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直-20 战略性中型通用直升机 Z-20

图片[1]-中国🇨🇳 直-20 战略性中型通用直升机 Z-20-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4]-中国🇨🇳 直-20 战略性中型通用直升机 Z-20-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一款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成熟的重要装备 —— 哈尔滨 Z-20 中型通用直升机!这款直升机专为适应多样地形设计,无论是高原山地还是远海海域,都能胜任任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多军种不可或缺的空中力量支柱。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中英文名称对照: ” 直-20 ” 通用直升机 ( Z-20 Utility Helicopter )
类型属性: 中型通用直升机 ( 非固定翼飞机,无代际划分 )
研制时间: 2010年代初启动,2013年首飞,2019年正式列装
主要用途: 多用途通用直升机,可执行突击运输、战术投送、战场救援、反潜反舰、火力支援等任务
体型参数
机身长度: 约 15.2米
旋翼直径: 约 13.0米
机身高度: 约 4.0米
空机重量: 约 5,0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约 10,000公斤
有效载荷: 约 4,000公斤 ( 内部载荷 )或 5,000公斤 ( 外部吊挂 )
乘员数量: 2名 飞行员 + 1名 载荷员
搭载能力: 可搭载 12-15名 全副武装的士兵
制造与型号信息
制造厂家: 中国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Harbin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简称 ” 哈飞 ” )
2.1 仿制型号: 无直接仿制型号,为中国自主研发,但参考了 ” 美国 ” ” UH-60 ” ” 黑鹰 ” 直升机的部分设计理念
2.2 北约名称: ” 昌河 ” ( Changhe ),因早期研发与 ”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 ” 有技术合作
发动机与飞行参数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 ” 涡轴-10 ” ( WZ-10 )涡轮轴发动机 – 数量: 2台 – 单台功率: 约 1,600马力 – 发动机类型: 国产第三代涡轴发动机,具备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 FADEC )
飞行速度: – 最大平飞速度: 约 300公里/小时 – 巡航速度: 约 260公里/小时 – 最大爬升率: 约 10米/秒 – 实用升限: 约 6,000米
航程: – 标准航程: 约 800公里 – 最大航程: 约 1,000公里 ( 带副油箱 ) – 续航时间: 约 4小时
悬停性能: 有地效悬停升限约 2,800米 ,无地效悬停升限约 1,800米
武器与设备参数
武器配置: – 舱门机枪: 可安装 12.7毫米 重机枪或 7.62毫米 通用机枪 – 外挂武器: 可挂载 ” 空地-8 ” ( AKD-8 )空地导弹、 ” 天燕-90 ” ( TY-90 )空空导弹、航空火箭巢、轻型反潜鱼雷等 – 武器挂架: 机身两侧各有 2个 武器挂点
航电系统: 综合航电系统,配备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四轴增稳系统
导航系统: ” 北斗 ” 卫星导航系统 + 惯性导航系统 ( INS )+ 多普勒导航系统
通信系统: 超短波电台、卫星通信设备,具备加密通信能力
探测设备: 部分型号配备搜索雷达、光电吊舱 ( 含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电视摄像机 )
防护系统: 座舱装甲、发动机红外抑制器、雷达告警接收机、箔条/红外干扰弹投放器
同时代外军对比
美国 ” UH-60 ” ” 黑鹰 ” 直升机 ( UH-60 Black Hawk ):
– 重量: 空重约 4,819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 10,660公斤 ,与直-20接近 – 动力: 2台 ” T700-GE-701D ” 发动机,单台功率约 1,994马力 ,略高于直-20 – 速度: 最大平飞速度 357公里/小时 ,高于直-20 – 航程: 标准航程 592公里 ,小于直-20 – 实战经验: 经历多次实战考验,技术成熟度高 – 衍生型号: 型号众多,包括反潜、电子战、指挥控制等多种改型 – 生产数量: 超过 4,000架 ,装备 30多个 国家
俄罗斯 ” Mi-171 ” 直升机 ( Mi-171 ):
– 重量: 空重约 7,055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 13,000公斤 ,大于直-20 – 动力: 2台 ” VK-2500 ” 发动机,单台功率约 2,000马力 ,高于直-20 – 速度: 最大平飞速度 250公里/小时 ,低于直-20 – 航程: 标准航程 495公里 ,小于直-20 – 载荷: 可搭载 24名 士兵,内部载荷能力更强 – 特点: 可靠性高,维护简单,适应恶劣环境能力强 – 价格: 约 1,200万美元/架 ,性价比高
欧洲 ” NH90 ” 直升机 ( NH90 ):
– 重量: 空重约 6,4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 10,600公斤 ,与直-20接近 – 动力: 2台 ” RTM322 ” 或 ” GE T700-T6E ” 发动机,单台功率约 2,230马力 ,高于直-20 – 速度: 最大平飞速度 300公里/小时 ,与直-20相当 – 航程: 标准航程 800公里 ,与直-20相当 – 航电: 采用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和 fly-by-wire 飞行控制系统 – 价格: 约 3,000万美元/架 ,价格昂贵 – 用户: 装备 14个 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
日本 ” UH-60J ” 直升机 ( UH-60J ):
– 重量: 与美国 ” UH-60 ” 基本一致 – 动力: 2台 ” T700-GE-401C ” 发动机,单台功率约 1,662马力 ,与直-20接近 – 速度: 最大平飞速度 296公里/小时 ,略低于直-20 – 航程: 标准航程 550公里 ,小于直-20 – 特点: 在 ” UH-60 ” 基础上改进,适应日本气候条件 – 数量: 装备数量有限,主要用于海上自卫队
图片[7]-中国🇨🇳 直-20 战略性中型通用直升机 Z-20-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Z-20 由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 HAIG )研发,它并非简单仿制美国的西科斯基 UH-60 黑鹰,而是融合了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中国本土创新的先进平台。2013 年 12 月 23 日完成首飞,2019 年 10 月 1 日正式列装,短短几年间已衍生出多个型号,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发展潜力。其最大起飞重量达 10000 千克,经实战验证可在 4000 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稳定运行,充分彰显了中国在旋翼机研发领域的技术突破。

