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为何不吞并海湾小国?地缘格局与现实困境的深层博弈

图片[1]-沙特为何不吞并海湾小国?地缘格局与现实困境的深层博弈-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5]-沙特为何不吞并海湾小国?地缘格局与现实困境的深层博弈-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要说这波斯湾一带啊,有好几个阿拉伯君主制的小国 —— 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这五个国家跟沙特一块儿,组成了大家常说的海湾王权国集团。在这个联盟里,沙特凭着自身体量,妥妥是老大,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总部都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呢。

不过呢,虽说沙特是联盟的头儿,但这局面其实不是沙特最想要的。按理说,沙特想对外扩张,这些海湾小国该是首选目标。

你想啊,这些国家体量小,跟沙特地缘上离得近,还都是君主制,又同属 逊尼派阿拉伯族系,不管是硬着来吞并,还是之后管治,按理说都不会太费劲。

好处还特别多:一方面,这些国家全是产油大户,一个个富得流油,虽说沙特自己石油也不少,但谁会嫌这好东西多呢?要是能把它们的石油也攥在手里,沙特实力肯定更厉害。

另一方面,这五个小国占了阿拉伯半岛,尤其是波斯湾海岸线的一大部分。在海洋时代,这对沙特来说限制太大了。而且沙特国土大多是阿拉伯高原的戈壁荒漠,这些沿海低地可是半岛上少有的淡水资源多的地方,不管怎么说,沙特似乎都没理由放过它们。

当然啦,这些小国都把沙特当老大,差不多就是外藩了。但外藩和自己直接管着终究不一样。既然沙特想在中东称雄,按理说该先把这些 “附属国” 消化了,减少内耗,把力量集中起来。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沙特之所以没这么干,首先是因为国际上的势力在里头掺和着呢。

沙特 1932 年建国那会儿,中东还是英国的天下。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要靠海上控制中东和印度洋这块儿,所以像海岸线,特别是那些关键的咽喉要道,肯定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那时候波斯湾还没发现石油,沙特就是个穷得叮当响的游牧国家,根本没法跟英国叫板。

二战结束后,海湾这地方的地缘政治变了。首先,殖民帝国那套在全世界行不通了,民族国家成了主流;再就是英国元气大伤,慢慢从苏伊士以东撤了,美国后来居上,接了英国在中东的盘。

美国跟英国一样,本土离这儿十万八千里,也是靠海上影响中东。可殖民体系没了,美国没法像英国那样直接控制别的地方。所以美国对中东的招儿是分而治之,让它们分成大大小小的势力,互相牵制,这样美国这个外来户才能压过它们一头,当中东的老大。

美国对中东是这样,放到阿拉伯半岛也一样。阿拉伯半岛中南部本身没什么明显的内部地缘分割,英国势力一退,沙特说不定就能把这地方整合成一个统一国家。

图片[8]-沙特为何不吞并海湾小国?地缘格局与现实困境的深层博弈-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波斯湾

可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啊。阿拉伯半岛中南部地盘大,又三面临海,控制着苏伊士 – 红海这条东西方贸易的命脉,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后来波斯湾又发现了大量石油,这地方的实力和价值一下就上去了。这么块好地方,要是被沙特整合到一块儿,那能量可太惊人了。

美国本土在西半球,中东和北印度洋跟它地缘上离得最远,它在这一地区的优势本来就不是绝对的。只有中东各国四分五裂,美国才能压过它们。所以,美国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能让哪个地区大国强到能压住其他国家。具体到海湾这三个有潜力的国家,美国的办法还不一样。对伊朗,就利用 阿拉伯 – 逊尼派 和 伊朗 – 什叶派 的教派和地缘矛盾来遏制它。

到了阿拉伯内部,对伊拉克和沙特这两个有可能变大变强的国家,美国也各有安排。对伊拉克,就接着英国的套路,支持科威特独立。科威特在地缘上属于两河流域的一部分,它独立了,一方面让伊拉克少了好多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伊拉克在波斯湾本来就不多的出海口又被占了一大半,这就在地缘上掐住了伊拉克的脖子。

至于沙特,就是在英国势力退出去之后,让原来英国控制的那些海岸领土直接独立成国家,把沙特这个主体国家憋在半岛中间。这样一来,沙特虽然还能靠着体量和石油收入当个中东大国,但没法比伊拉克、伊朗强太多。

当然啦,因为地缘和人文上的密切关系,这些海湾君主制小国独立后,在政治上还是跟沙特站一队的。但这种政治结盟,跟被沙特吞并比起来,效果可差远了。

甚至就连这个联盟能形成,也是美国需要的结果。

美国需要利用沙特来牵制伊朗和伊拉克,更需要用沙特和海湾小国的石油来维护自己的金融霸权。这种情况下,让它们和而不同,既能维护美国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因为沙特变得太强大而威胁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 压制一个国家联盟,总比压制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国容易得多。

沙特对美国的这些做法,心里肯定门儿清。它当然更想直接吞并这些海湾小国,可不管是讲道理还是比实力,沙特都斗不过美国(实力就不用说了,从道理上讲,这些小国也是从英国手里直接独立的,以前也不是沙特的领土)。所以思来想去,还不如认了,这样起码能得到海湾小国和美国的支持,比跟它们翻脸划算。

只不过,这些海湾小国,不管从地缘还是人文关系上看,沙特都觉得该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沙特心里肯定不痛快,对造成这局面的英美(英国现在不行了,主要是美国),肯定也一肚子意见。但就算这样,沙特还是跟美国结盟,成了美国金融霸权的重要基石。

沙特为啥要这么做呢?难道它不知道美国才是拦着自己发展的坎儿?难道它不知道,自己帮着美元霸权,会让美国更强,反过来更限制自己发展?

沙特当然清楚这些。可就算清楚,它还是选了跟美国站一边。

这又是为啥呢? ,。,

这背后是沙特权衡利弊后的现实选择 —— 结盟美国虽有束缚,却是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 “最优解”。

从政权稳固来看,沙特是君主制国家,国内存在什叶派少数群体、部落势力等潜在挑战。美国的军事支持(如武器出售、安全合作)和经济背书,是沙特王室巩固统治的重要外部支柱。一旦失去美国支持,内部不稳定因素可能被激化,甚至威胁政权存续。

从经济命脉而言,沙特依赖石油出口,而石油美元体系是其财富的根基。通过将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沙特获得了稳定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这一体系的维护离不开美国的全球金融霸权。与美国结盟,能确保石油美元循环不被打破,保障沙特的经济安全。

从地区安全来讲,沙特面临伊朗这个强劲对手。伊朗是什叶派大国,在地缘影响力、军事能力(如导弹技术、地区代理人武装)上对沙特构成直接威胁。美国对伊朗的遏制(如制裁、军事威慑)与沙特的安全需求高度契合,借助美国力量制衡伊朗,能降低沙特自身的安全压力。

更关键的是,沙特自身军事能力有限。尽管军费高昂,但军队战斗力不足,在也门冲突中连胡赛武装都难以应对。美国的军事保护(如情报支持、联合军演、危机时刻的潜在干预)是沙特应对地区冲突的 “定心丸”。

说白了,沙特与美国的结盟是 “借势生存”—— 用对美国霸权的有限妥协,换取政权稳固、经济利益和安全保障。这种合作虽让沙特失去了吞并小国的可能,却换来了在复杂中东格局中稳居大国之列的现实利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