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朝日级 驱逐舰 Asahi Class

中文舰名(舷号)英文舰名建造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朝日号( DD-119 )JS Asahi2015 年2016 年 10 月2018 年 3 月朝日级首舰,由日本 三菱重工 长崎造船厂建造,舰长 151 米,宽 18.3 米,满载排水量 6800 吨,采用燃电联合动力系统,最大航速 30 节,续航力 6000 海里 / 20 节。侧重反潜作战,装备新型拖曳线列阵声呐和反潜鱼雷,配备 32 单元 MK41 垂直发射系统(用于发射 “阿斯洛克” 反潜导弹),可搭载 2 架 SH-60K 反潜直升机,对水下目标的探测和打击能力突出
不知火号( DD-120 )JS Shiranui2016 年2017 年 10 月2019 年 3 月2 号舰,延续朝日级设计,优化了反潜指挥系统,提升与其他反潜平台的协同效率,采用新型降噪技术,水下隐蔽性增强,多次参与西太平洋海域反潜演练,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1]-日本🇯🇵  朝日级 驱逐舰 Asah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朝日” 级( Asahi-class )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 JMSDF )的一级驱逐舰,计划建造两艘。该级舰以应对水下威胁为核心优化设计,曾用代号 “ 25DD ”(源自日本平成 25 年,即 2013 年)。“ 朝日 ” 这一舰名历史悠久,此前曾用于 1955 年美国租借的 “ 朝日 ” 级护卫舰和旧日本海军的战列舰;二号舰 “ 不知火 ”( Shiranui )则延续了 “ 村云 ” 级和 “ 阳炎 ” 级驱逐舰的舰名传统。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中英文名称对照: 朝日级 驱逐舰 ( Asahi Class Destroyer )
舰艇类型: 通用驱逐舰 ( 多用途驱逐舰 )
人员编制: 约200人
舷号: DD-119 朝日 ( Asahi )、DD-120 不知火 ( Shiranui )
部署战区: 日本海上自卫队,主要部署在 横须贺 、佐世保 等基地
体型参数
舰长: 151米
舰宽: 18.3米
吃水: 5.4米
标准排水量: 5,100吨
满载排水量: 6,800吨
制造厂家
主制造商: 日本 三菱重工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研发性质: 自主研发
建造数量: 2艘
出口情况: 未出口
动力系统
动力类型: COGLAG 全燃联合动力
发动机: – 2台 通用电气 LM2500-IEC 燃气轮机,单台功率约33,600马力 – 2台 石川岛播磨重工 SM1C 燃气轮机,单台功率约6,000马力
最大速度: 30节( 约56公里/小时 )
续航力: 6,000海里( 11,000公里 )/ 20节
推进系统: 双轴双桨,可调螺距螺旋桨
雷达系统
主雷达: OPY-1 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 4面固定阵列 )
对空搜索雷达: OPS-50 3D对空搜索雷达
对海搜索雷达: OPS-28D 对海搜索雷达
火控雷达: 2部 FCS-3A 火控雷达
电子战系统: NOLQ-3D 电子战系统
武器系统
主炮: 1座 MK-45 Mod4 127mm 舰炮
近防武器: 1座 海拉姆 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 11联装 )
导弹系统: – 32单元 MK-41 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 – ESSM 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 –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 8枚 12式反舰导弹
反潜武器: 2座 三联装 324mm 鱼雷发射管,发射 Type 12 反潜鱼雷
其他: 2挺 12.7mm 机枪
舰载机
机库: 1个,可容纳1架直升机
直升机型号: – SH-60K 海鹰直升机 ( 反潜/搜救 )
无人机: 可搭载战术无人机
作战数据系统
作战指挥系统: OYQ-11 先进战斗指挥系统
数据链: Link 11/16/22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
电子战系统: NOLQ-3D 电子战支援/干扰系统
其他: 敌我识别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
同时代外军对比
中国 054A型 护卫舰
– 排水量: 054A型( 4,000吨 )< 朝日级( 6,800吨 ) - 垂发单元: 054A型( 32单元 )= 朝日级( 32单元 ) - 雷达系统: 朝日级( OPY-1 )> 054A型( 382型 ) – 反潜能力: 两者相当
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 排水量: 仁川级( 3,200吨 )< 朝日级( 6,800吨 ) - 垂发单元: 仁川级( 16单元 )< 朝日级( 32单元 ) - 反舰导弹: 仁川级( 8枚 SSM-700K )= 朝日级( 8枚 12式 ) - 综合作战能力: 朝日级更强
– 排水量: 自由级 ( 3,500吨 )< 朝日级( 6,800吨 ) - 速度: 自由级( 45节 )> 朝日级( 30节 ) – 任务模块: 自由级更灵活 – 火力: 朝日级更强

反潜战力空缺

2013 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启动 “ 朝日 ” 级驱逐舰采购计划,主要原因是 “ 初雪 ” 级驱逐舰数量减少,需补充反潜战力。该级舰的两大核心特点是:强化反潜作战能力,以及采用 “ 柴电燃联合 ”( COGLAG )推进系统。2014 年,日本追加采购第二艘 “ 朝日 ” 级驱逐舰。

反潜专攻

“ 朝日 ” 级以现役 “ 秋月 ” 级( Akizuki-class )驱逐舰为基础设计,旨在降低采购成本,并为未来升级预留空间。与侧重防空的 “ 秋月 ” 级不同,“ 朝日 ” 级的核心任务是反潜作战,通过针对性优化传感器和武器系统,成为日本海自反潜网络的关键节点。

图片[7]-日本🇯🇵  朝日级 驱逐舰 Asahi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技术更新

COGLAG 推进系统:效率与静音的平衡

“朝日” 级是日本首艘采用 COGLAG(Combined Gas turbine-eLectric And Gas turbine)推进系统的作战舰艇。这套系统在低速巡航时采用涡轮电力传动,高速时切换为燃气轮机直接驱动,相比传统推进系统大幅提升燃油效率,同时降低反潜作战中关键的水下噪音,增强隐蔽性。

日本海自在 “ 飞鸟 ” 号试验舰上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朝日 ” 级的应用标志着这一系统向主力作战舰艇的推广,为后续 “ 玛雅 ” 级( Maya-class )采用更先进的 6600 伏高压配电系统奠定了基础。

GaN-AESA 雷达:性能跃升的 “千里眼”

“朝日” 级配备基于氮化镓( GaN )的有源相控阵( AESA )多功能雷达,是日本第二级采用该技术的舰艇(首为 “ 秋月 ” 级)。其雷达源于 “ 秋月 ” 级的 FCS-3A 雷达,通过改用氮化镓材料,性能显著提升:

相较于传统砷化镓(GaA)芯片,氮化镓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效率、热扩散能力和频率覆盖范围,且体积更小,不仅降低成本,还提升了整体性价比。这套雷达系统能更精准地探测低空目标、潜艇潜望镜和小型水面舰艇,为反潜作战提供关键的早期预警支持。

反潜体系

“朝日” 级的出现,并非追求 “ 面面俱到 ” 的全能设计,而是通过 “ 成熟平台 + 关键技术突破 ” 的模式,精准填补日本海自的反潜战力缺口。其 COGLAG 推进系统解决了 “ 静音与效率 ” 的矛盾,GaN 雷达则强化了 “ 探测与追踪 ” 的核心能力,使该级舰成为连接岸基反潜机、潜艇和其他水面舰艇的重要节点。

在西太平洋反潜态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朝日” 级的服役不仅提升了日本海自的实战能力,更体现了其 “ 专项突破、体系协同 ” 的装备发展思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