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力

图片[1]-军力-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概述

参数分类 详情
陆军力量
总兵力:约123.7万
主要编制
5个军区,4个集团军,12个军部
35个师(3个装甲师、4个平原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
15个独立旅(7个装甲旅、5个步兵旅、2个山地旅和1个空降/突击旅)
1个 “普里特维” 地地导弹团,4个防空旅和3个工兵旅
主要装备
59个坦克团(营)、355个步兵营等
装备有 T-90S 坦克等
” 布拉莫斯 ” 超音速巡航导弹等
任务与防区
北部军区:负责克什米尔地区印巴边境北段和印中边境西段防务
西部军区:负责印巴边境中段平原地区防务
东部军区:负责印孟、印缅边境地区和印中边境东段地区防务
中部军区:负责中央各邦和中部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区防务,担任东、西战区预备队
南部军区:负责印巴边境南段防务
海军力量
总兵力:约6.7万
主要编制
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4个地区司令部
东、西2支舰队
潜艇司令部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
主要装备
各种舰艇135艘左右,包括 “维克兰特” 号航母1艘、潜艇16艘左右、驱逐舰8艘等
海军航空兵装备37架作战飞机、72架武装直升机等
任务与防区
西部海军司令部:负责阿拉伯海防御
东部海军司令部:负责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防御
南部海军司令部:负责海军院校训练
远东海军司令部隶属东部海军司令部,负责相关海域防御
空军力量
总兵力:约14万
主要编制
西部、西南部、中部、东部、南部5个地区司令部
主要装备
装备各型飞机约1400架(其中作战飞机774架左右)
包括272架 苏-30MKI 、36架 阵风 战斗机等
还有直升机170余架(其中武装直升机34架左右)
编有38个地空导弹中队,装备 SA-2、SA-3 等导弹280余枚
任务与防区
西部司令部:负责佐德普尔以北及从印占克什米尔南部到拉贾斯坦地区
西南司令部:负责拉贾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等地区
中部司令部:负责印度中部空防作战和军事空运
东部司令部:负责印中、印孟和印缅边境地区
南部司令部:负责印度半岛南端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和拉克沙德韦群岛
战略威慑力量
核弹头数量:约160枚
主要运载工具:” 烈火 ” 系列弹道导弹
” 烈火 “-5 射程:约5500公里
正在发展 ” 烈火 “-6 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射程10000公里以上)
具备 “三位一体” 核打击能力的初步基础
军事预算
2025财年国防预算:约726亿美元
占GDP比例:约2.1%
主要开支方向:现代化装备采购、人员费用、研发投入
未来重点项目:国产航母、第五代战斗机、核潜艇等
图片[4]-军力-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陆军

印度陆军是其武装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总兵力约 123.7 万。印度军队编制中,陆军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采用军 — 师 — 旅 — 营 / 团 — 连级指挥层级。其一个军下辖的师数量不固定,通常为 2 个以上;一个师一般编配 3-4 个旅,以及独立的工兵团、通讯团等单位。

编制结构

  • 军区:印度陆军划分为 6 大军区,分别是 中部军区:司令部位于 瓜廖尔 。该军区兵力较少,主要负责战略预备队的训练与管理等任务,下辖 1 个快速反应师。东部军区:司令部设在 西孟加拉邦 的 加尔各答 。其任务较为复杂,主要负责应对东北部方向的安全事务,下辖第 4 军、第 3 军、第 17 山地军、第 33 军和几个独立旅。南部军区:司令部位于 班加罗尔 。主要负责南拉贾斯坦、古吉拉特和库奇地区及南部半岛的防务,并为陆军训练提供基地,下辖第 12 军、第 21 军。西部军区:司令部在浦那。该军区是印度陆军最重要的军区之一,负责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西部边境地区防务,下辖第 2 军、第 9 军、第 11 军。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印占 克什米尔 的 乌达姆普尔 。主要负责印占查谟 – 克什米尔地区的防务,兵力主要用于印巴边境北段查谟 – 克什米尔和中印边境西段的拉达克地区,下辖第 14 军、第 15 军、第 16 军。西南军区:司令部位于斋浦尔。主要负责印度西部和西南部边境地区的防御任务,下辖第 1 军、第 10 军。
  • 集团军与军部:编有 4 个集团军,12 个军部。集团军作为较高层级的作战单位,能够整合多个军部及下属部队的作战力量,具备独立遂行大规模作战任务的能力;军部则负责对下属师级单位进行指挥和协调,确保作战指令的有效传达与执行。
  • 师级单位:共 35 个师,包括 3 个装甲师、4 个平原整编师、18 个步兵师、9 个山地师和 1 个炮兵师。装甲师以装甲部队为核心,具备强大的突击能力,适合在开阔地形实施快速突击;平原整编师主要用于平原地区的作战任务,编制结构经过优化以适应平原地形的作战特点;步兵师是地面作战的主要力量,擅长徒步作战和阵地攻防;山地师专门针对山地地形进行编制和训练,具备在复杂山地环境下作战的能力;炮兵师则为各作战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拥有多种类型的火炮装备。
  • 独立旅:有 15 个独立旅,包含 7 个装甲旅、5 个步兵旅、2 个山地旅和 1 个空降 / 突击旅。独立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机动性,能够根据作战需求快速部署到不同的作战区域,执行特定的作战任务,如装甲旅可增强局部地区的装甲突击力量,空降 / 突击旅则可实施快速空降和突击作战。
  • 其他:还有 1 个 普里特维地地导弹团 、4 个防空旅和 3 个工兵旅等。地地导弹团装备有 “ 普里特维 ” 等地地导弹,具备远程打击能力;防空旅负责区域防空任务,抵御敌方空中来袭目标;工兵旅则承担战场工程保障任务,如道路修建、阵地构筑、障碍设置与清除等。

