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MK-38 25毫米 舰炮

图片[1]-美国🇺🇸 MK-38 25毫米 舰炮-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美军舰艇近程防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武器系统 —— Mk-38 型 舰炮系统。从冷战后期的海上护航到反恐战争中的舰艇自卫,这款舰炮凭借不断升级的性能,成为应对小型船只威胁的 “最后一道防线”,见证了现代海战中近程防御需求的演变。

MK-38 舰炮主要有以下 Mod 型号:

  • MK-38 Mod1:1986 年开始装备美军,配备 MK-88 炮架,主要安装在小型舰艇上作为主炮使用。采用人工瞄准,可单发或全自动射击,射速为 175 发 / 分钟,能对付 1830 米距离内的水面、空中、地面轻装甲目标,体积小重量轻,但无稳定系统,战斗力受训练水平影响较大。
  • MK-38 Mod2:2005 年开始装备美军,配备光电转塔,可遥控瞄准和射击,自动化程度和命中率大幅提升。升级了控制系统,能单发射击或以五种不同射速全自动射击,最大射速 180 发 / 分钟。炮架采用陀螺仪稳定系统,备弹 200 发,两名舰员五分钟可完成装填,同时保留人工操作模式。
  • MK-38 Mod2A:在 Mod2 基础上改进,具体改进细节相关资料较少,有资料显示其为一种遥控机炮系统。
  • MK-38 Mod3:2012 年 4 月由英国宇航系统推出,与 拉斐尔 共同研发。加装了隐身技术外壳,可保护机炮并便于知晓内部组件状态。配备 MK44 型 30 毫米机炮,射程更远,射击仰角提高到正 75 度,弹药储存量增至 428 发,还具备鸣枪警告的偏置模式和监视模式等。
  • MK-38 Mod4:全集成舰炮,通过作战管理系统或光电火控系统,利用远程独立光电瞄准系统进行控制。配备 MK44S 型 30 毫米机炮,可同轴安装 12.7 毫米 M2HB 重机枪,主要用于应对反无人机和反无人水面舰艇等任务,已装备于 “ 阿利・伯克 ” 级驱逐舰 “ 马斯廷 ” 号( DDG-89 )等舰艇。
图片[2]-美国🇺🇸 MK-38 25毫米 舰炮-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1]-美国🇺🇸 MK-38 25毫米 舰炮-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基本信息
名称: MK-38 舰炮 ( MK-38 Machine Gun System )
型号: MK-38 Mod 0/1/2/3/4 ( 最新为 Mod 4 )
类型: 舰载轻型机炮系统
研发时间: 1980年代
服役时间: 1987年 ( Mod 0 )
生产数量: 超过1,000套
部署范围: 美国海军及20多个盟国海军
北约代号: 无 ( 直接使用 MK-38 )
技术参数
口径: 25毫米
射速: 180发/分钟 ( 持续 ); 300发/分钟 ( 最大 )
有效射程: 2,000米
最大射程: 3,000米
供弹方式: 弹链供弹
俯仰范围: -20° 至 +65°
旋转范围: 360°
系统重量: 约1,100公斤 ( Mod 4 )
电力需求: 24VDC / 4.5kW
武器系统
主武器: M242 巨蝮二式 25毫米机关炮
弹药类型: M791 APDS-T ( 脱壳穿甲曳光弹 ); M792 HEI-T ( 高爆燃烧曳光弹 ); M919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火控系统: 光电瞄准系统 ( EO/IR )、 激光测距仪 ( Mod 2+ )
瞄准方式: 手动操作 ( Mod 0/1 ); 遥控操作 ( Mod 2+ )
备弹量: 200发 ( 标准配置 )
射速调节: 单发、 点射 ( 3-5发 )、 持续射击
作战能力
目标类型: 小型水面舰艇 、 高速近岸攻击艇 ( FAC )、 无人机 、 低速飞机 、 人员目标
探测范围: 约5公里 ( 光电系统 )
火控精度: ≤0.5密位
反应时间: <5秒 ( 从探测到开火 )
射击模式: 自动跟踪 、 手动瞄准
防护等级: 可抵御7.62毫米穿甲弹攻击
研发与生产
主承包商: 美国 通用动力公司 General Dynamics
研发时间: 1980年代
首次测试: 1985年
服役时间: 1987年
生产数量: 超过1,000套
单价: 约100万美元/套 ( 2023年估计 )
是否出口: 是 , 装备20多个国家海军
主要用户: 美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日本 、 韩国 、 台湾地区 等
仿制型号: 无 , 但有许可证生产 , 如台湾地区 联勤205厂
装备平台
美国海军: 阿利·伯克级 驱逐舰 、 提康德罗加级 巡洋舰 、 自由级 濒海战斗舰 、 圣安东尼奥级 两栖船坞运输舰 等
盟国海军: 澳大利亚 安扎克级 护卫舰 、 加拿大 哈利法克斯级 护卫舰 、 日本 村雨级 驱逐舰 、 韩国 蔚山级 护卫舰 等
其他平台: 海岸警卫队巡逻艇 、 两栖舰艇 、 辅助舰船
同时代外军对比
俄罗斯 AK-306 舰炮
– 口径: 30毫米 vs MK-38的25毫米
– 射速: 850发/分钟 vs MK-38的300发/分钟
– 射程: 4,000米 vs MK-38的3,000米
– 火控系统: 较简单 , 依赖外部雷达 vs MK-38的光电系统
– 优势: AK-306射速和口径更大 , 但缺乏精确火控系统
中国 H/PJ-17 30毫米舰炮
– 口径: 30毫米 vs MK-38的25毫米
– 射速: 320-350发/分钟 vs MK-38的300发/分钟
– 射程: 5,000米 vs MK-38的3,000米
– 火控系统: 光电+雷达 vs MK-38的光电系统
– 优势: H/PJ-17口径更大 , 射程更远 , 具备雷达火控能力
意大利 奥托·梅莱拉 25毫米舰炮
– 口径: 25毫米 vs MK-38的25毫米
– 射速: 600发/分钟 vs MK-38的300发/分钟
– 射程: 3,000米 vs MK-38的3,000米
– 火控系统: 类似MK-38 , 但可选装雷达
– 优势: 奥托·梅莱拉射速更高 , 模块化设计更灵活

