – 24T 配备了供氧系统,能够在高空飞行或紧急情况下为机组人员和乘客提供必要的氧气保障。
  4. 航电系统:标准无线电设备包括 2 台 R-802V 甚高频无线电收发机、R-836 高频发射机和 US-8 接收机、SPU-7 机内通话装置、两套 ARK-11 无线电罗盘、RV-2 无线电高度表、SB-50 盲目着陆系统(带 KRP-F 下滑道接收机)、GRP-2 下滑道接收机和 MRP56 信标接收机,以及 RPSN-2AN 气象 – 障碍和导航雷达。飞行导航设备有 AP-2L1 自动驾驶仪、TsGV-4 主垂直陀螺仪、GPK-52AP 航向陀螺仪、GIK-1 陀螺罗盘、2 个 ZK-2 航向调整装置、2 个 AGD-1 仿真地平仪、AK-59P 天文罗盘、NI-50BM-K 地面位置指示器以及其他标准盲目飞行仪和 3 只钟。值得一提的是,安 – 26 是首批配备数字自动驾驶系统的飞机之一,该系统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操作难度,即使是经验相对不足的飞行员也能较为轻松地驾驶飞机。同时,飞机还配备了发动机灭火系统,有效预防发动机起火事故,保障飞行安全。
  5. 货舱设计:安 – 26 具备强大的货物运输和人员搭载能力,能够在 1100 公里的距离内运载 5.5 吨货物或 40 名伞兵。它在设计上极具创新性,是世界上第一架拥有两种坡道配置的飞机。除了经典的坡道向下打开位置,用于装卸轮式车辆和人员外,还首次设计并实施了机身滑下的坡道配置,这种新的坡道位置可用于货物空投以及从卡车平台装卸货物,大大提高了货物装卸的灵活性和效率。货舱内还配备了电动或手动的货物传送机构,通过简单的改装,安 – 26 就可以方便地转变为客机、救护机或伞兵运输机,实现了一机多用的功能。

性能参数

安 – 26 翼展为 29.20 米,机长 23.80 米,机高 8.58 米,机翼总面积 74.98 平方米。空重 15020 公斤,正常载重 4500 公斤,最大载重 5500 公斤。正常起飞重量 23000 公斤,最大起飞重量 24000 公斤。巡航速度为 440 公里 / 小时,最大升限 9000 米,实用升限 7500 米。起飞滑跑距离 870 米,着陆滑跑距离 650 米。在航程方面,最大载重航程(无余油)为 1100 公里,最大油量航程(无余油)可达 2550 公里。

图片[7]-俄🇷🇺 安-24/26 运输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衍生型号

  1. 安 – 26A:战术运输模型,北约代号 Curl – A,主要用于军事突击运输任务,在战场上快速运送兵员和物资。
  2. 安 – 26B:升级的民用运输机,配备升级版 AI-24VT 发动机,地板上安装了货物滚轮,驾驶舱左侧取消了导航舱。该型号于 1981 年推出,共制造了 114 架,可装运 3 个标准集装箱,总载重量 5500 千克,在民用货运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安 – 26B “Ciclón”:携带专门设备,用于驱散风暴云,在气象干预领域进行探索和应用。
  4. 安 – 26BRL:一款专门设计用于执行冰情侦察的飞机,为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监测数据。
  5. 安 – 26RT:用于远程战场通信的通信中继飞机,在空中构建起通信桥梁,保障军事通信的畅通。
  6. 安 – 26RTR:配备随时间变化的传感器套件的电子情报(ELINT)飞机,北约代号:Curl – B,共制造了 42 架,能够收集敌方的电子信号情报。
  7. 安 – 26Sh:军用导航教练机,设有 10 个座位供学员使用,在 1972 年至 1973 年间共建造了 36 架,为培养军事导航人才发挥了作用。
  8. 安 – 26LP:消防版,由现有的安 – 26 改装而成,至少有 9 架投入使用,在森林火灾等消防任务中承担灭火物资投放等工作。
  9. 安 – 26 “Esfera”:安装有研究大气条件设备的版本,用于科研领域,探索大气环境相关课题。
  10. 安 – 26M:飞机的医疗版本,可改装为空中救护机,执行医疗救援运输任务,为伤病员提供及时的医疗转运服务。
  11. 安 – 26100:用于乘客运输的民用飞机,满足部分地区的短途客运需求。
  12. 安 – 26PTP:电子情报(ELINT)选项,进一步拓展了飞机在电子情报上的功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