装备情况

  • 主战坦克
  • 阿琼 主战坦克:印度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列装 126 辆,订购 118 辆。主要部署在印度西部边境地区,用于增强该方向的装甲防御力量,应对来自巴基斯坦的装甲威胁。但由于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实战任务中的承担相对较少,其性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
  • T-72 主战坦克:装备 T-72M Ajeya ,印度引进组装线后自行组装的本地版本 T-72)和 M1 型共 2412 辆,是印度陆军的主力坦克之一。主要部署在印巴边境的平原地区以及中印边境的部分前沿地带,在印巴边境方向用于应对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在中印边境方向则承担前沿防御和机动支援任务。其主武器为 125 毫米 2A46 滑膛炮,具备较强的火力,在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方面也有一定水平,广泛装备于机械化部队和部分二线单位。
  • T-90 主战坦克:装备 2078 辆 T-90S,订购 464 辆改进型,基于 T-90A 发展而来,性能较为先进。大量部署在印巴边境的关键地段以及中印边境的西段地区,在印巴边境用于实施装甲突击和反突击作战,在中印边境西段则作为快速反应力量,应对可能的装甲冲突。在火力、防护和机动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是印度陆军现代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 装甲战车
  • BMP-1 步兵战车:苏联授权印度生产,现有 750 辆,主要装备于印巴边境沿线的机械化部队和部分二线单位,为步兵提供装甲防护和火力支援,伴随坦克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应对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队。具备一定的越野能力和作战适应性。
  • BMP-2 步兵战车:现有超过 2500 辆,是机械化部队的主力装备。广泛部署在印巴边境和中印边境的各机械化部队中,在印巴边境用于协同坦克部队进行突击作战,在中印边境则用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步兵机动与作战。在 BMP-1 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性能有所提升,印度还以此为基础发展了 NAMICA 坦克歼击车,进一步拓展了其作战用途。
  • BMD-1 空降战车:采购 500 辆,装备于印度伞兵部队,主要部署在印度中部的伞兵基地,可通过运输机快速投送至中印、印巴边境的关键地区,具备水陆两栖功能,能够伴随伞兵进行空降作战,为伞兵提供装甲突击和火力支援,增强了伞兵部队的作战能力,应对边境地区的突发冲突。
  • BRDM-2 装甲车:现役 255 辆,还有基于其底盘开发的 9P-145 坦克歼击车。主要部署在印巴边境和中印边境的前沿侦察部队,用于执行边境巡逻、战场侦察和反坦克任务,应对敌方的装甲目标和地面部队动向侦察。该车具有较好的侦察和机动性能。
  • OT-62 装甲车:现役 700 辆,由波兰和捷克联合研制。主要部署在印度东北部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以及部分内陆地区,用于边境巡逻、人员输送和低强度作战任务,应对该地区的安全威胁和潜在冲突。具备一定的装甲防护和人员输送能力,适用于多种作战环境。
  • 红隼 装甲运兵车:印度塔塔集团自主研发,已装备 12 辆,计划订购 200 辆以上。目前主要部署在印度北部军区的部分部队进行试用和训练,未来计划大量部署在中印边境的山地部队中,用于山地环境下的人员输送,提升山地部队的机动能力,应对中印边境山地地形的作战需求。该车在设计上结合了本土需求,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和人员运载能力。
