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Incheon Class

图片[1]-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Incheon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仁川级护卫舰( Incheon-class frigates )在研制阶段也被称为 “ 未来护卫舰实验计划 ”( Future Frigate eXperimental )或 FFX ,是韩国海军( Republic of Korea Navy )的海岸防御护卫舰。该级舰首舰于 2011 年 4 月 29 日下水。

韩国 仁川级(Incheon Class)护卫舰相关信息表

中文舰名(舷号)英文舰名建造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仁川号( FFG-811 )ROKS Incheon2011 年2012 年 4 月2013 年 1 月仁川级首舰,由韩国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建造,舰长 114 米,宽 14 米,标准排水量 2300 吨,满载排水量 3250 吨,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系统,最大航速 30 节,续航力 4500 海里 / 18 节。装备 SMART-S MK2 对空搜索雷达,配备 8 单元 MK41 垂直发射系统(发射 “海麻雀” 防空导弹)、8 枚 “海星” 反舰导弹,可搭载 1 架 “超山猫” 反潜直升机,具备反舰、反潜和中近程防空能力,是韩国海军为替代老旧护卫舰而研制的新型舰艇
京畿号( FFG-812 )ROKS Gyeonggi2012 年2013 年 5 月2014 年 1 月2 号舰,延续仁川级设计,优化了舰载电子设备的兼容性,提升与韩国海军指挥系统的信息交互效率,多次参与韩国周边海域巡逻任务
全罗北道号( FFG-813 )ROKS Jeollabuk-do2013 年2014 年 4 月2015 年 1 月3 号舰,改进了反潜声呐系统,对水下目标的探测精度提升,配备新型反潜鱼雷,增强了反潜作战能力,曾参与国际联合军演
江原道号( FFG-815 )ROKS Gangwon-do2014 年2015 年 4 月2016 年 1 月4 号舰,强化了电子战系统,增加了干扰弹发射装置的数量,可有效应对反舰导弹威胁,提升了战场生存能力
忠清北道号( FFG-816 )ROKS Chungcheongbuk-do2015 年2016 年 3 月2017 年 1 月5 号舰,优化了动力系统的燃油经济性,续航力小幅提升,舰上生活设施得到改善,适合长期海上部署
全罗南道号( FFG-817 )ROKS Jeollanam-do2016 年2017 年 3 月2018 年 1 月6 号舰,仁川级最后一艘,集成前几舰的改进成果,换装更先进的通信数据链,提升了与韩国海军其他舰艇的协同作战能力,是韩国维护近海安全和远洋护航的重要力量
图片[2]-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Incheon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3]-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Incheon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仁川级护卫舰将取代老旧的 浦项级 护卫舰( Pohang-class corvettes )和 蔚山级 护卫舰( Ulsan-class frigates )舰队,承担海岸巡逻、反潜战和运输支援等多任务作战。后续批次计划专门强化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其改进版本为大邱级护卫舰( Daegu-class frigate ),此前被称为仁川级第二批。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型号中英文对照: 仁川级 护卫舰 ( Incheon Class Frigate )
舰艇类型: 多用途护卫舰
人员编制: 约190人
舷号: FFG-811( 仁川号 )、FFG-812( 蔚山号 )、FFG-813( 光州号 )等
部署战区: 韩国海军东海舰队、西海舰队
研制时间: 2000年开始设计,首舰2006年下水,2011年服役
体型参数
舰长: 114米
舰宽: 14米
吃水: 4.3米
标准排水量: 2,300吨
满载排水量: 3,200吨
制造厂家
主制造商: 韩国 现代重工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大宇造船海洋 ( 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
是否出口: 否
是否自主研发: 是( 韩国自主设计 )
设计参考: 借鉴 德国 MEKO 护卫舰设计理念
北约名称: 仁川级 ( KDX-II Batch I )
动力系统
动力类型: CODAG (柴燃交替)
燃气轮机: 1台 通用电气 LM2500 燃气轮机,功率约25,000马力
柴油机: 2台 MTU 12V 1163 TB83 柴油机,单台功率约5,900马力
推进方式: 双轴双桨
航速: 最大约30节,续航力约4,500海里/18节
雷达系统
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1部 荷兰 泰雷兹 SMART-S Mk2 三坐标雷达
火控雷达: 2部 LIG Nex1 STG-300K 火控雷达
导航雷达: 1部 雷声 SPS-64(V)9 导航雷达
电子战系统: SLQ-200(V) KORAL 电子战系统、4座 SRBOC MK36 干扰弹发射装置
声呐系统: DSQS-21BZ 舰首声呐、SQR-220K 拖曳阵列声呐
武器系统
舰炮: 1门 MK-45 Mod4 127mm 舰炮( 射速20发/分,射程24公里 )
近防系统: 1座 密集阵 Block 1B 近防系统( 射速3,000发/分,射程1.5公里 )
反舰导弹: 8枚 鱼叉 Block IC 反舰导弹( 射程130公里,速度0.85马赫 )
防空导弹: 16单元 MK-48 Mod2 垂直发射系统,发射 海麻雀 RIM-7M 防空导弹( 射程14.6公里 )
反潜武器: 2座 三联装 MK-32 Mod5 鱼雷发射管,发射 MK-46 Mod5 或 K745 蓝鲨 鱼雷( 射程11公里 )
舰载机: 1架 超级大山猫 直升机 或 1架 海鹰 SH-60 直升机
舰载系统
作战系统: 韩华 海军战术数据系统 (NTDS)
指挥控制系统: Link 11/16 数据链
导航系统: 雷声 SPS-64(V)9 导航雷达、URN-25 TACAN
其他系统: SLQ-25A 水精 鱼雷诱饵、K-VDS 可变深度声呐
同时代外军对比
中国 054型 护卫舰 ( Jiangkai class )
– 排水量: 054型约3,900吨 > 仁川级约3,200吨 – 防空能力: 054型装备 海红旗-7 防空导弹,射程约13公里 < 仁川级 海麻雀 约14.6公里 - 反舰能力: 054型装备 鹰击-83 反舰导弹,射程约180公里 > 仁川级 鱼叉 约130公里 – 雷达系统: 仁川级 SMART-S Mk2 雷达性能更优
日本 阿武隈级 护卫舰 ( Abukuma class )
– 排水量: 阿武隈级约2,900吨 < 仁川级约3,200吨 - 防空能力: 阿武隈级无垂直发射系统 < 仁川级 16单元 MK-48 - 反潜能力: 两者相当 - 信息化水平: 仁川级更高
德国 不莱梅级 护卫舰 ( Bremen class
– 排水量: 不莱梅级约3,600吨 > 仁川级约3,200吨 – 防空能力: 不莱梅级装备 海麻雀 导弹,与仁川级相当 – 反舰能力: 不莱梅级装备 飞鱼 导弹,射程约70公里 < 仁川级 鱼叉 约130公里 - 续航力: 不莱梅级约4,000海里/18节 < 仁川级约4,500海里/18节
俄罗斯 守护级 护卫舰 ( Steregushchy class )
– 排水量: 守护级约2,200吨 < 仁川级约3,200吨 - 反舰能力: 守护级装备 天王星 反舰导弹,射程约130公里 ≈ 仁川级 鱼叉 约130公里 - 防空能力: 守护级装备 卡什坦 弹炮合一系统 > 仁川级 密集阵 – 隐身设计: 守护级采用全隐身设计 > 仁川级传统设计
图片[4]-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Incheon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研发

