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55956597-Arleigh-Burke-class-010-1024x575.jpg)
舰名(中文) | 舰名(英文) | 舷号 | 开工时间 | 下水时间 | 服役时间 | 备注 |
阿利・伯克号 | USS Arleigh Burke | DDG-51 | 1988 年 12 月 6 日 | 1989 年 9 月 16 日 | 1991 年 7 月 4 日 | 阿利・伯克级首舰,为 Flight I 型,以美国海军上将阿利・伯克命名 |
巴里号 | USS Barry | DDG-52 | 1990 年 2 月 26 日 | 1991 年 5 月 10 日 | 1992 年 12 月 12 日 | Flight I 型,截至 2025 年在役 |
约翰・保罗・琼斯号 | USS John Paul Jones | DDG-53 | 1990 年 8 月 8 日 | 1991 年 10 月 26 日 | 1993 年 12 月 18 日 | Flight I 型,曾参与多次军事演习 |
柯蒂斯・威尔伯号 | USS Curtis Wilbur | DDG-54 | 1991 年 3 月 12 日 | 1992 年 5 月 16 日 | 1994 年 3 月 19 日 | Flight I 型,现部署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
斯托特号 | USS Stout | DDG-55 | 1991 年 8 月 23 日 | 1992 年 10 月 16 日 | 1994 年 8 月 13 日 | Flight I 型,截至 2025 年在役 |
约翰・S・麦凯恩号 | USS John S. McCain | DDG-56 | 1991 年 9 月 3 日 | 1992 年 9 月 26 日 | 1994 年 7 月 2 日 | Flight I 型,2017 年曾发生撞船事故,后修复重新服役 |
米利厄斯号 | USS Milius | DDG-69 | 1995 年 8 月 1 日 | 1996 年 11 月 2 日 | 1998 年 2 月 28 日 | Flight I 型,具备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 |
拉梅奇号 | USS Ramage | DDG-61 | 1994 年 1 月 11 日 | 1995 年 7 月 22 日 | 1996 年 7 月 20 日 | Flight I 型,截至 2025 年在役 |
菲茨杰拉德号 | USS Fitzgerald | DDG-62 | 1994 年 2 月 18 日 | 1995 年 10 月 14 日 | 1995 年 10 月 14 日 | Flight I 型,2017 年发生撞船事故,修复后继续服役 |
斯坦塞姆号 | USS Stethem | DDG-63 | 1994 年 8 月 8 日 | 1995 年 10 月 21 日 | 1996 年 10 月 12 日 | Flight I 型,现隶属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
卡尼号 | USS Carney | DDG-64 | 1995 年 1 月 12 日 | 1996 年 4 月 13 日 | 1996 年 12 月 7 日 | Flight I 型,曾参与地中海地区的军事行动 |
本福尔德号 | USS Benfold | DDG-65 | 1995 年 5 月 15 日 | 1996 年 8 月 10 日 | 1997 年 3 月 29 日 | Flight I 型,具备发射 “标准” 系列导弹等能力 |
冈萨雷斯号 | USS Gonzalez | DDG-66 | 1995 年 9 月 1 日 | 1996 年 11 月 2 日 | 1997 年 10 月 18 日 | Flight I 型,截至 2025 年在役 |
科尔号 | USS Cole | DDG-67 | 1996 年 2 月 12 日 | 1996 年 6 月 8 日 | 1998 年 6 月 8 日 | Flight I 型,2000 年在也门遭袭击,修复后继续服役 |
沙利文号 | USS Shiloh | CG-67(注:原计划为 DDG-67,后调整) | / | / | / | 该舰实际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此处为说明阿利・伯克级编号调整情况 |
米利金号 | USS Milikin | DDG-68 | 1996 年 10 月 28 日 | 1997 年 8 月 23 日 | 1998 年 7 月 25 日 | Flight I 型,截至 2025 年在役 |
拉塞尔号 | USS Russell | DDG-59 | 1997 年 1 月 17 日 | 1997 年 11 月 15 日 | 1999 年 5 月 22 日 | Flight I 型,现部署于珍珠港 |
保罗・汉密尔顿号 | USS Paul Hamilton | DDG-60 | 1997 年 5 月 19 日 | 1998 年 3 月 28 日 | 1999 年 5 月 29 日 | Flight I 型,曾参与 “持久自由” 行动 |