  • MPV 装甲运输车:现役 36 辆,主要部署在印度西部的沙漠地区部队,可运载 12 名步兵,车顶可加装重机枪等武器,为步兵提供一定的火力掩护和运输保障,应对该地区的沙漠作战环境和潜在的地面冲突。
  • 马恒达 轻型高机动车:订购约 1300 辆,用于取代早期型悍马高机动车。将广泛部署在印度陆军的各特种部队、 侦察部队 和 山地部队 中,适用于多种地形,可执行侦察、通信、运输等多种任务,在中印、印巴边境的复杂地形中提升部队的机动和保障能力。
  • 牵引式火炮
  • FH-77 榴弹炮:瑞典研制,现役 200 门,主要部署在印巴边境的西段地区,射程 24 公里,增程弹药最大射程 60 公里,用于为该方向的地面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应对巴基斯坦的边境防御阵地和集结部队。在印度陆军的炮兵部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M46 加农炮:苏联生产,装备 1100 门,其中 100 门改装为自行火炮。大量部署在中印边境的东段和中段地区,标准射程 27 公里,增程最大射程 40 公里,用于山地作战中的火力压制,应对中印边境的山地防御工事和敌方部队。既能执行常规火力打击任务,也能在特定作战环境下发挥作用。
  • D-30 榴弹炮:现役 500 门,口径 122 毫米,最大射程 22 公里,是主力榴弹炮之一。主要部署在印巴边境的中段和平原地区,以及印度内陆的部分步兵师中,为步兵和装甲部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掩护,应对地面攻防作战中的敌方阵地和人员集结点。在各种作战场景中广泛应用。
  • M101 榴弹炮:美国研制,现役 350 门,口径 105 毫米,最大射程 12 公里。主要部署在印度东北部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用于低强度冲突中的近距离火力支援,应对该地区的边境摩擦和小型武装冲突。在印度陆军中仍有一定数量在服役。
  • S-23 榴弹炮:现役约 100 门,口径 180 毫米,最大射程 44 公里。主要部署在印度西部边境的战略纵深地区,作为预备火力支援力量,用于对敌方纵深目标进行打击,应对印巴边境大规模冲突时的重要目标打击任务。具备较强的火力打击能力,虽然装备数量不多,但在特定作战任务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 丹努什 榴弹炮:印度自主研发,现役 18 门,计划订购 300 门,口径 155 毫米,最大射程 42 公里。目前主要部署在印度中部军区的炮兵部队进行训练和试用,未来将重点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提升该方向的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应对中印边境的山地作战需求,逐步提升印度陆军炮兵的自主装备水平。
  • M777 榴弹炮:英国研制,装备 89 门,另有 14 门待交付,是世界上最轻的 155 毫米牵引式火炮。主要部署在中印边境的山地师中,如印度东部军区的山地部队,便于在复杂山地环境中运输和部署,最大射程 40 公里,为山地作战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持,应对中印边境山地地形下的火力压制任务。
  • DODR 榴弹炮:印度自主研发,现役 10 门,预计订购 150 门,口径 155 毫米,配备辅助动力系统。目前部署在印度南部军区的部分炮兵部队进行测试,未来计划部署在印巴边境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提升该方向的炮兵机动和作战能力,应对印巴边境的火力对抗需求。
  • 防空系统:装备有 “ 天空 ” 防空导弹等,数量约 100 套,主要部署在印度的重要城市、军事基地以及边境的关键阵地,可拦截范围在 30 公里以内、高度在 1.9 万米以内的飞行目标,为地面部队和重要设施提供防空保护。还部署了 5 个营的 S-400 防空系统,分别部署在印度北部、西部和东部边境的战略要地,进一步提升了印度陆军的防空能力,形成了多层次的防空体系,应对来自空中的各种威胁。

