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00614-j-35-1.jp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体型数据 |
机长:约17.3米
翼展:约11.5米
机高:约4.8米
机翼面积:约50平方米
空重:约12,0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约28,000公斤
|
制造厂家 |
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SA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
设计特点
– 基于FC-31鹘鹰战斗机改进而来
– 采用双发、单座、常规气动布局设计
北约名称
Gyrfalcon(矛隼)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两台WS-13E加力涡扇发动机
单台最大推力:约59.8千牛(军用推力)
单台加力推力:约90.1千牛
推重比:约0.95(满载)
后续改进型号可能换装WS-19发动机,推力将进一步提升
|
武器参数 |
固定武器:
– 1门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量约200发)
内置弹舱:
– 两个主弹舱:可挂载4枚中距空空导弹或2枚中距导弹+2枚500公斤级精确制导炸弹
– 两个侧弹舱:各携带1枚近距格斗导弹
外部挂载点:6个翼下挂点和2个翼尖挂点(使用时会降低隐身性能)
可挂载武器:
– PL-15远程空空导弹
– PL-10高机动近距格斗导弹
– PL-12中距空空导弹
– YJ-91反辐射导弹
– KD-88空地导弹
– LS-6/GBU系列精确制导炸弹
最大载弹量:约8吨(外部挂载)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F-35 Lightning II
最大速度:1,930公里/小时(歼-35:约2,200公里/小时)
内置弹舱容量:4枚导弹(歼-35:6枚)
发动机推力:191千牛(F135) vs 歼-35(WS-13E约90.1千牛×2)
|
在当今全球航空军事领域,战斗机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军事战略高度。中国的歼 – 35 战斗机作为第五代战斗机的杰出代表,自亮相以来便备受瞩目,它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厚积薄发的成果,更标志着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强大的空中力量支撑。
一、研发背景与历程
21 世纪初,随着国际军事形势的深刻变化,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加快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发步伐,以争夺未来空战的主动权。美国的 F – 22 “猛禽” 和 F – 35“闪电 Ⅱ” 战斗机相继服役,凭借其卓越的隐身性能、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强大的武器装备,对全球空中力量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为了提升自身的空中作战能力,满足国土防空和远洋作战的战略需求,启动了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项目。
![图片[2]-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07964-j-35-2.jpg)
![图片[3]-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13550-j-35-4.jpeg)
歼 – 35 战斗机的研发基础可追溯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 FC – 31 “鹘鹰” 战斗机项目。FC – 31 作为一款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型多用途隐身战斗机验证机,于 2012 年 10 月 31 日成功首飞。它的出现,展示了中国在隐身战斗机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初步成果,为后续歼 – 35 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在 FC – 31 的基础上,研发团队针对国内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实际需求,对飞机的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歼 – 35 战斗机逐步走向成熟。
2021 年,网络上首次出现了疑似歼 – 35 战斗机的照片,引发了广泛关注。2022 年 10 月 31 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 – 35 战斗机以实机形式首次公开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最新成就。随后,歼 – 35 战斗机的研发工作进入了加速阶段,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飞和测试工作,不断优化飞机的性能和可靠性。2023 年,有报道称歼 – 35 战斗机已完成了部分关键性能指标的测试,包括隐身性能、飞行性能和武器挂载测试等。2024 年,歼 – 35 战斗机的量产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这款战斗机即将进入大规模装备部队的阶段,为中国空中力量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4]-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17683-j-35-3-1024x576.jpg)
二、总体设计与气动布局
- 隐身设计
歼 – 35 在隐身设计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来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从机身外形来看,它采用了菱形机头设计,机身线条流畅且简洁,尽可能减少了直角和尖锐边缘,有效降低了雷达波的直接反射。例如,飞机的机翼与机身融合过渡自然,减少了机身表面的突出物,使雷达波难以在飞机表面形成强反射点。进气道采用了 S 形弯曲设计,这种设计巧妙地遮挡了发动机风扇这一强雷达反射源,使敌方雷达波难以直接照射到发动机内部,从而降低了战机正面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在材料应用上,歼 – 35 广泛使用了先进的雷达吸波材料(RAM)。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能够有效吸收、衰减雷达波能量,减少反射回波强度。机身表面、进气道内部、机翼前缘等关键部位均铺设了雷达吸波材料,进一步提升了战机的隐身性能。座舱盖采用了特殊的光学镀膜技术,不仅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还能有效屏蔽座舱内设备和飞行员产生的雷达反射信号。此外,歼 – 35 还对发动机喷口进行了隐身处理,采用了锯齿状设计和红外抑制技术,降低了发动机喷口的雷达反射和红外辐射特征,使战机在红外探测设备面前也具有较低的可探测性。通过一系列先进的隐身设计和材料应用,歼 – 35 战斗机在隐身性能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图片[5]-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23126-j-35-6.jpeg)