一、舰艇概述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是美国海军现役数量最多的主力驱逐舰,以美国海军上将 阿利・伯克 的名字命名,由美国 巴斯钢铁厂 和 英格尔斯造船厂 联合建造。该级舰是世界上首款采用 宙斯盾系统 的驱逐舰,也是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和远征打击群的核心护航力量,主要承担防空、反导、反潜、反舰和对陆打击等多重任务,是美国海军实现 “ 全球存在 ” 和 “ 海上控制 ” 战略的关键装备。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舰艇名称: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 )
舰艇类型: 宙斯盾 导弹驱逐舰
研发单位: 美国 巴斯钢铁厂 与 英格尔斯造船厂
首舰下水: 1989年9月16日
服役时间: 1991年7月4日
同级数量: 75艘(计划建造96艘)
|
人员编制与体型参数 |
人员编制: 380人(标准)
舰长: 155.3米(Flight I/II),156.5米(Flight IIA),159.9米(Flight III)
舰宽: 20.4米
吃水: 6.3米
标准排水量: 8,315吨(Flight I/II),9,217吨(Flight IIA),9,700吨(Flight III)
满载排水量: 9,200吨(Flight I/II),9,700吨(Flight IIA),10,662吨(Flight III)
舷号: 从DDG-51到DDG-126(截至2023年)
|
部署战区 |
主要部署: 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
战略定位: 全球部署,区域防空,反导防御,反潜作战
活动范围: 全球各大洋
|
机动性能 |
动力系统: 4台 通用电气 LM2500-30 燃气轮机
推进方式: 双轴双桨
最大速度: 30节(约56公里/小时)
续航力: 4,400海里(8,150公里)/20节
燃油储备: 约2,000吨
|
制造与出口 |
制造厂家: 美国 巴斯钢铁厂 ( Bath Iron Works ),英格尔斯造船厂 ( Ingalls Shipbuilding )
生产数量: 75艘现役(截至2023年)
出口情况: 未直接出口,但技术授权日本、韩国等国建造类似舰艇
研发情况: 自主研发,不断升级改进
北约名称: 阿利・伯克级(Arleigh Burke class)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 通用电气 LM2500-30 燃气轮机
单机功率: 约30,000马力
总功率: 约120,000马力
燃料类型: 轻质柴油
|
武器系统 |
舰炮: 1门 5英寸(127毫米)MK 45 Mod 4/5 舰炮
导弹: 96单元 MK-41 垂直发射系统
– 标准 SM-2MR 防空导弹
– 标准 SM-3 反弹道导弹
– 标准 SM-6 防空/反导导弹
– 战斧 巡航导弹
– 阿斯洛克 反潜导弹
鱼雷: 2座 三联装 324毫米 MK 32 鱼雷发射管,配备 MK 46 或 MK 50 反潜鱼雷
电子战: SLQ-32(V)6 电子战系统,4座 MK-36 SRBOC 诱饵发射装置
|
舰载机 |
直升机甲板: 1个直升机起降点,1个单机库(Flight I/II)或双机库(Flight IIA及后续型号)
可搭载: 2架 海鹰 SH-60B/F/R 反潜直升机(Flight IIA及后续型号),或1架直升机(Flight I/II)
舰载机能力: 具备直升机操作能力,可执行反潜、搜救和超视距目标指示任务
|
雷达与电子系统 |
宙斯盾系统: AN/SPY-1D(V) 多功能相控阵雷达(Flight I/II/IIA),AN/SPY-6(V)1 防空反导雷达(AMDR,Flight III)
对空搜索雷达: SPS-49(V)5/1 对空搜索雷达(Flight I/II/IIA),SPQ-9B 海面搜索雷达(所有型号)
火控雷达: 3部 MK-99 火控雷达(Flight I/II/IIA),4部 SPY-6(V)1 雷达阵列(Flight III)
声呐系统: SQS-53C 舰首声呐,SQR-19 Tactical Towed Array Sonar 拖曳阵列声呐(部分舰艇)
指挥系统: Aegis Combat System 作战系统,LINK-11/16/22 数据链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韩国 世宗大王级 驱逐舰
– 世宗大王级 排水量约11,000吨,大于阿利・伯克级 Flight III
– 两者均装备 宙斯盾 系统,但阿利・伯克级 Flight III 装备更先进的 SPY-6(V)1 雷达
– 世宗大王级 装备 128单元 VLS,多于阿利・伯克级的96单元
– 阿利・伯克级 具备更强的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日本 摩耶级 驱逐舰
– 摩耶级 排水量约10,500吨,略大于阿利・伯克级 Flight III
– 两者均装备 宙斯盾 系统,阿利・伯克级 Flight III 装备 SPY-6(V)1 雷达,摩耶级装备 SPY-1D(V)
– 两者均装备 96单元 VLS
– 阿利・伯克级 Flight III 在雷达性能上更先进
中国 055型 驱逐舰
– 055型 排水量约12,000吨,大于阿利・伯克级
– 055型 装备 双波段雷达,阿利・伯克级 Flight III 装备单波段 SPY-6(V)1 雷达
– 055型 装备 112单元 VLS,但导弹兼容性更强
– 055型 在综合作战能力上更为均衡