兵力部署

  • 中印边境方向: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编制了 6 个军共 13 个师,一线部队约为 11 个师又 2 个装甲旅,其中 10 个为山地步兵师,总兵力约 15 万人。负责中印边界中段和西段的是印度北部军区和部分中央军区单位,实际负责中印边境新疆一线的是驻地在列城的第 14 军,其下辖步兵 3 师和山地步兵 8 师等,该军约 5 万人,主要应对中印边境西段的防务。负责中印边界东段的是印度陆军东部军区,下辖第 3 山地军、第 4 山地军等,约 10 万人,司令部直辖一个坦克旅,主要应对中印边境东段的防务,形成了较为严密的防御体系。
  • 印巴边境方向:在印巴一线和 克什米尔地区 部署了 20 个师,总兵力约 30 万人,以应对巴基斯坦方面军事力量。其中,西部军区部署了大量的装甲师和步兵师,如第 1 装甲师、多个步兵师等,主要应对印巴边境中段和南段的平原地区作战;北部军区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多个山地师和步兵旅,应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和防御任务。该方向是印度陆军的重点防御区域之一,兵力部署充分考虑了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对峙态势。

作战能力特点

  • 优势:印度陆军兵力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大水平,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总兵力 15 万人左右,在长期的山地环境部署和训练中积累了一定的山地作战经验,且近年来为提升山地作战能力,装备了新型美制 M777 型超轻型榴弹炮等适合山地作战的武器。此外,其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先进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具备较强的地面突击能力,还部署了 “布拉莫斯” 超声速巡航导弹等,该导弹数量约 200 枚,部署在中印、印巴边境的多个导弹基地,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有一定提升。
  • 劣势:印度陆军存在机械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且装备依赖外购,后勤保障压力大。其军官结构存在 “种姓式” 问题,指挥权集中在高级军官世家,新人晋升难、战术更新慢,军政系统分离严重,战时响应速度慢。
图片[5]-军力-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海军

印度海军是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兵力约 6.7 万。以下从多方面进行超详细介绍:

编制结构

  • 地区司令部: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四个地区司令部。每个司令部负责特定海域的防御与作战任务,东部地区司令部主要管辖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相关海域;西部地区司令部重点关注阿拉伯海区域;南部地区司令部承担海军院校训练及相关海域防务;远东地区司令部隶属于东部地区司令部,负责更远端海域的安全事务,是海军区域防控和作战指挥的重要层级单位。
  • 舰队与特殊司令部:编有东部、西部两支舰队,以及潜艇司令部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舰队作为海上主要作战力量集群,能够整合各类舰艇和舰载机,执行远洋作战、海上封锁、护航等任务;潜艇司令部专门负责潜艇部队的训练、作战部署和管理,确保潜艇力量的有效运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则统筹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行动,协调舰载机和岸基航空兵的配合,提升海军的空中作战和支援能力。
  • 舰艇编队:包含航母战斗群、驱逐舰支队、护卫舰中队、潜艇支队、两栖作战舰艇编队等。航母战斗群以航空母舰为核心,配备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护航舰艇,具备强大的远洋作战和制空制海能力;驱逐舰支队和护卫舰中队是水面作战的主要力量,承担反舰、防空、反潜等多种任务;潜艇支队凭借潜艇的隐蔽性,执行侦察、突袭、封锁等任务;两栖作战舰艇编队则负责输送登陆部队和装备,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 岸基部队:有海军陆战队、岸防部队等。海军陆战队具备快速反应和两栖作战能力,可执行登陆作战、岛屿防御、特种作战等任务;岸防部队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和岛屿,装备岸舰导弹、火炮等武器,负责海岸防御,抵御敌方海上来袭目标。
  • 其他辅助单位:包括后勤保障部队、通信部队、情报部队等。后勤保障部队负责舰艇的补给、维修、医疗等保障工作,确保海军作战和训练的顺利进行;通信部队保障海军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指挥畅通;情报部队负责搜集、分析海上及相关区域的情报信息,为决策和作战提供支持。
图片[6]-军力-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装备情况