- 气动布局
歼 – 35 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结合了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理念,在保证飞行稳定性和操控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战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飞机采用了双发单垂尾设计,机身横截面呈椭圆形,这种设计在降低空气阻力的同时,为飞机内部设备和武器的安装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主翼采用了中等后掠角的梯形翼设计,后掠角约为 45 度,这种翼型在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都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主翼面积较大,提供了足够的升力,同时主翼还拥有较大的机翼油箱,为战机提供了充足的燃油储备,增加了航程。
歼 – 35 配备了一对前缘襟翼和一对后缘襟翼,用于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增加机翼升力,缩短起降滑跑距离。后缘还设有一对副翼,用于控制飞机的滚转姿态,确保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尾翼采用了全动式单垂尾设计,垂尾位置布置在发动机舱后方,这种设计有效利用了发动机喷流对尾翼的气动作用,增强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偏航控制能力。全动垂尾能够以较小的垂尾面积达到较好的偏航控制力,有效减少了飞机的阻力与重量,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此外,歼 – 35 还采用了先进的飞控系统,通过计算机对飞机的各个操纵面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了飞机的高度自动化飞行和超机动性能,使飞行员能够更加轻松地驾驭战机,在复杂的空战环境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 材料应用
在材料选用上,歼 – 35 充分考虑了战机对强度、重量和隐身性能的严格要求,广泛采用了多种先进材料。机体结构中,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等。这些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雷达吸波特性,在机身蒙皮、舱门、机翼、尾翼等部位的应用,有效减轻了飞机重量,提高了结构强度,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隐身性能,减少了飞机的维护成本。例如,歼 – 35 的机翼采用了整体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不仅提高了机翼的结构强度和气动性能,还大幅减轻了重量。
此外,歼 – 35 在发动机舱、起落架等承受高应力和高温环境的关键部位,大量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合金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等优点,能够确保在恶劣条件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机身框架、部分蒙皮等部位,铝合金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强度较高、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为减轻飞机重量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多种材料的合理搭配和优化应用,歼 – 35 打造出了性能卓越、坚固耐用且具备良好隐身性能的机体结构,为其出色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动力系统与推进性能
- 发动机
歼 – 35 装备了两台先进的涡扇发动机,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目前,关于歼 – 35 所使用发动机的具体型号尚未完全公开,但根据相关推测和分析,其发动机可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具备高推力、低油耗、可靠性强等特点。这些发动机在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技术,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力性能。例如,采用了新型的风扇叶片设计,增加了风扇的空气流量和压缩比,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推力。燃烧室采用了先进的燃烧技术,使燃油能够更加充分地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
此外,歼 – 35 的发动机还可能具备推力矢量技术,通过喷口的精确转向,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为飞机提供额外的控制力矩,极大地增强了飞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推力矢量技术使歼 – 35 能够完成诸如 “眼镜蛇机动”“落叶飘” 等一系列高难度机动动作,在近距离空战中占据明显优势。同时,发动机还配备了先进的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该系统能够根据飞机的飞行状态和飞行员的操作指令,精确控制发动机的工作参数,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高效地运行,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图片[6]-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31825-j-35-8.jpg)
- 超音速巡航
凭借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优秀的气动设计,歼 – 35 具备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在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歼 – 35 能够以马赫数 1.5 以上的速度持续巡航,这一性能在现代空战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超音速巡航能力使歼 – 35 能够快速抵达战场,抢占先机,在敌方防空系统反应前完成攻击并迅速脱离。在执行远程拦截任务时,歼 – 35 可利用超音速巡航快速接近目标,在敌方防空火力射程外发动攻击,然后凭借速度优势迅速脱离,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