实战催生:从中东护航到沙漠风暴的初露锋芒

Mk-38 型 舰炮系统 的首次实战应用,始于执行中东部队护航任务的作战舰艇与辅助船只,随后在 “ 沙漠盾牌 ” 和 “ 沙漠风暴 ” 行动中崭露头角。在这些任务中,它主要承担近距离防御职责,应对小型水面目标和低空低速飞行器,为舰艇在复杂海域的行动提供了基础防护。

对于 Mk-38 Mod.1 型 舰炮,美军采用了可轮换储备模式,将其纳入可临时安装的武器库,部署于执行任务的舰艇上。这种灵活的部署方式,既保证了舰艇在需要时能快速获得近程防御能力,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长期装备成本,体现了美军在武器运用上的务实思路。1986 年,这款由 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 克兰 分部 设计组装、零部件来自多家承包商的舰炮正式投入部署,开启了其服役历程。

升级驱动:从 “ 科尔 ” 号遇袭到 Mod.2 型的诞生

2000 年 10 月,美国海军 科尔号( DDG 67 )驱逐舰 遭遇袭击,这一事件成为 Mk-38 型 舰炮系统 升级的关键转折点。“ 口袋战术部队 ”( Task Force Hip Pocket )经过评估后认为,改进后的 Mk-38 中型舰炮系统( MGS )是提升舰艇应对小型船只威胁能力的有效手段。

2003 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明确提出相关需求,下令研发并部署 Mk-38 Mod.2 型 舰炮。这款新型舰炮被广泛安装在 巡洋舰( CG )、驱逐舰( DDG )、护卫舰( FFG )、船坞登陆舰( LSD )、两栖船坞运输舰( LPD )、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LHD )、通用两栖攻击舰( LHA )、指挥舰( LCC )等多种舰艇上,成为一款低成本、具备稳定功能的自卫武器系统,显著提升了舰艇的近程自卫能力。

在承包商方面, Mk-38 Mod.2 型 由 明尼苏达州 明尼阿波利斯 的 BAE 系统公司 与 以色列 海法 的 拉斐尔 公司 联合打造,2005 年正式部署。截至 2010 年 9 月,已有 150 套该系统完成安装,形成了规模化的装备能力。

这种从人工到自动化的升级,让 Mk-38 型 舰炮从简单的辅助武器,进化为具备精准拦截能力的近程防御核心装备,有效填补了大型防空系统在应对小型船只、自杀式小艇等 “低慢小” 目标时的空白。

MK38 的手动瞄射和自动火控模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