  • 航空母舰
  • 维克兰特 号航空母舰:印度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已正式服役。该航母可搭载多种舰载机,包括战斗机、直升机等,主要部署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地区,用于维护印度在印度洋的海上权益,提升远洋作战和制空制海能力,应对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和潜在的海上冲突。其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整合了多种国内外技术,性能逐步稳定。
  • 维克拉玛蒂亚 号航空母舰:由俄罗斯改装而成,是印度海军的主力航母之一。可搭载一定数量的米格 – 29K 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主要部署在西部沿海附近海域,活动范围涵盖阿拉伯海及周边区域,用于执行海上制空、对海打击、护航等任务,应对来自巴基斯坦等国的海上威胁。该航母在改装后作战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 潜艇
  • 歼敌者级 核潜艇:印度自主研发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现有多艘在役。主要部署在印度沿海的秘密基地,可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具备战略核打击能力,是印度核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执行战略威慑任务,应对来自其他核国家的安全威胁。其建造和服役标志着印度在核潜艇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
  • 鲉鱼级 常规潜艇:从法国引进技术并在印度本土建造,现有多艘服役,还有部分在建造中。主要部署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具备较强的隐蔽性和反潜、反舰能力,用于执行海上侦察、封锁、突袭等任务,应对周边国家的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威胁。该级潜艇在静音性能和武器系统方面较为先进。
  • 基洛级 常规潜艇:从俄罗斯引进,现有多艘在役。广泛部署在印度沿海各主要海军基地,用于近海和远洋的反潜、反舰作战,可执行巡逻、侦察、布雷等任务,是印度海军潜艇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海上安全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 水面舰艇
  • 加尔各答级 驱逐舰:印度自主设计建造的导弹驱逐舰,现有多艘服役。主要部署在东部和西部舰队,装备有先进的相控阵雷达、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武器系统,具备较强的区域防空和反舰能力,用于为航母战斗群护航或独立执行海上作战任务,应对空中和海上的多重威胁。
  • 德里级 驱逐舰:印度海军的主力驱逐舰之一,现有多艘在役。部署在东部和西部舰队,具备反舰、防空、反潜等综合作战能力,可与其他舰艇协同作战,执行远洋巡逻、护航、封锁等任务,在维护印度海上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什瓦利克级 护卫舰:多用途护卫舰,现有多艘服役。广泛部署在印度沿海及周边海域,装备有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鱼雷等武器,可执行反潜、反舰、护航等任务,是印度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重要力量,适应多种海上作战环境。
  • 塔尔瓦级 护卫舰:从俄罗斯引进并在印度建造,现有多艘在役。主要部署在西部舰队,用于阿拉伯海区域的作战任务,具备较强的反舰和反潜能力,可为航母战斗群和其他舰艇编队提供护航,应对巴基斯坦海军的威胁。
  • 两栖攻击舰:现有 “ 贾拉什瓦 ” 号等两栖攻击舰,可搭载直升机、登陆艇和登陆部队。主要部署在东部沿海地区,用于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人道主义救援、灾害应对等任务,能够快速投送兵力和装备,提升印度海军的两栖作战和远程投送能力。
  • 海军航空兵装备
  • 舰载战斗机:装备有 米格 – 29K 舰载战斗机等,数量约 45 架。主要部署在航空母舰上,用于执行制空权争夺、对海对陆打击、护航等任务,是航母战斗群空中作战的核心力量,应对敌方舰载机和岸基飞机的威胁。
  • 舰载直升机:包括反潜直升机、运输直升机、预警直升机等,约 120 架。广泛配备在各型舰艇上,反潜直升机负责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运输直升机承担人员和物资运输任务;预警直升机为舰艇提供早期空中预警,提升舰艇的防空预警能力,应对海上及空中的各种威胁。
  • 岸基飞机:有 P – 8I 反潜巡逻机、图 – 142M 反潜机、伊尔 – 38 反潜机等,约 30 架。主要部署在沿海的海军航空兵基地,P – 8I 反潜巡逻机具备远程反潜、侦察和反舰能力,可对广阔海域进行监控和巡逻,应对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的活动;其他反潜机则辅助执行反潜任务,形成多层次的反潜体系。
  • 导弹系统
  • 反舰导弹:装备有 “ 布拉莫斯 ” 超音速反舰导弹、“ 冥河 ” 反舰导弹等。“ 布拉莫斯 ” 反舰导弹部署在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平台上,射程较远,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用于打击敌方水面舰艇;“ 冥河 ” 反舰导弹主要装备在部分老式舰艇上,仍具备一定的反舰能力,应对中近距离的水面目标。
  • 防空导弹:有 “ 巴拉克 ” 防空导弹、“ 施基利 ” 防空导弹等,装备在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上。“ 巴拉克 ” 防空导弹具备点防御和区域防空能力,可拦截来袭的飞机、导弹等目标;“ 施基利 ” 防空导弹主要用于中程防空,为舰艇提供防空保护,应对空中威胁。
  • 潜射导弹:包括 K – 15 潜射弹道导弹、“ 布拉莫斯 ” 潜射巡航导弹等。K – 15 潜射弹道导弹装备在歼敌者级核潜艇上,具备战略核打击能力;“布拉莫斯” 潜射巡航导弹可由潜艇发射,用于打击敌方水面舰艇和岸上目标,提升潜艇的远程打击能力。