|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自 1991 年首舰服役以来,经过多次改进升级,衍生出多个型号,目前已发展至 Flight III 型。该级舰具备先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强大的武器配置、优异的远洋性能和持续的升级潜力,是现代驱逐舰的标杆之作,其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深刻影响了全球驱逐舰的发展方向。
![图片[2]-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122665-DDG-51-USS-Arleigh-Burke-085-1024x843.jpg)
![图片[3]-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208812-DDG-51-USS-Arleigh-Burke-090-762x1024.jpg)
二、发展背景与研制历程
(一)发展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海军大力发展反舰导弹和核潜艇,提出了 “饱和攻击” 战术,对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时美国海军装备的 斯普鲁恩斯 级驱逐舰和 基德 级驱逐舰在防空和反导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有效应对多批次、多方向的导弹来袭。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美国海军提出研制一款具备强大区域防空能力、能够整合多种作战功能的新型驱逐舰,重点搭载宙斯盾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以提升对空中和水面目标的探测、跟踪和拦截能力,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的研制项目由此启动。
(二)研制历程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研发工作始于 1981 年,美国海军与 洛克希德・马丁 公司、雷神公司等企业合作,整合了 宙斯盾系统 、MK41 垂直发射系统 等先进技术。1985 年,首舰 “ 阿利・伯克 ” 号( DDG – 51 )在巴斯钢铁厂开工建造,1989 年下水,1991 年正式服役。
此后,美国海军根据作战需求和技术发展,对该级舰进行了持续改进,先后推出了 Flight I 型、Flight II 型、Flight IIA 型和 Flight III 型。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70 艘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服役,另有多艘处于建造或计划阶段,该级舰预计将服役至 2050 年以后,成为美国海军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驱逐舰之一。
![图片[4]-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333518-Arleigh-Burke-class-012-1024x383.jpg)
![图片[5]-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401473-Arleigh-Burke-class-013-1024x456.jpg)
![图片[6]-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421622-Arleigh-Burke-class-011-1024x651.jpg)
![图片[7]-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548453-DDG-134-USS-John-E-Kilmer-002-1024x685.jpg)
三、舰艇结构与技术特点
(一)舰艇结构
- 舰体与动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舰长因型号不同略有差异,Flight I/II 型约 153.7 米,Flight IIA 型约 155.3 米,Flight III 型约 159 米;舰宽均为 20.4 米,吃水 6.3 米;标准排水量约 6600 吨(Flight I 型)至 7900 吨(Flight III 型),满载排水量约 8300 吨(Flight I 型)至 9700 吨(Flight III 型)。舰体采用钢结构,首次应用了隐身设计,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动力系统为 4 台 通用电气 LM2500 燃气轮机,组成 COGAG 推进系统,总功率 10 万马力,最高航速 30 节,续航力 4400 海里 / 20 节,舰上可搭载 2 架 SH – 60B/F “海鹰” 反潜直升机。
- 武器系统:主炮根据型号不同有所差异,Flight I/II 型配备 1 座 奥托・梅莱拉 127 毫米舰炮,Flight IIA 型后期及 Flight III 型换装为 1 座 先进舰炮系统(AGS)或保留 127 毫米舰炮;防空和反导武器核心为 MK41 垂直发射系统,Flight I/II 型配备 90 单元,Flight IIA 型及以后配备 96 单元,可发射 SM – 2 系列防空导弹、SM – 3 反导导弹、SM – 6 多功能导弹、“战斧” 巡航导弹、“阿斯洛克” 反潜导弹等;反舰武器为 2 座四联装 “鱼叉”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部分后期型号取消,依赖其他导弹执行反舰任务);近防系统为 2 座 20 毫米 “密集阵” 近防炮(部分型号换装为 “海拉姆” 近防导弹系统);反潜武器还包括 2 座三联装 324 毫米 MK32 鱼雷发射管(发射 MK46 或 MK50 反潜鱼雷)。
