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716854-su-33-13.webp)
参数分类 | 详情 |
---|---|
体型数据 |
机长:21.19米
翼展:14.7米(折叠后7.4米)
机高:5.93米
机翼面积:67.84平方米
空重:18,4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33,000公斤
|
制造厂家 |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KnAAPO)
衍生型号
T-10K:苏-33的原型机
苏-33UB:双座教练型
北约名称
Flanker-D(侧卫-D)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两台留里卡AL-31F加力涡扇发动机
单台最大推力:74.5千牛(7,600公斤)
单台加力推力:122.58千牛(12,500公斤)
推重比:0.93(空重)/0.64(最大起飞重量)
涵道比:0.57
|
武器参数 |
固定武器:
– 1门GSh-301型30毫米单管航炮(备弹150发)
外挂点:12个,可挂载:
– R-27中距空空导弹(半主动雷达/红外制导)
– R-73近距空空导弹(红外制导)
– R-77中距空空导弹(主动雷达制导)
– Kh-31反辐射/反舰导弹
– Kh-41反舰导弹
– 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和常规炸弹
最大载弹量:约6,500公斤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F/A-18E/F超级大黄蜂
最大速度:1,915公里/小时(苏-33:2,3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5,000米(苏-33:17,000米)
武器外挂点:9个 vs 苏-33的12个
法国 阵风M
最大速度:1,912公里/小时(苏-33:2,3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6,800米(苏-33:17,000米)
最大载弹量:9,500公斤 vs 苏-33的6,500公斤
中国 歼-15
最大速度:2,300公里/小时(苏-33:2,3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9,000米(苏-33:17,000米)
发动机推力:WS-10H 132.3千牛 vs 苏-33的AL-31F 122.58千牛
|
一、发展历程:顺应时代需求的诞生
苏 – 33(北约代号 “侧卫 – D”)作为一款重型舰载战斗机,其发展可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彼时,苏联海军面临着严峻的舰载机更新换代问题。当时苏联唯一的固定翼舰载机雅克 – 38 垂直起降战机,因垂直起降方式的限制,作战半径极为有限,载弹量也较低,已难以满足未来作战需求。与此同时,苏联正在研发 1143.5 型 “重型载机巡洋舰”(即后来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急需一款新型舰载机与之配套。
1973 年,苏霍伊设计局的苏 – 27 系列战机进入新舰载机候选名单。凭借卓越的技术指标,苏霍伊设计师们成功说服海军上层,以苏 – 27 陆基型的舰载改进型(设计局代号 T-10K,后编号苏 – 27K)取代原计划中的苏 – 24K(苏 – 24 战斗轰炸机的舰载型),成为新舰载机项目。
1978 年,苏霍伊完成 T-10K 的初步设计。在保留苏 – 27 气动设计的基础上,为满足上舰要求做出多项关键改进,包括增加主翼面积、在主翼外端增设机翼折叠机构、强化机体结构、换装新型大推力发动机、加固起落架以及增加拦阻钩等。
研发的同时,从 1982 年 7 月起,苏霍伊利用 1 架保留苏 – 27 原始气动布局的原型机(代号 T-10-3),在 “银针” 模拟航母起降飞行试验训练基地,验证重型舰载机使用滑跃甲板起飞的可行性,并取得成功。1985 年 2 月,T-10K 的设计草案获得苏联空军总司令和海军总司令批准,原型机开始装配。1987 年,首架原型机 T-10K-1 完成总装,并于当年 8 月 17 日由试飞员普加乔夫完成首次试飞,普加乔夫正是飞出 “眼镜蛇机动” 的传奇试飞员。1989 年 11 月 1 日,普加乔夫驾驶第二架原型机 T-10K-2,在 1143.5 型的 “第比利斯” 号(1990 年 12 月 25 日更名为 “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上完成首次拦阻着舰。随后,该机编号由苏 – 27K 变为苏 – 33(1998 年 8 月成为正式编号),同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91 年 9 月 26 日,量产型苏 – 33 在 “库兹涅佐夫” 号上拦阻着舰成功。
苏联解体前,苏 – 33 的大部分研制工作已完成,这使得该项目在俄罗斯独立后,成为当时唯一仍在推进的军机项目。俄总统叶利钦特别批示,将首批苏 – 27 出口所得资金用于保障苏 – 33 的生产。不过,受经济低迷影响,从 1992 年初投入量产至 1996 年生产线关闭,苏 – 33 仅生产了 24 架 。
![图片[2]-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728814-su-33-2.jpeg)
![图片[3]-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724788-su-33-1-1024x644.jpg)
二、机体构造:专为舰载环境优化
(一)整体结构设计