兵力部署

  • 阿拉伯海方向:西部海军司令部在该方向部署了大量兵力,包括 1 艘航空母舰、多艘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以及岸基航空兵部队,总兵力约 2.5 万人。该方向是印度海军的重点防御区域之一,主要应对巴基斯坦海军的威胁,保护印度在阿拉伯海的海上贸易航线、石油运输通道以及沿海重要设施的安全,同时具备对巴基斯坦沿海目标实施打击的能力。
  • 孟加拉湾及东部海域方向:东部海军司令部在该区域部署了 1 艘航空母舰(轮换部署)、多艘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两栖作战舰艇以及相应的航空兵部队,总兵力约 2 万人。负责维护印度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的安全,应对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潜在海上威胁,保障该区域的海上通道安全,同时支持印度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如参与区域海上合作、应对自然灾害等。
  • 南部海域及远洋方向:南部海军司令部部署了部分护卫舰、巡逻艇以及海军训练和科研力量,总兵力约 1 万人。主要承担海军人员的训练任务,同时负责周边海域的安全巡逻,保障重要港口和海上设施的安全。此外,印度海军还经常派遣舰艇编队执行远洋任务,如在印度洋进行巡逻、参与国际护航、访问其他国家港口等,展示其远洋作战能力和影响力。
  • 岛屿防御:在安达曼 – 尼科巴群岛等重要岛屿部署了岸防部队、海军陆战队和巡逻舰艇,约 1.2 万人。这些岛屿地理位置重要,是印度控制印度洋航道的关键节点,部署兵力用于防御外来入侵,维护岛屿的主权和安全,同时监控周边海域的船只活动,防止非法入侵和恐怖主义活动。

作战能力特点

  • 优势:印度海军拥有双航母战斗群,是印度洋地区少数具备航母作战能力的国家之一,具备较强的远洋制空制海能力,能够在广阔海域执行作战任务。其潜艇部队包括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具备一定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可对敌方海上和岸上目标实施隐蔽打击。海军航空兵装备了先进的舰载机和岸基反潜巡逻机等,提升了海上侦察、反潜、反舰和防空能力。此外,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地区拥有较为广泛的基地网络,便于舰艇的部署和补给,且近年来积极参与国际海上联合演习,作战经验和协同能力有所提升,远程投送和两栖作战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 劣势:印度海军的装备体系中,大量装备依赖进口或引进技术建造,国产化程度较低,导致装备维护保养复杂,零部件供应依赖国外,后勤保障压力较大,且装备型号繁杂,影响了作战协同效率。航母舰载机数量相对不足,且米格 – 29K 舰载战斗机在可靠性和性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航母战斗群的空中作战能力。海军舰艇的建造周期长,新型舰艇的列装速度较慢,难以快速更新换代。此外,印度海军在远海作战的后勤保障、情报支援、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仍有不足,与世界海军强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图片[7]-军力-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空军

印度空军是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兵力约 14 万。以下从多方面进行超详细介绍:

编制结构

  • 地区司令部:划分为西部、西南部、中部、东部、南部五个地区司令部。每个司令部负责特定区域的空中防务与作战任务,西部司令部主要管辖佐德普尔以北及从印占克什米尔南部到拉贾斯坦地区的空中安全;西南部司令部重点关注拉贾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等地区的空中防御;中部司令部承担印度中部空防作战和军事空运任务;东部司令部负责印中、印孟和印缅边境地区的空中防务;南部司令部则管辖印度半岛南端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和拉克沙德韦群岛的空中安全,是空军区域防空和作战指挥的关键层级单位。
  • 作战部队编制:包含战斗机中队、轰炸机中队、运输机中队、直升机中队、侦察机中队、预警机中队、加油机中队等。战斗机中队是空中作战的核心力量,承担夺取制空权、空中拦截、对地攻击等任务;轰炸机中队具备远程对地打击能力,可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轰炸;运输机中队负责人员和物资的空中运输,保障部队的快速部署和后勤补给;直升机中队可执行反潜、救援、运输、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侦察机中队负责获取敌方军事部署、地形地貌等情报信息;预警机中队通过预警机提供空中早期预警,指挥协调空中作战;加油机中队为作战飞机提供空中加油,延伸其作战半径。
  • 防空部队:编有多个地空导弹中队,装备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系统。这些部队部署在重要城市、军事基地、工业中心等关键区域,负责区域防空任务,拦截敌方来袭的飞机、导弹等空中目标,是地面防空的重要力量。
  • 辅助单位:包括航空维修部队、通信部队、情报部队、气象部队等。航空维修部队负责飞机的维修保养,确保作战飞机的完好率;通信部队保障空军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指挥畅通;情报部队搜集、分析空中及相关区域的情报,为作战决策提供支持;气象部队提供气象预报服务,保障飞行安全和作战任务的顺利执行。