- 宙斯盾系统:配备 AN/SPY – 1 系列相控阵雷达(Flight I/II 型为 AN/SPY – 1D,Flight IIA 型为 AN/SPY – 1D (V),Flight III 型为 AN/SPY – 6 (V) “防空反导雷达”),其中 AN/SPY – 6 (V) 雷达工作在 S 波段,探测距离超过 450 公里,可同时跟踪数千个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并能快速识别和优先处理威胁最大的目标;作战系统不断升级,从最初的 Baseline 1 版本发展至最新的 Baseline 10 版本,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多任务协同和联合作战能力,可与美国海军其他舰艇、飞机和卫星实现实时数据共享。
- 电子设备:装有 SQQ – 89 (V) 综合反潜作战系统,整合了 SQS – 53 舰壳声呐、SQR – 19 拖曳线列阵声呐和直升机吊放声呐,反潜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配备 SLQ – 32 电子战系统,可实施雷达告警、电子干扰和箔条 / 红外诱饵发射;通信系统兼容 11 号、16 号、22 号数据链,能与北约盟友及其他美军部队进行高效信息交互。
![图片[8]-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943176-Arleigh-Burke-class-020-1024x926.jpg)
![图片[9]-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638252-Arleigh-Burke-class-015-1024x556.jpg)
![图片[10]-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707769-Arleigh-Burke-class-014-1024x682.jpg)
![图片[11]-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901716-Arleigh-Burke-class-019-768x1024.jpg)
(二)技术特点
- 强大的防空反导能力:宙斯盾系统与 MK41 垂直发射系统的结合,使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具备多层次、全方位的防空反导能力。SM – 2 导弹负责中远程防空,SM – 6 导弹可拦截超视距目标和末端弹道导弹,SM – 3 导弹则能在大气层外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为航母战斗群和本土提供了坚实的防空反导屏障,是美国海军 “海基中段防御系统” 和 “区域防空指挥系统” 的核心。
- 多任务作战能力: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导弹和设备,该级舰可同时执行防空、反导、反潜、反舰和对陆打击任务,实现了 “一舰多用”。“战斧” 巡航导弹的配备使其具备对 1500 公里内陆地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阿斯洛克” 反潜导弹和先进声呐系统则赋予其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
- 持续的升级潜力:从 Flight I 型到 Flight III 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通过不断改进舰体结构、升级雷达和作战系统、更换武器装备,持续提升作战性能。这种模块化、渐进式的升级模式,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和威胁,延长了服役寿命,降低了研制新型舰艇的成本。
- 优异的远洋适航性:舰体设计注重耐波性和稳定性,可在全球各大洋的复杂海况下执行任务,4400 海里的续航力使其能够伴随航母战斗群进行长时间远洋部署,无需频繁依赖补给舰。
![图片[12]-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1105575-Arleigh-Burke-class-021-1024x655.jpg)
![图片[13]-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1416292-Arleigh-Burke-class-009-1024x365.jpg)
四、作战运用与型号发展
(一)作战定位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不可或缺的护航力量,主要承担以下作战任务:
- 航母战斗群防空核心:为航母提供区域防空保护,拦截来袭的飞机、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构建航母战斗群的第一道防空反导防线。