苏 – 33 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主要由铝合金构成,部分关键部位如机翼大梁、机身加强框等使用钛合金,以增强结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确保在高速飞行与复杂机动时的机体安全。整机尺寸方面,机长 21.94 米,翼展 14.7 米(机翼折叠后为 7.4 米),机高 5.93 米,机翼面积达 67.8 平方米。
(二)机翼设计
苏 – 33 的机翼为大展弦比的悬臂式上单翼,与苏 – 27 相比,主翼面积有所增加。苏 – 27 后缘半翼展的整体式副襟翼,在苏 – 33 上改为机翼内侧的 2 块双开缝式增升襟翼,并且在主翼靠近翼尖部分设置了副翼,这些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机翼升力。主翼的外翼前缘装有全翼展机动襟翼,后缘装有副襟翼,借助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这些襟翼可依据不同飞行状态自动控制机翼弯度,调整升阻比,以满足飞行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
![图片[4]-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737588-su-33-5-1024x679.jpeg)
![图片[5]-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734164-su-33-4.jpeg)
(三)前置小鸭翼
早期型苏 – 33 并无前置小鸭翼,为提升在航母上的低速起降性能,后来加装了可动式前置小鸭翼,其偏转角范围为正 7 度至负 70 度。这两个小翼由同一轴相连,只能同向偏转,无法反向差动。前置小鸭翼的加入,放宽了苏 – 33 纵向静不安定性的适应范围。在较大的可控迎角下,前置小鸭翼和翼根边条能形成可控脱体涡流,在主翼上表面产生有利干扰气流,增大升力系数,同时提高大过载飞行时的纵向俯仰操纵性能。当然,增加小鸭翼也带来一些弊端,如导致结构重量增加,对隐身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图片[6]-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745703-su-33-7.jpeg)
(四)尾翼设计
苏 – 33 的尾翼由一对垂尾和全动垂尾组成,垂尾高度相比苏 – 27 略高,这一设计提高了飞机的侧向安定性,有助于在侧风较强的情况下顺利着舰。全动平尾与前置小鸭翼、主翼共同构成三翼面布局,既可以同向偏转以满足俯仰操纵要求,又能反向差动偏转来实现横向操纵 。
![图片[7]-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803485-su-33-2.jpeg)
![图片[8]-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814126-su-33-8.jpg)
(五)起落架与拦阻钩
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布局,且均为双轮结构。前起落架可转向,便于在地面滑行以及在航母狭窄甲板上进行转向操作;主起落架安装在机翼下方,配备高强度减震支柱和轮胎,能够承受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高速降落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尾部设置有拦阻钩,降落时放下,与航母甲板上的拦阻索配合,使战机能够在极短距离内停止滑行 。
(六)座舱设计
座舱采用气泡式设计,视野较为开阔。内部配备先进弹射座椅,在紧急情况下,飞行员拉动弹射手柄,座椅底部火箭发动机点火,可迅速将飞行员弹出座舱,并自动展开降落伞,保障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
![图片[9]-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825681-su-33-9.png)
![图片[10]-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830374-su-33-3.jpeg)
三、动力系统:强劲动力支撑飞行性能
苏 – 33 配备 2 台 AL-31F3 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 74.5 千牛,加力状态下最大推力可达 140 千牛,发动机推重比高达 8.3。该发动机涡轮风扇和压气机对流场畸变不敏感,工作稳定性高。即便苏 – 33 以 2 马赫的速度做出螺旋、“眼镜蛇机动” 等复杂飞行动作,甚至在进气道发生喘振的情况下,AL-31F3 也能维持稳定工作 。
凭借这强大稳定的 “动力核心”,舰上最大起飞重量达 26 吨的苏 – 33,能够从仅有 105 米长(此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最短滑跑起飞距离,最长为 195 米)的滑跃甲板上起飞,最大设计平飞速度达到 2.17 马赫。不过,AL-31F3 发动机存在俄制发动机常见的 “通病”—— 使用寿命不长。但随着材料和加工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这一问题正逐步得到改善 。
四、航电系统:需持续升级改进
(一)雷达系统