装备情况

  • 战斗机
  • 苏 – 30MKI 战斗机:从俄罗斯引进并在印度本土组装生产,是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可执行制空、对地攻击、侦察等多种任务,配备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具备较强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主要部署在西部、东部和南部地区的空军基地,用于应对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空中威胁,维护印度的空中优势。
  • 阵风战斗机 :从法国引进,性能先进,具备高机动性、多用途作战能力,可搭载多种先进导弹执行制空、对地、对海攻击任务。主要部署在靠近边境的关键空军基地,如北部边境地区,用于提升印度空军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应对高端空中威胁。
  • 幻影 2000 战斗机:从法国引进,经过多次升级改进,具备较好的制空和对地攻击能力。部署在多个空军基地,承担防空拦截和精确打击任务,可应对中近距离的空中目标和地面重要设施。
  • 米格 – 29 战斗机:从俄罗斯引进,数量较多,是印度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制空作战和空中拦截,部署在全国各地的空军基地,尤其是边境地区,增强空中防御力量。
  • LCA “光辉” 战斗机:印度自主研发的轻型战斗机,已开始列装部队。具备一定的制空能力,可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等任务,主要部署在本土空军基地进行试用和训练,逐步提升其作战性能和装备规模,减少对进口战斗机的依赖。
  • 轰炸机:目前印度空军未装备专门的战略轰炸机,其远程打击任务主要由战斗机和导弹部队承担。部分战斗机经过改装后可执行一定的对地轰炸任务,具备中远程对地打击能力。
  • 运输机
  • C-17 “环球霸王” 运输机:从美国引进,是一种大型战略运输机,具备强大的运载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可运输大型装备、人员和物资。主要部署在印度中部的大型空军基地,用于执行战略空运任务,支持部队的快速部署和海外行动,应对紧急情况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 伊尔 – 76 运输机:从俄罗斯引进,是印度空军的主力运输机之一,运载能力较强,可执行中远程空运任务。广泛部署在多个空军基地,用于运输部队、装备和物资,保障军事行动和后勤补给。
  • C-130J “超级大力神” 运输机:从美国引进,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和多功能性,可执行特种部队投送、物资运输、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主要部署在靠近边境和具有特殊地形的空军基地,用于在复杂环境下执行运输和支援任务。
  • 安 – 32 运输机:从俄罗斯引进,数量较多,是一种中型运输机,适合在中短途运输中使用,可在简易机场起降。部署在全国各地的空军基地,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小型机场,用于运输人员和小型物资,支持前线部队的作战需求。
  • 直升机
  • 米 – 17 系列直升机:从俄罗斯引进,包括米 – 17、米 – 171 等型号,数量众多,用途广泛,可执行运输、救援、对地攻击等任务。部署在多个空军基地和前线站点,用于人员和物资运输、战场救援、空中火力支援等,是印度空军直升机部队的主力机型。
  • AH-64 “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从美国引进,是一种先进的重型武装直升机,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可打击装甲目标、人员和防御工事。主要部署在边境地区的空军基地,用于支持陆军的地面作战,应对装甲部队和地面威胁。
  • 米 – 25/35 武装直升机:从俄罗斯引进,具备一定的对地攻击和火力支援能力。部署在多个空军基地,用于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反坦克等任务,增强对地面部队的支援能力。
  • CH-47 “支奴干” 运输直升机:从美国引进,是一种重型运输直升机,可运载大量人员、装备和物资,具备较强的吊装能力。主要部署在山地和边境地区的空军基地,用于在复杂地形下执行运输任务,支持山地部队的作战和部署。
  • 特种飞机
  • 预警机:装备有 A-50EI 预警机和 EMB-145I 预警机等。A-50EI 预警机基于伊尔 – 76 运输机改装而成,具备远程预警和指挥能力;EMB-145I 预警机是小型预警机,可执行中近距离预警任务。这些预警机主要部署在中部和边境地区的空军基地,用于对空中目标进行早期预警和指挥引导,提升印度空军的空中态势感知和指挥协调能力。
  • 侦察机:包括 “苍鹭” 无人机、“搜索者” 无人机以及有人驾驶侦察机等。无人机可长时间在目标区域上空进行侦察监视,获取情报信息;有人驾驶侦察机则具备更高的飞行速度和侦察精度。这些侦察机部署在靠近边境的空军基地,用于对敌方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活动等进行侦察,为作战决策提供情报支持。
  • 空中加油机:装备有伊尔 – 78 空中加油机,可为战斗机、轰炸机等提供空中加油服务,延伸其作战半径和续航时间。主要部署在大型空军基地,根据作战需求为执行远程任务的飞机提供加油支援,提升印度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 导弹系统
  • 空对空导弹:包括 “阿斯特拉” 空空导弹、R-77 空空导弹、R-73 空空导弹、“米卡” 空空导弹等。“阿斯特拉” 是印度自主研发的中距空空导弹,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射程;其他进口空空导弹则性能先进,可满足不同距离的空中作战需求,装备在各型战斗机上,用于拦截敌方空中目标。
  • 空对地导弹:有 “布拉莫斯” 空地导弹、“海尔法” 空地导弹、“宝石路” 激光制导炸弹等。“布拉莫斯” 空地导弹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射程较远,可打击地面和海上目标;其他导弹和制导炸弹则用于精确打击地面目标,如装甲车辆、工事、桥梁等,装备在战斗机和轰炸机上,提升对地攻击的精度和效能。
  • 地空导弹:装备有 S-400 防空导弹系统、“天空” 防空导弹、“阿卡什” 防空导弹等。S-400 防空导弹系统是从俄罗斯引进的先进防空系统,具备多层次防空能力,可拦截多种空中目标,射程远、精度高;“天空” 和 “阿卡什” 防空导弹是印度自主研发的,用于中近程防空,部署在重要城市、军事基地等区域,构成多层次的地面防空体系。
图片[8]-军力-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兵力部署

