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

图片[1]-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舰名(中文)舰名(英文)舷号开工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哈米纳号FNS Hamina6011998 年 1 月1998 年 12 月 11 日1999 年 6 月 11 日哈米纳级首艇,采用隐身设计,具备较强的反舰和防空能力
汉科号FNS Hanko6021999 年2000 年 6 月 23 日2001 年 6 月 8 日截至 2025 年在役,可搭载 “企鹅” 反舰导弹和 “响尾蛇” 防空导弹
托尼奥号FNS Tornio6032000 年2001 年 6 月 22 日2002 年 6 月 7 日具备良好的适航性,适合在波罗的海等海域执行任务
波里号FNS Pori6042001 年2002 年 6 月 21 日2003 年 6 月 6 日该级艇最后一艘,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指挥控制系统

这款诞生于 20 世纪末的轻型舰艇,以其独特的隐身设计、灵活的作战能力和适应波罗的海复杂环境的性能,成为芬兰维护近海安全的 “海上尖刀”,也代表了中小国家海军在非对称作战中的装备发展思路。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型号: 哈米纳级 ( Hamina Class )
舰艇类型: 导弹艇 ( Missile Boat )
人员编制: 30人 ( 包括5名军官 )
舰长: 50.8米
舰宽: 8.3米
吃水: 2.2米
标准排水量: 250吨
满载排水量: 270吨
舷号: 哈米纳号 ( FNS Hamina , 舷号85 )、 图尔库号 ( FNS Turku , 舷号86 )、 考哈号 ( FNS Kauhajoki , 舷号87 )、 波里号 ( FNS Pori , 舷号88 )
部署战区: 芬兰海军 ( Finnish Navy )、 波罗的海 ( Baltic Sea )
性能参数
最大速度: 32节 ( 约59公里/小时 )
巡航速度: 15节 ( 约28公里/小时 )
续航力: 700海里 ( 1,300公里 )/15节
自持力: 3天
制造与研发
制造厂家: 芬兰 阿克尔·芬尼亚船厂 ( Aker Finnyards )
研发情况: 自主研发 , 基于 劳玛级 ( Rauma Class )导弹艇改进
建造时间: 1998年-2006年
服役时间: 2006年至今
建造数量: 4艘
出口情况: 未出口
发动机与推进
发动机型号: 4台 卡特彼勒 3612 TA 柴油发动机
单台功率: 3,160千瓦 ( 4,240马力 )
总功率: 12,640千瓦 ( 17,000马力 )
推进系统: 4轴 水喷射推进系统
传动系统: ZF 齿轮箱
武器系统
反舰导弹: 8枚 萨博 RBS15 Mk3 反舰导弹 , 射程 200公里 , 速度 0.9马赫
舰炮: 1门 博福斯 57毫米 Mk3 舰炮 , 射速 220发/分钟 , 射程 17公里
防空导弹: 8单元 萨博 海麻雀 Sea Sparrow )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射程 15公里
近防武器: 1座 萨博 博福斯 40毫米 近防炮 , 射速 300发/分钟 , 射程 12公里
反潜武器: 2挺 12.7毫米 机枪 , 2座 深水炸弹投放器
电子战系统: 萨博 Ceros 200 火控雷达 , 泰利斯 Vigile 100 电子支援措施 , 萨博 Elma 诱饵发射系统
舰载机: 无固定舰载机 , 但有直升机起降平台 , 可临时起降 NH90 直升机
电子设备
搜索雷达: 泰利斯 MW08 3D 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 射程 110公里
火控雷达: 萨博 Ceros 200 火控雷达 , 用于舰炮和防空导弹
导航雷达: 2台 富鲁诺 导航雷达
声呐系统: 泰利斯 Kingklip 舰首声呐 , 用于反潜探测
指挥控制系统: 萨博 9LV 作战管理系统
电子战系统: 泰利斯 Vigile 100 电子支援措施 , 萨博 Elma 诱饵发射系统 , 可发射箔条和红外诱饵
同时代外军对比
瑞典 维斯比级 Visby Class )
– 排水量: 640吨 vs 哈米纳级的270吨
– 速度: 35节 vs 哈米纳级的32节
– 隐身设计: 维斯比级采用全面隐身设计 , 雷达反射截面积更小
– 武器: 维斯比级配备 8枚 RBS15 导弹和 40毫米舰炮 , 哈米纳级配备 8枚 RBS15 导弹和 57毫米舰炮
– 优势: 维斯比级隐身性能更好 , 但哈米纳级舰炮口径更大 , 火力更猛
俄罗斯 暴徒-M级 ( Buyan-M Class )
– 排水量: 949吨 vs 哈米纳级的270吨
– 速度: 25节 vs 哈米纳级的32节
– 武器: 暴徒-M级配备 8单元 口径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可发射 俱乐部 反舰导弹和 口径 巡航导弹 , 哈米纳级仅配备反舰导弹
– 优势: 暴徒-M级具备远程打击能力 , 但哈米纳级速度更快 , 更适合波罗的海浅海环境
德国 猎豹级 ( Gepard Class )
– 排水量: 391吨 vs 哈米纳级的270吨
– 速度: 40节 vs 哈米纳级的32节
– 武器: 猎豹级配备 4枚 飞鱼 反舰导弹和 76毫米舰炮 , 哈米纳级配备 8枚 RBS15 导弹和 57毫米舰炮
– 优势: 猎豹级速度更快 , 但哈米纳级反舰导弹数量更多 , 防空能力更强