填补战略空白的必然选择

中国对高性能中型直升机的需求由来已久。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从美国引进了 24 架 西科斯基 S-70C-2 黑鹰 直升机,这些专为高原任务优化的机型在 2008 年四川地震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让中国深刻认识到先进垂直运输平台的战略价值。

然而,1989 年美国实施的武器禁运切断了后续采购渠道,迫使中国走上自主研发之路。2006 年,“10 吨级直升机项目” 正式启动,目标是打造一款完全国产化、具备多任务能力的中型直升机。经过多年技术攻关,Z-20 应运而生 —— 它并非黑鹰的逆向仿制,而是结合中国实战需求、融入先进航电系统的全新设计,真正实现了从 “依赖进口” 到 “自主可控” 的跨越。

图片[10]-中国🇨🇳 直-20 战略性中型通用直升机 Z-20-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借鉴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从外观上看,Z-20 与 UH-60 黑鹰有一定相似性,但内在技术已实现全面升级。最显著的改进是采用五叶主旋翼设计,相比黑鹰的四叶旋翼,升力提升约 15%,稳定性和操控效率大幅增强,尤其适合高原稀薄空气环境。

航电系统方面,Z-20 配备全数字化电传飞控系统,取代了传统机械连杆,不仅操控更精准平顺,还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冗余能力。机身多处采用复合材料,在减重的同时提升了抗疲劳性能和隐身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其独特的大角度尾梁设计,这一创新专为提升垂直升力优化,配合机身两侧的流线型整流罩(内置 北斗导航 与 卫星通信设备 ),使 Z-20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精准定位与安全通信。