- 海基反导前沿部署:部分配备 SM – 3 导弹的舰艇前出部署至热点地区,如地中海、西太平洋等,承担前沿弹道导弹预警和拦截任务,是美国全球反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陆打击支援:在局部战争中,发射 “战斧” 巡航导弹对敌方内陆的军事设施、指挥中心等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为地面部队作战提供火力支援,如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
- 反潜护航与海上控制:利用先进的反潜设备和武器,为航母战斗群和商船队提供反潜护航,遏制敌方核潜艇的威胁;同时,凭借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在热点海域执行海上封锁、临检拿捕等任务,维护美国的海洋利益。
![图片[14]-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735553-Arleigh-Burke-class-016-654x1024.jpg)
(二)型号发展
见 附录,全型号横向对比
五、服役现状与实战表现
(一)服役现状
截至目前,美国海军共服役了 70 余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另有多艘 Flight III 型正在建造中。这些舰艇分别部署在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多个海军基地,如圣地亚哥、珍珠港、诺福克等,年均海上部署时间约 200 天,广泛参与美国海军在全球各地的军事行动和联合演习,如 “环太平洋军演”“联合海上战备和训练” 等。
该级舰在日常运作中注重战备训练,定期进行实弹射击演练,每年发射一定数量的 “ 标准 ” 系列导弹、“ 战斧 ” 巡航导弹等,以保持高水平的作战能力。
(二)实战表现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自服役以来,参与了多场局部战争和军事行动,实战表现卓越:
- 1991 年 海湾战争 中,首舰 “ 阿利・伯克 ” 号发射 “ 战斧 ” 巡航导弹对伊拉克目标进行打击,展现了其对陆打击能力。
- 2003 年 伊拉克战争 中,多艘该级舰参与了对伊拉克的空袭行动,发射数百枚 “ 战斧 ” 巡航导弹,摧毁了大量伊拉克军事设施。
- 2011 年 利比亚战争 中,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为多国部队提供了防空掩护,并发射 “ 战斧 ” 巡航导弹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目标。
- 在反导领域,该级舰多次成功拦截试验性弹道导弹,如 2008 年 “ 伊利湖 ” 号( CG – 70 ,虽为巡洋舰但采用同款系统)击落失控卫星,验证了其反导能力的可靠性。
![图片[15]-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757402-Arleigh-Burke-class-017-1024x510.jpg)
![图片[16]-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0830275-Arleigh-Burke-class-018-1024x524.jpg)
六、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一)战略意义
- 美国海军全球霸权的支柱: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凭借其数量优势和综合作战能力,支撑起美国海军在全球各大洋的存在,是美国实现 “ 航行自由 ”“ 军事干预 ” 等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 推动海军技术革命:作为首款 宙斯盾驱逐舰 ,其成功证明了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在现代海战中的核心地位,引领了全球驱逐舰的发展潮流,促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研制类似舰艇。
- 联盟体系的黏合剂:该级舰的技术被出口至日本、韩国等盟友国家,其配备的数据链系统使美国与盟友能够实现联合作战,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如美日、美韩同盟中的协同作战均依赖该级舰的技术标准。
(二)未来展望
未来,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将继续以 Flight III 型为发展重点,主要改进方向包括:
- 雷达与作战系统持续升级:AN/SPY – 6 (V) 雷达将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Baseline 10 作战系统将增强与 F – 35 战斗机、无人机等新型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目标识别和决策效率。
- 武器系统更新换代:逐步换装 SM – 6 Block 1B 导弹以提升反导和反舰能力,发展 “ 标准 – 6 ” 的对陆打击型号,同时探索搭载高超音速导弹的可能性,提升对时间敏感目标的打击能力。
- 电力与能源系统改进:为适应新型雷达和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的装备需求,将升级电力系统,增加发电容量和储能能力,首艘搭载激光武器的 Flight III 型舰艇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服役。