研发背景:波罗的海防御需求催生的隐身利器

芬兰位于波罗的海东北部,海岸线漫长且多浅滩、峡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海军装备提出了严苛要求:既需要具备在狭窄水域快速机动的能力,又要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近海防御任务。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北欧安全格局发生变化,但芬兰仍面临着潜在的区域安全威胁,老旧的 “ 赫尔辛基 ” 级 导弹艇 已无法满足现代海战需求。

1996 年,芬兰国防部启动新型导弹艇研制计划,旨在打造一款具备隐身性能、火力强劲且适用于波罗的海作战的轻型舰艇。芬兰 阿克尔 造船厂 承担了设计与建造任务,借鉴了本国在船舶工业领域的技术积累,尤其注重隐身设计和适航性。2003 年,首艇 “ 哈米纳 ” 号( PML 401 )正式服役,至 2006 年,4 艘同型艇全部建成,分别以芬兰城市哈米纳、托尔尼奥、汉科和波里命名,构成了芬兰海军的主力突击力量。

图片[3]-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6]-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性能特点:隐身与机动性的完美结合

哈米纳 级 导弹艇全长 51 米,宽 8.5 米,吃水 2.3 米,标准排水量 250 吨,满载排水量 270 吨,属于典型的轻型快速攻击艇。其舰体设计充分考虑了波罗的海的浅水环境,吃水浅且采用滑行艇型,能在水深较浅的海域灵活穿梭,同时具备良好的抗浪性能,可在 6 级海况下正常执行任务。

动力系统采用 4 台 美国 通用电气 公司的 LM500 燃气轮机,总功率 16000 马力,驱动 4 部喷水推进器,最大航速达 38 节,续航力为 400 海里 / 30 节,适合执行短途快速突击任务。喷水推进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舰艇的机动性,还降低了水下噪音,减少了被声呐探测到的概率。

隐身设计是 哈米纳 级 的突出亮点:舰体采用倾斜式折线设计,上层建筑与舰体融合度高,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烟囱排放的废气经过冷却处理后再排出,降低了红外信号特征;舰上武器系统尽量采用内置或可收放式设计,如 导弹 发射装置平时隐藏在舰体内部,发射时才升起,进一步增强了隐身效果。这些设计使 哈米纳 级 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仅相当于一艘小型渔船,大幅提升了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图片[9]-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武器系统:轻型艇体搭载的强劲火力