防御系统同样硬核:集成雷达告警接收机( RWR )、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MAWS )和 360° 箔条 / 曳光弹发射器 ,可全方位应对雷达制导与红外制导威胁,战场生存能力显著优于同类机型。

国产引擎的突破

Z-20 的 “ 中国芯 ”—— 两台国产 WZ-10 涡轴发动机,是其性能的核心保障。该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达 1600 千瓦,应急功率可达 2000 千瓦,性能媲美美国 GE T700-701D 发动机,尤其在高海拔地区的持续输出能力上,远超早期引进的 S-70C-2 黑鹰 。

配合先进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和集成式除冰装置,Z-20 能在 -40℃ 至 50℃ 的极端温度、6000 米海拔环境下稳定运行,完美适应中国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复杂气候,真正实现了 “ 全域到达 ” 。

图片[11]-中国🇨🇳 直-20 战略性中型通用直升机 Z-20-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多任务能力全覆盖

Z-20 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模块化设计,能快速衍生出适应不同任务的型号,满足多军种需求:

  • Z-20 基础运输型:承担人员与物资运输核心任务,可搭载 15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 1500 千克内部货物,外部吊载能力达 4000 千克,能轻松吊运轻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装备。
  • Z-20T 战术突击型:加装短翼武器挂架,可挂载 AKD-9/10 反坦克导弹、TY-90 空空导弹和 CM 系列火箭巢,兼具运输与火力支援能力,是特种部队渗透作战的利器。
  • Z-20S 搜救型:配备红外热像仪、电动绞车和医疗救护舱,可在复杂地形执行战斗搜救(CSAR)和灾害救援任务,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
  • Z-20K/KA 空降兵型:优化了快速部署能力,可通过运输机空投,配合空降部队执行敌后突击任务,大幅提升立体作战效能。
  • Z-20J/F 海军型:针对海上环境改装,配备折叠旋翼、防腐蚀涂层和反潜装备(吊放声呐、轻型鱼雷),可从驱逐舰、航母起飞执行反潜、反舰和海上搜救任务,是蓝水海军的重要拼图。
  • Z-20 PAP 公安型:由武警部队列装,用于反恐、边境巡逻和抢险救灾,在民用领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 Z-21 攻击型(2024 年亮相):采用串列双座布局,配备 23 毫米机炮、毫米波雷达和 6 个武器挂点,可挂载重型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巢,标志着 Z-20 家族向专用攻击领域延伸。
图片[14]-中国🇨🇳 直-20 战略性中型通用直升机 Z-20-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解放军的 “空中多面手”

目前,Z-20 已广泛列装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空降兵和武警部队,总数超过 150 架,成为提升全域作战能力的关键装备:

  • 陆军:部署于高原部队,解决了以往直升机 “上不去、留不住” 的难题,使装甲部队在复杂地形的机动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 海军:Z-20F 已成为航母与驱逐舰的标配舰载机,显著增强了反潜与海上拦截能力,助力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 空降兵:Z-20K 与 运 – 20 协同,构建起 “战略投送 + 战术突击” 的立体作战体系,使快速反应部队能在数小时内抵达全国任一地区。

未来,随着隐身改进型(2021 年曝光的梯形机身、内置武器舱设计)的成熟,Z-20 家族将进一步适应现代战场的低可探测需求,成为中国军队全域机动作战的核心支撑。

从 “跟跑” 到 “并跑” 的里程碑

Z-20 的成功,不仅填补了中国中型通用直升机的装备空白,更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旋翼机设计、动力系统、航电集成等领域实现了全面突破。它的列装,使中国军队在高原作战、远洋护航、应急救援等任务中拥有了真正自主可控的空中平台,战略意义堪比 “辽宁舰” 的服役。

锋向认为,Z-20 家族的持续发展将深刻改变中国军队的作战样式,为 “全域机动、立体攻防” 战略提供坚实保障,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从 “追赶” 到 “引领” 的硬核实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