七、总结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是美国海军在冷战后期至 21 世纪初的标志性装备,其诞生彻底改变了现代驱逐舰的作战模式,将防空、反导、反潜、反舰和对陆打击等功能集于一身,成为多任务驱逐舰的典范。
从技术角度看,该级舰通过持续的升级改进,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的作战性能,其宙斯盾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的组合成为现代海军装备的标杆。从战略层面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美国维持全球海军霸权、推行对外军事干预的重要基石,其数量和部署范围直接反映了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影响力。
未来,随着 Flight III 型的批量建造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仍将在未来数十年内保持其在全球驱逐舰领域的领先地位,继续作为美国海军的核心力量,影响着全球海洋安全格局的走向。同时,其发展历程也为其他国家海军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即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渐进式升级,在保持装备稳定性的同时,持续提升作战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
附录:全型号横向对比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作为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历经多个型号,各型号在设计、性能、装备等方面既有传承又有革新。以下将对其各主要型号进行横向对比。
![图片[17]-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1456781-DDG-52-USS-Barry-070-1024x629.jpg)
一、Flight Ⅰ/ⅠA
(一)设计特点
Flight Ⅰ 型舰长 153.7 米,Flight ⅠA 型在此基础上长度略有增加,约为 153.9 米。它们都采用宽水线面设计,长宽比较小,这种短粗舰体设计提升了耐波性,增加了甲板面积,但不利于高速航行。舰体上层结构向内倾斜收缩,采用新型倾斜式铝合金桅杆,部分垂直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涂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舰体除烟囱采用铝合金材料外,主体与船楼都以钢材建造,重要部位使用凯芙拉装甲保护,防护能力相当于 76mm 钢板。从 Flight ⅠA 后期开始,所有该型舰改用提高功率的 LM-2500-30 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达到 105000 轴马力 。
![图片[18]-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1518360-DDG-56-USS-John-S-McCain-008-1024x517.jpg)
(二)武器装备
- 导弹系统:装备 MK-41 垂直发射系统,载弹量 90 枚。不过,MK-41 的海上再装填起重机仅能装填标准 SM-2 导弹,对较重的战斧导弹无法进行再装填操作。
- 舰炮:配备 1 门 Mk 45 Mod 0 型 127mm 舰炮,用于对海、对陆攻击。
- 近防系统:装有 1 座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CIWS),用于应对近距离空中威胁 。
查看 阿利伯克 Flight I 图库
(三)电子设备
采用 宙斯盾 战斗系统的 SPY-1D 被动相控阵雷达 ,该雷达对空搜索距离 370 – 400 千米,能同时处理数百批目标。全舰配备 3 部 SPG-62 目标照射雷达,与 SPY-1D 雷达和 MK-41 垂直发射系统配合,可同时拦截 12 个空中目标。此外,还具有经过改进的 SQQ-89(V)4/6 反潜作战系统,包含 SQS-53C 舰首声呐、SQR-19 线列阵声呐以及 SQQ-28 直升机数据链,以及 MK-116 Mod7 反潜火控系统等 。
(四)直升机设施
Flight Ⅰ/ⅠA 舰尾仅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限制了直升机的搭载与维护能力,航空后勤支持作业能力相对有限 。
![图片[29]-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1941809-DDG-82-USS-Lassen-002-1024x589.jpg)
二、Flight Ⅱ
(一)设计特点
Flight Ⅱ 在 Flight Ⅰ 基础上进行改进,满载排水量增至九千吨以上。在设计上延续了 Flight Ⅰ 的一些特点,如舰体结构、动力系统等方面变化不大,但在电子设备和武器搭载能力上有所提升 。