尽管吨位较小,哈米纳 级 导弹艇的武器配置却十分均衡,具备反舰、防空和对岸攻击能力,体现了 “小而精” 的设计理念。

反舰作战是其核心任务,装备有 6 座 双联装 RBS-15 Mk.II 反舰导弹 发射装置,该导弹 由 瑞典 萨博 博福斯 动力 公司 研制,射程 150 公里,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具备掠海飞行和末端机动能力,可有效突破敌方防空系统。6 座发射装置共携带 12 枚 导弹,火力密度远超同吨位舰艇,足以对大型水面舰艇形成威胁。

防空武器方面,艇艏安装 1 座 奥托・梅莱拉 76 毫米 速射炮,射速 120 发 / 分钟,射程 16 公里,可发射 预制破片弹 和 制导炮弹,既能拦截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和飞机,也可打击小型水面目标。部分舰艇在后期加装了 1 座 马特拉・萨德拉尔 六联装 防空导弹 发射装置,配备 法国 “ 西北风 ” 防空导弹,射程 6 公里,采用红外制导,为舰艇提供了近程防空屏障。

此外,艇上还装有 2 挺 12.7 毫米 重机枪,用于对付近距离小型目标;配备 4 座 干扰弹 发射装置,可发射箔条和红外诱饵弹,干扰敌方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提升自身生存能力。

图片[10]-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电子设备:近海作战的精准感知系统

哈米纳 级 导弹艇的电子设备以满足近海作战需求为核心,兼顾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雷达系统包括 1 部 瑞典 爱立信 微波系统 公司的 Sea Giraffe AMB 型 三坐标雷达,工作在 G 波段,探测距离 120 公里,可同时跟踪 40 个空中和水面目标,为 反舰导弹 和 防空武器 提供目标指引;1 部 导航雷达,用于近岸航行和规避障碍物。

火控系统采用 芬兰 帕特里亚 公司 的 9LV 200 Mk.3 型 作战管理系统,能整合雷达、光电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信息,实现对多目标的快速识别、跟踪和火力分配,反应时间不超过 10 秒,适合应对突发的海上威胁。

光电传感器包括 1 套 热成像仪 和 激光测距仪,在雷达受干扰或关机时,可作为备份探测手段,确保武器系统能正常工作。电子战系统为 芬兰 埃特普 公司 的 EWCS 型 电子对抗系统,可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截获、分析和干扰,提升舰艇的电子防护能力。

图片[11]-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2]-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服役与升级:适应现代战场的持续进化

自 2003 年服役以来,哈米纳 级 导弹艇一直是芬兰海军的主力装备,主要部署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主要军港,承担近海巡逻、反舰突击、封锁航道等任务。在北约联合演习中,该级艇多次与瑞典、挪威等国的海军舰艇协同行动,演练近海防御和反介入战术,其隐身性能和快速突击能力得到了盟国的认可。

为适应现代海战需求,芬兰海军在 2010 年后对 哈米纳 级 进行了多次升级:将 RBS-15 反舰导弹 升级至 Mk.III 型,射程提升至 200 公里,具备对陆攻击能力;更新 作战管理系统,使其能与芬兰陆军和空军的指挥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加装 新型 电子战 设备,增强对复杂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

2020 年,芬兰宣布将进一步延长 哈米纳 级 的服役年限至 2040 年,计划通过换装 新型 雷达 和 导弹 系统,使其能应对无人机、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等新兴威胁,继续作为芬兰海军的核心力量发挥作用。

图片[13]-芬兰🇫🇮 哈米纳级 导弹艇-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战略意义:中小国家海军的非对称作战典范

哈米纳 级 导弹艇的成功,为中小国家海军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国防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芬兰通过聚焦近海防御需求,避开与大国在远洋作战能力上的直接竞争,转而发展具备隐身性能、强火力和高机动性的轻型舰艇,形成了有效的非对称作战能力。

从波罗的海安全格局来看,哈米纳 级 导弹艇的存在,增强了芬兰在区域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为北约在波罗的海的防御体系提供了补充。其设计理念中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对新兴技术的融合以及对作战需求的精准把握,使其成为现代轻型导弹艇发展的标杆之一。

作为芬兰海军的 “海上轻骑”,哈米纳 级 导弹艇用其独特的设计和实战性能,证明了轻型舰艇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价值,也为我们理解中小国家的海洋战略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