20 世纪 90 年代初,韩国政府曾计划建造名为 “ 2000 型护卫舰 ”( Frigate 2000 )的下一代海岸舰艇,但因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而搁置。然而,随着 基林级 驱逐舰( Gearing-class destroyers )的退役以及蔚山级护卫舰舰队的老化,该计划在 21 世纪初得以重启,即 “ 未来护卫舰实验计划 ”( Future Frigate eXperimental ,简称 FFX )。

韩国海军最初希望建造 24 艘 3000 吨级护卫舰,以取代由 37 艘 蔚山级 、浦项级 和东海级 组成的海岸舰队。后来决定首批建造 6 艘 2700 吨级舰艇。2008 年李明博总统就职后,计划进一步调整为 2300 吨级,首批建造数量仍为 6 艘。FFX 第二批计划建造 8 艘,最终目标是拥有 20-22 艘护卫舰。

2010 年,首艘 FFX 护卫舰的建造合同授予 现代重工( Hyundai Heavy Industry ),2011 年 4 月,该级首舰 “ 仁川 ” 号( ROKS Incheon )下水。该舰以西部港口城市仁川命名,这体现了韩国海军保卫西部岛屿的决心 —— 由于在该区域与朝鲜海军频繁发生冲突。

图片[5]-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Incheon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装备

仁川级护卫舰的主炮为 Mk.45 Mod.4 型 127 毫米 / 62 倍径舰炮( Mk.45 Mod.4 ( 127mm/L62 ) naval gun )。选择这款舰炮而非更小的 76 毫米舰炮,是为了在两栖登陆中提供舰炮火力支援,并在舰对舰射击中占据优势。

近防武器包括一座 20 毫米 “ 密集阵 ”( Phalanx )近防武器系统( CIWS )和一座 21 联装 RIM-116 拉姆 ”(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 )Block 1 导弹发射装置。

反潜武器包括 K745 “ 青鲨 ”( LW Cheong Sahng-uh ( Blue Shark ))鱼雷。

反舰能力由 SSM-700K “ 海星 ”( Haeseong ( Sea Sta r) )远程反舰导弹提供,其性能与美国 “ 鱼叉 ”( Harpoon )导弹相近。

对陆攻击能力则由最新研制的战术舰对陆攻击导弹提供,该导弹衍生自 SSM-700K “ 海星 ” 反舰导弹。最初计划为仁川级第二批舰艇配备这种对陆攻击导弹,但可行性研究表明可对第一批舰艇进行整改,相关工作于 2016 年 9 月启动。配备射程 150-200 公里(93-124 英里)的战术导弹后,该级舰的灵活性和威慑能力得到增强。

图片[11]-韩国🇰🇷 仁川级 护卫舰 Incheon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