![图片[30]-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2007786-DDG-82-USS-Lassen-010-732x1024.jpg)
(二)武器装备
- 导弹系统:MK-41 垂直发射系统载弹量依旧为 90 枚,不过具备发射标准 SM-2 Block Ⅳ 舰空导弹(RIM-156A Block Ⅳ)的能力,该导弹性能较之前型号有所提升。
- 舰炮与近防:与 Flight Ⅰ/ⅠA 相同,配备 1 门 Mk 45 Mod 0 型 127mm 舰炮和 1 座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 。
查看 阿利伯克 Fight – II 图库
(三)电子设备
引入三军通用的联合战术数据分配系统(JTIDS,即 Link-16 数据链系统),通过此大型作战管理网络,可使陆、海、空军各不同单位有效进行协同作战。升级了具备主动电子对抗能力的 SLQ-32A(V)3 电子战系统,换装了 SPS-67(V)5 型水面搜索雷达,还配备了用于协助战斧导弹标定目标的 SRS-1 无线电战斗测向系统等新装备。宙斯盾系统升级为 Baseline 5 版本 。
(四)直升机设施
与 Flight Ⅰ/ⅠA 一致,舰尾仅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
![图片[52]-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2607905-DDG-97-USS-Halsey-038-1024x700.jpg)
三、Flight ⅡA
(一)设计特点
Flight ⅡA 舰长 155.3 米,满载排水量达到 9700 吨。在舰体设计上有较大改变,延续了配置舰尾机库的概念,将二号烟囱与机库结构之间的缝隙取消,使机库直接与烟囱结构末端连接,扩大了上层结构容积;原本设在机库与二号烟囱之间的鱼叉导弹被取消。Flight ⅡA 采用 3 台艾利森(Allison)501-K34 燃气轮机发电机(SSGTG),持续功率 2500 千瓦,舰上电力供应系统为 60 赫兹交流电,采用辐射式配线架构 。
![图片[53]-美国🇺🇸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Arleigh Burke-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4162636149-DDG-97-USS-Halsey-061-1024x998.jpg)
(二)武器装备
- 导弹系统:MK-41 垂直发射系统单元数量增加到 96 个,取消了再装填模块,提升了火力持续性。可发射多种导弹,包括标准系列防空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等,具备更强的防空、反舰、对陆攻击能力。近程防空方面,原计划完全改用 ESSM 舰空导弹并取消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及其安装基座,但因 ESSM 研发进度问题,保留了舰桥前方与机库结构上方(靠近照射雷达处)的密集阵基座(DDG-79 – 84 仍装有密集阵) 。
- 舰炮:配备 1 门 Mk 45 Mod 1 型 127mm 舰炮,相比之前的 Mod 0 型,在射速、精度等方面有所提升 。
阿利伯克 Fight – IIA 图库
(三)电子设备
电子战系统等进一步升级,对空、对海搜索和目标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更好地适应复杂作战环境 。
(四)直升机设施
增设了机库,可搭载 2 架 SH-60 海鹰直升机,极大提升了航空反潜作战能力和直升机的维护保障能力,增强了远洋作战的灵活性 。
四、Flight Ⅲ
(一)设计特点
Flight Ⅲ 满载排水量约 9900 吨,在舰体设计上继承了 Flight ⅡA 的成熟部分,但在动力发电等方面有所改进,采用 3 台罗尔斯・罗伊斯 MT 5S – HE + 发电机(4000 千瓦(5400 马力)每台,4160 伏),以满足新设备增加带来的电力需求 。
(二)武器装备
- 导弹系统:MK-41 垂直发射系统继续沿用,武器搭载种类和数量与 Flight ⅡA 类似,但随着导弹技术发展,可发射性能更先进的导弹型号。
- 舰炮:依旧是 1 门 Mk 45 Mod 4 型 127mm 舰炮,该型舰炮经过改进,具备发射精确制导炮弹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陆攻击精度 。
(三)电子设备
最显著的升级是换装了 AN/SPY-6 主动相控阵雷达,相比之前的 SPY-1D 被动相控阵雷达,对空搜索能力得到数倍提升,能够探测到更远距离、更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目标,极大增强了舰艇的防空反导能力。同时,其他电子战、通信等系统也进行了相应升级,以适配新雷达带来的作战效能提升 。
(四)直升机设施
与 Flight ⅡA 相同,配备机库,可搭载 2 架 SH-60 海鹰直升机,保持了强大的航空反潜作战能力 。
总体而言,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从 Flight Ⅰ 到 Flight Ⅲ,在排水量、舰体设计、武器装备、电子设备以及直升机设施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升级,作战能力逐步提升,以适应不同时期的作战需求和技术发展。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