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俄🇷🇺 BRDM-2 装甲侦察巡逻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5195424941-brdm-2-2-1024x579.jpg)
BRDM-2(俄语 “装甲侦察巡逻车” 的缩写)是苏联在 20 世纪 60 年代研制的 4×4 两栖装甲侦察车,凭借出色的机动性、两栖能力和侦察效能,成为冷战时期华约集团及众多国家军队的标志性装备,其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现代轻型装甲车的发展。
参数分类 | 详情 |
---|---|
战车火炮 |
BRDM – 2 主要武器:14.5毫米 KPVT 重机枪(14.5mm KPVT Heavy Machine Gun),类型:重机枪,用于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和步兵,有效射程约2,000米,射速约500发/分钟,备弹500发;7.62毫米 PKT 同轴机枪(7.62mm PKT Coaxial Machine Gun),类型:同轴机枪,用于近距离防御,有效射程约1,000米,射速约650发/分钟,备弹2,000发。
炮塔装甲:前装甲 14毫米,侧装甲 7毫米,后装甲 7毫米,可抵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
北约代号:” 蜗牛 “(”Scout”)。
|
人员编制与体型参数 |
人员编制:4名乘员(车长、炮手、驾驶员、装填手)。
长度:5.75米。
宽度:2.35米。
高度:2.31米。
战斗全重:7.6吨。
离地间隙:0.43米。
|
信息化系统 |
火控系统:简单光学瞄准具,无复杂火控系统。
通信系统:R – 123M 无线电台,通信距离约20公里。
导航系统:基本型惯性导航系统。
其他系统:核生化防护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
部署战区 |
主要用户:苏联及其盟国、中东国家、非洲国家、亚洲国家等。
主要部署地区:欧洲、亚洲、中东、非洲。
适用地形:平原、草原、沙漠、丘陵。
不适宜地形:山地、丛林、高海拔地区。
|
速度与排水量 |
最大公路速度:95公里/小时。
最大越野速度:50公里/小时。
水上速度:10公里/小时(依靠喷水推进器)。
水面排水量:7.6吨。
水下排水量:不适用(BRDM – 2为两栖装甲车,非潜艇)。
|
制造与出口情况 |
制造厂家:俄罗斯 高尔基汽车厂(GAZ)。
出口情况:出口到超过50个国家,总产量超过20,000辆。
主要用户:俄罗斯、印度、叙利亚、伊拉克、埃及、阿尔及利亚等。
自主研发情况:苏联自主研发。
仿制型号:中国 85式装甲侦察车、南斯拉夫 M – 80 装甲侦察车等。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GAZ – 41 型 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
最大功率:140马力。
单位功率:18.4马力/吨。
传动系统:手动变速箱,5个前进档,1个倒档。
悬挂系统:扭杆悬挂系统。
燃油储备:290升。
最大行程:750公里。
|
武器参数 |
BRDM – 2 武器系统:
– 主炮:14.5毫米 KPVT 重机枪,射速:50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0米,可发射穿甲弹、高爆燃烧弹。
– 并列机枪:1挺 7.62毫米 PKT 机枪,备弹2,000发,射速:650发/分钟,有效射程:1,000米。
– 载员武器:2支 AK – 47 突击步枪,2具 RPG – 7 火箭筒。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M113 装甲运兵车
– 战斗全重:11.3吨 vs 7.6吨(BRDM – 2)
– 武器:12.7毫米 M2 重机枪 vs 14.5毫米 KPVT 重机枪 + 7.62毫米 PKT 机枪
– 防护水平:铝装甲 vs 钢装甲
– 发动机功率:215马力 vs 140马力
– 最大速度:67公里/小时 vs 95公里/小时
– 水上性能:无两栖能力 vs 具备两栖能力
德国 鼬鼠 空降战车
– 战斗全重:2.75吨 vs 7.6吨(BRDM – 2)
– 武器:20毫米机关炮 vs 14.5毫米 KPVT 重机枪 + 7.62毫米 PKT 机枪
– 防护水平:铝装甲 vs 钢装甲
– 发动机功率:64马力 vs 140马力
– 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 vs 95公里/小时
– 载员数量:2人 vs 4人
英国 狐式 装甲侦察车