  • 印巴边境方向:在印巴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战斗机中队、地空导弹部队和相关支援单位,总兵力约 5 万人。西部和西南部司令部是该方向的主要指挥机构,部署的战斗机包括苏 – 30MKI、阵风、幻影 2000、米格 – 29 等,地空导弹部队装备有 S-400、“天空” 等防空导弹系统。主要任务是应对巴基斯坦空军的威胁,夺取制空权,对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军事目标实施打击,保护印度边境地区的空中安全和重要设施。
  • 中印边境方向: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了多个战斗机中队、侦察机部队和地空导弹部队,约 4.5 万人。东部和中部司令部负责该方向的指挥,部署的战斗机多为适合山地作战的型号,如苏 – 30MKI 等,同时配备了大量的侦察机和预警机,用于对中印边境地区的空中和地面情况进行监控。地空导弹部队则部署在关键地段,构建防空屏障,应对来自中国的空中威胁,保障边境地区的空中安全。
  • 中部及内陆地区:在印度中部及内陆地区部署了运输机中队、加油机中队、预警机中队、训练部队等,约 3 万人。该区域的空军基地是印度空军的战略后方,承担人员训练、装备维修、物资储备等任务,同时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军事空运和空中加油支援,为边境地区的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和兵力增援,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 南部及岛屿地区:在南部地区及安达曼 – 尼科巴群岛等岛屿部署了战斗机中队、侦察机部队和防空部队,约 1.5 万人。南部司令部负责该方向的指挥,部署的兵力主要用于保护印度南部沿海地区和岛屿的空中安全,监控印度洋上空的空中活动,防止外部势力从海上和空中对印度南部地区进行入侵,同时支持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

作战能力特点

  • 优势:印度空军装备了多种先进的战斗机,如苏 – 30MKI、阵风等,具备较强的制空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且机型种类较多,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拥有一定数量的预警机、侦察机和空中加油机,提升了空中态势感知、情报获取和远程作战能力,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掌握空中动态并实施作战行动。在中印和印巴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和装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空中防御和打击体系,具备应对两线作战的一定潜力。此外,印度空军积极参与国际军事演习,与美、俄、法等国的空军进行交流合作,作战经验和训练水平有所提升。
  • 劣势:印度空军的装备体系中,大量先进装备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较低,如阵风、苏 – 30MKI 等主力战斗机的核心部件仍需进口,导致装备维护保养复杂,成本高昂,且受限于国外供应商,在装备升级和零部件供应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装备型号繁杂,来自多个国家,不同型号装备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较差,影响了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自主研发的装备如 LCA “光辉” 战斗机等,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列装进度缓慢,难以满足空军的换装需求。此外,印度空军的机场和基础设施在部分边境地区较为薄弱,难以支撑大规模、高强度的持续作战,且在后勤保障、人员训练的标准化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与世界一流空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