苏 – 33 装备的雷达是苏 – 27 的 N001 型 “祖克”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改进型,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有所增强。该雷达对轰炸机类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 285 千米,能够在 80 千米的距离上识别雷达波反射面积仅为 3 平方米的目标。然而,其性能在当今时代已显落后,与美国 AN/APG-79 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苏 – 33 的雷达对空作战模式较为单一,仅具备简单的对海作战模式,甚至无法使用精确制导武器 。
(二)座舱显示系统
苏 – 33 座舱相比苏 – 27 早期型虽有改进,但与以 F/A-18E/F 为代表的西方现役舰载机相比仍较为落后。换装了改进型平视显示器,可将飞行参数、目标信息等投射到飞行员前方玻璃上,使飞行员无需低头即可获取关键信息。不过,座舱内其他设备仍以传统仪表为主,仅配备 1 部单色多功能显示器,用于显示雷达和 “红外搜索与跟踪” 探头(简称 IRST 探头,位于苏 – 33 座舱右前方)所捕捉到的目标数据或图像 。
(三)其他航电设备
装备惯性导航系统(IN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组合导航设备,为飞行提供精确导航信息,保障飞行安全和任务准确执行。电子战系统包括雷达告警接收机、箔条 / 曳光弹投放装置、电子干扰吊舱等,可实时监测敌方雷达信号,在受到威胁时自动或手动释放干扰措施,降低被敌方导弹命中的概率 。但整体而言,苏 – 33 的航电系统有待全面升级改进,以适应现代空战的需求 。
![图片[11]-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834879-su-33-14-1024x919.webp)
五、武器系统:具备多种挂载能力
(一)固定武器
苏 – 33 的固定武器为 1 门 Gsh-30-1 型 30 毫米速射航炮,备弹 150 发,可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格斗,在近距离空战中具有较强的火力输出能力 。
(二)空空导弹挂载
机身和翼下总计设有 12 个外挂点,可挂载总重 6.5 吨的弹药。对空作战时,主要挂载 R-27、R-77 和 R-73 空空导弹。R-27 是一款中距空空导弹,有多种型号,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或红外制导方式,射程较远;R-77 是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具备 “发射后不管” 能力,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R-73 则是近距格斗导弹,采用红外制导,具有高机动性,能在近距空战中快速锁定并攻击敌方战机 。
(三)空地、反舰武器挂载
在对地攻击方面,受机载火控系统限制,苏 – 33 虽无法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但可挂载无制导航弹或火箭弹。通常,其最多可载 8 枚 500 千克航弹或超过 20 枚 250 千克航弹。挂载火箭弹时,最多可载 80 枚 80 毫米 S8 系列火箭弹,或 20 枚 122 毫米 S 系列火箭弹 。此外,理论上苏 – 33 具备挂载反舰导弹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配套导弹研制缓慢等原因,其反舰作战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
六、型号发展:多版本适应不同需求
(一)苏 – 33 基本型
即最初研制并装备俄罗斯海军的型号,具备上述基本的机体设计、动力、航电和武器系统等特征,是俄罗斯海军航母舰载机的主力型号 。
(二)苏 – 27KUB 双座教练型
为满足舰载机飞行员训练需求,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基于 T-10K 研发双座教练机版。90 年代初,该版本被命名为苏 – 27KUB(10KUB)。原型机于 1995 – 1998 年在共青城建造,并在莫斯科组装,原型机 T10K-4 用于后续工程。1999 年 4 月 29 日,由工厂试飞员 VG Pugachov(机长)和 SN Melnikov(副机长)驾驶首飞成功,并配备了新设备和带推力矢量控制的 AL-31FP 引擎 。
![图片[12]-俄🇷🇺 苏-33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5221849590-su-33-10.webp)
七、实战应用:在有限行动中展现能力
自服役以来,苏 – 33 参与的实战行动相对有限。在俄罗斯海军的一些任务中,苏 – 33 主要承担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任务,凭借其出色的气动布局和强大动力,在空中巡逻、拦截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一些军事演习以及应对周边国家空中侦察等行动中,苏 – 33 能够及时升空,对目标进行监视和拦截,展示了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空中力量 。然而,由于俄罗斯航母数量有限,且苏 – 33 自身航电等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在大规模实战中的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随着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新一代舰载机的研发推进,苏 – 33 未来在俄罗斯海军中的地位和任务可能会发生变化 。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