– 战斗全重:7.7吨 vs 7.6吨(BRDM – 2)
– 武器:30毫米 RARDEN 机关炮 vs 14.5毫米 KPVT 重机枪 + 7.62毫米 PKT 机枪
– 防护水平:铝装甲 vs 钢装甲
– 发动机功率:190马力 vs 140马力
– 最大速度:104公里/小时 vs 95公里/小时
– 水上性能:无两栖能力 vs 具备两栖能力
|
研发背景与设计定位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陆军的装甲侦察任务主要由 BRDM-1 装甲车承担,但该车存在火力薄弱(仅 1 挺 7.62 毫米机枪)、动力不足等问题。随着北约集团装甲部队的快速发展,苏联急需一款具备更强火力、更高机动性和全天候侦察能力的新型侦察车。
1962 年,由高尔基汽车厂(GAZ)主导设计的 BRDM-2 正式列装苏军,其核心定位是:在纵深侦察任务中为装甲集群提供前沿情报,具备快速穿插、敌后渗透、火力自卫能力,并能在核生化环境下执行任务。相较于 BRDM-1,BRDM-2 的火力、防护和动力系统均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苏联 “大纵深作战” 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侦察节点。
![图片[2]-俄🇷🇺 BRDM-2 装甲侦察巡逻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5195434577-brdm-2-1.jpeg)
整体结构与防护设计
车体布局
BRDM-2 采用 4×4 轮式布局,整车长 5.75 米、宽 2.35 米、高 2.31 米,战斗全重 7 吨,乘员 4 人(车长、驾驶员、炮手、侦察员),内部空间紧凑但功能分区明确:
- 前部:驾驶员位于左侧,配备 3 具潜望镜(中间 1 具可更换为红外夜视仪,用于夜间驾驶);右侧为发动机舱,采用前置布局以缩短传动路径。
- 中部:为战斗舱,车长与炮手并列,车长负责指挥和通信,炮手操作武器系统;侦察员位于战斗舱后部,负责操作无线电和侦察设备。
- 后部:设有储物舱和水上推进系统,车体尾部装有两个喷水推进器,用于两栖行驶时提供动力。
防护性能
车体采用全焊接钢装甲结构,装甲厚度根据部位差异化设计:
- 正面装甲:14 毫米,可抵御 12.7 毫米机枪弹在 300 米外的直射;
- 侧面装甲:7 毫米,能防御 7.62 毫米穿甲弹和炮弹破片;
- 顶部 / 底部装甲:5 毫米 / 8 毫米,顶部可防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破片,底部对地雷有一定防护能力。
车内配备集体三防系统,通过过滤装置和超压机制,在核生化污染环境下可关闭舱门持续作战;同时装有自动灭火系统,当发动机舱或战斗舱温度超过阈值时,可在 0.5 秒内启动灭火装置,降低殉爆风险。
![图片[3]-俄🇷🇺 BRDM-2 装甲侦察巡逻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5195446827-brdm-2-3.jpeg)
![图片[4]-俄🇷🇺 BRDM-2 装甲侦察巡逻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5195450725-brdm-2-5.webp)
动力与机动:兼顾公路与越野的 “全能选手”
动力系统
BRDM-2 搭载一台 GAZ-41 V 型 8 缸水冷汽油机,排量 5.5 升,最大功率 103 千瓦(140 马力),匹配机械式 4 速变速箱(4 前进档 + 1 倒档)和两速分动箱,可实现以下驱动模式:
- 公路行驶:4×4 驱动,最高速度 100 千米 / 小时,续航里程 750 千米;
- 越野行驶:分动箱结合后,可激活车体两侧的 2 对腹轮(共 4 个辅助轮),形成 “8 轮着地” 状态,通过增加接地面积降低压强,提升在泥泞、雪地等复杂地形的通过性;
- 水上行驶:分动箱驱动尾部喷水推进器,水上速度 10 千米 / 小时,可在 3 级浪以下的水面稳定行驶,入水前需手动升起车头防浪板,关闭车体底部排水孔。
越野与越障能力
BRDM-2 的悬挂系统为独立螺旋弹簧式,每个车轮均配备液压减震器,配合可调胎压的轮胎(通过车内手动泵调节),可适应多种地形:
- 最大爬坡度 31°,可翻越 0.6 米高的垂直障碍;
- 越壕宽度 1.25 米,接近角 / 离去角分别为 45°/40°,适合跨越战壕和弹坑;
- 腹轮收起时离地间隙 0.31 米,展开后降至 0.23 米,通过调整重心提升稳定性。
这种 “4 轮驱动 + 腹轮辅助” 的设计,使其在越野性能上远超同期西方轮式装甲车(如美国 M8 灰狗),尤其在东欧平原、西伯利亚冻土等苏联本土地形中表现突出。
武器系统:侦察车的 “自卫与压制” 火力
BRDM-2 的武器系统以自卫和近距离火力压制为核心,兼顾对轻型装甲目标的打击能力:
- 主武器:1 挺 14.5 毫米 KPVT 重机枪,安装在可 360° 旋转的敞开式炮塔内,俯仰角 – 5°~+30°,射速 600 发 / 分钟,有效射程 2000 米。弹药包括 B-32 穿甲燃烧弹(可在 500 米击穿 32 毫米均质钢装甲)和 BZT-44 穿甲曳光弹,备弹 500 发(分装在 10 个 50 发弹链箱中)。
- 辅助武器:1 挺 7.62 毫米 PKT 并列机枪,与主武器联动,用于压制敌方步兵,备弹 2000 发,有效射程 1000 米。
- 其他装备:炮塔两侧各装有 3 具烟幕弹发射器,可发射 81 毫米烟幕弹形成遮蔽屏障;部分型号在车体后部加装 AT-3 “赛格” 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备弹 2 枚),用于应对敌方轻型坦克和装甲车。
武器操作由炮手负责,配备 1 具 TPV-1 光学瞄准镜(昼间放大倍率 4×)和 1 具红外瞄准镜(夜间有效射程 400 米,需配合炮塔左侧的红外探照灯),在复杂光线下仍能保持射击精度。
![图片[5]-俄🇷🇺 BRDM-2 装甲侦察巡逻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5195454832-brdm-2-4.jpeg)
侦察设备与通信能力
作为侦察车,BRDM-2 的核心优势在于情报收集与传输能力:
- 侦察设备:配备 TKN-1 车长周视镜(可 360° 旋转,放大倍率 4×)、TNPT-1 驾驶员潜望镜、R-123M 短波电台(通信距离 20 千米)和 R-113 超短波电台(近距离协同通信),部分车型加装 PP-61-A 侦察潜望镜(用于隐蔽观察)和地面导航仪(误差≤100 米 / 100 千米)。
- 夜间侦察:除驾驶员的红外夜视仪外,车长可使用 TKN-3 红外双目镜,与炮塔红外探照灯配合,夜间识别距离可达 800 米,满足敌后渗透时的隐蔽侦察需求。
- 核生化侦察:可选装辐射剂量探测器和化学毒剂报警器,能实时监测环境辐射水平(量程 0.1~500 伦琴 / 小时)和毒剂类型,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通道。
衍生型号与实战表现
主要衍生型号
BRDM-2 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易于改装,衍生出多种专用车型:
- BRDM-2U:指挥型,加装额外电台和地图桌,乘员增至 5 人,用于营级单位的前沿指挥;
- BRDM-2RKhB:核生化侦察型,配备采样装置和分析设备,可检测土壤、水源的污染程度;
- BRDM-2M:现代化改进型(1980 年代),换装柴油发动机(降低油耗)、GPS 导航和热成像仪,部分出口型号(如印度版)加装附加装甲。
![图片[6]-俄🇷🇺 BRDM-2 装甲侦察巡逻车-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5195502179-brdm-2-6.webp)
实战与服役
BRDM-2 总产量超过 7200 辆,装备苏联及华约国家,并出口至 50 多个国家,参与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的多场局部冲突:
- 越南战争:北越军队使用 BRDM-2 执行边境侦察和袭扰任务,其两栖能力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网地形中优势明显;
- 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均大量使用,主要用于沙漠地区的装甲部队前卫侦察,14.5 毫米重机枪对对方轻型装甲车(如 M113)有压制效果;
- 海湾战争:伊拉克军队的 BRDM-2 在面对美军 M2 步兵战车时损失惨重,但部分通过游击战袭扰美军补给线,展现了其机动性优势;
- 现代冲突:在俄乌冲突中,双方仍有少量 BRDM-2 服役,经加装格栅装甲后用于防御无人机和 RPG 攻击,主要承担后方侦察和治安任务。
历史地位:轮式侦察车的 “苏联范式”
BRDM-2 的成功,在于其平衡了侦察车的核心需求 ——快速机动、火力自卫、环境适应、情报传输。其 “4 轮 + 腹轮” 的越野设计、两栖能力和核生化防护,成为冷战时期轻型装甲车的标杆,直接影响了后续苏联 / 俄罗斯的 BRDM-3、BRM-1K 等型号,也为中国 77 式、罗马尼亚 TAB-77 等轮式装甲车提供了设计参考。
尽管在现代战场上,BRDM-2 的防护和信息化水平已显落后,但其 “以轻量求机动、以火力保生存” 的设计理念,至今仍是轻型侦察车研发的重要借鉴,使其在装甲装备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替代的一笔。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