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聚焦的,是一位让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从 “跟跑” 跃居 “领跑” 的领军者 —— 被称作 “中国量子之父” 的潘建伟。他用 29 岁跻身 “百年物理学经典” 的突破、41 岁当选中国最年轻院士的速度,以及 “ 墨子号 ” 量子卫星、“ 京沪干线 ” 等国之重器的落地,将中国量子通信推向国际领先水平,为信息安全筑起一道 “绝对安全” 的科技防线。
![图片[1]-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403492-869-728x1024.jpg)
逐梦量子:放弃保送,为中国建世界顶尖实验室
1967 年出生的潘建伟,对物理的热爱从学生时代便深入骨髓。高考时,他本有机会保送浙江大学,却因 “保送专业不是物理” 毅然放弃,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 这个选择,成为他量子科研之路的起点。
1987 年,大学实验课上的第一次量子力学接触,让潘建伟彻底着迷于 “微观世界的神秘规律”。本科毕业后,他留校攻读理论物理硕士,主攻量子基本理论;随着研究深入,他意识到 “量子理论的悬疑需要尖端实验验证”,于是在 1996 年远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师从国际量子物理权威塞林格教授攻读博士。面对导师 “你的梦想是什么” 的提问,潘建伟的回答坚定而清晰:“我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实验室一样在世界领先的实验室。”
这份初心很快转化为突破性成果:1997 年,潘建伟与同事在《 自然 》发表 “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 的论文,该成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 “开山之作”,入选《 自然 》“百年物理学 21 篇经典论文”,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并肩;此后,他又相继完成 “量子纠缠交换”“三光子 / 四光子纠缠非定域性检验”“量子纠缠纯化” 等国际首次实验,一步步夯实中国在量子领域的基础。
![图片[2]-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413477-e2594efbd990440bb026b5ab26480083.png-1024x752.webp)
从跟跑到领跑:“候鸟” 式坚守,撑起中国量子团队
2001 年,国内量子研究尚处 “人才薄弱、设备匮乏” 的阶段,潘建伟选择做往返于中欧的 “候鸟”—— 一边在欧洲继续深耕前沿研究,保持与国际顶尖团队的同步,一边远程指导国内研究生搭建实验室,为中国量子科研 “播下种子”。
“我们必须与国际先进小组保持密切联系,才能更快前进。” 在他的带领下,国内研究组很快崭露头角:2004 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 “五光子纠缠” 和 “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成果同时入选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 “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 “第一次” 突破。《 自然 》杂志盛赞这是 “一次壮举”,潘建伟则自豪地说:“这表明国内研究组在量子纠缠方面的工作,已成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3]-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431521-3ec0881545034e11a3dd29cefbadfbf6.png-1024x684.webp)
在推进科研的同时,潘建伟更注重 “未闻鼙鼓先育才”。量子信息是 “物理、计算机、信息科学” 的交叉学科,他从中国科大起步,将人才布局辐射至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顶尖机构,通过 “招收研究生、选派学生交流、引进博士后” 等方式,完成光与冷原子量子信息技术的 “人才与技术原始积累”。如今,他当年培养的团队成员,已成为中国量子领域的中坚力量,支撑起多项 “世界第一” 成果:首次实现 16 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验构建八光子薛定谔猫态…… 英国《 新科学家 》以封面标题评价:“中国科大 —— 因而也是整个中国 —— 已经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筑梦 “绝对安全”:从实验室到国计民生,构建中国量子通信体系
“科学研究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潘建伟始终认为,量子科技的最终价值,在于 “让普通老百姓享受科技带来的安全与便利”。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他带领团队一步步搭建起中国的量子通信网络:
- 2008 年:在合肥建成世界首个 “光量子电话网”,实现 “一次一密” 加密的实时通话,真正做到 “语音安全牢不可破”,为量子通信民用化打下基础;
- 2012-2014 年:先后建成 “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络”“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这两个国际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标志着 “大容量城域量子通信技术” 已成熟;
- 2016 年:牵头完成两大里程碑项目 —— 一是发射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实现 “高速星地量子通信”;二是建成千公里级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 “ 京沪干线 ”,连接北京、上海,形成 “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
![图片[4]-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438865-875-1024x682.jpg)
这两大项目的落地,让中国率先构建起 “空地一体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此后,潘建伟团队应邀在国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 现代物理评论 》发表 46 页长篇论文《 基于 “墨子号” 卫星的空间量子实验 》,全面梳理国际空间量子科学 20 年进展,重点阐述 “ 墨子号 ” 从技术攻关到在轨成果的全过程,为全球量子领域提供 “中国经验”。
如今,量子通信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国防、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在金融领域,量子加密可防止交易信息被窃取;在政务领域,能保障敏感数据传输安全;在国防领域,为军事通信筑起 “无法破解的屏障”。潘建伟说:“科学家要做原始创新,为国服务 —— 让量子科技守护国计民生,就是我们的目标。”
结语:量子之光,照亮中国科技 “领跑” 之路
从 29 岁在《 自然 》发表经典论文,到 41 岁当选中国最年轻院士;从 “候鸟” 式搭建国内实验室,到带领团队拿下数十项 “世界第一”;从 “ 墨子号 ” 飞天到 “ 京沪干线 ” 贯通,潘建伟用 20 余年的坚守,让中国量子通信从 “不起眼的国家” 成长为 “世界劲旅”—— 正如《 自然 》杂志评价:“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将量子通信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如今,潘建伟的 “量子蓝图” 仍在延伸:通过量子通信实现 “全球范围绝对安全的信息传输”,通过量子计算破解 “大数据时代信息挖掘难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升级 “新一代定位导航技术”。这位 “量子之父” 用行动证明,中国科技不仅能 “跟跑”,更能 “领跑”;而量子之光,终将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为世界科技发展贡献 “中国智慧”。
![图片[5]-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16534-panjianwei-1.jpg)
![图片[6]-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17190-panjianwei-2.jpg)
![图片[7]-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18901-panjianwei-3.jpg)
![图片[8]-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19622-panjianwei-4.jpeg)
![图片[9]-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0963-panjianwei-6.jpeg)
![图片[10]-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1228-panjianwei-7.jpeg)
![图片[11]-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1296-panjianwei-8-1024x684.jpeg)
![图片[12]-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3666-panjianwei-9.jpeg)
![图片[13]-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4659-panjianwei-10.jpg)
![图片[14]-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4948-panjianwei-11.jpg)
![图片[15]-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5437-panjianwei-12.png)
![图片[16]-潘建伟 墨子号卫星研发 中国量子之父-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61727195-panjianwei-13.jpg.png)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