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 电磁弹射专家 研发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

图片[1]-马伟明 电磁弹射专家 研发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我们要聚焦的,是一位让中国在舰船电力、电磁弹射领域实现 “从跟跑到领跑” 的传奇科学家 —— 被称作 “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的马伟明院士。他以 “不懂可以教你” 的底气直面西方专家,用 30 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1 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速度,带领团队攻克电磁弹射、中压直流供电等 “卡脖子” 技术,让中国海军装备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为舰船动力革命注入 “中国芯”。

图片[2]-马伟明 电磁弹射专家 研发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盥洗室实验室” 起步,逆袭西方技术垄断

建国初期,中国在高端装备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西方,电磁弹射、舰船电力等关键技术更是被西方国家严密封锁。年轻的马伟明深知,“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要打破垄断,只能靠自主研发。

彼时,科研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他就把小小的盥洗室改造为攻关阵地;缺乏科研经费,他从其他项目中 “挤” 出几千万元投入;人员不足,他和同事们一起肩扛手抬重型设备。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马伟明始终坚信 “做研究要追求最好结果,也做好最坏打算”。30 岁时,他凭借在电机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8 岁成为博士生导师,为中国培养新一代军工科研人才;41 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2 岁晋升海军少将 —— 这一串 “加速度” 背后,是他对科研的极致执着。

马伟明的科研理念极具前瞻性。当时,国内在新兴技术研发上多倾向于 “借鉴西方成熟项目”,待西方验证可行性后再投入经费,以求 “稳妥”。但马伟明坚持 “不跟在别人后面跑”,他带领团队瞄准电磁弹射这一 “未来装备核心技术”,在无先例、无参照的情况下,硬生生闯出一条自主创新路。他曾说:“国家需要的技术,再难也要啃下来。” 正是这份决心,为后续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埋下伏笔。

电磁弹射超越西方,“不懂可以教你” 的底气

电磁弹射技术是现代航母的 “核心战力倍增器”,此前长期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在一次国际技术交流中,马伟明发现西方某国在电磁弹射技术上存在设计缺陷,出于科学严谨性,他主动提出改进意见。然而,对方仗着技术 “领先地位”,不仅不屑一顾,还以 “中国技术落后” 为由冷嘲热讽。

面对轻视,马伟明掷地有声:“我提出问题,是基于科学探讨;你们若是不懂,我可以教你。” 这份底气,源于他对技术的绝对自信 —— 彼时,他带领的团队已在电磁弹射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不久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技术成功通过验证:相较于西方采用的蒸汽弹射,中国电磁弹射技术优势显著:

  • 效率更高:每分钟可实现 3 次弹射,远超蒸汽弹射的 1-2 次,能大幅提升航母舰载机的出动效率;
  • 成本更低:无需复杂的蒸汽管路系统,配套设施更少,不仅降低制造成本,还减少了维护难度;
  • 稳定性更强:蒸汽弹射依赖高压蒸汽,易出现管路泄漏、设备故障等问题,而电磁弹射基于电力系统,运行更稳定,且符合 “节能减碳” 的未来趋势;
  • 适配性更广:可灵活调整弹射功率,既能满足重型舰载机(如预警机、战斗机)的起飞需求,也能适配轻型无人机,为航母战力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当中国电磁弹射技术公开后,此前轻视中国的西方国家态度骤变,甚至提出 “购买技术” 的请求。马伟明明确回应:“这项技术属于中国,要使用必须支付专利费。” 从 “被冷嘲热讽” 到 “收取西方专利费”,中国在电磁弹射领域实现了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彻底逆袭。

图片[5]-马伟明 电磁弹射专家 研发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中压直流技术领先世界,筑牢舰船动力根基

除了电磁弹射,马伟明团队在舰船电力系统领域同样取得颠覆性突破 —— 研发出国际领先的 “中压直流供电系统”。传统舰船采用的中压交流供电系统,存在设备体积大、能量损耗高、兼容性差等问题,而中压直流系统能将供电效率提升 30% 以上,且可兼容电磁弹射、电磁炮、激光武器等未来高能装备,为 “全电力推动舰队” 奠定技术基础。

如今,这项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中国海军舰艇,让中国舰船动力系统实现 “代际跨越”。更重要的是,马伟明始终重视 “人才梯队建设”。他深知,比技术更珍贵的是传承 —— 年轻时,他顶住压力培养年轻科研人员;如今,他带领的团队中,肖飞教授、王东教授等骨干力量,已先后攻克电机领域多个 “多年未解难题”,成为中国军工科研的 “新生力量”。

马伟明曾说:“我的目标,是让中国在电机领域从‘跟跑’变为‘领跑’,让国家不再受制于人。” 如今,这一目标已成为现实:中国在舰船电力、电磁弹射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不仅摆脱了对西方的依赖,还成为国际标准的 “制定者” 之一。

科技兴军,以 “中国智慧” 托举海军驶向深蓝

从 “盥洗室实验室” 到 “世界领先技术”,从 “被西方轻视” 到 “收取专利费”,马伟明用一生科研生涯诠释了 “科技兴军” 的真谛。他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军工科研人员 “自主创新、攻坚克难” 的缩影,更印证了 “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受制于人” 的真理。

在西方试图通过 “技术封锁” 压制中国发展的背景下,马伟明团队的成果为中国国防安全筑起一道 “技术屏障”—— 电磁弹射让航母战力跃升,中压直流系统让舰船动力领先,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更让中国在国际军事科技竞争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如今,马伟明仍在为 “全电力舰队”“未来高能武器适配” 等目标深耕,他带领的团队,正以 “敢为天下先” 的勇气,持续推动中国军工技术突破。正如他所说:“科研没有终点,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永远在攻关的路上。” 这位 “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用技术实力书写着中国军工的 “跨越传奇”,也正托举着中国海军一步步驶向深蓝。

© 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gebi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2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