此外,超音速巡航能力还增强了歼 – 35 的侦察和监视能力,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更大范围的空域,及时获取战场情报,为作战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空战环境中,歼 – 35 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成为其克敌制胜的关键法宝之一。为了实现超音速巡航,歼 – 35 在设计上对机身外形、机翼设计、发动机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优化,降低了飞机的空气阻力,提高了发动机的推力和燃油效率,使飞机能够在超音速状态下保持稳定的飞行性能。
- 航程与燃油
歼 – 35 在航程方面表现出色,其内部燃油携带量充足,配合高效的发动机燃油效率,为战机提供了较远的航程。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歼 – 35 的最大航程可达 3500 公里以上,这一航程指标使其能够在广阔的作战区域内执行任务,无论是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拦截,还是在远洋作战中深入敌方纵深进行打击,歼 – 35 都能够凭借其航程优势有效覆盖作战区域。
此外,歼 – 35 具备空中加油能力,通过与加油机进行空中对接,可进一步延长滞空时间和作战半径,实现更远距离的作战行动。在空中加油过程中,歼 – 35 能够在飞行状态下接收加油机输送的燃油,迅速补充燃料储备,继续执行任务,极大地增强了其作战的持续性和灵活性。这种空中加油能力使歼 – 35 能够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示中国的空中力量,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为了提高燃油效率和航程,歼 – 35 在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燃油管理系统,对燃油的储存、输送和消耗进行精确控制,确保燃油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同时,飞机的机翼和机身内部设计了多个燃油舱,增加了燃油携带量,进一步提升了航程性能。
![图片[7]-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37721-j-35-7.jpeg)
四、武器系统与载荷能力
- 内置弹舱
歼 – 35 作为一款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在武器搭载方式上充分考虑了隐身性能需求,配备了多个内置弹舱。机身中部设有一个主武器弹舱,该弹舱空间较大,可用于携带多种先进的航空杀伤性武器,如中、远距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等。在执行空战任务时,主弹舱可携带多枚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如霹雳 – 15 远程空空导弹。霹雳 – 15 采用了先进的双脉冲发动机和主动雷达制导技术,射程可达 200 公里以上,具备 “发射后不管” 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准确锁定并攻击敌方空中目标,为歼 – 35 在超视距空战中提供了强大的打击能力。
![图片[8]-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46280-j-35-9-1024x575.webp)
在对地攻击任务中,主弹舱可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如雷石 – 6 卫星制导炸弹、鹰击 – 91 反辐射导弹等。雷石 – 6 卫星制导炸弹通过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复合制导,圆概率误差在数米以内,能够对地面军事设施、指挥中心、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有效摧毁敌方作战能力。鹰击 – 91 反辐射导弹则专门用于打击敌方的雷达和通信设施,通过追踪敌方雷达信号,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为歼 – 35 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时提供了有力武器。此外,歼 – 35 的主弹舱还具备挂载新型武器的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配备更多先进的武器装备,进一步提升其作战效能。
在飞机两侧机翼根部,还设有两个小型侧弹舱,主要用于容纳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如霹雳 – 10E。霹雳 – 10E 采用了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具备大离轴发射能力,离轴发射角可达 ±90 度,配合歼 – 35 先进的头盔瞄准具,飞行员只需将头部转向目标,导弹即可发射,在近距格斗空战中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能够有效应对敌方战机的近距离攻击,为歼 – 35 在复杂空战环境下提供了可靠的自卫和攻击手段。通过将武器收纳于内置弹舱,歼 – 35 在执行任务时能够保持良好的隐身外形,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图片[9]-中国🇨🇳 歼-35 战斗机-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6010651400-j-35-10-1024x512.webp)
- 外挂能力
在必要情况下,歼 – 35 可通过机翼及机身的多个外挂点携带额外的武器和设备,显著增强其火力载荷能力。在不考虑隐身需求的作战任务中,歼 – 35 最多可挂载 6 – 8 吨重量的武器,外挂武器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类型和射程的导弹以及航空制导炸弹。例如,可外挂鹰击 – 83K 空射反舰导弹,该导弹采用了惯性导航 + 主动雷达末制导方式,具备超低空突防能力,能够对海面舰艇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为歼 – 35 在反舰作战中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还可外挂 KD – 88 空地导弹,该导弹射程可达 100 公里以上,采用了电视制导、红外成像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能够对地面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适用于多种对地攻击任务。
此外,歼 – 35 还可外挂电子战吊舱、侦察吊舱等设备,执行电子战和侦察任务。电子战吊舱能够对敌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干扰和侦察,为己方战机创造有利的作战环境。侦察吊舱则可用于对地面目标进行高分辨率的光学和红外侦察,获取敌方的情报信息。通过灵活配置外挂武器和设备,歼 – 35 能够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需求,快速调整自身的作战能力,实现多用途作战功能,成为一款适应现代战争多样化需求的先进战斗机。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